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单元外国绘画艺术赏析美术欣赏本章导读外国绘画是指除中国绘画以外的世界各地的绘画,主要就是指欧洲绘画。从远古的壁画到现代绘画,世界绘画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其中优秀外国绘画作品浩如烟海。相对于中国画,我们将西方绘画体系总的称为西洋画,它是指从古希腊、古罗马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以油画为主要代表的绘画体系。它的独特的魅力为人类文化宝库增添瑰丽的色彩,同时外国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表现方式也对世界其他各地的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习目标1.熟悉外国绘画史中著名的画家和画作,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代表作品。2.通过对外国绘画的学习,了解外国现代绘画的主要流派。第一节第一节外国古代绘画一
2、、原始社会至中世纪绘画(一)原始社会至中世纪绘画概况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人类最初的美术活动就是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5万年到1万年。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分为洞穴艺术和小型雕塑,如著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那许多真实生动的各种野生动物的形象,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后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的绘画常常受到“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这一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其绘画风格更加写实。只是由于绘画不易保存,现存的古希腊绘画作品极少,但从现有的古希腊镶嵌画和陶器彩绘可以想象当时绘画艺术的写实风格和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古罗马时期的绘画作品与古希腊绘画相比,现存作品不但数量多,而且更加清楚地显示出这个时期
3、的绘画艺术更加成熟,并且奠定了西方传统的写实绘画的基础,著名的庞贝壁画是突出的例证。欧洲中世纪的绘画,由于基督教的神学观念对人和现实生活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为基督教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又由于基督教教堂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的中心,因而教堂建筑是这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大多从属于教堂建筑,是建筑的附属品。这个时期流行的绘画,主要是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总的来说,其艺术风格是非写实的,重在表现,即表现基督教教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感受。因而,不注重真实的空间的描绘,不注重真实的色彩关系,而是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
4、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由古希腊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在中世纪遭到了破坏。从绘画题材上讲,欧洲中世纪绘画的题材十分狭窄,主要是宗教人物和宗教故事画。至于欧洲中世纪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如西班牙,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禁止表现人物和其他各种动物,极大地限制了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因而,伊斯兰教国家的匠师们将他们的精力主要用于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以及各种植物、几何图案装饰上,装饰图案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二)原始社会至中世纪绘画欣赏1.受伤的野牛(见图5-1-1)这幅洞窑壁画发现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山洞,这个山洞位于山坦德以东30千米的一个叫做山梯拉纳的地方。它是保存着史前绘画的一
5、个最著名的洞窑,又是西班牙北部海岸地区史前艺术的荟萃之地。受伤的野牛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个精彩作品之一,也是整个洞窑中保存最好的形象之一。这些野牛的形象都分布在洞窑的顶部,而且在深达300多米的大洞穴中,没有照明根本无法观察。窟顶画中有两只受伤的野牛,它们的身躯卷缩成一团,外轮廓被处理为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在细节方面,诸如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部、斜刺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把野牛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野牛倒在地上两腿无法站立起来,却低着头来保护自己,也是极为生动的一个画面,表现了动物的尊严与力量及它为生命最后一刻的挣扎。由此,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
6、,以及有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都一一得以体现。绘制这些野牛用的颜料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的;色彩为图5-1-5-1-1 1 受伤的野牛 赭色略泛红,在靠近轮廓线部位用黑色擦出立体感,轮廓线用的线刻又浅又淡,很有表现力,令观者不得不惊叹于原始艺术所焕发出的这种隽永的魅力和美感。但阿尔塔米拉洞窑内发现的大量洞顶壁画,不是纯娱乐性的,据考证,这是一种为了狩猎生存所需的巫术活动。虽然原始人类制作此类形象不一定是以欣赏为目的的,但也不能忽视体现在制作过程中的那种审美意识,他们在排列动物时,局部地方的巧妙构思,都反映出他们主观的审美意图。2.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玩骰子(图5-1-2)公元前6世纪初,希腊的陶器工
7、艺不仅在形制上逐渐摆脱了东方的影响,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造型和装饰风格。在陶瓶上绘图已经构成了独立的艺术创作体系,每件陶器上都刻有陶器制作者与图画绘制者的名字,这种做法体现了社会对创作者的一种尊重。这件黑绘双耳陶瓶上绘制了一幅精美的图案,描绘的是英雄阿喀琉斯与另一位英雄埃阿斯率领12艘战船去特洛伊途中突然遇风暴,只好停船靠岸休息,在休息期间两人在玩骰子的情景。图中左侧为阿喀琉斯,右侧为埃阿斯,他们手中拿着长矛表明他们随时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图5-1-2 5-1-2 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玩骰子 两位英雄盔甲不解,长矛依肩而立却兴致勃勃地玩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只是绘画形式没有完全摆脱埃及艺术的影响
8、。这两个人仍旧严格地用侧面像表现,眼睛看起来还仿佛是正面像。但是身体已经不再是埃及样式了,手和臂也没有摆的那么明显,那么生硬。最值得注意的是画家已经敢于只画出阿喀琉斯左手的一小部分,把其余部分隐藏到肩膀的后面。这意味着古风时期的希腊画家开始信赖自己的眼睛从特定的角度观察到情况,特别是绘画中敢于运用短缩法来表现特定的视觉感受。3.面包铺夫妻像(图5-1-3)这是在庞贝一家面包铺墙壁上发现的,因此又称面包房夫妻像,这是一幅重要的肖像画。这说明公元1世纪前后罗马肖像画成就。画中人物的神态生动、自然,艺术手法质朴,人物形象既形神兼备又立体感很强,是古罗马优秀的现实主义肖像画。此作品的发现,说明公元1世
9、纪左右的罗马肖像画题材不仅是描画贵族阶层,而是扩大到了像小商人这样的平常百姓中。图5-1-3 5-1-3 面包铺夫妻像图5-1-45-1-4西奥多拉与随从 4.西奥多拉与随从(图5-1-4)西奥多拉与随从是拜占庭时期的艺术珍品。拜占庭美术一方面发展早期基督教美术中萌发的非写实性艺术样式,吸收了东方艺术中相应的成分,另一方面又自始至终维持着希腊传统。拜占庭的希腊传统和罗马废墟中的那些幸存品后来成为中世纪多次古典艺术复兴活动的契机。平面性绘画的效果,都是将人类从不确定的片刻的瞬间摆脱出来,获得灵魂的安宁。他们与基督、圣母的形象同化,象征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画中人物比例拉长,具有一种形在神不在的抽象
10、风格,显得非常肃穆、庄严。色彩斑斓的服装与珠光宝气的冠饰,衬托出更加神圣的威严与华贵。从中也可看出镶嵌画匠师精妙的技艺。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概况14世纪下半期至16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黑暗的中世纪在日趋崩溃,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逐渐形成。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体制内部的萌芽,必将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引起思想和文化体系的变革。当新兴资产阶级还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政权时,为了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摆脱封建专制的枷锁,他们首先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变革,制造舆论,动摇旧的精神体系,这就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文化革新运动,史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指
11、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提倡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他们提倡“人性”来反对教会的“神性”,提倡“人权”来反对中世纪的“神权”,用“人道”来反对替封建制度辩护的“神道”。他们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歌颂世俗生活,蔑视天堂;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个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同时,人文主义者睥睨贵族的世家出身,嘲笑僧侣的愚昧无知,痛斥经院哲学和神秘主义,提倡理性、探索自然,追求科学知识,并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要为人生谋幸福,教育应发展人的个性。另外人文主义者还拥护国家集权以利发展经济,反对分裂和外来干涉,要求民族独立统一.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术创作发生了相应的
12、变革,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美术已不再是宗教神学的奴仆,在题材上开始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即使是宗教神话题材,也注入了人性和人的思想感情,把神变成世俗的人;在表现手法上提倡面向自然,以造化为师,对自然以理性的解释,引进科学的成就塑造艺术形象,透视学和解剖学成了文艺复兴美术造型的两大支柱,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家往往是集工匠、科学家、建筑家、画家、雕刻家于一身,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至使无数优秀的美术家宛如灿烂群星出现在欧洲的上空,照亮了历经千年的“黑暗世界”。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欧洲文艺复
13、兴运动首先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佛罗伦萨发生发展,尔后扩展到其他地区,形成一些既有佛罗伦萨艺术成就又有地方特色的画派。除强大的佛罗伦萨画派以外,达芬奇到米兰为米兰大公服务,形成米兰画派;勃拉曼特、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到罗马为教皇服务,形成具有纪念碑气势,象征宏大、庄重、坚强有力为其特点的罗马画派。到16世纪,禁锢森严的威尼斯在佛罗伦萨辉煌之后,捷足而登上文艺复兴艺术的巅峰的最后一位大师,公认是古托雷托。意大利文艺复兴可分为初期、盛期和晚期。初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自乔托始到波提切利止;盛期主要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艺术成就为标志;晚期则是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
14、(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与盛期 佛罗伦萨之所以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祥地,首先在于它的地理自然条件,它位于阿诺河畔,是水陆交通要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达;有深厚的古罗马、中世纪文明基础;社会各阶段对艺术的需求,尤其是以美第奇家族为代表的统治者提倡和保护艺术创造,这些因素促进了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初期的代表,它在艺术观念、艺术题材和艺术表现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的内容仍以传统基督教的圣经故事为题材,但自乔托开始,画家们努力探索如何将世俗现实生活注入神的形象创造中,把神从神坛上拉到人间变成凡人,使自己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成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因此他们引进科学成就,将解剖
15、学、透视学和光学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塑造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空间关系;艺术语言重明暗素描造型,构图追求对称、均衡和谐。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主宰画坛,标志着文艺复兴盛期到来,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不仅直接描绘现实生活中有名有姓的真实人物,而且借宗教神话故事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美学理想和思想感情。他们在佛罗伦萨、米兰和罗马显示出巨人般的艺术建树,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树立起绘画和雕刻的纪念碑。(2)样式主义(文艺复兴晚期)绘画 样式主义亦称矫饰主义或风格主义,它是指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艺术向巴洛克艺术转变的一个过渡时期的特殊现象,它既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那种崇高和谐,也区别于后来的巴洛克艺术,史家们称这
16、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为“样式主义”或“矫饰主义”。艺术家有意识地追求某种较为极端的形式,热衷于用复杂的形象和动作来表达内心的骚动不安和压抑的情感。样式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在表现题材中有相当部分是裸体人物,具有古怪和扭曲的体态和发达而夸张的肌肉,作品的思想内容比较隐晦朦胧,人们难以认识;画中情节往往不在视觉中心显现,被隐约在次要地位。2.德国文艺复兴绘画 15世纪的德国还处于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但在有些生产部门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工商业有显著的发展。德国尤以印刷出版行业发达而著名于世。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开始冲击和破坏封建制度的基础时,就产生了尖锐的阶级斗争,终于爆发了伟大的农民战争
17、和宗教改革运动。在文化领域中引发和促进了人文主义美术的形成和发展,达到高度繁荣。德国的文艺复兴美术发端于15世纪,在上半期以建筑为主,雕刻和绘画占次要地位,到了中期以后,绘画作为更敏锐、更方便的宣传手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超越了建筑。在这个时期,建筑仍严守哥特式传统。绘画与哥特式传统还保持着联系,仍然沿用金色背景和平面装饰手法。由于哥特式建筑限制了壁画的发展,因而导致了祭坛画极为发达。当时在祭坛画中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对世俗生活的现象和自然环境的描绘出现了,画家的构图和形象塑造开始超越平面和装饰性,着力于空间感与物象体积感的探索与表现。德国艺术最具个性化,在艺术创造中最重视情感的抒发,歌
18、德认为德国的性格就是“情感就是一切”,在他们看来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所以德国的画家们对人物的个性具有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和完美的表现力,他们观察男人和女人,追求内心的东西,着意于精神气质的描绘。德国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术,是在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发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先进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科学的影响,到16世纪诞生了德国最伟大的美术家、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相媲美的艺术大师丢勒和荷尔拜因。3.尼德兰文艺复兴绘画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除了意大利在文化艺术诸方面成为先道者以外,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城市为中心也逐渐出现了新文化、新艺术的曙光。就绘画艺
19、术而言,当时的尼德兰和德国已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又一个繁盛之地。尼德兰在当时是在欧洲唯一可以与意大利相提并论的先进地区。虽然当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以磅礴之势,突破了中世纪的樊笼而迅猛发展之时,尼德兰的艺术大都仍处于哥特艺术的晚期阶段。但是,这并未妨碍尼德兰民族艺术特色的形式,尤其是为欧洲油画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同时我们可以在乌尔比诺的宫廷中看到尼德兰的艺术家在工作,在佛罗伦萨的教堂中欣赏到尼德兰大师的作品,由他们创造的油画技法和擅长的木刻画也同样吸引着意大利的画家。14世纪的尼德兰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体系,它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和法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当时有许多尼德兰的雕刻
20、家和画家活跃在法国地区,在法国两个主要的艺术赞助者勃艮第公爵和伯里公爵的宫廷里,曾留下了大量的尼德兰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在法国南部由于教皇一度定居在亚威农城,因此意大利的艺术,尤其是锡耶纳画派在这里十分盛行,所形成的极大影响远及当时美术活动中心的巴黎。所以尼德兰的艺术家也曾通过法国多少受到了意大利艺术的影响。总结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概况。?(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欣赏1.文艺复兴初期绘画 (1)逃亡埃及乔托(图5-1-5)乔托迪邦多纳(1267年1337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美术界但丁式的人物乔托是中世纪最后
21、一位画家,也是新时代第一位画家。尽管他的绘画主题仍然以宗教内容为主,尽管他的绘画还带有近似中世纪蛮族美术的稚气,但在他的绘画中却潜藏着与宗教文化相对独立的世俗精神和与蛮族美术相对独立的客观精神。实际上,这即是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中人本主义精神和“模仿说”的本质再现。圣经中说,东方三博士得知人类未来的救世主耶稣诞生,即前往耶路撒冷朝拜,以色列希律王得知后甚为恐惧,立即下令将耶稣诞生地的伯利恒地区所有男婴全部杀死,借以灭掉耶稣根除后患。上帝托梦于耶稣义父约瑟,赶快将圣母玛利亚和刚出生的耶稣带往邻国埃及避难,乔托描绘的正是这一情节。在这幅画中乔托完全抛弃了中世纪的清规戒律,画中人物有着健壮而结实的身体
22、,充满世俗的人情意味。我们所见情景,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抱着孩子骑在驴背上,在丈夫引导下和同路人在乡间山道上行进,这是一幅活生生的世俗画面。画家把神请到了人间,将神变成人。图5-1-55-1-5逃亡埃及 乔托从乔托的逃亡埃及来看,虽然它的构图布局几乎没有超越中世纪画家的惯例,但在他的画中已看不到金碧辉煌的装饰趣味和飘然若仙的人物罗列了;那坚实的体积,那纵深的空间反映了乔托的绘画与中世纪绘画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法,而在于观念。乔托全新的艺术观不仅在他的艺术中创造了质朴、清新、庄严、厚重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研究和表达自然的艺术实验方式。自乔托以后,西方艺术家才逐渐地认识
23、到,只有可视的客观物质世界,才是获取真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2)纳税银马萨乔(图5-1-6)纳税银是一幅描绘宗教主题的大型壁画(当时壁画在意大利是十分流行的绘画样式),也是马萨乔的代表作。不同人物、不同场景,都显得十分真实,富于体积感。人物各自的神态和动作都是从表现他们之间的不同关系和心理状态出发来刻画的。在那些合乎线透视法则的建筑和自然环境中,人物位于各自的位置上,就像生活的真实场面一样。这儿丝毫没有那种强调画面装饰性的安排、追求优美的线条和色彩的国际哥特式绘画的影子,饱满的人物形体也许有点儿笨拙,但却非常实在,直线性的造型节律,加强着壁画的纪念性。真实而有气势,正是马萨乔艺术
24、的特色。图5-1-65-1-6纳税银 马萨乔 这幅画上以连环的形式描绘了三个情节:阻拦、捉鱼及交付丁税。这个宗教故事完全被画家描绘成真实的世俗场面,表现了罗马税吏向耶稣收税的故事,画面以中央的基督及其门人群像为主,全面透视焦点集中于基督头部,光线和礼拜堂窗口进光方向一致,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富于真实感的效果。画中人都是画家同时代的普通百姓,他们按自己身份和所处的地位,被恰当地安置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符合空间透视法则,具有深远感,人物被塑造得庄严而厚重,结构明确而清晰。瓦萨利说:“马萨乔使他的画中的人物脚踏实地、稳固地站立在土地上。”马萨乔首先注意到光对于表现物体的作用,使画中物象充满了光线与空气;
25、而通过光与空气的描绘,使画面上的人物与环境产生距离的感觉。马萨乔的艺术探索,为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图5-1-75-1-7圣罗马诺之战乌切罗(3)圣罗马诺之战乌切罗(图5-1-7)乌切罗(13971475),注重写生,善于钻研透视的学问。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他几乎穷尽毕生的精力研究当时还未有人系统深入钻研的透视学,这种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在同时代画家中,他是最突出的。圣罗马诺之战的内容并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是佛罗伦萨市与邻邦进行的一种区域性战争的一个场面。画家借这个题材是要表现他所钻研的复杂的透视关系,如图右侧两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丢盔落枪的透视位置,画面左侧集中的骑马人物前后关
26、系,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间的透视距离,以至连战士的长矛的不同角度都一一被他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类似圣罗马诺之战的画他一共画了三幅,其中有的以长枪的倾斜度来展示透视关系,有的从马的后臀蹶起与其身子的透视比例作了深刻的描摹,目的尽在追求透视法。当然,这样孤立地研究透视,势必存在忽视形象的生动性的缺陷,导致画面真实感的丧失。图5-1-85-1-8维纳斯诞生 波提切利(4)维纳斯诞生波提切利(图5-1-8)波提切利(1444-151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的重要画家,也是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维纳斯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波提切利的杰作。在中世纪严格的思想控制下
27、,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斯,被看做“异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冲破思想的禁锢而向往古典文化的意大利市民们,却觉得这个从海里升起来的女神,很像是一个新时代的信使她把美带到了人间。维纳斯诞生似乎可以作为体现这样一种“时代感”的例子:裸体的维纳斯像一粒珍珠一样,从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体态显得那么娇柔无力。画面左上端有风神把春风吹向维纳斯,而春神弗罗娜则在岸上迎接她。19世纪英国著名美学家罗斯金说过,波提切利的老师腓力浦李彼最善于画百合,“可是要画玫瑰那还是要让他的学生”。在这幅画上,波提切利果然也画了许多玫瑰,在轻风的吹送中,绕着维纳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飘舞。洋溢着青春生
28、命的肉体,美丽娇艳的鲜花,在当时是作为向宗教禁欲主义挑战的形象。画面上维纳斯脸上挂着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传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爱。画的背景是一片伸展无边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树林,维纳斯的步子仿佛没有承受重量似的显得飘逸,好像处于有推动力的旋律之中。这个维纳斯作为美和爱的化身,有着严肃的含义。此外,这个维纳斯的姿态,显然是参照古典雕像的样式来描绘的,只是把两只手换了个位置。但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还有其特殊的风韵,这个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像后来某些威尼斯画家所倾心的那种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妇女,而面容却带有一种无邪的稚气。维纳斯诞生是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作品,他笔下的
29、女性气质很少变化,无论维纳斯还是圣母玛丽亚都属于同一类型,以此作为美和理性的典范。图5-1-95-1-9岩间圣母 达芬奇2.文艺复兴盛期绘画(1)岩间圣母 达芬奇(图5-1-9)达芬奇(1452-1519),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恩格斯在赞扬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时列举的第一个就是他。他作为与时代休戚相关的艺术家,敏锐地感受到这一点,并天才地表现了这一点。他一扫过去肖像画上那郁郁寡欢,像幽灵一般的阴影,绘出了自由明朗的笑容。岩间圣母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
30、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稣,一名天使在耶稣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但是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一般题材的岩间圣母都按照教会意愿把圣母画在先知环绕之中,这是圣方救济会赞助者用来提升圣母玛丽亚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构图方式。而达芬奇的创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罗伦萨正悄然兴起的世俗性作品,画面上的一切无不体现着新意:情节的艺术化处理;不寻常的难以捉摸的风景;人物与环
31、境的有机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辉照出的人物形象。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丽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画中人物虽然被一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托下还是能明显地辨析出来,尤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被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人物轻柔、温存、纯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显出来。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竟然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
32、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母亲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她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伸过去,天使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等含义,这一组任务是按金字塔的构图原理组建安排的,塔顶是圣母的头,侧边是她伸出的双手,底角是天使和婴儿。在达芬奇构图稳定的和谐画面上,风景不再是简单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环绕于人物四周,自然和人物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感赋予画面一种别具一格的生动。图5-1-105-1-10蒙娜丽莎 达芬奇(2)蒙娜丽莎 达芬奇(图5-1-10)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在1503年到1507年间创作的,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
33、。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新兴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空气透视”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除了微笑之外,就此幅画来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达芬奇作画时的情感及所处的社会背景。首先是微笑的神秘,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
34、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在作画时,勾起了达芬奇对生母阿尔别的回忆,似乎从蒙娜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蒙娜丽莎成了阿尔别的神秘化身。因此,达芬奇在作画时,是用真诚而纯洁的情感去描绘
35、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的双重情感来尽情描绘此人的肖像。不仅如此,他还把她作为一种理想,一种美的象征,作为人类世界的欢乐和光明来描绘,他要把自己的美感和体验,用画笔传达给所有的人。文艺复兴的到来使神从神坛上走下来,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达芬奇用艺术形象向欧洲中世纪压抑人性的神学统治和禁欲主义宣布:人从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它不再是徒有形质,没有七情六欲的模具,人能够向人微笑了!所以,蒙娜丽莎具有了强烈的时代精神,蒙娜丽莎的微笑不仅成为这幅肖像画的重要特征,而且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美的典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美。达芬奇敏锐地抓住蒙娜丽莎一刹那间微笑的表情描绘出她坦然的神态。看她那轻盈的
36、微笑,这种非人工所为的线条和韵味,让人不由得想起“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诗句来。友情提示图5-1-115-1-11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3)最后的晚餐达芬奇(图5-1-11)最后的晚餐是基督教新约圣经记载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几乎被所有宗教画家描绘过。但在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因此,这个老
37、题材在达芬奇笔下得到了全新的处理。画家选择的瞬间情节是耶稣得知自己已被弟子犹大出卖,差弟子彼得通知在逾越节的晚上与众弟子聚餐,目的并非吃饭,而是当众揭露叛徒。当耶稣入座后即席说了一句:“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说完此话,引起在座的众弟子一阵骚动,每个人对这句话都做出了符合自己个性的反映:有的向老师表白自己的忠诚;有的大感不惑要求追查是谁;有的向长者询问,整个场面陷于不安之中。过去的画家无法表现这一复杂的场面和弟子们各不相同的内心精神活动,唯达芬奇从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不同个性人物的观察,获得不同的个性形象,于是在画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观赏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对画中人做出不同的心
38、理分析。构图时,画家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题材取自圣经故事。犹大向官府告密,基督在即将被捕前,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席间耶稣镇定地说出了有人出卖他的消息,达芬奇此作就是耶稣说出这一句话时的情景。画家通过各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耶稣的沉静、安详,以及十二门徒各自不同的姿态、表情。此作传达出丰富的心理内容。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
39、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传统处理方式,图中人物列为一排,以耶稣为中心,十二门徒分为四组,对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
40、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4)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图5-1-12)米开朗基罗(1475-1564),和达芬奇一样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是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工程师和诗人。创造亚当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壁画中的重要部分。因为他在佛罗伦萨的盛名,1508年他被迫接受了西斯廷礼拜堂屋顶壁画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悲愤的,不料此壁画后来成为他生平最大杰作。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米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
41、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壁画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在整幅天顶画中,创造亚当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幅画面。画的右上方是一位富有智慧的长者,在天使们的簇拥下,飞向亚当;画的左下角是亚当,他全身裸图5-1-15-1-12 2创造亚当 米开朗基罗露,倚躺在一座绿色的小丘上。米开
42、朗基罗在创作这幅画时,对原来的故事情节稍稍作了一些改动,他把原来应由上帝将生命的灵魂吹到亚当身上这一情节改变为上帝将手伸向亚当,以与亚当向上帝伸出的手相接。画面上的亚当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抬头望着主神,身体的上半部也由于主神的到来而微微抬了起来,目光中流露出渴望得到智慧和力量的神色,左手正缓缓地伸向主神,几乎就要与主神向他伸出的手相接触,那生命的火花即将要从主神的指尖跳到亚当的指尖。这是创造人类生命最关键的一刹那。可是那两个指头之间的那么一丁点儿空隙却被米开朗基罗永远地保留下来了。他让观赏者用自己的思维去填补它。在与观赏者交流这一点上,米开朗基罗一直是十分聪明的。(5)雅典学院 拉斐尔(图5-
43、1-13)拉斐尔(1483-152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兴盛时期与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齐名的另一位杰出的画家,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图5-1-135-1-13雅典学院 拉斐尔 这幅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
44、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显然是以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为范本的,两侧的壁龛里,分别供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雕像(在右侧)和音乐之神阿波罗雕像(在左侧)。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自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
45、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事实上,这里的许多形象,体格壮健,动作有力,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形象颇有联系。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画家把群众的人物与宽广的背景融成一体,显示出强大、均衡,并具有多样统一性的效果,可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末日审判媲美,被称为盛期文艺复兴的三大杰作之一。图5-1-145-1-14西斯廷圣母 拉斐
46、尔(6)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图5-1-14)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这幅祭坛画,指定装饰在为纪念教皇西斯托斯四世而重建的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里的。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画面表现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两边帷幕旁画有一男一女,身穿金色锦袍的男性长者乃教皇西斯托斯,他向圣母圣子做出欢迎的姿态。而稍作跪状的年轻女子乃圣母的信徒圣巴巴拉,她虔心垂目,侧脸低头,微露羞怯,表示了对圣母圣子的崇敬和恭顺。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
47、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从天而降的圣母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初看丝毫不觉其动,但是当我们注目深视时,仿佛她正向你走来,她年轻美丽的面孔庄重、平和,细看那颤动的双唇,仿佛听到圣母的祝福。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圣母的降临,稚气童心跃然画上。据说,这两个小孩是拉斐尔有一天在面包房前看到的,两个孩子曲肘作成天真的样子,拉斐尔敏捷地把他们速写下来,后来加在这幅画上。拉斐尔真是敏捷而又机智,而且也有非常诙谐之处。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
48、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拉斐尔在他短促的一生中画了近三百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居多。只要说是拉斐尔的圣母就是非常有名的,因为数量很多,因而要加上种种名字,如在庭园里的叫花园里的圣母,在座椅中的叫座椅中的圣母,大公爵府中的叫大公爵的圣母等,最有名的当然是西斯廷圣母,也是拉斐尔的传世名作。在拉斐尔过去创造的圣母中,总是极力追求美丽、幸福、完好无缺、更多地具有母亲和情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而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13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对这位天神降临人间的女王唱出了至
49、尊至敬的赞歌: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图5-1-155-1-15花神 提香3.意大利艺术复兴晚期与样式主义绘画(1)花神 提香(图5-1-15)提香(1490-1576),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花神是提香的代表性作品。花神原为希腊神话中的女神芙罗拉。意大利人把每年的 4月28日至5月3日定为花神节,在节日期间人们欢聚在一起尽情地嬉戏,人们用各种鲜花来装饰自己和动物,环境也布满花草,集会时有花神出现,往往是手持鲜花的年轻貌美的女子装扮。历来画家都喜爱借用神话中的女神来表现自
50、己的审美理想,传达人性、人情和人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幅肖像性很强的主题性绘画,画中是位手持花束的威尼斯美人,整个形象就像盛开的鲜花令人倾慕。据说画中女子是画家当时热恋的情人,画家只是借神话之名,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慕之情。画家以半身肖像构图。画中人转身俯视,目光专注作沉思神态;似乎由于转身的动态而使宽松的内衣自然滑落,裸露出丰腴的酥胸;金黄色的秀发披散在圆浑的双肩上,与充满生命的肉体形成对比,使健壮的身体透露出青春活力,整个形象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提香是一位伟大的色彩大师,他特别强调色彩的和谐,绘画笔触要服从于色彩与光线对比的需要,笔触不仅要刻画对象的质感,同时笔触的动态起着塑造形体结构和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