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专题三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2001年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概述n教育目的是否存在?教育目的是否存在?n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的内涵n教育目的外延和层次教育目的外延和层次n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需要、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需要、教育价值、
2、教育功能价值、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是否存在?否存在?l教育活动有没有目的?为什么教育活动有没有目的?为什么实然实然l教育活动需不需要目的?又为什么教育活动需不需要目的?又为什么应然应然l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的。”“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如要在教育之。如要在教育之外另立一个任何
3、目的,例如给它一个目标和标准,便会外另立一个任何目的,例如给它一个目标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中的许多意义,并导致我们在处理儿童问剥夺教育过程中的许多意义,并导致我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杜杜 威威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这外面强加给活动过程的目的,是固定的,呆板的;这种目的,不能在特定情境下激发智慧,不过是从外面发种目的,不能在特定情境下激发智慧,不过是从外面发出的做这样那样的命令。出的做这样那样的命令。这种目的,不能启发一个这种目的,不能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反而阻碍活动的进行
4、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反而阻碍活动的进行”。“教育一事,教育一事,不可以无目的不可以无目的。无目的则如无舵之舟,无。无目的则如无舵之舟,无羁之马,教育的精神从何发展,其结果必不堪设想。羁之马,教育的精神从何发展,其结果必不堪设想。”杜威杜威教育是否需要目的教育是否需要目的 怀特(怀特(John WhiteJohn White)在)在再论教育目的再论教育目的一书中一书中谈到的:谈到的:“教育者需要教育目的,这似乎是不言教育者需要教育目的,这似乎是不言而明的而明的。教育当然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有目的的教育当然是一种有所指向的、有目的的事业事业它怎么可能不是这样呢它怎么可能不是这样呢?但是近年来,?但
5、是近年来,有个问题被提了出来有个问题被提了出来教育者一定要有教育教育者一定要有教育目的吗?目的吗?有些人的回答似乎向这个不言而喻的有些人的回答似乎向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提出了挑战。然而,这些回答都不能否认教问题提出了挑战。然而,这些回答都不能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育目的的存在。”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内涵的理解体现在对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回答上,教育目的内涵的理解体现在对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回答上,即即“教育形成和培养怎样的人(包括这些人要干什么)、教育形成和培养怎样的人(包括这些人要干什么)、”与与“谁来赋予教育形成和培养这样的人谁来赋予教育形成和培养这样的人”,前者关涉,前者关
6、涉“教育所要教育所要达到的结果达到的结果”即即“素养素养”和和“职司职司”,后者说明,后者说明“提出教育目提出教育目的的主体的的主体”。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广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怎样人的要求,与教育方国家对教育培养怎样人的要求,与教育方针在提出主体、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针在提出主体、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目的的外延教育目的的外延 从从主辅性主辅性来看,可分
7、为主导性教育目的和辅助性教育目的;来看,可分为主导性教育目的和辅助性教育目的;从从层面层面来看,可以分为理论性教育目的和行动性教育目的;来看,可以分为理论性教育目的和行动性教育目的;从从实现与实现与否上,可分为教育的理想目的和现实目的;否上,可分为教育的理想目的和现实目的;从从表现形态表现形态上,可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上,可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的教育目的,前者是成文规定的,后者是缄默的。前者是成文规定的,后者是缄默的。从从制定者制定者来看,可以分为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来看,可以分为国家、政府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目的,个人提出的教育目的;教
8、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的层次 根据不同的厘定主体,可将教育目的分为以下五根据不同的厘定主体,可将教育目的分为以下五个层次:个层次:1.思想家的理想目的思想家的理想目的 2.国家正式的或成文的教育目的国家正式的或成文的教育目的 3.教师理解的目的教师理解的目的 4.教师实际操作的目的教师实际操作的目的 5.学生经验的目的学生经验的目的 教育目的观教育目的观1.1.个人本位论教育的目的就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到自然的发展,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其代表人物有其代表人物有卢梭、卢梭、有有“进步
9、教育运动之父进步教育运动之父”之称的美之称的美国教育家国教育家帕克和人本主义者帕克和人本主义者。2.2.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代表人物有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柏拉图和和涂尔干涂尔干等。等。3.3.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教育目的观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教育目的观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
10、本位论等。位论、生活本位论等。人格本位论人格本位论 人格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虽然也指向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虽然也指向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但不像,但不像“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那样从人的本性那样从人的本性出发,仅仅强调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它在突出人的价值出发,仅仅强调顺应人的自然发展,它在突出人的价值的同时,比的同时,比“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更多地关注到了社会的需要。更多地关注到了社会的需要。代表人物有瑞士的教育家代表人物有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日本近代著名的,日本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家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11、强调用强调用“文化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的关系人三者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教育目的的制定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代表人物有代表人物有狄尔泰狄尔泰和和斯普朗格斯普朗格。生活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把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系在一起,他们或以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他们或以为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备,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育者怎样生活。代表人物有代表人物
12、有斯宾塞斯宾塞和和杜威杜威。UNESCOUNESCO及美日等国的教育目的及美日等国的教育目的 UNESCOUNESCO重要报告中对于学校目的的认识重要报告中对于学校目的的认识 美国的教育目的美国的教育目的 日本的教育目的日本的教育目的 从各国教育目的出发审视其共同特征从各国教育目的出发审视其共同特征UNESCOUNESCO重要报告中对于学校目的的认识重要报告中对于学校目的的认识 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1972)报告指出,报告指出,“在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具有一些共同倾向,在人们追求的许多目标中具有一些共
13、同倾向,这种共同倾向指明现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目的是一致的这种共同倾向指明现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目的是一致的”。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些共同的倾向: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些共同的倾向:第一,第一,“走向科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学的人道主义”;第二,;第二,“培养创造性培养创造性”;第三,;第三,“培养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第四,;第四,“培养完人培养完人”。UNESCOUNESCO重要报告中对于学校目的的认识重要报告中对于学校目的的认识 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1996)这份报告在教育或学校目的方面提出了后来众所周知的这份报告在教育或学校目的方面
14、提出了后来众所周知的“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认知”(掌握认识的手段;掌握认识的手段;理解知识;智力训练理解知识;智力训练)、“学会做事学会做事”(从资格概念到能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力概念)、“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同生活”(认识自己;发现他人;为认识自己;发现他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学会生存学会生存”(自主性;判断力;自主性;判断力;个体责任感个体责任感)。(三)(三)当下其他国家教育目的概览之一:美国当下其他国家教育目的概览之一:美国l在布什政府2000年的美国教育战略中,明确要求在20世纪结束时实现“国家六大教育目标”:1所有学龄儿童具有所有学龄
15、儿童具有入学读书准备入学读书准备。2中学生的中学生的毕业率毕业率至少应提高到至少应提高到90。3美国的学生在学满美国的学生在学满4、8和和12年时,应当在相当难度的课程年时,应当在相当难度的课程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及地理等科目中,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及地理等科目中,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合格。合格。4美国学生在美国学生在数学与科学数学与科学成就方面将是全球第一,名列前茅。成就方面将是全球第一,名列前茅。5每个每个成年人成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竞争的能力。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竞争的能力。6每所每所学校学校成为无毒品、无暴力场所,还将成为秩序井然而又富成
16、为无毒品、无暴力场所,还将成为秩序井然而又富有浓厚学习气氛的园地。有浓厚学习气氛的园地。(三)(三)当下其他国家教育目的概览之二:日本当下其他国家教育目的概览之二:日本l为了推进21世纪的教育改革,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召开了多次教育审议会,相继提出了日本面向2l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日本教育课程标准的改善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审议的汇总报告。l第一,培养学生第一,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丰富的人性和和社会性社会性以及作为在以及作为在国际国际社会中生存的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意识日本人的意识。l第二,培养第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的能力。l第三,各学校在宽松的
17、环境中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切第三,各学校在宽松的环境中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切实让学实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基本的东西生掌握基础的、基本的东西,充实,充实个性教育个性教育。l第四,各学校要发挥第四,各学校要发挥创造性创造性,开展,开展特色教育特色教育,兴办特,兴办特色学校。色学校。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3.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美好理想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美好理想 2.马
18、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 2.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3.全面发展的人是从事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是从事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的人才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式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式我国教育目的的问题我国教育目的的问题1.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
19、目的,始于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始于19041904年的年的奏奏定学堂章程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其中规定:“:“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bb,使),使)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学生心术一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弊之意。”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这一教育目的反映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育“中体西用中体西用”的方针,中学
20、以忠孝为奉,以中国经史之的方针,中学以忠孝为奉,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西学以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艺能为主,以造就国学为基:西学以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和艺能为主,以造就国家听需要的各种实用的通才为目的。家听需要的各种实用的通才为目的。19061906年,当时的学部正式规定教育宗旨为年,当时的学部正式规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尚公、尚武、尚实”。2.2.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1912年,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年,当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新教育意见新教育意见一文中,主张废一文中,主张废除清政府制定的教育宗旨,因为除清政府制定的教育宗旨,因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
21、尊孔与信仰自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仰自由相违由相违”,教育应以,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为教育目的。五项为教育目的。同年同年9月,教育部根据临时教育会议的决定公布了民国教育宗旨,即月,教育部根据临时教育会议的决定公布了民国教育宗旨,即“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道德”。1929年年3月,国民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把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确定月,国民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把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
22、确定为:为:“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国民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国民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1936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年,国民党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规定:“中华民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增进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增进生活智能,以造就健全国民生活智能,以造就健全国民”。3.3.建国
23、以来的教育目的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949年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57年,毛泽东同志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生产建设年,毛泽东同志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生产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在对
24、人才的需求,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有文化的劳动者。”3.3.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981年,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
25、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1982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3.3.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1985年,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对教育方针进再次对教育方针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出:行了明确规定,指
26、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
27、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指出: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年代上一个新台阶。”3.3.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1995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规定:“教育必须为教育
28、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和接班人。”2001年年6月的月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人的全面发
29、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美好理想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美好理想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美好理想,也是古今中外教育的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美好理想,也是古今中外教育的美好理想和永恒追求。好理想和永恒追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认为,人不仅应该全面发展而且有全面发展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认为,人不仅应该全面发展而且有全面发展的丰富潜能和现实可能,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弘扬人性的要求,也是社丰富潜能和现实可能,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弘扬人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人的发展的最佳状态和理想。会发展的要求,是人的发展的最佳状态和理想。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认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夸美纽古希腊柏拉图
30、、亚里士多德是这样认识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夸美纽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傅立叶、圣西门以及近现代西方教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家欧文、傅立叶、圣西门以及近现代西方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斯宾塞等是这样认识的。马克思等革命导师及社育家裴斯泰洛齐、斯宾塞等是这样认识的。马克思等革命导师及社会主义的教育家也是这样认识的。会主义的教育家也是这样认识的。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1)马克思对)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没有集中、明确和具体的的内涵没有集中、明确和具体的阐释和界定阐释和界定(2)“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极为丰
31、富内涵的综合概念是一个具有极为丰富内涵的综合概念(3)“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相对于是相对于“片面发展片面发展”而言的而言的(4)马克思所说的)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大致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内涵,大致包含着四个层面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2)具有极为丰富内涵的综合概念具有极为丰富内涵的综合概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绝不可能仅仅是一个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绝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而是一个以哲学为基点,同时又与马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而是一个以哲学为基点,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即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克思主义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即科学社会主义和政
32、治经济学具有密切联系的整体概念。济学具有密切联系的整体概念。”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社,2004。马克思对全面发展人的论述马克思对全面发展人的论述“人的类特性人的类特性”是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以一种全面的方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18441844年经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式”。资本论资本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
33、围,每个人都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们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种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种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傍晚从事畜,晚饭后从事批判,但并不因此就使我成为一个猎人、渔夫或批判者。渔夫或批判者。”德意志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3)“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相对于是相对于“片面发展片面发展”而言的而言的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
34、源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人的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指人类社会进入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即城市与乡村的分离之后,同私有制以及阶级划分紧密联系的凝固化的分工,通常也称旧式分工。随着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劳动分工由社会分工进入生产过程内部分工,使工人一生束缚于某种工具和操作上,把工人变成了畸形物。而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则使工人下降为机器的一个活零件,智力劳动进一步同工人相分离,夺去了工人身体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造成劳动者的片面发展更加恶化。然而,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将个人的片面发展职能推向顶点和普遍然而,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将个人的片面发展职能推向顶
35、点和普遍化的同时,又指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趋势化的同时,又指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趋势。“大工业的本性”要求“用那种把不同社会只能当做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是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而使各种关系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则成为大工业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4)四个层面的内涵)四个层面的内涵 一是完整的发展一是完整的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的素养必须获得完整,即人的各种基本的素养必须获得完整的发展,否则就是片面发展。的发展,否则就是片面发展。二是和谐发展二是和谐发展,即人的各种基本素养应该获得比较适当,即人的各种基本素养应该获得比较适当和匀
36、称的发展,否则就是畸形发展。和匀称的发展,否则就是畸形发展。三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三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即人的各种基本素种基本素 养内部也应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养内部也应获得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四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指人的自由发展,四是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指人的自由发展,即人的自主、即人的自主、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u“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这种看法是,这种看法是否合理?否合理?关于关于“韩寒现象韩寒现象”应该怎么理解应该怎么理解“全面发展全面发展”?“韩寒现象
37、韩寒现象”20002000年前后,上海某重点中学高中学生韩寒,擅长年前后,上海某重点中学高中学生韩寒,擅长写作,思维活跃,言词优美,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写作,思维活跃,言词优美,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赛中获等奖,他的长篇小说等奖,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三重门一面世便一面世便成为畅销书。但是,这个热衷写作的高中生,各门成为畅销书。但是,这个热衷写作的高中生,各门功课很差,语文考试也常常不及格,以致高一留级功课很差,语文考试也常常不及格,以致高一留级两次,后办理休学手续。他认为两次,后办理休学手续。他认为:“全面发展必然全面发展必然导致全面平庸导致全面平庸”。这个话题可谓世纪之交我国教育这个话题可谓世
38、纪之交我国教育界内外的热门话题中的热点,各种报刊对韩寒的报界内外的热门话题中的热点,各种报刊对韩寒的报道、分析评论连篇累牍。道、分析评论连篇累牍。所谓所谓“韩寒现象韩寒现象”,即指,即指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韩寒其人其事本身,而人们所关注的,已经超越了韩寒其人其事本身,而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包括公众对韩寒其人其事的广泛议论。韩寒韩寒(1982.9)韩寒和妻子金丽华我国教育目的的问题我国教育目的的问题适应论或工具论的价值取向适应论或工具论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要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教育目的要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二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来制定,使得教育和教育所济、生产
39、二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来制定,使得教育和教育所要培养的人,不免会落人工具或附庸者的角色。要培养的人,不免会落人工具或附庸者的角色。近视化的倾向。近视化的倾向。从社会化的观点出发来选择教育目标,不能摆脱现从社会化的观点出发来选择教育目标,不能摆脱现状的困扰和当前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容易导致一种近视化的功利取状的困扰和当前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容易导致一种近视化的功利取向。向。把人作为客体的倾向。把人作为客体的倾向。教育目的在强调社会要求这一外部因素的前教育目的在强调社会要求这一外部因素的前提下,对儿童自身的发展,只提到了提下,对儿童自身的发展,只提到了“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0、把人仅是作为客体来对待,这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教育就是教育把人仅是作为客体来对待,这样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教育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外部影响的过程,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1.1.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积极的生命情态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积极的生命情态2.2.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富有创生性的行为方式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富有创生性的行为方式3.3.实现方式实现方式 在第一个层面上在第一个层面上,学校整体的工作目标应围绕培育富有学校整体的工作目标应围绕培育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而展开。生命活
41、力的个体而展开。在第二个层面上在第二个层面上,学校教育中基本的生活形态是班级活学校教育中基本的生活形态是班级活动与课堂教学。动与课堂教学。在第三个层面上在第三个层面上,课堂教学内部的不同学科与课程的教课堂教学内部的不同学科与课程的教学、班级中不同主题的活动,又构成自身的资源特殊性。学、班级中不同主题的活动,又构成自身的资源特殊性。我国我国学校培养目标的重建学校培养目标的重建1.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积极的生命情态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积极的生命情态 积极的生命情态,呈现于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形态中积极的生命情态,呈现于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形态中,是个体以积极而非,是个体以积极而非消极、开放而非封闭、乐观而
42、非悲观、身在现实之中而胸怀美好希望,并且消极、开放而非封闭、乐观而非悲观、身在现实之中而胸怀美好希望,并且能通过个体的创造性行为,改变不完善的现实状态、推进现实生活的优化的能通过个体的创造性行为,改变不完善的现实状态、推进现实生活的优化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无论是怎样的人,无论在何种生活境遇下,有着积极的生命情态的人,无论是怎样的人,无论在何种生活境遇下,有着积极的生命情态的人,总会活出自己独特的、亮丽的人生,总会散发出生命特有的活力与生命的气总会活出自己独特的、亮丽的人生,总会散发出生命特有的活力与生命的气息。息。这样的生命个体,是对自然与社会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与好奇心,有着开这样的生命个体,
43、是对自然与社会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与好奇心,有着开放的心态,有着跃跃欲试的热情的人。这样的人,有着内在的、向上的活力,放的心态,有着跃跃欲试的热情的人。这样的人,有着内在的、向上的活力,有着不断新生着的向往。有着不断新生着的向往。这种生命情态,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集中体现。积极的意向,始终这种生命情态,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集中体现。积极的意向,始终将个体内在的,力量与外界丰富的世界相结合,始终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将个体内在的,力量与外界丰富的世界相结合,始终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生命体保持着向前的生命体保持着向前的“气势气势”。2.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富有创生性的行为方式通过学校教育养成个体富有创生性的行为方式首先,养成能合理地确定自身行为目标的个体。首先,养成能合理地确定自身行为目标的个体。其次,养成具有策略意识与能力的个体。其次,养成具有策略意识与能力的个体。再次,养成能反思、超越自我的个体。再次,养成能反思、超越自我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