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学导论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二篇第二篇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第五版)第四章第四章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政治学导论(第五版)重点问题:重点问题:马克思和韦伯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何异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当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如何认识作为国家权力的意识形态?目录目录/CONTENTSCONTENTS第一节第一节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第二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意识
2、形态的地位与功能意识形态的地位与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意识形态的含义与特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意识形态是德意识形态是德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中创造出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向人们特拉西在其著作意识形态原理中创造出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向人们揭示观念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揭示观念的成见和偏见的根源的“观念科学观念科学”。在德。在德特拉西以前,其最初的提法也许是英特拉西以前,其最初的提法也许是英国人培根
3、的国人培根的“偶像说偶像说”(idola),指的是错误的观念或成见。这一名词曾经由于拿破仑的关),指的是错误的观念或成见。这一名词曾经由于拿破仑的关系而招致恶名,一段时间内被弃不用。系而招致恶名,一段时间内被弃不用。随着马克思生前未出版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随着马克思生前未出版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在19271927年出版,以及德国哲学家曼海年出版,以及德国哲学家曼海姆(姆(Mannheim)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在)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在19291929年出版(年出版(19361936年被译成英文),意识形态年被译成英文),意识形态这一概念重新流行起来。而曼海姆的著作使研究意识形态的知识社会学成为当
4、代极受重视的这一概念重新流行起来。而曼海姆的著作使研究意识形态的知识社会学成为当代极受重视的学科。学科。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从此以后,意识形态在不同学者那里得到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以至于成为从此以后,意识形态在不同学者那里得到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以至于成为“一个概念家族一个概念家族”。这里只罗列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这里只罗列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定义 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从没有有意或声称创造出一套关于意识形态的系统理论。在他的著作中,意识形态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G.马尔库塞指出,在马克思那里,
5、意识形态有三种含义:(1)它是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否定和揭示。因为以往的哲学、社会政治理论将其观念和体系看作历史发展的动力。这实际上是对德特拉西定义的借鉴。(2)它是一种对社会存在的系统解释。马克思在这里关心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怎样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即如何与统治权力结合起来,这与韦伯提出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共通之处。(3)它在总体上是一类确定的文化。这种文化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个人或集体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受这种文化的影响。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曼海姆对两种范围意识形态的区分 曼海姆在其著作意
6、识形态与乌托邦中将意识形态看作“思想方式”,并据此区分了两种意识形态:一种是“特殊的”意识形态,指的是由于情境真相不符合其利益,所以对某一社会情境真相的掩饰或扭曲,包括有意识撒谎,半意识或无意识地掩饰,有心欺骗或自欺。这实际上体现了特殊集团的自我利益,例如,“小商人的意识形态”。另一种是“全面”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一种世界观或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彻底信奉。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3.韦伯的信仰体系韦伯的信仰体系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统治合法性时提出,每一种真正的统治形式中都包含有最起码的自愿服从成分。但只有这一点还不足以构成真正的统治,必须要有
7、“对统治合法性的信仰”。通过信仰体系可以将物质控制转变为合法统治。而所谓信仰体系,指的是说明为什么某人或某些人应该服从某种统治的理论体系或意识形态。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统观这些定义,基本上有两个共同特点:统观这些定义,基本上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将意识形态看作一种认知世界的信仰体系,是某一团体对世界的认识(不管是准确,第一,将意识形态看作一种认知世界的信仰体系,是某一团体对世界的认识(不管是准确,还是扭曲);还是扭曲);第二,认为意识形态与个人、集体的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是行动的思想前提,在某种程度第二,认为意识形态与个人、集体的行
8、为有着密切联系,是行动的思想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个人和集体的行为。上决定着个人和集体的行为。一、意识形态的概念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作为总体性的观念,意识形态不同于政治心理。根据对政治现象反映的不同层次,政治意识可分为政治心理与作为意识形态最直接表现形式的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政治诸方面的一种自发心理反应,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评价等。政治心理是自发的,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存在个体差异,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而作为意识形态的具体形式之一的政治思想,集中体现了特定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思想家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维的产物,是一种系
9、统的理论体系。因此,二者属于政治意识中的不同层次。但是,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民众的政治心理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又影响着政治心理的形成。政治心理和意识形态都与现实政治相关,但前者的关系较为间接,后者的关系更为直接。这不仅是因为二者的内容、层次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二者主体不同。政治心理的主体是普遍的社会成员和个人,而意识形态的主体则往往是统治阶级。在阶级社会里,意识形态是阶级的意识,是理论化了的阶级意识。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1.1.现实性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
10、现实的。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另一方面,社会成员之所以接受意识形态的教化,认同流行的意识形态,也是出于现实的目的。因为不接受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行为就不会为社会所接受。“一个试图逃避意识形态教化的人只可能是自然存在物,而不可能是社会存在物,也就是说,掌握一种意识形态正是人们在任何特定的社会中从事任何实践活动的前提。”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2.2.总体性总体性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
11、想、教育、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这些意识形式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伦理、艺术、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这些意识形式至少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这三种意识形式以最直接的方式反映着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进而最直接地捍卫着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2)社会思想、教育、伦理、艺术。这些形式的意识形式与政治现实的关系不如第一层那么密切,但是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社会成员政治心理的形成。(3)哲学、宗教。这是离政治现实最远的意识形式,但其作用却不可
12、忽视。宗教影响人们的信仰和行为,抽象的哲学则是意识形态的灵魂。意识形态的诸多表现形式与政治现实的关系有远近之分。但是,当社会中发生意识形态冲突和政治斗争时,往往要以较为遥远的意识形态形式如哲学、艺术、宗教、伦理等表现出来。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3.3.阶级性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
13、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但是,统治阶级总是力图掩饰自己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把自己的权利和要求说成是所有人的权利和要求。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意识形态的阶级功能所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不是每一个细小的、具体的利益。强大的阶级功能还使被统治阶级不可能有自己的完整的意识形态,因为社会成员从出生时起,就处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教育下,很难从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摆脱出来。这就意味着意识形态
14、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意识形态并不是人们自由选择的商品,而是人们必须接受的赠品。一个人不懂得或不认同现存的流行的意识形态,他就无法开展为社会所接受的政治活动。但是,历史表明,当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重大变革时,反映这种政治经济变化的意识形态就随之出现。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马克思主义都是在旧制度下产生的新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使不以阶级为其论述对象的其他的意识形态,其所代表的团体利益的特征也是十分鲜明的。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4.4.相对独立性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
15、对独立的,表现为:第一,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第一,意识形态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意识形态落后于社会存在。就是说,一种意识形态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已经改变了,但这种意识形态并未随之消失,而是继续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并对社会的发展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其二,先进的意识形态能先于与它相应的社会存在而产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见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社会实践的向导。这两种情况是相对的,就第一种情况而言,滞后是暂时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基础变化了,那么它迟早也要发生变化,这是绝对的;就第二种情况而言,先进的意识形态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社会存在的发展已经成熟到能
16、够提供新的任务,而且它对社会发展的预见也只能提出基本的方向和大致的轮廓。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一特定的意识形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与以前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毫无联系,而是保留了反映以往社会存在的某些思想材料。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后人总要利用前人的思想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发展,这样才能形成新的学说。当然,这种
17、继承也是相对的,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第三,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三,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存在的制约,而且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能低估。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其中尤以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最为突出。原因在于政治与经济基础的联系最密切,其他意识形态受政治支配并为政治服务。第四第四,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意识形态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对社会发展产生重
18、大作用。先进的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落后的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起延缓和阻碍作用,因为它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相违背。当然,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反作用的范围、大小、时间、长短等受社会物质条件的制约。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5.5.依赖性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就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19、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些表明,尽管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会产生反作用,但它是第二位的东西,它不是决定性的、最终的。它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二、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此外,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掩蔽性。马克思通过对种种传统的意识形态的分析,认为它们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以神秘的、扭曲的方式去反映现实世界。“意识形态的悖论在于,它既要说出它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宣布这种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又要竭
20、力掩蔽这种根本利益,把人们的注意力转向细节或其他问题上总之,意识形态既要让你知道它愿意让你知道的东西,又要让你不知道它不愿意让你知道的东西”,以维护它所支持的统治阶级的统治。在诸多意识形式中,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法律思想的掩蔽性相对弱些,统治阶级总是以这三种意识形式向全社会直接表达出自己想说的东西。统治阶级往往以伦理、艺术、宗教、哲学、教育等形式,借助神奇的语言掩蔽自己的根本利益。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意识形态的基本类型一、民本主义一、民本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三、民主社会主义三、民主社会主义四、新自由主义四、新自由主义五、新保守主义五、新保守主义六、民族主义六、民族主义政
21、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一、民本主义一、民本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从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看,意识形态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但是中国政治具有与生俱来的世从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看,意识形态是一个现代性概念,但是中国政治具有与生俱来的世俗化的现代性特征,与此相适应,民本思想是一个古老又具现代性的政治思想。俗化的现代性特征,与此相适应,民本思想是一个古老又具现代性的政治思想。民本思想源自商周之际,所谓民本思想源自商周之际,所谓“民惟邦本民惟邦本”,历经两千年的流变,到明末清初,民本思想,历经两千年的流变,到明末清初,民本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了从最初的发生了
22、重大变化,经过了从最初的“重天敬鬼重天敬鬼”到到“敬德保民敬德保民”,再从,再从“重民轻天重民轻天”到到“民贵民贵君轻君轻”这样发展的历程。这样发展的历程。民本思想一直被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也可以演变为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明末清民本思想一直被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也可以演变为一种批判的、革命的理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独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指责君主制度是指责君主制度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
23、主,君为客天下为主,君为客”,君,君的责任就在于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为事以天下为事”。这种思想被视为比卢梭早。这种思想被视为比卢梭早100100年的最初的人民主权思想。在此年的最初的人民主权思想。在此基础上,梁启超在先秦中国思想史中第一次提出基础上,梁启超在先秦中国思想史中第一次提出“民本主义民本主义”,认为民本主义就是中国的,认为民本主义就是中国的民主思想。民主思想。一、民本主义一、民本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即使是一种统治思想,比较而言,这种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要即使是一种统治思想,比较而言,这种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要
24、知道,在同时代的其他地区和其他文明中,把老百姓当作骡子的政治统治并不鲜见。其先进性知道,在同时代的其他地区和其他文明中,把老百姓当作骡子的政治统治并不鲜见。其先进性可以转化为一种革命理论,因此无论是孙中山的可以转化为一种革命理论,因此无论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还是毛泽东的,还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都是民本思想的演化。民本思想的真正革命性变化就是来自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因为过去的民都是民本思想的演化。民本思想的真正革命性变化就是来自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因为过去的民本思想就是一种思想而已,如何将思想变为现实,可能有一些政策性涉及,但缺少制度性安排,本思想就是一种思想而已,如何将
25、思想变为现实,可能有一些政策性涉及,但缺少制度性安排,而群众路线就是实现民本思想的一种伟大的制度安排。而群众路线就是实现民本思想的一种伟大的制度安排。一种政治思想持续两千多年而不衰甚至在新时代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确实是人类文明史一种政治思想持续两千多年而不衰甚至在新时代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确实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其生命力本身来自其与生俱来的先进性,也来自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只上的奇迹。其生命力本身来自其与生俱来的先进性,也来自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只要有利于人民的事业,其他要有利于人民的事业,其他“主义主义”中的有益思想、做法,都可以为我所用。何况,民本思想中的有益思想、做法,
26、都可以为我所用。何况,民本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生命力的历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生命力的历史渊源。史渊源。二、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唯一代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唯一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党,主张通过革命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权,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的表全人类利益的政党,主张通过革命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权,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
27、资料的国家与全民所有制的形式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与全民所有制的形式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即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即革命道路上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党执政和全面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体制道路上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党执政和全面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体制过度僵化,以及改革战略上的失误,苏联在过度僵化,以及改革战略上的失误,苏联在19911991年解体。年解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
28、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唯一代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博大精深的政治理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共产党才是唯一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党,主张通过革命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权,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的表全人类利益的政党,主张通过革命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权,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和生产资料的国家与全民所有制的形式来实现人的全
29、面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与全民所有制的形式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即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即革命道路上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党执政和全面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体制道路上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党执政和全面计划的经济体制。由于体制过度僵化,以及改革战略上的失误,苏联在过度僵化,以及改革战略上的失误,苏联在19911991年解体。年解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马克
30、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民主社会主义三、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资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它起源于欧洲,一直是欧洲左翼政党的指导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资源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它起源于欧洲,一直是欧洲左翼政党的指导性理论。性理论。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将资本主义的优点与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克服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是,将资本主义的优点与社会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克服二者的缺点,寻找一条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者的缺点,寻找一
31、条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从。从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一直流行于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与传统的一直流行于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与传统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有了明显的分歧。有了明显的分歧。目前流行的目前流行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意义,就是它声称同时超越以新自由主义为特征的新右的基本意义,就是它声称同时超越以新自由主义为特征的新右派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特征的传统左派。换言之,它既反对传统的右翼保守主义政治,又反对派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特征的传统左派。换言之,它既反对传统的右翼保守主义政治,又反对传统的左翼激进主义政治,同时继承了传统的左右两翼中
32、的某些价值。传统的左翼激进主义政治,同时继承了传统的左右两翼中的某些价值。三、民主社会主义三、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它被认为在传统的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中介,它是一种新的中派,或一个新的它被认为在传统的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中介,它是一种新的中派,或一个新的中心。中心。例如,它继承了传统左派的社会正义观点,但放弃了其阶级政治。它拒绝新右派的极端自例如,它继承了传统左派的社会正义观点,但放弃了其阶级政治。它拒绝新右派的极端自由主义,同时接受了其反对权威主义和排外主义的目标。它既反对传统左派热衷于扩大政府的由主义,同时接受了其反对权威主义和排外主
33、义的目标。它既反对传统左派热衷于扩大政府的干预范围,也反对新右派过分弱化政府干预的主张。它既反对传统左派对民族国家的蔑视,也干预范围,也反对新右派过分弱化政府干预的主张。它既反对传统左派对民族国家的蔑视,也不满新右派对民族国家的过分自信。它像新右派一样看到了福利国家存在的致命弱点,但是像不满新右派对民族国家的过分自信。它像新右派一样看到了福利国家存在的致命弱点,但是像传统左派一样不同意放弃或削弱福利国家,而主张对于福利国家进行彻底的改革。传统左派一样不同意放弃或削弱福利国家,而主张对于福利国家进行彻底的改革。四、新自由主义四、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自由主义是
34、近代以后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自由主义是近代以后西方最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它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特别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权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自我和个人,它强调个人权利的优先性,特别是个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利。它认为,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以及保证这种自由选择权在公正的环境中得以实现,是自由主它认为,个人的自由选择权以及保证这种自由选择权在公正的环境中得以实现,是自由主义的根本价值。在自由主义者看来,一旦个人能够充分自由地实现其个人的价值,那么个人所义的根本价值。在自由主义者看来,一旦个人能够充分自由地实现其个人的价值,那么个人所在的全体和社会,也必然能最终实现其公共
35、利益。根据自由主义的逻辑,个人的利益和行为是在的全体和社会,也必然能最终实现其公共利益。根据自由主义的逻辑,个人的利益和行为是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视角。一切复杂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政治运动等,最分析和观察一切社会政治问题的基本视角。一切复杂的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政治运动等,最终都可以被约简为个人行为,所以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或终都可以被约简为个人行为,所以自由主义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或“原子主义原子主义”。四、新自由主义四、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继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但它把强调的重点放在保证个人实当代的新自由主义继
36、承了传统自由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但它把强调的重点放在保证个人实现自由权利的社会公正上。现自由权利的社会公正上。新自由主义尤其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利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国家的中立性,新自由主义尤其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对实现个人权利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国家的中立性,反对国家对社会和个人事务过多地干预,积极倡导公民社会的作用,竭力维护社会的多元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和个人事务过多地干预,积极倡导公民社会的作用,竭力维护社会的多元主义价值。价值。由于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方古典价值的弘扬,所以它又被称为由于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西方古典价值的弘扬,所以它又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由;由于它
37、始终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所以它也被称为于它始终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所以它也被称为“新个人主义新个人主义”;由于它宣扬多元价值和多党;由于它宣扬多元价值和多党政治,所以它还被称为政治,所以它还被称为“新多元主义新多元主义”。五、新保守主义五、新保守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与自由主义一样,保守主义也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与自由主义一样,保守主义也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极其重视现存的传统、秩序、等级和自由的价值,认为这四大政保守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极其重视现存的传统、秩序、等级和自由的价值,认为这四大政治价值高于其他任何价值
38、,维护这些价值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与此相适应,保守主义反对任何治价值高于其他任何价值,维护这些价值是国家的根本任务。与此相适应,保守主义反对任何激进的社会改革,认为传统和秩序压倒一切。由于传统和现存秩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激进的社会改革,认为传统和秩序压倒一切。由于传统和现存秩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有极不相同的含义,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保守主义的意义也各不相同。政治背景下有极不相同的含义,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保守主义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在秉承保守主义经典价值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宪政秩序的重要性,倡导当代的新保守主义在秉承保守主义经典价值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宪政秩序
39、的重要性,倡导一种一种“宪政的民主宪政的民主”。一方面,新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对于维护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一方面,新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对于维护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主张加强国家的权威;另一方面,它又竭力反对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新保守主义反对一主张加强国家的权威;另一方面,它又竭力反对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新保守主义反对一切激进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反对社会主义、多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激进的政治思想切激进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反对社会主义、多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激进的政治思想都是促进人类文明堕落的腐蚀剂。都是促进人类文明堕落的腐蚀剂。六、民族主义六、民族主义政治学导论(第
40、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严格地说,民族主义不是一种建构性的具有学理意义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自发性思潮,严格地说,民族主义不是一种建构性的具有学理意义的意识形态,而是一种自发性思潮,只要有民族国家,就存在民族主义,程度不同而已。只要有民族国家,就存在民族主义,程度不同而已。民族主义起源于民族主义起源于1818世纪的欧洲,是在打破神权和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民世纪的欧洲,是在打破神权和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民族认同运动。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的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然后才族认同运动。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的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
41、然后才不得已说自己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一般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发展不得已说自己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一般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是民族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史上的里程碑。可以从心理和政治两个层面来界定民族主义。在心理上,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可以从心理和政治两个层面来界定民族主义。在心理上,民族主义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或者是对于民族利益、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的信仰或主心理状态,或者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或者是对于民族利益、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的信仰或主张,或者是一种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张,或者是一种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六、民族主义六
42、、民族主义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在政治上,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追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政治运动。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最在政治上,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追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的政治运动。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最具爆炸性的一种政治哲学,也是当代世界上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它和爱国心结合,便变成具爆炸性的一种政治哲学,也是当代世界上一个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它和爱国心结合,便变成了宗教性的主义。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曾唤醒了被压迫民族要求解放和独立的了宗教性的主义。政治上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曾唤醒了被压迫民族要求解放和独立的意识,也引起过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优越主义及战争等罪恶
43、。在历史上,不同的政治制意识,也引起过军国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优越主义及战争等罪恶。在历史上,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都曾经利用过民族主义。任何制度和主义,只要合乎民族主义的要求,只要民族度和意识形态都曾经利用过民族主义。任何制度和主义,只要合乎民族主义的要求,只要民族主义有利用的价值,都可以和民族主义携手并利用民族主义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主义有利用的价值,都可以和民族主义携手并利用民族主义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相比较,乃至于民本主义相比较,民族主义更多的属于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相比较,乃至于民本主义相比较,民族主义更多的属于一种自发性政治运动,而不是建构性政
44、治学说。同样,日常生活中的民粹主义也具有自发性,一种自发性政治运动,而不是建构性政治学说。同样,日常生活中的民粹主义也具有自发性,称不上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称不上建构起来的意识形态。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地位与功能第三节意识形态的地位与功能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二、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二、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三、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三、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权力不是简单的整体,而是意识形态、经济、军事组织和政治组织之
45、间国家权力不是简单的整体,而是意识形态、经济、军事组织和政治组织之间“互动的制度互动的制度化网络化网络”。作为。作为“互动的制度化网络互动的制度化网络”,国家权力的评估就变得更加复杂化,我们很难以单项,国家权力的评估就变得更加复杂化,我们很难以单项领域的组织或制度去代表一个国家的国家权力,否则就无法解释历史上的国家兴衰与政治组织领域的组织或制度去代表一个国家的国家权力,否则就无法解释历史上的国家兴衰与政治组织或军事集团的命运。或军事集团的命运。在四种权力形式中,经济权力、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力都是可见性权力,也就是可以测量的,在四种权力形式中,经济权力、军事权力和政治权力都是可见性权力,也就是可以
46、测量的,而意识形态权力则是在看得见状态与看不见状态之间的、又无处不在的而意识形态权力则是在看得见状态与看不见状态之间的、又无处不在的“弥散性权力弥散性权力”(the diffused power)。四种权力关系是无比复杂的,而所有其他权力都离不开意识形态权力的论)。四种权力关系是无比复杂的,而所有其他权力都离不开意识形态权力的论述或者牵引性作用。述或者牵引性作用。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意识形态权力是一种独立的组织形式,看上去是政治权力主体制造的副产品,即马克思所意识形态权力是一种独立的组织形式,看上去是政治权
47、力主体制造的副产品,即马克思所说的所有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但是,这个说的所有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但是,这个“副产品副产品”在历史上很多时候并不是统治在历史上很多时候并不是统治阶级的直接制造,而是以与统治阶级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界、教育界为主体的。阶级的直接制造,而是以与统治阶级有密切关系的文化界、教育界为主体的。文化权力主体与政治权力主体、经济权力主体的关系,在有些国家是显性的,而在有些国文化权力主体与政治权力主体、经济权力主体的关系,在有些国家是显性的,而在有些国家是隐性的,以独立主体的面目出现,比如西方的新闻与高等教育,看上去是独立的,但离开家是隐性的,以独立主体的面目出现,比
48、如西方的新闻与高等教育,看上去是独立的,但离开特定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就难以存续。因此,意识形态权力必然有特定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就难以存续。因此,意识形态权力必然有“弥散性弥散性”。弥散性就意味着意识形态权力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方式渗透到整个人群之中,直接影弥散性就意味着意识形态权力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方式渗透到整个人群之中,直接影响着每个权力形式,从而构成响着每个权力形式,从而构成“互动的制度化网络互动的制度化网络”之魂。之魂。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政治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首先,意识形态权力与政治权力。首先,意识形态权力与政治权
49、力。流行的概念是政治权力合法性,即人民对权力的自愿接受和认同,从而产生权威。这是理想类型界定,即模式化概念。合法性如何形成的?“冷战政治学”严重偏离了韦伯的合法性概念,从老一代的行为主义者拉斯韦尔,到著名的民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都专门研究了意识形态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拉斯韦尔把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心理战,直接嫁接到政治心理学。而在现代政治分析中,达尔则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操纵性权力,即政治支配者知道让被支配者知道该知道的东西,掩去被支配者“不该知道”的东西。其实,这就验证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思想,一切思想其实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一、作为国家权力之魂的意识形态政治
50、学导论(第五版)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其次,意识形态权力与经济权力。其次,意识形态权力与经济权力。经济权力由工具(如运输方式)、组织(如企业)、制度(如产权制度、交易制度)和经济思想构成。在不同的经济思想支配下,工具、组织和制度的组合方式和运行机制是有区别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而经济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权力。“市场经济”意味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必然转型,不但有交易上的市场机制,还有鼓励私有产权的企业。而“社会主义”则意味着,市场经济在理念上的指导原则是社会主义,在政策过程中则是国家、政府对产业的调整,对市场的干预。因此,即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