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讲教师主讲教师 赵赵 岩岩中中 医医 学学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 一、何谓中医学一、何谓中医学 中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生理、病中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二、学习中医学的意义二、学习中医学的意义三、学习中医学的方法三、学习中医学的方法四、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四、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作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笔)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笔)内内 容:包括容:包括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2、素问素问和和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灵枢两部分,两部分,共共18卷,卷,162篇。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篇。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百科全书。它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百科全书。它从整体观念出发,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作了较系统全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法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面的论述,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着临床实践。2、难经难经 成书年代:秦汉时期成书年代:秦汉时期 作作 者:扁鹊(秦越人)者
3、:扁鹊(秦越人)内内 容:医学理论专著,容:医学理论专著,内经内经之辅翼,涉及生理、病理、之辅翼,涉及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不少方面充实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内经的内的内容。容。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作作 者:张仲景者:张仲景 内内 容:继承了容:继承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临床实的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创立了理、法、方、药一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创立了理、法、方、药一整套诊治原则,可谓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专著。后经晋代王整套诊治原则,可谓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专著
4、。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为叔和整理为伤寒论伤寒论和和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论两部著作。两部著作。伤伤寒论寒论重点论述了外感病及外感引起的变证,载方重点论述了外感病及外感引起的变证,载方113首。首。金匮要略方论金匮要略方论重点论述了内科杂病,载方重点论述了内科杂病,载方262首。首。4、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作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内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方法、功能和作用等
5、。所记载的药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所记载的药物疗效大多朴实有效,习用至今。如黄连治痢、麻黄定喘、大物疗效大多朴实有效,习用至今。如黄连治痢、麻黄定喘、大黄通便等。并记载了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及服用方法。黄通便等。并记载了丸、散、膏、丹、酒等剂型及服用方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五、金元四大家简介 1、刘完素刘完素:发展了:发展了内经内经病机和运气学说,提出病机和运气学说,提出“火热论火热论”,治疗主张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治疗主张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寒凉派寒凉派”。2、张从正张从正:提出凡病皆因:提出凡病皆因“邪邪”而生,而生
6、,“邪去则正安邪去则正安”,主张,主张以祛邪为主,反对滥用补药,被后世称为以祛邪为主,反对滥用补药,被后世称为“攻下派攻下派”。3、李东垣李东垣:提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主张补脾胃为主,治疗主张补脾胃为主,被后世称为被后世称为“补土派补土派”或或“脾胃派脾胃派”。4、朱丹溪朱丹溪:结合江南地土特点,倡导:结合江南地土特点,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主张滋阴为主,被后世称为治疗主张滋阴为主,被后世称为“滋阴派滋阴派”。六、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 整体指的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整体指的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整体
7、观念就是强调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整体观念就是强调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时,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完整性和联系性。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四大方面)、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在四大方面)(1)就形体结构而言: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就形体结构而言: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干脏器、组织和器官通过经络连属,经脉沟通,干脏器、组织和器官通过经络连属,经脉沟通,构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构成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2)就生理功能而言: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就生理功能而言: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脏脏腑之间相互协同腑之间相互协同(3)就病理
8、变化而言: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就病理变化而言:脏腑之间相互影响。(4)就诊断治疗而言)就诊断治疗而言: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1)四季气候的变化的影响:)四季气候的变化的影响:(2)昼夜的变化的影响:)昼夜的变化的影响:(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律、婚姻、人际关系(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 1 1、辨证、辨证 (1)症、病与证的区别)症、病与证的区别 症:症:即症状,如头痛、腹痛等。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
9、基本性质可以完全不同。病:病:即疾病的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的概括。证:证:有“证据”之意,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2)辨证的概念)辨证的概念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内容(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收集的内容(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导下,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概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2、论治、论治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
10、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施治疗的过程。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解决疾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解决疾病的手段,是辨证的最终目的,对辨证是否正病的手段,是辨证的最终目的,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确的检验。(1)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同病异治:即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出现不同的证候,其治疗方法也不同。出现不同的证候,其治疗方法也不同。(2)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同一证候,便可采用同一治疗方法。可出现同一证候,便可采用同一治疗方法。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由此可见,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病”的异同,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而是着眼于“证证”的区别。即的区别。即“证同治也同证同治也同”,“证证异治也异异治也异”,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