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5893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X 页数:56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三 部 分区 域 可 持 续发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地地 理理内 容 索 引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素养素养导读导读 体系体系构建构建考点呈现1.区域的基本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核心素养1.能正确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综合思维)2.学会分析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综合思维)3.正确认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协调发展(人地协调观)知识构建必备必备知识知识 自主自主诊断

2、诊断甲时期城市化水平可能最高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线路(疏密状况)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垒原木时原木间一般都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而祁连山南面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仅是110人/平方千米,只有极少的耕地。20032014年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说明西北地区电力强度增速高于其他地区,C项正确。考向二 区域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考向

3、二 区域发展阶段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工作时间固定,生活方式多样化,各区域人口交往趋于频繁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牧结合。人类普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答案(1)A(2)D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答案(1)D(2)A(3)B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别提醒 区域的界线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明确的。一般来说,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而其他区域的界线一般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分布区、工业区等。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3)区域具有一

4、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连续性相似性差异性2.区域空间结构(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2)区域内部各要素的空间表现形式:农业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岛状。乡村城镇面线状和网络点3.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

5、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二三二、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标志(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比重等。(2)综合指标:如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三次产业产值人文发展2.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密集型工业为主城市化资源型技术对外开放程度低逐步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显

6、著加快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水平,缺乏大型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的均衡状态低中心城市高水平关键关键能力能力 整合整合突破突破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考向一一 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分析位置内容经纬度位置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海陆位置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1.地理位置特征位置内容相对位置山河

7、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政治位置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交通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2.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特征分析拓展延伸 对一些特殊的地表形态,如岩溶、沙丘地貌等,需作必要的描述。位于沿海的区域,若海岸线特征比较突出,如比较平直或十分曲折,一般也将之归入地形分析里。(2)气候特征分析特别提示 对于区域气候特征的其他要素,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比较突出的,如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需作简要分析。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

8、间则具有显著的。规范答题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可以增大室内空间,增大阳光射入面积而祁连山南面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仅是110人/平方千米,只有极少的耕地。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电力强度越小,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有关,而不是经济增长速度,D项错误。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思路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水平,缺乏大型中心城

9、市(2)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答案(1)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3)水文特征分析要素影响因素特别提示流量(水位)从补给形式分析。一般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小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出现断流现象汛期主要分析雨季的长短含沙量主要分析该流域植被状况。一般流经森林植被为主的河流含沙量小有时需分析地形,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流速慢,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小要素影响因素特别提示结冰

10、期分析冬季气温在0以上还是以下。其次看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流速主要看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地势高差大,河流流速快(4)区域生物(植被)、土壤特征分析区域植被类型与气候关系密切,因此可利用必修1中自然带分布进行分析。土壤主要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土层的深厚程度、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疏松程度等。3.人文地理特征人文要素内容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

11、、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人文要素内容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规律总结 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2020全国卷,12)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

12、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地名特点为背景,考查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环境的变迁,旨在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自然环境演化过程,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解析本组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题,河流属于自然环境要素中的水文要素;该地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梁、塬、峁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形态,因此“梁”属于地貌要素;柳

13、树属于植被要素。故A项正确。第(2)题,材料显示,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甲、乙两地的地名中“河”“沟”“湾”出现的比例高,说明两地在特定时期河流众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分布有众多的河流,但是乙地河流稀少,说明和特定时期相比,乙地现在河流变少,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风俗习惯、土地利用结构、人口迁徙等因素不会使当地河流的数量减少,故A、B、C三项错误。答案(1)A(2)D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2020山东潍坊一中高三一模)木刻楞民居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原木间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

14、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平衡个体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结合下图,完成13题。1.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A.鄂伦春族 B.彝族C.维吾尔族 D.高山族2.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垒原木时原木间一般都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B.苔藓稍有水分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C.通过苔藓吸收水分,提高室内湿度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电力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所以导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科技水平差异,A项正确。答案(1)A(

15、2)D特别提醒 区域的界线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明确的。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方向整体上以自西向东为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排序是()可以增大室内空间,增大阳光射入面积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牧结合。土壤主要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土层的深厚程度、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疏松程度等。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阅读甘肃省相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阅读甘肃省相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学会分析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综合思

16、维)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时需分析地形,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流速慢,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小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有时需分析地形,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流速慢,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小3.木刻楞一般会连着房门修建门斗,门斗的主要作用是()A.可在其中设置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B.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便于人们识别C.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D.可以增大室内空间,增大阳光射入面积答案 1.A2.B3.C解析 第1题,木刻楞冬暖夏凉,结实耐用,主要分布于较

17、高纬度地区。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A项正确;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B项错误;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C项错误;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D项错误。故选A项。第2题,根据木刻楞所处地理环境可知,该民居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水分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虫防蛀,B项正确,D项错误;增加建筑美感不是其主要目的,A项错误;应该减小室内湿度,C项错误。故选B项。第3题,木克楞就地选材、建造方便,是当地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门主要朝北开,连接的门斗可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的作用,C项正确;该住宅一般为私人住宅,并不会起到提高公共服务性能的作用,A项错误;该区域的民

18、居均在连接房门处修建门斗,因此并不是为了便于人们识别,B项错误;房门主要朝北开,而增加阳光射入面积主要是南墙窗户所起的作用,D项错误。故选C项。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考向二二 区域区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发展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主要活动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最适合农耕和居住的地区。人类普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发展阶段 主要影响因素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工业化阶段矿产资源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趋向于向工矿区、城市集聚,农业人口急剧减少。人们工作时间固定,生活方式多

19、样化,各区域人口交往趋于频繁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工农业生产、交通、居家生活等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人们生活方式更加多样,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改变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20、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3)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答案(1)D(2)A(3)B【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美国芝加哥的工业发展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条件、区域发展优势等。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求

21、具备较高的综合思维素养水平。【思路导引】第(1)题,关键点拨: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意中“集散”二字。“集”表示货物由周围地区向此地汇集,“散”表示货物由此运往其他地方。因此集散中心必定位于交通枢纽位置。第(2)题,关键点拨:本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20世纪之前”,根据材料,此时“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因此其工业活动主要联系周边农村地区。第(3)题,思维过程图解: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下图为某城市近30年的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点代表不同发展时期。读图,完成12题。1.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排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

22、.丙、甲、乙2.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时期城市化水平可能最高B.乙时期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C.丙时期环境质量比乙时期更佳D.丙乙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答案 1.B2.D解析 第1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讲,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渐转变为第二产业占主导,当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以后,以第三产业为主。读图可知,甲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丙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乙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所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应当是甲、丙、乙,B项正确。第2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A项错误;乙时期第三产业发达,以服务业为主体,B项错

23、误;丙时期为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而乙以服务业为主,所以丙时期的环境质量比乙时期要差,C项错误;区域发展由丙乙时期可能会使部分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向外迁移,D项正确。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为19852014年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路径。据此完成34题。3.据材料推断()A.东部沿海地区的电力强度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B.19852014年间,电力强度重心总体位于东南沿海C.20032014年间,西北地区电力强度增速高于西南D.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方向整体上以自西向东为主4.导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科技水平差异B.能源基地位

24、置C.人口迁移方向D.经济增长速度答案 3.C4.A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判断电力强度重心位于中西部地区,A、B两项错误。20032014年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说明西北地区电力强度增速高于其他地区,C项正确。中国电力强度重心迁移方向先向西南后向西北,所以整体上以自东向西为主。D项错误。第4题,电力强度是指单位产值所消耗的电能。电力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所以导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科技水平差异,A项正确。能源基地位置和人口迁移方向与电力强度重心的变化没有关系,B、C两项错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电力强度越小,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电力强度重心

25、变化有关,而不是经济增长速度,D项错误。核心核心素养素养 专项专项提升提升规范答题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2018江苏卷,27(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1)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2)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素养解读】本题以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地区地形剖面图为背景材料,通过对区域自然景观特征的考查,培养了区域认知素养;通过对农业发展方向的考查,培养了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陕南主要地

26、形区为汉中谷地和大巴山、秦岭,以山地和谷地为主,秦岭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明显。关中主要地形区为渭河平原(渭河谷地),主要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主要地形区为黄土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由于降水减少,植被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第(2)题,陕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谷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广大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所以陕南的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汉中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发展旱作农业。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牧结合。答案(1)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陕北:

27、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2)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思维建模1.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2.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思路 分析角度答题思路自然地理地形该区域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气候属于典型的气候,(特征)水文河流(水文和水系中最主要、最突出特征)植被和土壤植被以为主,土壤(一般答水、肥状况,特殊土壤需回答其类型)分析角度答题思路人文地理人口和城市人口

28、和城市(疏密状况),主要分布于农业农业结构以为主(种植业还需回答熟制),主要农产品有工业工业结构以为主(或答工业比较发达)交通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线路(疏密状况)规范规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甘肃省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一个省份,也是天津市对口帮扶对象。阅读甘肃省相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祁连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1)据甘肃省地理简图,描述甘肃省地形和气候的特殊性。祁连山脉南北两侧人文景观差异极大。古代有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现在河西走廊有440万人口、牲畜750万头、耕地70万公顷以及上千个工矿企业。而祁连山南面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仅是110

29、人/平方千米,只有极少的耕地。(2)结合材料,分析造成祁连山脉南北两侧人文景观差异的自然原因。答案(1)甘肃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甘肃省跨越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气候复杂多样。(2)祁连山脉的冰川朝向主要是向北,故祁连山脉北侧(河西走廊)的冰雪融化量大,水源充足,所以人口相对稠密,工农业发达,而祁连山脉南侧冰川面积小,水源少,所以人口稀少,工农业落后。解析 第(1)题,描述甘肃省地形和气候的特殊性,地形的特殊性根据祁连山的地理位置可知,甘肃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气候的特殊性通过图中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规律分析可知,甘肃省跨越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气候复杂多样。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祁连山脉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以北为河西走廊,以南为青海省,对两区域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祁连山脉的冰川融水量;根据题中祁连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分析祁连山脉的冰川朝向主要为东北方和北方,故祁连山脉北侧(河西走廊)的冰雪融化量大,水源充足,所以人口相对稠密,工农业发达,而祁连山脉南侧冰川面积小,水源少,所以人口稀少,工农业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