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原理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章第二章 传播的基本原理传播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一、传播的过程及构成要素一、传播的过程及构成要素 二、传播过程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模式简介三、传播模式简介 四、传播模式的应用及基本原则四、传播模式的应用及基本原则 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一、传播的过程及构成要素一、传播的过程及构成要素传播是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传播过
2、程的构成要素:指的是具备传播活动得以成立的基本要素的过程。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从结构角度看传播过程:从结构角度看传播过程:结构观认为客观事物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各要素在这种
3、静态的结构中相互作用,发挥着某种功能。可以说,传播是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结构的信息流动过程。这些基本要素是:这些基本要素是:1 1传播者(信源)。传播者(信源)。指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2 2受传者(信宿)。受传者(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3 3讯息。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4 4媒介。媒介。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5 5反馈。反馈。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过程构成要素按时间序
4、列图示:传播过程构成要素按时间序列图示: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一)对传播过程模式理解(一)对传播过程模式理解 模式:重复出现事物的规律总结。事物的标准样式。所谓模式(model),是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确定思维方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理化性质;(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对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5、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二)依据表现方式,模式分为四(二)依据表现方式,模式分为四 种种: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指一个对现实和原物所作的心理抽象的形式。是指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也。言辞模式:言辞模式:指人们对活动现象所作的口语或文字的叙述说明。图形模式:图形模式:以图框、画线、流程图等方式来描述反映对象。数学模式:数学模式:以数学公式、符号等数学语
6、言抽象地呈现复杂的传播活动。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二、传播过程模式(三)依据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模式分为二种(三)依据内容和形式的差异,模式分为二种:结构性模式:结构性模式:结构性模式侧重于描述对象或原物的结构,如有线电视传播图、电子邮件流程图、网络传播结构图等。功能性模式:功能性模式:就是从传播功能、能量、信息流向等角度,描述传播系统及传播要素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四)优秀的传播模式应具的功能(四)优秀的传播模式应具的功能:构造功能构造功能:揭示
7、传播过程中各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先后次序、排列方式、结构形态以及与外界的种种联系解释功能解释功能:回答和解决信息沟通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问题引导功能引导功能:引导研究者、决策者以及实际操作人员密切关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及其关系,简化功能简化功能:研究中简化一些基本的要素抓住重点预示功能预示功能:估算不同结果可能发生的概率提供依据,建立假说,提出增强传播效果的可行性建议。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五)优秀模式的标准(五)优秀模式的标准:呈现性呈现性:用文字或符号、图形对内在机制和外部联系的主要特征进行有意的、十分简明的呈现,让人一目了然。整体性整
8、体性:能够鸟瞰和反映出传播活动的整体形貌和全部过程,有助于以最经济的方法揭示出传播的内部机理和本质规律。超陈性超陈性:超越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构架的束缚,以富有批判的勇气和创造的精神,提出了新的深刻的见解。启发性启发性:能够发挥传播学者的智能和潜力,分析和解答传播活动中新出现的事实和难题,便于找出和发现认识过程中新的关系、数据和方法。实用性实用性:好的模式可以应用于特定场合,防止某些事件发生,为预定的目的服务。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三、传播模式简介三、传播模式简介(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9、(一)单向传播模式(一)单向传播模式1.拉斯韦尔拉斯韦尔“五五W模式模式”这个简单的模式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有多种用途,其中特别有助于用来组织和规范关于传播问题的讨论。后来大众传播学研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究的五大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氏的思路形成的。就是沿着拉氏的思路形成的。谁(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传播者控制分析讯息内容分析媒介媒介分析受众受众分析效果效果分析20
1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拉斯韦尔拉斯韦尔“五五W W模式模式”评价评价好评:好评:米夏埃尔比勒(1980)称赞“拉斯韦尔第一次准确描述了构成传播事实的各个元素。”赖利夫妇(JWand MWRiley,1959)认为,这个简单的模式有多种用途,其中特别有助于用来组织和规范关于传播问题的讨论。赛弗林和坦卡德(SeverinandTankard,1981)既看到了拉斯韦尔认识上的局限性,也看到了它的创新性,认为“和许多好的模式一样,它已抓住了传播的主要方面。”布雷多克在“拉斯韦尔公式”的扩展(1958)一文中又增加了两个W:“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
11、的?”构成七W模式。这的确又前进了一步。问题:问题:缺少反馈环节。单向直线单向直线模式,模式,没有解释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七W模式再次忽略反馈要素。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香农和韦弗的香农和韦弗的“数学模式数学模式”(直线式的通讯模式)(直线式的通讯模式)信源(要传递的信息)发射器(有将信息转变为信号的能力)接收器(有将信号解释为信息的能力)信宿(信息要送达的目的地人或物)噪音来源(各种干扰)。数学模式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传播的负功能数学模式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传播的负功能噪音对信号的干扰所噪音对信号的干扰所造成的不稳定和所传信息与所受信息之
12、间的差别。造成的不稳定和所传信息与所受信息之间的差别。单向传播模式的优劣单向传播模式的优劣:优点:优点:从某些方面反映了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视媒介所含有的单向传播的特点;缺陷:缺陷:它将复杂的人类传播简单化。(1)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一点的直线单项的过程;(2)将传播过程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二)控制论模式(二)控制论模式1.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讯息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译码者解释者编码者讯息经验范围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优点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优点:1.强调在信源与
13、目的地(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共同的经验范围的共享;2.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3.他们传播信息、分离信息和反映信息的过程是往复循环、持续不断的。缺点:缺点:较适用于人际传播,而不太适合于大众传播。模式所暗示的传、受两者平等的、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也是找不到的。因为,大众传播是一种不平衡的非等量的传播。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五个部分构成:媒介组织作为传者,各种类型的受众,相同的大量的信息,推测性的反
14、馈,以及大量的信息来源。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大量复制的信息媒介组织媒介组织数量多,角色复杂,分层次。数量多,角色复杂,分层次。来自各种信源的信息输入反馈反馈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式3.德弗勒环形模式德弗勒环形模式大众媒介设施信道噪音信道反馈设施接收器发射器信宿信源发射器信源接收器信宿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特点:1.德弗勒互动模式在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克服了单向直线的特点,补充了反馈的要素,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噪音对传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15、都会产生影响。3.适用范围广。2022年1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循环模式的优点循环模式的优点:1、它以双向的环形结构真实地呈现了信息交流的复杂性,较全面地反映了传播的主要过程。2、它增加了另一组要素,以显示信源获得反馈有多种途径(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而反馈则使信源有可能不断改进传播方式以更有效地适应信宿,从而增加两种含义之间达到一致或同型的可能性。3、模式也显示了两种含义之间产生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循环模式的不足:循环模式的不足:没能超出从过程本身或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即缺乏外部条件。(只噪音一个外部因素不能反映传播过程的复杂
16、性)(三)社会系统模式(三)社会系统模式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在一般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在一般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过程过程(process)与系统()与系统(system)是两个相是两个相近的概念。因为过程本身具有系统性,而系近的概念。因为过程本身具有系统性,而系统本身也必然是一个过程。统本身也必然是一个过程。与传播的微观、单一的过程与传播的微观、单一的过程研究相区别,这种研究一般研究相区别,这种研究一般称为称为传播系统研究或传播总传播系统研究或传播总过程研究过程研究。1.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1959年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中提出。C传播者R受
17、传者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初级群体较大的社会结构较大的社会结构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初级群体较大的社会结构较大的社会结构CR讯息讯息总体社会系统总体社会系统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任何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任何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而而多重结构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播。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这种结构的多重性和联系的广泛性体现了社会传播是一个社会传播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复杂而有机的综合系统。赖利夫妇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系统模式意义:赖利夫
18、妇这一模式的提出意义极为深远。对于以前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来说,它们探讨的都是传播过程系统内部的微观环节和要素;而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则开始着眼于传播过程的宏观环境,并更多地对社会系统的整体环境加以研究,将传播过程放到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大框架中去把握。因此,这一模式开启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新面貌。2.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1963大众传播心理学中提出。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场”。C传播者M讯息R接收者CR自我印象自我印象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所在群体所在群体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所在组织所在组织自我印象自我印象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所在群体所
19、在群体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所在组织所在组织来自接受者的自发反馈来自接受者的自发反馈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受众对传播者的印象M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传播者对受众的印象影响传播者影响传播者的因素的因素影响接受者影响接受者的因素的因素影响媒体和信影响媒体和信息的因素息的因素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等.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社会环境、媒介约束等。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 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选择
20、接触 受传者基于平时接触经验,对媒介的印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说明:说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须对涉及该活动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程须对涉及该活动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的、系全面的、系统地分析统地分析。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的局限性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的局限性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虽然列举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但并没有对这些因素的作用强度或影响力的大小差异进行分析。不对这些情况加以区别,我们在考察大众传播过程时就很难抓住主要矛盾。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四、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一)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
21、研究(一)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研究: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察。起源于日本。在反思和批判美国传播学的基础上形成。起源于日本。在反思和批判美国传播学的基础上形成。“二战二战”后,美国传播学理论迅速进入日本,并在学界后,美国传播学理论迅速进入日本,并在学界占据了主流地位,但不少学者发现,美国传播学考察的占据了主流地位,但不少学者发现,美国传
22、播学考察的只是狭义的传播过程。只是狭义的传播过程。代表代表: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的日高六郎:大众传播概论等。“总过程”研究的理论框架:田中义久田中义久在1970年提出“大众传播过程大众传播过程图式图式”。田中义久田中义久“大众传播过程图式大众传播过程图式”理论理论实践实践规划规划记录记录受传者受传者传播者传播者信息(符号)信息(符号)交往交往物质交往物质交往能量交往能量交往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思想主体思想主体企业企业认识认识人格人格行为行为组织组织控制控制机器机器意识形态、阶级意识形态、阶级结构、生产关系结构、生产关系技术、生产力技术、生产力 日本学成认为:大众传播和资本制度密切结合
23、,传日本学成认为:大众传播和资本制度密切结合,传播媒体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起着重播媒体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众传播新闻报道的闹剧化和娱乐功能的要作用。大众传播新闻报道的闹剧化和娱乐功能的大量提供,客观上起着大量提供,客观上起着麻痹神经麻痹神经的作用。的作用。研究大众传播的目的:在于唤醒受众,使其超越大研究大众传播的目的:在于唤醒受众,使其超越大众状态而成为众状态而成为能动的传播主体能动的传播主体和和理性市民。理性市民。日本的日本的“传播总过程传播总过程”研究突破了研究突破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的局的局限。限。(二)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二)唯物史观下的社
24、会传播总过程持本立场,对社会传播的形态和结构作如下理解:持本立场,对社会传播的形态和结构作如下理解: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范畴。精神需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范畴。精神需求求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精神交往关系精神交往关系传播关系传播关系2.精神生产是社会信息的生产,是符号和意义的生产,属于上层建筑精神生产是社会信息的生产,是符号和意义的生产,属于上层建筑的生产,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手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的生产,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手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3.精神生产也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生产资料的占有精神生产也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
25、动。(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即所有制和体制,人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方式即所有制和体制,人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4.作为精神生产关系的传播关系也存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物作为精神生产关系的传播关系也存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物质生产关系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这质生产关系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传播这个总体过程的运动。个总体过程的运动。(二)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二)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形态与结构形态与结构信息传播信息传播精神文化交精神文化交往活动往活动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2022年1
26、2月16日8时08分第二节第二节 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传播模式的应用及基本原则传播模式的应用及基本原则 利用和借鉴已有的传播模式是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惟一方法;只有围绕自己的研究目的,针对研究对象的特质,以科学的方法构想和建立新的传播模式,来解释和回答已存的或未来的种种传播现象与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将传播学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研究和应用的原则研究和应用的原则 :1.审查批判的原则 2.服从事实的原则 3.有用有利的原则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