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42890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5.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政治行为分析第一节 政治统治 政治统治是最基本的政治行为或国家行为。1)概念 从语义上说,“统治”的含义有二,一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控制社会,二是一事务因占绝对优势而支配其他事物。代表性观点:神权统治说 父权统治说 契约统治说 精英统治说 马克思主义学说 政治统治的本质:是阶级等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冲突、对抗和斗争的结果,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取得了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通过国家机构对社会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进行全面地控制和支配,对被统治者和破坏社会政治秩序的社会成员实施全面地强制和压迫的行为。其基础是经济强制,本质是阶级压迫。2)政治统治的特征 阶级性 强制性 秩序性 最高性3)政治统治的基础 社会经济

2、基础 社会权力基础 社会管理职能基础 社会心理基础4)基本类型 1.马克斯韦伯根据合法性基础的不同,分为传统型政治统治、魅力型和法理型政治统治。传统型政治统治 传统型统治;一个统治的合法性若来自自称的、同时也为他人相信的历代相传的神圣规则和权力,那么这就是传统型统治。统治者的权位被认为是“奉天承运”,因而把众人视为子民,要求臣民绝对效忠于他个人,实行的是人治。在这种统治的组织机构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个人忠诚的臣服,委任人员无视实际工作能力,行政人员没有明确的职权范围和制度化的晋升标准。卡里斯马型统治(魅力型统治)卡里斯马式人物具有把人们吸引在周围而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以及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

3、领袖人物的赤 诚态度。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合法性根据。卡里斯马型统治往往出现于社会危机时刻,卡里斯马式人 物改变人们的生活境况,从而使人们对原有的价值观念和 信仰发生动摇,转而接受一种新的信仰,这就为某些有特 殊能力的人取得权力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在危机时 刻,渴望摆脱困境的群众也需要这种人的出现。因此,从 荡涤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上看,卡里斯马式人物的作用是革命性的。卡里斯马型统治(魅力型统治)但卡里斯马型权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最不稳固、“非常态的”统治形式,这不仅因为它缺少理性的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它固有的反经济性,而且还因为领袖个人的生命迟早会终结,要选择新的卡里斯马式领袖来

4、接替。这些因素促使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或者把职位卡里斯马化,造成新的卡里斯马式领袖;或者把权力世袭化,转向传统型统治;或者由追随者荐贤选能,转变为法制型统治。法理型统治 3)法理型统治:在现代社会的法理型统治中,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一种以法律为依据进行治理的社会。无论是领袖、官员,抑或普通民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束缚。领袖和官员一方面自身要服从这一非人格的法律秩序;另一方面,他们的任何决策和命令,也要受到这一秩序的辖制。显然,法理性统治的合法性基础更为牢固,其合法性比前两类统治依赖的合法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2马克思主义对统治类型的划分 韦伯对统治类型的划

5、分不管具有多大的合理性,但忽视了阶级统治的事实。根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存在过的统治分为两大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与多数人统治少数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 少数人为了维护自己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总是要以国家力量为后盾,因而显得力量强大;而多数被统治者是以个体身份出现的,相对于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来说是软弱的。在奴隶社会,实行的是赤裸裸的暴力镇压。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特点是,一方面劳动者与最高统治者的关系是主宰与臣民关系;另一方面,劳动者又要受到封建领主的直接统治和压迫。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方式比较复杂,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其经济上的特征表现为财富和生产资料的集中过程

6、,政治上的特征表现为统治艺术逐渐成熟的过程。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在政治上处于平等地位。统治阶级通过民主制度、法律制度、政党制度、文官制度、文化新闻制度以及福利制度等构成全面的统治体系而统领社会,使资本主义统治显得非常巩固。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以国家为代表形式的全民所有,人民就成了统治者,因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社会,政治统治本身经历了一个不断缩小和减弱的过程,是强政治统治到弱政治统治的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旧社会残余分子的改造完成,敌对阶级的消失,政治统治在范围上有其局限性,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统治的残余形态,社会

7、政治生活纳人政治管理。5)政治统治的方式 暴力压制 法制建设 承担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 控制基层社会生活 政治社会化第二节 政治管理 所谓政治管理是指那种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的控制和引导的活动 政治管理的主体是由政府及其延伸而构成的组织所组成的政权体系,其客体是特定地域上的全体社会成员;政治管理行为的目的是保障政治统治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政治管理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自上而下地对社会进行约束或协调。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表现在两者都是国家行为,都是旨在维护既定的秩序,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统治是国家的阶级职能,政治

8、管理是国家的社会职能。对国家来说,政治统治是国家政权的前提,政治管理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两种行为都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政治行为。其区别表现为,政治统治的对象仅是被统治阶级或阶层,而政治管理则不仅包括对被统治阶级或阶层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管理。此外,政治统治强调斗争和压迫,而政治管理则关心效率和统一。具体还可以从主体、客体、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等方面具体分析。总之,在一个社会中,经济和政治发展的程度愈高,统治集团在政治上愈成熟,他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整合程度也就愈高。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 一般来说,政治管理的涵义较行政管理要广泛得多,它是对政治运行和发展的全过

9、程的管理,行政管理只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关系.一般地说,社会管理与政治管理相比较,它的范围更加广泛。政治管理只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管理。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高度一体化,使得国家的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也都纷纷被纳入了政治管理的范围。因此,尽管政治管理和社会管理是两个明显不同的概念,但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却很难在这两者之间划出一条十分明确的界线。政治管理具有一些基本特征:政治管理具有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政治管理有着鲜明的阶级性首先,政治管理有着鲜明的阶级性 尽管政治管理的对象既包括统治阶级,也包括被统治阶级,但是,政

10、治管理所依据的秩序和目标却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政治管理在本质上是要保证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行使纳入统治阶级的轨道,这就使政治管理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其次,在作用方式上,政治管理是政府由上而下其次,在作用方式上,政治管理是政府由上而下的一种支配活动,它以政策的制定、贯彻和执行的一种支配活动,它以政策的制定、贯彻和执行为主要内容为主要内容。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政府自上而下的支配活动则与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监督活动紧密结合。再次,现代社会的政治管理是一种参与型的管理再次,现代社会的政治管理是一种参与型的管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政治参与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本的参与,因此,真正能够参与政治管理的只

11、是少数有产者。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人民群众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从而使社会主义的政治管理第一次真正成为由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政治管理。最后,现代政治管理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管理最后,现代政治管理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管理。现代化大生产日益将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也使得现代政治管理日益发展为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并日益趋向高度的一体化。这种政治管理要求政治管理的主体具备合理的结构、快速的反应能力、高效的管理能力和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二、政治管理的基本类型(一)传统政治管理 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管理。基本特点:经济基础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从管理的主体看,国家机构的构成呈

12、单一性。从权力特性方面看,具有明显的任意性和连带性。从管理功能看,具有强烈的排他作用。从管理方法方面看,传统政治管理表现为简单性和落后性。总之,传统政治管理运行机制表现出了明显的人治特征。(二)现代政治管理 现代政治管理是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基础的。基本特点:从管理的主体看,出了分工高度发呆的国家机构外,还有政党和其他以政党为依托的政治组织,有工会、农会等人民团体组织。从权力特性方面看,具有规范性和相对独立性。从管理功能看,具有开放性的功能。从管理方法方面看,现代政治管理以法制为基础,强调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有机结合,并适当使用政治社会话等方面的手段。总之,现代政治管理运行

13、机制基本上用法治取代了人治。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方式:政治决策 决策的实行 政治沟通 政治监督1.政治决策 决策是指各国家机构、政党等政治管理主体对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决策活动是全部政治管理行为的基础,政治决策在政治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贯穿于政治管理的全部活动过程,存在于政治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政治管理始终是围绕着政治决策的制定、实施和反馈来进行的,凡是政治管理总要通过一定形式的政治决策来实现。政治决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政治管理质量的优劣。2.决策的施行 决策的施行是政治管理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政治管理的关键是执行政治决策。作为政治管理主体主要部分的国家机构的决策的施行活动

14、,其主要环节一般有指导、计划、组织、服务、提取、分配、协调和管制等。3.政治沟通 政治沟通是指传递政务信息、交流政治思想和政治信息的活动。政治沟通通常被誉为政治管理中枢神经,它对整个政治管理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整合作用和驱动作用。4.政治监督政治管理中的监督是为了保证管理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从权力运行的角度看,监督可以分为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两种。从权力制约的角度看,政治监督有宪法监督、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政党监督、社团监督等环节组成。在中国,党内监督是由中国共产产内部的纪检机关或监察机关进行,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的监督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形式来实现的。政治监督作

15、为政治管理的一种行为方式,其实施需要有一定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就内部机制而言,需要有完备的法制;就外部环境而言,要求法治社会、民主政治和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治监督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才能发挥政治监督对政治管理的保障作用。政治管理的方式和作用 作用:维持自己的地位 保持政治稳定 保证民主政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第三节治理和善治 一一什么是治理?什么是治理?“治理”,英文为Governance,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在1989年世界银行关于非洲的报告中,“治理”一词首次出现;世界银行1992年度报告的标题就是“治理与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发布一份名为“促进参与

16、发展和善治的项目评估”;联合国有关机构还成立了一个“全球治理委员会”,并出版了一份名为全球治理的杂志。短短十几年,治理迅速发展成为一套内容丰富、适用广泛的理论。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如政治、行政、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并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詹姆斯罗西瑙(James N.Rosenau)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和21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明确指出:治理与政府统治不是同义语,它们之间有重大区别。他将治理定义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政府统治相比,治理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括非正式的、非政府的机制。罗西瑙将治理界定为一系列活动领域里

17、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格里斯托克提出了五种关于治理的观点: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系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3治理明确肯定了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的权力依赖;4治理指行为者网络的自主自治;5治理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全球治理协会的定义全球治理协会的定义:治理是个人与机构、官方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务的综合,多种多样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办法。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对立的活各

18、异的利益彼此适应,也可以是采取合作的行动。他既包括为保证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体制,也包括人们统一或接受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是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是:治理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体而言,治理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的态度 从多位学者和各种机构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之所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其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突破零和博弈,实现双赢的一条新道路,即它在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上,由一元、强制、垄断走向了多元、民

19、主、合作。首先,治理理论认为政府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政府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民间组织如非政府组织、协会、志愿性组织等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其次,治理强调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合作,如谈判对话、模糊公私部门之间的界限,并重视公私之间的依赖关系;再次,治理注重在各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基础上,最终通过形成一个合作的网络合作的网络,来分担各种公共事务和责任。治理的含义治理的含义治理是以维持政治秩序为目标,以公共事务为对象的综合性的政治行动。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是指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这一概

20、念具有如下几个要素:1、治理的目的是维护一种政治秩序;2、治理具有公共性,其对象是公共事务;3、治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政治行动。主要特征在于:1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控制范围的不确定性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控制范围的不确定性。政府、公共权力组织和民间组织都可能成为权力的中心。同时,作用范围也随主体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小到一个具体组织,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都可以是治理理论应用的范围。2管理方式由以强制性为主转变为以平等、对话、合作为主的多元化管理方式由以强制性为主转变为以平等、对话、合作为主的多元化手段手段。特别是注重在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分权合作。3权力运作向度由单一的官僚制所设计的自上而下转向自

21、组织网络式权力运作向度由单一的官僚制所设计的自上而下转向自组织网络式的多元互动的模式。的多元互动的模式。在治理过程中,它所依靠的是合作网络的一种权威,而不单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权威。4治理追求的目标由传统的追求的目标由传统的“善政善政”向一种向一种“良好的治理良好的治理”即即“善治善治”转变转变,并由单纯的追求效率转向为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最大化,使国家与市民社会形成一种更为有效和良性的互动关系。二、善治 善治是指一种良好的治理。这是治理理念和相关机制建立并运用到实践中所产生的最优效果。它是社会治理发展的目标。善治主要是指治理能够收到良好的绩效,这种绩效表现在治理的政治效果、管理效果、经济

22、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治理达到了公民和公共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公民的责任机构申得到提升,公民对公共事务有着广泛的参与、社区团结性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管理效果:通过多元角度的参与和互动,社区和组织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形成了共同治理的机制,提供了最大效率的公共服务。经济效果:通过治理实现了社区和组织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并确定了良好的经济收益,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更好的福利。社会效果则包括了文化观念、环境保护、社区安全、邻里照顾等方面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社区成为安全、幸福和文明的居住地。二、二、“善治善治”的精神的精神(P161-163)善善治治的的精精神神1契约观念 2效率精神 其要素有:1

23、1、自愿、自愿(主体参与的平等-自愿的认同与参与、政府的有限性)2 2、一致同意、一致同意(公正的规则必须是一致同意的)3 3、责任性、责任性(人员和机构承担与职位和机构相连的职责和义务)4 4、公开性或透明性、公开性或透明性(有权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其内涵有:其内涵有:1 1、管理效率、管理效率(成本与效果的比较)2 2、制度效率、制度效率(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3 3、回应性、回应性(责任心在效率上的体现)附附: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VParato18481923)意大利庸俗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洛桑学派的创建人之一。在论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时提出: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

24、或重新配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或重新配置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致使另外一些人的境况变坏而不致使另外一些人的境况变坏,这这种资源配置是最适度的。种资源配置是最适度的。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和政治方针非常重要的标准,也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帕累拖原理是指世界上充满了不平衡性,比如20的人口拥有80的财富,20的员工创造了80的价值,80的收入来自20的商品,80的利润来自20的顾客,等等。这种不平衡关系也可以称为二八法则二八法则。该法则认为,资源总会自我调整,以求将工作量减到最少。抓好起主要作用的20的问题,其他80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工作中要学会抓住关键的少

25、数,要用20的精力付出获取80的回报。因此,这种法则又叫省力法则。1、企业管理:找出哪些是赢利的,哪些是亏损的。2、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的生产效率和未来发展往往取决于少数关键性的人物,这些人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大部分的利润。3、人际关系处理:把80左右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人物的人际关系处理上。4、人生规划:找到人生最关键的事情,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安排自己的时间上,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第三节第三节 治理与治理与“善治善治”三、治理模式的变化三、治理模式的变化(p163-165)治理模式统治模式统治模式的特征的特征善治善治模式模式的特征的特征 古代社会的治理的核心理念是统治,其模式可称为统治模式

26、。1、政治色彩浓厚 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 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 4、治理方法单一 1、善治模式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2、善治模式强调国家与社会的合作,模糊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明确界限,并且更加强调国家与社会的依赖关系。3、善治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管理对象的参与。4、善治还意味着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三、公共治理的原则 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参与原则、责任原则、回应原则、协作原则和合法性原则。1.参与原则 参与原则是民主的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治理观念的产生意味着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这种管理不是少数垄

27、断多数,也不是知识垄断无知识,而是民主地确立了绝大多数公民都有资格来观察、参与和发表意见,政治行动在平等互动中展开。参与包含着几个特别重要的关联要素。首先是授权。授权是参与的前提,没有充分的授权,任何参与可能都意味着非法,而非法的参与并不能带来良性互动,相反却可能导致对抗和压制。2.透明原则 透明原则是公共治理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透明是指政府在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过程中的绝大多数信息都要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通过合法的、便利的途径在法定的时间内获得所需的信息。透明原则最主要的内容是信息公开。透明原则的另一个内容是程序公开。3.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是公共治理的核心,而重中之重是强调公共机构的责任。一.

28、公共组织必须履行为大众谋取福利的义务,尽他们最大的能力和智力制定相关政策,改善社会机制,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利益,这是行政组织必须兑现的责任,即积极的、建设性的责任。二是公共组织在制定公共政策和提供个公共服务的时候,他们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对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职、失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政治、工作责任,这就是消极意义上的责任,是负面的、惩罚性的责任。4.回应原则 这是从效能角度来要求公共治理的标准。所谓回应原则是指公共治理机构必须能够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地了解社会公共问题,制定相关政策方案,集中充分的社会资源,帮助社会公众脱危救困、协作进取。回应原则主要关系到时效问题。5.协作原则 协作原则是指政府

29、、企业和公民社会不是相互隔离的,而是通过建立起良性的叠加的组织网络来共同分享公共权力和协作处理公共事务。6、合法性原则 公共治理要贯彻合法性的理念,要得到公民的认同和支持。公共治理的模式公共治理的模式 1 1、市场化治理、市场化治理 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要手段的治理模式可以概括为市场化治理。概括为市场化治理。市场化治理的方式有私有化、契约外包。市场化治理的方式有私有化、契约外包。2 2、弹性化治理、弹性化治理 弹性化治理主张变革政府机构、放松僵化弹性化治理主张变革政府机构、放松僵化的制度,灵活、便捷、负责任地服务于地的制度,灵活、便捷、负责任地服务于地方社区。方

30、社区。3 3、多中心治理、多中心治理 所谓多中心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按照所谓多中心治理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按照地域特点,遵照传统社会文化的惯例,建地域特点,遵照传统社会文化的惯例,建立多个治理中心,每个中心都成为一定地立多个治理中心,每个中心都成为一定地区的服务枢纽,实现公共治理的协调和整区的服务枢纽,实现公共治理的协调和整合功能。合功能。4 4、公民治理、公民治理:公民积极参与的治理模公民积极参与的治理模式。式。第四节政治决策第四节政治决策一、政治决策的涵义一、政治决策的涵义政治决策是同一般决策密切相关的。在当代,政治决策是同一般决策密切相关的。在当代,决策几乎成了社会科学中最热门的课题。心

31、决策几乎成了社会科学中最热门的课题。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经济学家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经济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社会学家从社会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社会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管理学家从管理学的角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管理学家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政治学家则从政治学的角度研度研究决策,政治学家则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决策。多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决策的究决策。多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决策的内涵,使得决策科学日趋完善和成熟。内涵,使得决策科学日趋完善和成熟。“决策决策”一词本意是做出决定。它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一词本意是做出决定。它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的一项基本活动。一

32、般来说,人们主要在以下几种意义的一项基本活动。一般来说,人们主要在以下几种意义上使用决策概念:首先,从静态上看,决策表现为一种上使用决策概念:首先,从静态上看,决策表现为一种结果,即已做出的决定,在政治学中,这种决定往往是结果,即已做出的决定,在政治学中,这种决定往往是已经决定了的政策。其次,从动态的技术过程看,决策已经决定了的政策。其次,从动态的技术过程看,决策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被看作是一个由情报信息、方案设计、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被看作是一个由情报信息、方案设计、抉择和反馈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即决策的形成、实施抉择和反馈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即决策的形成、实施和反馈的过程;在最狭隘的意义上决策仅是

33、指决策形成和反馈的过程;在最狭隘的意义上决策仅是指决策形成过程中的抉择环节。再次,从决策的诸要索出发,决策过程中的抉择环节。再次,从决策的诸要索出发,决策往往被看作是决策主体、决策对象、信息、理论和方法往往被看作是决策主体、决策对象、信息、理论和方法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总之,众多的研究充分等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总之,众多的研究充分地揭示了人类决策活动的丰富特性和内容。地揭示了人类决策活动的丰富特性和内容。政治决策就其是一种决策而言,具有一般决策的特性,必然遵循一般决策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而就其政治性而言,它又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决策活动的特殊性,具有其自身活动的特殊规律。因此在一般情

34、况下我们可以将决策划分为政治决策和非政治决策两大类。然而,由于政治与社会的其他方面,尤其是与经济、法律、道德等方面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硬要在政治决策非政治决策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线是十分困难的。现代西方政治学重视对决策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政治决策是政治信息运动的过程(多伊奇),有的则认为,政治决策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本特利);还有的认为,政治决策是政治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等等。可以看出,西方政治学家对于政治决策的研究,大多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的,更多的是探讨政治决策的一般特性,而忽略或有意地回避了政治决策的实质性内容。应当说,在技术的层面上,政治

35、决策象其他决策一样,也是关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评估、抉择、实施和反馈的一系列活动,但这并不足以区分政治决策和非政治决策。政治决策区别于非政治决策的根本点在于它的政治性,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决策的主体是国家政权系统中的组织、机构和个人,以及参与政治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个人。第二,政治决策的对象是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第三,政治决策是一个动态的政治过程,它包括政治决策的形成过程和政治决策的实施与反馈过程。第四,政治决策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第五,政治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意志,规定国家政治生活的

36、方向和主要内容。第六,政治决策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随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政治决策是国政治决策是国家政权在实施政治统治的过程中,为了指家政权在实施政治统治的过程中,为了指导国家的政治生活、调节各种政治关系而导国家的政治生活、调节各种政治关系而发生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系列活动的发生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总和。二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 二是最优化原则二是最优化原则 三是可行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 四是渐进性原则四是渐进性原则 五是利益性原则五是利益性原则 六是民主性原则六是民主性原则 三、政治决策

37、的方法理性决策模式(理性决策模式(rational actor modelsrational actor models)(理想化)(理想化)渐进决策模式(渐进决策模式(incremental modelsincremental models)(保守)(保守)综合决策模式综合决策模式 第五节政治参与 一、政治参与的定义一、政治参与的定义政治参与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活动的行为。有代表性的观点有:(1)政治参与是合法的行为。(2)政治参与是自愿的行为。(3)政治参与包括政治态度。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

38、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一般公民,是公民自下而上影响政治的过程。这样就把政治参与者与职业政治人土区分开来。第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第三,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第四,如前所述,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动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动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二、政治参与的特征二、政治参与的特征 第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个人或团体;第二,政治参与的实质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统一;第三,政治参与的目标和对象的公共性是国家公共政治生活;第四,政治参与的目的具有复杂性

39、;第五,政治参与的外延具有合法化;第六,政治参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三、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机制 根据各国的政治实践,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1投票 2选举 3主动接触 4政治结社等。1.投票投票 投票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目的有二:一投票作为政治参与的方式,目的有二:一是选举政治官员,二是进行全民公决以决是选举政治官员,二是进行全民公决以决定重大国事。定重大国事。在西方国家,投票是一种最为频繁的公民在西方国家,投票是一种最为频繁的公民政治参与活动。政治参与活动。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政治官员的前途在目前以投票的方式决定政治官员的前途在目前仍然是最好的办法,尽管在投票活动中可仍然

40、是最好的办法,尽管在投票活动中可能存在操纵、贿赂等不良行为。能存在操纵、贿赂等不良行为。2.选举选举 选举是由一系列政治活动组成的,诸如组织协调、选举是由一系列政治活动组成的,诸如组织协调、宣传动员,投票只是选举活动的最后阶段。与投宣传动员,投票只是选举活动的最后阶段。与投票活动相比,投入选举的前期活动需要更多的主票活动相比,投入选举的前期活动需要更多的主动性,也是更为困难的活动。美国的总统选举往动性,也是更为困难的活动。美国的总统选举往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有专门的竞选往要持续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有专门的竞选班子进行政治宣传、政治募捐。班子进行政治宣传、政治募捐。选举是诸多政治参与

41、方式中规模最大、影响也选举是诸多政治参与方式中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政治活动,其作用一方面与投票相同,即最大的政治活动,其作用一方面与投票相同,即评判政府和政治官员;另一方面,选举过程训练评判政府和政治官员;另一方面,选举过程训练了政治积极分子的政治才能,提高了他们的组织了政治积极分子的政治才能,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能力和动员能力。3主动接触主动接触 投票和选举活动是模式化的参投票和选举活动是模式化的参 与行为,与行为,其内容和时间都为公其内容和时间都为公 民规定好了。民规定好了。与此相反,公民个人因为自己的特殊利益与此相反,公民个人因为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主动与政治官员接触,陈述自己

42、所关心而主动与政治官员接触,陈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这种参与被称为公民的主动接触,的问题,这种参与被称为公民的主动接触,因为公民单独行动,决定参与的目标和内因为公民单独行动,决定参与的目标和内容,因而是一种主动精神的参与。在我国,容,因而是一种主动精神的参与。在我国,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来信来访”是一种重要的主动是一种重要的主动接触参与活动。接触参与活动。4结社活动结社活动 现代宪法一般都赋予公民结社活动的自由。在政现代宪法一般都赋予公民结社活动的自由。在政治参与意义上,结社活动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治参与意义上,结社活动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政党和政治社团,二是以团体或组织的方式参加政党

43、和政治社团,二是以团体或组织的方式去解决社会或政治问题。只要公民加入了政党,去解决社会或政治问题。只要公民加入了政党,不管他是否参加了团体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不管他是否参加了团体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他都已参与了政治。他都已参与了政治。我们经常看到的另一种集团参与方式就是非正我们经常看到的另一种集团参与方式就是非正规集团的活动。这类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抗议示威、规集团的活动。这类活动常见的方式有抗议示威、罢工以及其他非暴力的但剧烈而直接的压力,这罢工以及其他非暴力的但剧烈而直接的压力,这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参与活动;这种活动最是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参与活动;这种活动最后的性质如何,取决于具体的

44、政治环境和示威者后的性质如何,取决于具体的政治环境和示威者的行动。的行动。二、政治参与的类型 第一,依据参与主体的特征来分类,可以将政治参与分为个体政治参与与团体政治参与。第二,依据参与者的主观态度分类,可将政治参与划分为自主式参与和动员式参与。第三,依照政治参与者是否通过中间环节来影响政治过程分类,可将政治参与分为直接参与与间接参与。第四,依照政治参与和既定的政治法律规范的关系来分类,可将政治参与划分为合法参与和非法参与。三、政治参与的功能 第一,公民政治参与具有促进民主政治产生和发展以及制约和监督政府的功能。第二,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协调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功能。第三,公民

45、政治参与具有使广大公民进行民主政治的自我教育和不断提高其自身政治素质的功能。第四,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具有其引发一定的消极作用和潜在危险的负面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 影响政治参与的各种因素很多,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入手分析。一、宏观因素 从宏观方面看,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模式、主流的政治文化和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等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普遍相信,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人们普遍相信,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主要政治差别,在于政治参与的规模会的主要政治差别,在于政治参与的规模和程度。这也就意味着,伴随

46、着社会经济和程度。这也就意味着,伴随着社会经济现代化,政治参与也扩大了,一个社会政现代化,政治参与也扩大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政治参与的水平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政治参与的水平也越高,自主性参与的比例也越大。也越高,自主性参与的比例也越大。第一,在一个社会中,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第一,在一个社会中,政治参与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各种组织和协会成倍第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各种组织和协会成倍地增加以及大量的人参加这些团体。地增加以及大量的人参加这些团体。第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成第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社会群体之间造

47、成了某种紧张关系。利益矛盾最终引向政治。了某种紧张关系。利益矛盾最终引向政治。第四,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其职能。第四,经济发展需要和促使政府扩大其职能。第五,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发展中形第五,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国家发展中形成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促使公民积极卷入成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都促使公民积极卷入政治活动,以支持国家存在的合法性。政治活动,以支持国家存在的合法性。2.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模式 如果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参与是一种客观的、背景性的、深层次的影响的话,那么政治制度和政治参与模式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则是主观的、人为的、较为直接的。在某些具体情况下,他们比社会经济发

48、展水平能够更能解释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状况。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模式是鼓励公民的政治参与还是限制公民的政治参与,他的政治制度是为政治参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障还是作出了最大限度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更能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参与水平。3.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4.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 一般地说,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能突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政治制度的限制,超越主流政治文化的常规,极大地促进公民的政治参与。当一个国家遇到国内冲突、民族独立、革命以及外敌入侵等重大事件时,国内的政治参与就会超乎寻常地增多。二、微观因素 1.政治效能感 政治效能感,是指一个人认为他自己的参与影响政治体系和政府决策的能力

49、。一般地说,政治效能感强的人比政治效能感弱的人会更多地参与政治。2.现状满足感 现状满足感是指公民对现状(包括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的满意程度。一般来说,在相同条件下,那些现状满足感低的人往往比现状满足感高的人更希望通过政治参与来达到改变自己命运的目的。现状满足感需要和政治效能感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释人们政治参与的情况。3.政治信任感 政治信任感是指公民对政府当局或政治领导人的信任程度。如果说政治效能感影响到人们政治参与的多少的话,那么政治信任感则决定人们政治参与的性质。4.个人的政治文化5.对参与成本的考虑 在有的时候,对政治参与成本的考虑也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因素。第三节政治参与的作用

50、 关于政治参与的价值争论: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鉴于历史上曾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鉴于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盲目性参与导致的可怕后果,精出现过的盲目性参与导致的可怕后果,精英民主主义或政治保守主义认为,广泛的英民主主义或政治保守主义认为,广泛的参政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足取,不必担参政不仅不可能,而且也不足取,不必担心政治冷漠对政治制度有什么危险;相反,心政治冷漠对政治制度有什么危险;相反,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更有利于政治制度的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更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运作。为什么?运作。为什么?n(1)鼓励那些对政治不熟悉、没有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政治行为分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