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8892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4.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学部分教育学部分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考试性质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

2、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二、试题类型及分值二、试题类型及分值(一)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4分,共16分)(三)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五)材料分析题(1题,每题15分,共14分)试题举例试题举例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被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世界上最早的教

3、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这种现象是:现象是: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C感觉后效 D.感觉的相互作用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华生 B.桑代克 C.苛勒 D.勒温二、名词解释二、名词解释1感觉后效2学校教育制度3教师权利 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1依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简述我国教师具有的基本权利。2注意分配的条件。3校园文化的构成。四、论述题四、论述题 1、论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4、2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五、材料分析题五、材料分析题试用所学的教育学原理知识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爱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长大成人。有的还住在那里,有的搬走了,还有

5、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还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得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考

6、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教育学教育学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一)识记识记1、“教育”的概念,2、教育的基本要素。(二二)理解理解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三)运用(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二、教育目的与功能(一一)识记识记1、教育目的概念。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

7、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二二)理解理解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4、教育功能的演变(三)运用(三)运用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三、学校教育制度三、学校教育制度(一一)识记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

8、类型。校长负责制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4、校园文化(二二)理解理解1、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2、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历史和变革,中学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现状及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3、了解学校在东西方文明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4、我国学校现有的运行机制及其创新(三)运用(三)运用1、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2、能够根据校园文化特征和校园文化理论,为创建理想的学校组织文化提供基本思路。3、能够对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四、教师与学生四、教师与学生(一一)识记识记1、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特征。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3、教

9、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其途径。4、校长的职责和素质要求。5、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6、学生的权利和义务7、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二)理解理解1、教师职业及中国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2、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变化2、校长的地位和作用。(三)运用(三)运用1、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能够对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进行规划。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发展的需要,能够准确定位中学校长的职责和作用。3、能够根据对教师学生地位的认识,确立自己对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五、课程五、课程 (一一)识记识记 1课程概念(广义与狭义)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3课程目标、课程设计

10、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活动课程论、要素课程论、结构课程论 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7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8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 9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二二)理解理解 1课程内涵的发展。2课程与教学的关系。3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4泰勒原理 5三级课程管理 6选修课与必修课 7校本课程开发 8课程研制的程序与模式 9过程模式与目标模式 10课程资源开发(三三)运用运用 1目标模式的利弊。2有效实施课程的条件。3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4活动课程与结构课程比较。5校本课程开发实践。6课程开发与教师发展六、教学六、教学(一一)识记识记 1教学、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2历史上对教

11、学过程的各种理解。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与结构。4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6课的类型与一般结构。7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8教学组织策略、特点及主要类型。9有效教学的内涵、特点与标准。(二二)理解理解 1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3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5教学的教育性。6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7有效教学的原则及理解。(三三)运用运用 1

12、教师应如何备课。2如何组织学生复习。3发展教学论、掌握学习论、范例教学论、最优化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4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六、学校德育六、学校德育(一一)识记识记1、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2、德育过程本质、结构与基本矛盾;3、德育原则概念、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二)理解理解1、德育的目标确定依据、我国初级阶段中学的德育目标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思想品德形成基础3、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写和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4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团队、学生会及其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社

13、会实践活动特点、内容和形式 (三)运用(三)运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德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2、运用德育基本理论分析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七、班主任工作七、班主任工作(一)识记(一)识记 1、班集体概念、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2、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的意义(二)理解(二)理解 1、班集体的特征与发展阶段 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3、班主任领导方式: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4班级管理内容 5、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三)运用(三)运用 1、运用所学班集体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理论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解班集体及班主任基本理论和观点;八、教育研究

14、与教育改革八、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一一)识记识记 1、教育研究的内涵、性质、类型 2、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3、教育改革含义、作用(二二)理解理解 1、教育研究发展趋势 2、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教育研究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方法和手段;掌握叙事、随笔等反思性、质性研究方法。4、了解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5、理解国内教育改革的历史、现状和背景;了解国内近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具体进展情况。(三)运用(三)运用 1、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我国教育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2、能够运用各种教育研究方法开始教育科学研究。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政策

15、法规一、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一、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一一)识记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征。3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二二)理解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适用)、监督等过程程序。3有关教育法律规范、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三)运用(三)运用1能够辩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16、。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中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二、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二、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一一)识记识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政策文献的名称、颁布时间及其与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政策规

17、定。(二二)理解理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政策文献的基本精神和它们对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三)运用(三)运用能够运用上述教育政策文献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有关的政策规定,分析中学教育中的政策问题案例。三、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三、现行

18、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一一)识记识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教育的主要条款;2我国现行教育法律的的名称、颁布与开始施行的时间。3我国教育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教育方针、教育(办学)基本原则、公民受教育权、教育基本制度、学校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规定。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单行(专门)法律关于义务教育的制度、方针、领导与管理体制、实施主体与职责、学生、学校、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重要法律规定。5教师资格条例关于教师资

19、格的获得条件和撤销、丧失法定情形等规定。(三)运用(三)运用 1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法规类型: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等。2能够运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法律规定,判别现实中的教育违法现象,分析教育违法问题。四、四、“依法执教依法执教”、预防常见违法行、预防常见违法行为(侵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为(侵权)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一一)识记识记“依法执教”的涵义和依法执教的标准(或要求)。(二二)理解理解 1依法执教的意义。2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类型(侵犯学生受教育权、人格权、隐私权、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财产权、著作权以及性侵害

20、和不作为违法侵权)及表现特征 3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4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的必要措施。(三)运用(三)运用 能够按照“依法执教”标准(或要求),进行案例分析,判别现实中的教师违法现象和侵权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能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二二)理解理解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性质、地位和意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律的相关内容及法律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相关法律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规定。4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禁止使用童工条例、学

21、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教育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小学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规定。5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规程、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以及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浙江省中小学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等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及其有关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规定。例题 1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学校

22、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3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4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但学校产生于商朝。5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例题: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D)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C)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3教育

23、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例题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B)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A初等教育B普通中小学教育C中等教育D一般教育现象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B大学C论语 D师说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A)。A学记B论语C尚书 D孟子 例题 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

24、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例题3:1、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2、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3、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4、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5、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昆体良的代表著作

25、是(雄辩术原理)6、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7、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话),观点是(白板说)。例题 8、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9、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10、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11、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12、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也可称为现代教育论的代表,对立面赫尔巴特。13、(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14、(培根)第一次要求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例题:1.教育

26、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ACDE)。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2.上世纪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ABCE)。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鲁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 E马卡连柯教育诗 例题:简答 1、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答: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2、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答: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

27、产、生活需要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3、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答:1)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4、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答:1)反映生产发展的需要2)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3)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4)教育形式多样化论述题:孔子的教育思想答案要点:1.孔子生平(略),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2.关于教育目的,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3.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4.关于教育内容,以仁和礼为核心,具体形式上进行六艺教育,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5.教学原则,承认先天差异,强调因材施教,主张启发式教学,重视学思结合。6.关于教师,

28、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第二章 教育目的与功能 识记识记 一、教育目的概念 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教育目的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人的社会角色,比如“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另一部分是人的质量规格或总的素质要求,比如“全面发展”等。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指导一定时期各类各级教育工作。1、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

29、育者通过教育在身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样的结果。2.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根据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的需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人的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提出要,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质量规格提出的总要求。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关系(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一)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区别:区别: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预期结果,是培养人

30、才的质量规格。2.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和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和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要求。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要求。联系:联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目标的依据,教育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教育方针教育方针 是一个国家从具体的国情出发为实是一个国家从具体的国情出发为实现其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指导教育工作的总现其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指导教育工作的总

31、方向,或者说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方向,或者说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于是指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关于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是指培养人的培养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是指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怎样的人的问题。区别:区别:1、教育方针主要是从进行过程、所走的道路指示方向;教、教育方针主要是从进行过程、所走的道路指示方向;教育目的是从确定的目标、结果上指示方向。育目的是从确定的目标、结果上指示方向。2、教育目的与方针分别指示着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教育目的与方针分别指示着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过程。的过程。3、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内容要多些

3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内容要多些;4、教育目的对人才的要求更为明确,教育方针则在、教育目的对人才的要求更为明确,教育方针则在“办什办什么教育么教育”“”“怎么办怎么办”方面更为突出;方面更为突出;共同点:对教育活动都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共同点:对教育活动都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三)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三)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的关系 区别:区别:教育规律是本质性的联系教育规律是本质性的联系,必然趋势,必然趋势 客观的;客观的;教育方针是根据需要制定教育方针是根据需要制定 是人主观意志的是人主观意志的体现体现 联系:联系:教育规律是教育方针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教育规律是教育方针制定的依据和基

33、础,教育方针是教育规律的反映;教育方针是教育规律的反映;二、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德育:德育:即培养人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等方面教育的总称。智育:智育:是指向学生传授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体育: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

34、,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美育: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国教育目的的总精神我国教育目的的总精神1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或建设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或建设人才2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求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3重视独立个性的培养重视独立个性的培养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5、为经济假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为经济假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级各类人才 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实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1.处理好处理好“五育五育”的关系的关系 2.2.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因

35、材施教的关系3.3.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克服片面追求升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率倾向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既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既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自由的统一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自由的统一的发展;同时,还包括人的道德、志趣和意向的的发展;同时,还包括人的道德、志趣和意向的发展,既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的发展。发展,既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统一的;、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统一的;2、人的片面发展是由社会旧式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发

36、展是由社会旧式分工造成的;3、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的含义全面发展的含义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马克思:马克思:“全面发展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也就是用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自由发展的个人”。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

37、、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它意味着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己的全面的本质”,“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均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4.指人的自由发展 包括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和自由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等等。意义: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

38、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的社会条件)四、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教育功能的涵义教育功能的涵义:教育活动和系统在内部和外部联教育活动和系统在内部和外部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或影响。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或影响。教育的内部作用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外教育的内部作用表现为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外部作用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部作用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因此,教育功能是因此,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功

39、能的类型教育功能的类型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促进个体思想意思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思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的工具功能)(1)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传播科学,启

40、迪人的民主观念。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2)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二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3)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从作用的方向看:

41、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向功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一种贡献性的功能。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一种贡献性的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响和作用,是一种损害性的功能。展的消极响和作用,是一种损害性的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

42、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能。理解 一、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教育方针)(1)1959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教育要为工农服务,为生产服务。”(2)1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得打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文化劳动者”(3)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4)1981年,党的十一届

43、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5)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年年 份份文文 献献195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

44、义务教育法199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依据。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以及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制度的制约。例题:以全面发展理论谈谈对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答:1.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劳动教育能帮助学

45、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养成劳动的习惯;3.通过劳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4.劳动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5.学生可以通过劳动教育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将来做好准备。总之,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教育,是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忽视劳动教育就偏离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影响了全面发展的实现。例题: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具有、,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3、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6、)例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个人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造的;2)个人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3)个人片面发展是同共产主义任务相一致的,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4)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努力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例题:片面追求升学率会造成哪些后(2009考题)1.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适应;2.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致使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

47、发展和社会所需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造成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厌学情绪普遍;5.课程评价国语强调学业成绩及甄别、选拔功能,忽视了教育评价的教育功能;6.课程管理强调统一、以致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点是什么?(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第三章 学校教育制度(一一)识记识记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48、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1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的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组织体系和相关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及有关教育行政制度。教育体制的内涵教育体制的内涵 1.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教

49、育行政权力结构。2.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是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组织形态。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隐含于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之中。3.教育行政制度是维系教育行政机构正常运转、发挥职能的基本保证。它对教育行政机构的行政活动和行政职能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4.教育行政体制的形成是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和教育体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5.教育行政体制作为一种社会事业管理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背景条件的变化或教育体制本身的发展,教育行政体制必须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 国家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行政权力。1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中

50、央集权制(中国)、(中国)、地方分权地方分权制制(美国)(美国)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中央与地方合作制。2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可分为从属制和独立制。教育体制管理的内涵教育体制管理的内涵 教育管理机构与一定的规范相结合,就构成了教育管理体制.它包括了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是整个教育体制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保障,它对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有直接的影响.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机制。校长负责制体现了校本管理思想的某些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山香培训教师招聘考试编制内部辅导资料1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