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病毒性感染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三病毒感染的类型l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l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l 传播方式 l 传播途径l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l急性病毒感染 l持续性病毒感染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S Altered shape S Detachment from substrate S Lysis S Membrane fusion S Alter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S Inclusion bodies S Apoptosis U
2、ninfected monolayer of vero cells.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40 Tube culture inoculated with a clinical specimen.Note the presence of CPE caused by HSV-1.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200.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未感染细胞与感染细胞结合未感染细胞和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或多核体多核体变得过大而解体呼肠孤病毒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
3、5.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Neuron without Negri bodies CDC Negri body in infected neuron CDC 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Quick Detection of Apoptotic DNA Ladder in Jurkat Cells.Apoptosis was induced in Jurkat cells with camptothecin(2 mM)for 0 hr(Lane 1),6 hrs(Lane 2)and 12 hrs(Lane 3).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3.包
4、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和细胞转化细胞转化与肿瘤形成密切相关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三病毒感染的类型l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l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l 传播方式 l 传播途径l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l急性病毒感染 l持续性病毒感染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机体免疫 系统病毒抗原抗 体抗体和抗原 结合阻止病毒扩散导致病毒清除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三病毒感染的类型l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l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l 传播方式 l 传播途径l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l急性病毒感染 l持续性病毒感染中央
5、中央10套:每套:每28个婴儿中有一个为畸形儿个婴儿中有一个为畸形儿一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三病毒感染的类型l 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l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l 传播方式 l 传播途径l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l急性病毒感染 l持续性病毒感染有无症状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病程长短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 感染急性病毒感染 的迟发并发症 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急性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迟发并发症迟发并发症 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完全清除,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被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检出病毒,所以,常反复发血中可持续检出病毒,所以,常反复发作。可通过输血可进行传播。如乙型肝作。可通过输血可进行传播。如乙型肝炎、丙性肝炎。炎、丙性肝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皮肤癣菌病 体癣鹅掌风皮肤癣菌病体癣分离出的须癣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小培养棒状大分生孢子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