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

上传人(卖家):可多人 文档编号:512870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特殊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规律的过程,能应用发现的规律进行一些简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纳、类推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教学难点: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归纳数学规律。教学过程:课

2、前视频 孕伏笔。最强大脑“人脑PK计算机与珠算高手”片段(4分钟)一、竞赛置疑,激发探究欲望。1、 组织速算比赛,认识规律的价值。 一个学生到黑板前出三道形如“11”的计算题,另外一个小朋友当裁判,其余小朋友组成一队,跟老师比赛。(多轮下来,都是老师赢。) 提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可以算得这么快吗? 聚焦:应用规律可以提高计算速度。 回顾以前探索“一一间隔规律”的方法:观察、比较。 2、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寻找刚才计算的题目的共同特点。(都是两位数和11相乘) 3、提问:像这样,一个两位数和11相乘的得数会有什么特点呢?你们想不想掌握计算的规律啊?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乘法计算

3、中的有趣规律。二、观察比较,探究有趣规律。 1、探索两位数和11相乘的规律。 (1)自主探索学生列竖式计算三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比较,形成共识:这三道题,既然一个乘数都是11,那么让我们把眼光集中到积和两位数上,仔细观察、比较积的每一位上的数与原来的两位数有什么关系。 (2)比较中发现规律学生指着竖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百位上”的数一样。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3)小结并表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11的积与一个乘数之间的特殊关系,用上面的三句话来表述比较麻烦。激

4、发简洁地表述规律的需求性。我们以24乘11为例,探索简洁的表述方法: 6 2 4 1 1 2 4 2 4 2 6 4 积里面的2和4就是把乘数里的2和4往两头一拉,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两头一拉”积中间的6就是把2和4加起来,也用四个字概括,“中间一加”。谁能来说说“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的意思? 归纳得出:两位数和11相乘的积与原来两位数之间的关系是“两头一拉,中间一加”。 (4)完善理解学生根据发现直接完成下面的填空2311=23,6411=4 5911=9质疑:第二题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呢?列竖式计算出正确结果。根据竖式计算过程与结果得出:当个位和十位上的相加满10,就要向

5、百位进一。通过计算,完善规律:“两头一拉,中间一加,满十进一”。(5)探究规律背后的本质原因质疑:两位数乘11的乘积怎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以24乘11为例,引导学生从竖式中来分析:积个位上的数怎么会和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呢?引导学生指着竖式来说一说乘积里的4是怎么得来的。 积百位上的数又怎么会和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呢?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说一说,积里的2是怎么得来的。积十位上的数怎么会是原来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数的和呢?引导学生指着竖式说一说积十位上的6是怎么得来的。推理其他算式中也有同样的道理。 (6)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归纳:同学们,刚才我们从观察两位数乘11的积与乘数的特点出发,在比较

6、中,我们发现了它们的积与一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计算验证完善了我们的理解,这个规律用简洁的话表达就是“两头一拉,中间一加,满十进一”。 (7)速算大比拼 2111 5211 7211 6711 电脑出题,学生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8)提炼探究方法: 教师引导归纳探究方法:同学们!在探索计算中的规律时,我们需要观察参加运算的数和结果,并且通过比较找到他们的关系,有了新的发现后,还要用计算进行验证。其实啊,两位数与11相乘的规律只是乘法计算的一条规律,想不想运用观察、比较,计算验证的方法,继续探究其他的规律啊? 2、探究“头同尾合十”计算中的规律(1)发现规律 出示:2228,3535,

7、5654,观察比较:每题中乘数的特点: (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 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 小结: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给它一个名称“头同尾合十”。 师生共同解释一下这个名称:什么是“头同”,什么是“尾合十”。 激发学生质疑:“这些乘法算式的乘积与乘数会有什么关系呢?” 列竖式计算结果。并且思考:积的末两位数是怎么得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师生一起来探讨、发现规律: 2( )=6 2 22 8 = 6 1 6 ( ) ( )=16 3( )=1 2 3 53 5=1 2 2 5 ( ) ( )=25 ( )( )=3 0 5 65 4=3 0 2 4 ( ) ( )=24

8、仔细观察“16、25、24这三个数,它们都是乘积中的末两位数,分别是由哪两个数相乘得来的? 引导归纳:“头同尾合十”的乘法中,积的末两位是怎么得来的吗?(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简单的说,就是“末两位、尾数相互乘”。 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又会和谁有关系呢? “6、12、30”都是怎么得来的? 引导归纳:积的末两位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有关系,你觉得积末两位前面的数会和谁有关呢?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是乘数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1的数。再简单点说就是“前面数 头数与哥乘”。 (2)明析规律 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15=225,4347=2021,6961=4209 校对答案,并且引

9、发学生思考:第三题出现了429和4209两个答案,差异太大了,能先用估算的方法验证一下结果为4200,因此429可以肯定是错的。 列竖式计算验证计算结果。 教师提问: 1515=225,百位上的2是怎么算出来的? 2021中20是怎么得来的? 6961=4209,个位上不是91=9吗?哪来的0啊? 深化理解:从竖式计算中,我们可以肯定这个0是必须有的。那我们重新来看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末两位,尾数相互乘”也就是说,尾数相互乘的结果有几张座位啊?两张,如果尾数相乘结果不满十,怎么办?用0占位。通过计算验证,我们对这个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3)归纳小结:同学们,这一次,我们从观察乘数的特点出

10、发,发现第二个规律中的乘法算式都是同头尾合十的,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从观察积与两个乘数出发,找到了隐藏在其中的奥秘:用简洁语言表达就是:“末两位,尾数相互乘;前面数 头数与哥乘”。有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快速运算头同尾合十的乘法了。(4)应用规律 应用规律,快速计算。 2426 4446 7476 2525 4545 7575 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观察这些题目,寻找新的发现? 每组第一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4和6;每组第二题两个乘数个位上都是5。 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下一题的得数比上一题的得数多1 质疑“为什么两题的得数会相差1?”你能用刚才的规律来解释一下嘛? (46=24,55=25,25-2

11、4=1)追问:为什么不比前面部分?(每组十位上的数相同,所以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肯定相同。)回顾刚才计算的3535和5654,你能根据3535=1225推算出一个得数比他小1的算式吗?(3436=1224)。那你能根据5654推算出一个比他得数大1的算式吗?(5555=3025) 其实这个相差1的原因,以后我们还可以运用代数知识直接证明。 三、回顾反思,拓宽探索视野。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发现了乘法计算中两个有趣的规律,研究这两个规律时,我们都是运用了观察、比较、计算验证等方法,所不同的是,研究两位数与11相乘时,我们重点比较的是积与一个乘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同头尾合十的乘法是,我们重点比较的是积与两个乘数之间的关系,回顾研究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吗?1、 通过观察积与乘数的特点,我们发现了规律,2、 发现规律后,通过计算进行验证,不断完善了规律;3、 运用规律,我们不仅可以进行快速地计算,而且还能发现规律中的规律。其实乘法计算中的规律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运用今天的“观察,比较,计算验证”等去探索更多有趣的规律。看!这儿就有几个例子,有兴趣挑战吗?(屏幕出示“尾同头合十”的三道题目。)课后小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下次跟老师来交流,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4)-苏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可多人)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