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课标研修信息技术课标研修及案例分析及案例分析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榆次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慧婕李慧婕n信息技术课标的发展历程n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n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修n将课标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信息技术课标的发展历程(一)教学大纲阶段(二)指导纲要阶段(三)课程标准阶段(一)教学大纲阶段文化论n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1984年颁发)(二)指导纲要阶段工具论n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1994年)n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1997年)n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三)课程标准阶段信
2、息素养论n2003年3月正式由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归入技术领域。n2006年制订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但未正式颁布。n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写的,(2012)二、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更加牢固,具有不可替代性。(数字鸿沟)2、作为信息技术教育核心的信息素养内涵会不断发生变化。3、独立与整合将长期共存。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更高、更全面。三、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写 2012)n自自 2010 年年 7 月启动,月启动,2012年年5月公布。月
3、公布。n覆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义教覆盖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义教+高中高中n是国家课程标准体系的补充,可以作为各省市是国家课程标准体系的补充,可以作为各省市地方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参考。地方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参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多次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各级多次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各级信息技术教研员征求意见,多次专门或借全国信息技术教研员征求意见,多次专门或借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之机召开工作会,充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之机召开工作会,充分吸取实践一线的宝贵经验,推敲认识,反复分吸取实践一线的宝贵经验,推敲认识,反复斟酌,数易其稿。斟酌,数易其稿。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
4、准n一、课程目标n二、课程内容架构n三、课程开设建议n四、课程内容描述n五、教材编写建议n六、教学建议n七、评价建议n八、教师发展建议(一)课程目标n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n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补充1: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华东师大: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关于信息素养课标中有哪些阐述?n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n信息素养在三维目标中的体现n各学段信息素养培养的重点 学生信息素养的具体表现 信息素养在三维目标中的体现 各学段信息素养培养的重点 补充2:如何理解“信息技术”n 信息技术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
5、所有手段的总和。信息技术既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表示、检测、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技术,也包括有关信息的传递、变换、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补充3:什么是文化、信息文化n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n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n信息文化:信息文化产生并形成于信息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信息技术的分类体系结构:(二)、课程内容架构及描述硬件与系统管理硬1.通过观察,能够说出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件2.能识别和使
6、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码设备的开关和接口(如主机开关、复位键、USB与接口、音频接口等)。数3.认识并能说出身边的数码设备及其功能(如平板电脑、触摸屏、打印机、扫描仪、码数码相机和手机等)。设4.熟悉键盘和鼠标,并掌握正确的键盘和鼠标操作方法。备5.尝试使用可以接触到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1.能列举计算机中的常用软件。2.能识别常用桌面图标并能正确对其进行操作。计3.认识常见的文件类型,能够创建文件夹并存放文件,能对文件夹和文件进行有意义算的命名。机4.能够根据需要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分类和管理。软5.学会压缩和解压缩文件和文件夹。件6.尝试使用和简单比较不同类别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
7、ux或Android等),能说 出操作系统的基本用途。7.知道对话框、窗口的特点及用途。信1.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初步学会应用查杀木马和病毒的软件。息2.养成及时并有效备份文件的习惯。安3.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全“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内容:分“文本”、“表格”、“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综合”等七个层面进行描述。文 本1.熟练键盘输入,学会一种中文输入法,中文输入速度应达到20字/分钟或以上。2.尝试使用至少一种文本编辑工具对文档进行简单编辑,学会文本编辑的基本过程,知道文本编辑的基本方法。表 格1.能列举表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在文档和幻灯片中插入表格
8、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编辑。3.学会制作表格管理简单的信息,并能进行简单运算。“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内容描述图 片1.能列举图片和图片加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2.能使用简单绘图工具软件绘制基本形状、填充合适的色彩,能缩放、翻转、组合图片表达创意。声 音1.能列举声音和声音加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2.使用简单工具软件播放与管理声音文件。3.体验简单的声音采集和编辑软件的使用,尝试采集、播放和裁剪、拼接声音文件。“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内容描述动 画1.能举例说明动画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学会使用工具软件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和补间动画。视 频1.能列举视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2.能使用
9、简单工具软件播放与管理视频文件。“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内容描述综 合 1.结合实例理解用多媒体方式表达信息的特点。2.学会使用简单工具集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能对多媒体作品做出恰当的评价。网络与信息交流n信息网络n1.学会上网浏览信息,知道常用的知名儿童网站或学习相关网站,感悟因特网的独特 魅力。n2.能进行文件共享,体验并初步认识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的意义。n信息获取n1.掌握常用浏览器的操作,能够浏览网络信息,能够借鉴文件管理的方法管理收藏夹。2.学会通过超文本阅读提取信息并能理解超文本的作用。n3.体验几个常用的搜索引擎,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n4.尊重知识产权,能
10、复制、下载并合理使用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信息。5.学会从不同渠道验证信息,养成从权威信息源获取信息的习惯。n信息交流 n1.能使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开展网络交流拓展生活空间。n2.能够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存储,并利用本地文件管理的经验对网络文件进行管理。3.尝试通过网络日志、微博等方式呈现信息、表达观点,参与信息交流。4.尝试比较因特网信息传播与其他信息传播方式的异同。思考: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素材:撕书 (三)、课程开设建议 1.起点小学:“零起点”或“低起点”,三年级开始2.课时 3-8年级,每周1-2课时,若达2课时,应连堂排 3.对小学的建议:较迟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应
11、考虑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情况,采取适当调整课时等方法来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结束时达到规定要求。一些确有条件在一年级或二年级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地区或学校,建议在让学生“入门”和“感悟”的原则基础上,将低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相伴或融合进行,一般不建议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实施。(四)、课程实施建议n(一)教学基本导向 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价值;2.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3.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
12、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n(二)课堂教学要求 1.合理地落实新课改理念和方法;2.内容充实符合教学对象认知水平;3.教学思路清晰、建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重点和难点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和突破、学生能有效理解或进行充分的探究;4.能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5.能够即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动态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合理化解突发的课堂事件;6.注意积累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n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法 读书指导法n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训练方法:范例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操练教学法n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n信息技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
13、养:讨论教学法 情境(或实录)教学法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案例:n片段1:n教师:(教师通过讲授方法引入学习)“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章。首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美国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野外生存训练,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的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你要回答的问题是:每个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比较合适?请邻桌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两分钟内给出一个最佳答案。”(可选物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打火机、银刀、饼干、火石、雨具
14、、枪、指南针。)n片段2:n学生:学生通过讨论,说出自己对信息的看法。全班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回答。学生的热情很高,场面气氛热烈。n师:(教师通过讲解方式,引导师生互动。)“好!请大家安静下来。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个最佳答案!”n生:每个小组的代表逐个发言,并把结果写到黑板上。n师生一起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分析,得到一个最佳的参考答案:银刀、火石和指南针。银刀是取得生存物质、抵御外来侵袭的工具;火石是获得热量、能量的重要途径;指南针是得以生存、走出原始森林的重要信息。n片段3:n师:在完成上面问题后,教师又向学生问了一个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n生:根据老师的问题
15、,查阅教材,相互讨论,结合以往的知识,在老师提示下(师生一起探讨),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和能量,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学生都能理解,但信息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学生的理解则多是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n师:及时转移学生的视线,调转学生的思路,推出“感觉剥夺实验”n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作“感觉剥夺实验”。实验要求被测试者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被测试者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被测试者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测试者移动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测试者的所有感觉信息。实验开始时,被
16、测试者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测试者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被测试者每天都可以获得厚的报酬,但是这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3天以上。教师请大家了解了的“感觉剥夺实验”,并认真思考。师生一起讨论。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得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n片段4:n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信息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如此地密切,那下面请大家列举一些“信息”应用的例子吧。”n生:学生纷纷回答。范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案例 n片段1:n师:导入教学,让学生欣赏若干用flash绘制的矢量图形。n师
17、:“相信大家已经跃跃欲试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工具栏中的几种绘图工具。”n(教师演示直线工具、铅笔工具、毛笔工具、橡皮工具的用法。)n片段2:n师: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导入教学时欣赏的矢量图形的绘制使用了哪些flash绘图工具。n师:现在我们对flash的工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讨论又有了更多的感悟,现在我们试着画一张矢量图形“山中日出”n师:“先用直线工具画出一座山坡,并用填充工具把山坡填充成绿色,再用椭圆工具画出一个太阳,把太阳填充成红色,山坡上面的部分是天空,应该填充成浅蓝色。如果你能够在山坡上种一些植物就更好了,可以画一些花、草或是树。”(教师利用一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相应的物体,并加以
18、颜色填充和其他修饰,一幅风景画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n生:小声议论,跃跃欲试。n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可以模仿,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主要是为了体验和熟悉工具的使用。”n师:“好,我们已经利用几个简单的工具完成了一件绘画作品,大家不要小看了这几个普通的工具,许多复杂的画也可以用它们画出来。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高手画卡通形象的完整范例。”(播放范例,并适当讲解关键点。按照步骤边操作边讲解,逐步完整地创作出了一个卡通男孩的头像。)n生:发出惊叹声。n师:“大家看到了吧?就是我们刚刚用过的这几个工具,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创意,再驱动鼠标,就可以利用它们画出这样精致的漫画人物了。”n片段3:n师:(布置
19、任务)“老师提供了两个视频范例,大家可以通过它们学习如何熟练运用工具画矢量图形。一个是”卡通头像“视频范例,这个范例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另一个是“竹林”视频范例,这个稍微简单些。请大家自选其中的一个范例,在观看并学习之后,用flash绘制一幅属于自己的矢量图形。”n学生活动略n“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不是直接讲授的命令与术语,而是根据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要培养的能力,设计出一些有意义的任务,如贺卡、班报、宣传画、有关环境的统计分析资料等。任务驱动法在课堂教学
20、中的案例n片段1:布置基本任务n师:“祖国江山如画,风景优美,你印象中最“美”的地方又是哪里呢?这个月底,国际交流学生要来我校,他们在学习之余很希望能多了解些中国的风景文化。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导游”,说一说各自印象中“那美丽的地方”。n生:聆听,并简单交流。n师:“大家说得很热闹,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地方美不美,我们用资料说说看。”n师:向学生展示基本任务,即向国际友人介绍一个旅游的好去处并填写“在那美丽的地方任务表.doc”中的表格(如表4-1所示)任务表推荐人景点名称旅行路线及方式美丽风景展民俗文化用时李老师 长城n师:“这里老师先推荐了自已心中认为“美丽”的地方,时间关系没有给出相关信
21、息,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帮我搜集出所需的资料,比比看哪些同学能最快完成!”n师:启动计时小程序。n生:搜集相关信息,填入指定文件中。n师:转播最快完成的学生的屏幕,并与学生交流如何既快速又准确地找到有关信息。n生:掌握恰当的搜索技巧,展示自己是如何设置搜索关键词的。n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搜索引擎的不同搜索方式、特点和搜索技巧等。n生:聆听,思考。n师:“请大家继续完成“在那美丽的地方任务表”,自己推荐景点并给出相关信息,注意使用恰当的搜索技巧可以提高你的任务完成的效率,注意启动计时程序记下自已所用的时间。”n生:启动计时程序,运用搜索技巧完成任务。n片段2;n布置进阶任务n师:根据基本任务的完成情
22、况,给出进阶任务供学生选择完成。n展示进阶任务: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任务单中的一项或多项任务。n任务单:n1、你能介绍中国移动通信“神州行”在本地是怎么收费的吗?n2、借助网络,请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成英文。n3、你能给出自已所推荐景点的明确地址以及周边环境的示意图吗?n生:根据自己基本任务的完成状况有选择地完成进阶任务。n片段3:交流与展示n师:根据基本任务完成的时间,分别找用时较短和用时较长的学生进行展示,规定以下发言要求:n1、介绍各自的搜索过程(主要展示各自的任务表及搜索到的信息)n2、介绍使用到的经验、技巧;n3、完成任务的数量及体会。n生:上传搜索信息,并进行成果展
23、示和交流。n师:总结搜索引擎的不同搜索方式、特点和搜索技巧。n生:思考。讨论教学法n一种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五)评价建议 1.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过程性评价;2.要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操作、社会实践、过程性评价等 多种方法和手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和过程 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以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 情况的片面做法。3.针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排序题等客观题客观题进行,采用纸笔测试或机考系统均可,题目及试卷设计既要针对知识技能
24、面的覆盖,又要通过题目的过程性过程性特征的设计,唤醒学生学习或操作过程的经验特征的设计,唤醒学生学习或操作过程的经验,以提升对学生技能评测的效度。4.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则需要采用实验实验操作或作品设计制作操作或作品设计制作等题型,通常应采用上机操作方式进行,可以在真实的软硬件环境中进行测试,也可以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测试,如采用虚拟组网系统可以回避在真实网络环境中考核的诸多不便,又能较好考察学生的组网能力。(六)、教师发展建议 n(一)教师基本能力要求 1.通用能力,对教师的共性要求;2.专业能力 (1)具有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内设备设施的管理、维护与使用能力,能确保教
25、 学过程所需的软硬件环境正常运行。(2)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基础知识,了解与学科相关的前沿信息。如:程序设计、云计算。n(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1.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有关教学研究课题,扎根于教师课程实践,在参与教研活动和教学研究的过 程中逐步提升。(教学业务提纲)2.信息技术教师发展与课程发展紧密相关,抓住新课程改革提供的发展机遇,实现创新式和跨越式的发展。四、将课标要求转化为教学行为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n1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关系n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n教学目标是课程目
26、标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2教学目标的层次(目标链)教学目标的层次(目标链)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课题课题/时目标时目标说明:由概括到具体,由分立到整合说明:由概括到具体,由分立到整合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明确的三个基本问题n3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目标体系的三个维度。知识技能是关于“是什么”的维度,过程与方法是关于“如何获得是什么”的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在“如何获得是什么”的过程中或之后并内化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不能把三维目标化简为一个平面的三类目标。尽管课程标准按
27、照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陈述,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下位目标,教师不能机械地按三个维度来陈述,而应该从整体上来思考教学目标。(二)、理想信息技术课n真正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养的培养;n善于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不只是老师在自说自话;n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操作,或者边探索边操作,而不是老师的技术表演;n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解决问题,通过规范的技术探索来完成作品,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模仿;n老师必须在具体的问题解决后总结一般规律,在作品设计的基础上总结技巧、积累经验,而不是麻木地由一个问题到另一个问题,而无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方法的总结,也不是机械地由一幅作品到一幅作品,而无经验的积累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