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文档编号:514712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如果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诸篇均简言为“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是新课标文本之纲、新课标实践之纲,那么,“课程性质”中的这段表述就是“纲中之纲”、“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一段非常精辟的

2、表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若能全面而准确、深刻而通透地理解这段“纲中之纲”的表述,并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得以体现出来,那么,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就基本到位了,语文教学行为的路数就基本对头了。换句话说,理解了且通透了这段表述,在理念层面上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就真正入门了;践行了且实现了这段表述,在行动层面上对语文教学就入门了胜任了。带着课标进课堂,跟着课标学教学。认真研读新课标的一些概念或者表述,是能够很好指导一线的教学,更是能够提高学科教学的专业性的。新课标的引领性与指导性,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这段表述中有三句话,两短一长,句句精辟,词词精要,词句缜密,逻辑严谨,它高度地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更是描述

3、了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样态。我们先来看两个短句: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两句话是相辅相成的。理解这两句话要抓住七个关键词并准确梳理它们的之间的关系。这七个关键词分别是“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与“统一”。下面,逐一来说一说。先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简单了解一下,不必展开,其中的意蕴,你懂的。在我国,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

4、1年1月1日起施行。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再说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就是人们平时日常交流用的工具。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思维训练”就是直指与落实工具性的重要素养。关于语言文字是工具之说,有很多名家论断,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学生学会了看书作文,那他们出校后的发展,

5、就有了常常用得着的基础工具了。”这些就告诉我们,不但外部语言是交际工具,而且内部语言还是思维工具。语文学科既然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那么工具性当然是它的本质属性了。语文的工具性,指的是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2语文是学好其它所有学科的工具学科。叶圣陶先生曾经就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叶老的“工具论”把语文课程定性为基础工具,认为语文是学习其它一切学科的工具,这个论断是非常正确的。在基础教育阶段

6、,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地能力,掌握这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是具有“打下基础”的“奠基作用”的工程与事业。第三说说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重,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于漪老师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里品质等。在核心素养之中,像“文化自信”、“审美创造”就是直指与落实人文性的。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落实人文性就意味着:1.应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学科的价值取向。2.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自身的独特体验受

7、到保护和尊重。3.教师将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熏陶作用。第四说说“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我们说,语言的性质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言内涵,语言形式和文化、思想、情感内涵是一个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历来讲求文道统一,即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管工具性不顾人文性,也不能只管人文性不顾工具性,两者应该有机地融合起来,不能顾此失彼。语文教学的学科

8、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但是语文教学在育人方面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两者要融合起来。二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各占一半,或者相互独立,而是必须寓人文性于工具性之中,在强化落实工具性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性。人文性教育其他学科也是需要的,只不过语文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像数学课也是要进行人文教育的,但是不能将数学课上成人文教育的课。语文课也是如此。语文教学主要是着眼于语文形式,但是并不能抛弃内容。对内容的理解要蕴涵于语言形式的学习之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最终还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综合起来,换个角度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

9、能力、审美创造,它们之中是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学科职责,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是融于语言运用之中的,四者不是各占25%的关系。第五说说综合性。新课标中讲语文课程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似乎语文天然地具有综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人文性”。它综合了什么呢?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它包含着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从内容上来说,它又是文、史、哲不分的;从范围上来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天生地与生活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难舍难分的联系。这就是语文的综合性,其实,也可

10、以说是复杂性。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要从这综合性中分清主次,理清头绪,保证秩序。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可以健康发展。第六说说实践性。实践性是由工具性决定的。我们这样来想,要想熟练地使用某种工具,哪能不让人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工具的?换句话说,哪有只让人听、记、背、默使用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就能学会使用工具的?没有人这么傻!在这里,正好顺便说说“学会运用”这个关键词。“学会运用”与“工具性”,与“实践性”,是一脉相承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工具学习者、使用者)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标中,有46处提及“实践”

11、,这种融汇学科实践的理念,以及将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恐怕都是为了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的。说完了“两个短句”,再来说说“一个长句”。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段话太重要了。它从总体上、宏观上、方向上、路径上基本刻画了语文教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样态。它也集中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些新理念,比如,核心素养立意、创设真实情境、落实学科实践,凸显任务驱动等等。简单地说

12、,这段话是告诉我们怎么教语文的高度的概括,也可以说是具体展说。它包括五个分句:1.“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语文教学的学科追求之一,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厚而美好的情感,这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它与后面提及的“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是一个层面的目标。这是语言运用的在情感层面的目标,当然,也属于人文性的目标。2.“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要密切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要打通课堂与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壁垒,要将语文学习放到在生活中运用的大背景下来进行,特别是“真实的”三字,更为明确地

13、说明了这一点。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3.“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这里又突出了“实践”。这就是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在训中习而得,在练中习而得,在做中习而得,在用中习而得。一句话,不能再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中心了。这里的“积极的”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正确的、规范的、有效的、创意的。那么,怎么个“积极”法?那就是一线教师之责了。4.“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是在语文运用方面的目的,或者说,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的语文运用方面的角度:“语言经验”、“运用的特点和规律”、“运用能力”,而且,这三者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关系,从积累“经验”,到把握“规律”,再到形成“能力”。5.“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这里的“同时”二字,很值得玩味。它意味着“思维”、“审美”、“文化”这三者与“语言”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既有轻重、又有主次。“同时”二字,还很好地蕴含着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地关系。将这五个分句融合起来,它陈述的就是语文教学应有的样貌。综上所述,新课标中“课程性质”中这段174字的精辟表述,真可谓是“纲中之纲”、“重中之重”的。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文综 > 其他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体会:课程性质.docx)为本站会员(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