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案例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案例的教学处理的教学处理厦门六中厦门六中李钢李钢2009.7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2009年我省地理高考命题在继承全国年我省地理高考命题在继承全国高考卷重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高考卷重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结合、突出图表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地理学科特色等突出图表分析和综合分析的地理学科特色等传统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传统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凸显了创新性与开放性,对新课程的理念,凸显了创新性与开放性,对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是背景下地理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一份质量很不错的高考试卷。但从评卷结果
2、一份质量很不错的高考试卷。但从评卷结果看,学生答题的水平未能达到命题者的预期看,学生答题的水平未能达到命题者的预期目标,除了审题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综合目标,除了审题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等老问题外,文字表达水平不分析能力较差等老问题外,文字表达水平不高、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探究能力不足等新高、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探究能力不足等新问题尤为突出。问题尤为突出。原因探究原因探究 主要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以主要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以大量呈现地理案例取代了以往陈述精大量呈现地理案例取代了以往陈述精典结论的编写方式,试图引导教师广典结论的编写方式,试图引导教师广泛实施案例教学,而许多老师在
3、平时泛实施案例教学,而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与复习指导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的教学与复习指导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曲解地理案例教学的程的精神实质,曲解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本质,“教案例、背案例教案例、背案例”的现象较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普遍。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 地理案例教学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地理案例教学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地理情境描述,并学生提供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地理情境描述,并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创设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并归息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并归纳总结出一
4、般性(共性)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纳总结出一般性(共性)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突出对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表达它突出对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基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问题,淡化对某些具体知本原理解释现实生活问题,淡化对某些具体知识的机械记忆。因而,实施案例教学要强调地识的机械记忆。因而,实施案例教学要强调地理原理推导过程的训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理原理推导过程的训练,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勤于探究、主动学习。作用,鼓励学生勤于探究、主动学习。一、教学内容的处理一、教学内容的处理n教学内容是教材资源、
5、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与教学内容是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它的选取原则是依据课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它的选取原则是依据课标(或标(或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基于学情,教材只是)、基于学情,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只是一种参考书,而不是教教学的一种资源,只是一种参考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教学的学的全部,更不是教学的“圣经圣经”。n案例中隐含着科学方法、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案例中隐含着科学方法、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有地理共性的内涵,又有个性的特殊。既有地理共性的内涵,又有个性的特殊。n地理案例的来源除了教材外,还可来自教师资地理案例的来源除了教材外,还可来自教师资源、学生资
6、源与社会资源的挖掘。源、学生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挖掘。地理案例不同于教师授课中的举例地理案例不同于教师授课中的举例n从形式上看从形式上看 前者是互动的,后者是单向的;在功能上前者是互动的,后者是单向的;在功能上前者是知识的建构,后者是知识的传递前者是知识的建构,后者是知识的传递(或是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或是提高知识传递的效率);n从作用上看从作用上看 前者是获取知识的载体,后者是获取知识前者是获取知识的载体,后者是获取知识本身。本身。n地理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地理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提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提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7、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地理案例的选编原则地理案例的选编原则 n抓住典型性兼顾特殊性抓住典型性兼顾特殊性n提供真实性的丰富信息提供真实性的丰富信息n提高案例的可读性提高案例的可读性 抓住典型性兼顾特殊性抓住典型性兼顾特殊性 学习案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案的学习案例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个案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地理的共性规律,挖掘出分析,归纳总结出地理的共性规律,挖掘出隐含其中的地理原理,因此,案例的选取必隐含其中的地理原理,因此,案例的选取必须具有典型性,即要注重案例的迁移价值。须具有典型性,即要注重案例的迁移价值。例如,通过对上海宝钢和辽宁鞍钢的案例分例如,通过
8、对上海宝钢和辽宁鞍钢的案例分析,领悟出原料和燃料对工业企业的区位影析,领悟出原料和燃料对工业企业的区位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和技术对工业的区位影响响逐渐减弱,市场和技术对工业的区位影响则是逐渐增强的一般规律。则是逐渐增强的一般规律。抓住典型性兼顾特殊性抓住典型性兼顾特殊性 在关注案例典型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在关注案例典型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非典型案例(特殊案例)的价值,即要让学非典型案例(特殊案例)的价值,即要让学生明白一般不能替代个别,共性不能替代个生明白一般不能替代个别,共性不能替代个性。如位于赤道上的东非高原的自然带是热性。如位于赤道上的东非高原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而非热带雨林带、位于副热带
9、纬度带草原带而非热带雨林带、位于副热带纬度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等。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等。这两类案例的对比分析,可得出终年高温多这两类案例的对比分析,可得出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热带雨林自然带成因的必要雨的气候条件是热带雨林自然带成因的必要条件,但形成条件,但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条件的气候条件的成因未必是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成因未必是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提供真实性的丰富信息提供真实性的丰富信息 n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案例都源于实际的社会活动和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是对已现实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
10、的联系,是对已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发生的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考、分析和探索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需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导学生去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n如教材中如教材中李守银家的农业生产李守银家的农业生产的案例呈现的案例呈现了江淮地区的农业现状,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了江淮地区的农业现状,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但能使学生了解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不但能使学生了解农业现状和农业发展方向,而且也使之掌握了农业现状和农业发展方向,而且也使之掌握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分类、区位因素等理论性知农业生产
11、的特点、分类、区位因素等理论性知识,使理论和实践得以完美结合。识,使理论和实践得以完美结合。教材案例分析教材案例分析 “李守银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李守银家住在江淮平原上。全家6口人,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李守银承包了银承包了8块地,共块地,共0.5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公顷,农活主要由他和妻子来做。李守银家与另外和妻子来做。李守银家与另外5家村邻共同家村邻共同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购买了一头耕牛、一台水泵、一台电动脱粒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机。其他小型农具每家自备。一般情况下,李守银用李守银用0.3公顷田种双
12、季稻,公顷田种双季稻,0.1公顷田种公顷田种单季稻,单季稻,0.1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公顷田种其他作物。他家每年约收稻谷约收稻谷3800千克(双季稻产量为千克(双季稻产量为1050千千克每克每0.1公顷,单季稻产量为公顷,单季稻产量为 650千克每千克每0.1公顷),其中公顷),其中2500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千克留作家庭口粮饲料用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粮及上缴公粮,其余的1300千克到市场上出千克到市场上出售。售。李守银家水稻生产的商品率(出售李守银家水稻生产的商品率(出售的稻谷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用的稻谷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用%表示)是多少?表示)是多少?李守银家要实现水稻耕作的
13、机械化,李守银家要实现水稻耕作的机械化,有哪些限制条件?有哪些限制条件?如果让李守银家耕种的稻田扩大到如果让李守银家耕种的稻田扩大到5公顷,且全部种植双季稻,其稻谷的公顷,且全部种植双季稻,其稻谷的总产量和商品率分别是多少?对于这总产量和商品率分别是多少?对于这种可能性,谈谈你的看法。种可能性,谈谈你的看法。”教材案例分析教材案例分析 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出李家的水稻学生通过简单计算得出李家的水稻生产的商品率为生产的商品率为34.2%。这说明商品率。这说明商品率不高,属于自给农业类型。同时也为问不高,属于自给农业类型。同时也为问题题3的对比作了必要的铺垫。问题的对比作了必要的铺垫。问题2引导引导
14、学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诸区位因素。学生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诸区位因素。问题问题3引导学生推导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引导学生推导出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向: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实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城市化进程,实行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机械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教材案例分析教材案例分析n如果老师将问题如果老师将问题3改为改为“改革开放后,李守改革开放后,李守银通过联产承包将稻田扩大到银通过联产承包将稻田扩大到50公顷,且公顷,且稻田连成一片,广泛种植双季的水稻杂优品稻田连成一片,广泛种植双季的水稻杂优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在原有基
15、础上增长了种,单位面积产量在原有基础上增长了20%。则其稻谷的总产量和商品率分别是多少?基则其稻谷的总产量和商品率分别是多少?基于这种情况,请你归纳当地水稻种植业的生于这种情况,请你归纳当地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并与教材中所归纳的季风水田农业产特点,并与教材中所归纳的季风水田农业特点作一比较。特点作一比较。”n教材案例改动后,更能体现地理基本原理,教材案例改动后,更能体现地理基本原理,更能反映时代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更能反映时代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考的应试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性思维,高考的应试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提高案例的可读性提高案例的可读性n案例的组成要素案例的组成要
16、素(图、文、表格等图、文、表格等)宜通俗易懂,宜通俗易懂,内容要贴近学生已有经验,在内容和要素组合上内容要贴近学生已有经验,在内容和要素组合上应尽可能增加思考容量,突出启发性,使学生理应尽可能增加思考容量,突出启发性,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解地理规律的同时,逐步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n人教版必修三的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人教版必修三的案例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案例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知识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知识”,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在沟通和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在沟通和合作中探求结论或解决问题,挖掘出案例所反
17、映合作中探求结论或解决问题,挖掘出案例所反映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其他类或体现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其他类似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去。似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去。教材案例分析教材案例分析 必修三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响”一节,教材中呈现的长江三角洲与一节,教材中呈现的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比较的案例,试图从地理位置、松嫩平原比较的案例,试图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条件等方面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条件等方面的比较,揭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的比较,揭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地理原理。事实上本案例学习中是
18、响的地理原理。事实上本案例学习中是难以悟出难以悟出“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原理。的原理。案例的改编案例的改编 选取其作教学案例时保留了两个区域地图,选取其作教学案例时保留了两个区域地图,提供了两区域地理位置、气候、土地、水源、提供了两区域地理位置、气候、土地、水源、交通、人口、生产方式、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交通、人口、生产方式、农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详细资料,设置的问题是的详细资料,设置的问题是“作为商品粮基地,作为商品粮基地,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有何差异?为什么?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有何差异?为什么?”;“从工业发展的视角,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从工业发展的视角,比较长江三角
19、洲与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平原的区域差异”;“从发展旅游业的视角,从发展旅游业的视角,比较青藏高原与江南丘陵的区域差异比较青藏高原与江南丘陵的区域差异”;“如如何确立两个区域比较的指标何确立两个区域比较的指标”。通过讨论学习,让学生明白,针对某个具通过讨论学习,让学生明白,针对某个具体目的进行的区域差异比较,关键是找准与比体目的进行的区域差异比较,关键是找准与比较目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环境因素。较目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地理环境因素。二、教学方式的处理二、教学方式的处理 选好地理案例并使之纳入教学内容后,选好地理案例并使之纳入教学内容后,案例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就成为教学有效性的案例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就成为教
20、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学实施不当,再好的地理关键环节。如果教学实施不当,再好的地理案例也难以实现课标的意图。从地理教学目案例也难以实现课标的意图。从地理教学目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标看,地理案例教学不但能丰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能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专业意识,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态度,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活动的积极态度,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因此,地理案例教学的实分析与综合能力。因此,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应处理好几个关系。施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他主学习为主导、自
21、主学习为主体他主学习为主导、自主学习为主体 在地理案例学习中,要坚持学生自主学在地理案例学习中,要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给出充分的时间让习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读案例,从中捕捉相关信息,并基于学生研读案例,从中捕捉相关信息,并基于信息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合作交流。但如信息独立思考、提出质疑、合作交流。但如果仅仅是自主学习,势必学习效率不高,思果仅仅是自主学习,势必学习效率不高,思考深度、广度不足,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考深度、广度不足,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因此,一定量的他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所因此,一定量的他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所谓他主学习主要是指教师的指引,在
22、地理案谓他主学习主要是指教师的指引,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设问引领、例教学中,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设问引领、方法指导、总结评价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恰方法指导、总结评价等都是十分必要的,恰当的他主学习可提高学习的质量、改善思维当的他主学习可提高学习的质量、改善思维的品质、提高学习的效率。的品质、提高学习的效率。教材案例分析n在学习在学习“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教材案的教材案例时,学生受到教材案例例时,学生受到教材案例(稠密的水系曾稠密的水系曾经成为交通的阻隔,后因科技进步,反经成为交通的阻隔,后因科技进步
23、,反而成为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而成为交通便利的优势条件)的限制,仅的限制,仅能挖掘出能挖掘出“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改变而改变”的基本原理,而忽略了另的基本原理,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原理一重要原理“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特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的区域特征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同”。楼兰地区的变迁楼兰地区的变迁n处于公元处于公元2世纪的楼兰城,周围水道纵横,绿树世纪的楼兰城,周围水道纵横,绿树成荫,城中屋宇鳞次栉比。当年作为成荫,城中屋宇鳞次栉比。当年作为“丝绸之丝绸
24、之路路”重镇的古楼兰国,可谓商旅云集,贸易繁重镇的古楼兰国,可谓商旅云集,贸易繁忙。但却在公元忙。但却在公元5世纪末神秘地消失了。世纪末神秘地消失了。n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其农业生产干旱区光热资源丰富,只要有水,其农业生产的潜力是最大的,这是雨养农业区不可比拟的。的潜力是最大的,这是雨养农业区不可比拟的。公元公元2世纪,对当地生态环境缺乏认识的内地初世纪,对当地生态环境缺乏认识的内地初移入的农业居民,对起初水源丰富的楼兰土地移入的农业居民,对起初水源丰富的楼兰土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随着垦荒面积的扩大和进行了大规模的垦殖。随着垦荒面积的扩大和中、上游农业的开发,用水增加,供不上水的中
25、、上游农业的开发,用水增加,供不上水的土地就被撂荒。固定土壤的植被被取走,撂荒土地就被撂荒。固定土壤的植被被取走,撂荒的土地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潜在的土地在干旱和风力的作用下,荒漠化的潜在因素被激活,邻近的沙源侵入,原有的耕作土因素被激活,邻近的沙源侵入,原有的耕作土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壤变得疏散而易流动,在风力的搬运下不断流失。失。楼兰地区的变迁楼兰地区的变迁n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以至断流,使新植被无法生长,从而给风蚀或风沙侵入创造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或风沙侵入创造
26、了长驱直入的条件。楼兰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造成土壤干旱和风蚀。公元公元330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年以后,随着水源的断绝、屯垦中断,加上断,加上“丝路丝路”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改道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人们已无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人们已无法或已没有必要再坚守这块土地,终于在公元终于在公元5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世纪末,人民散尽,楼兰衰败。问题问题1:分析说明楼兰地区兴衰变迁的自然原因。:分析说明楼兰地区兴衰变迁的自然原因。问题问题2:楼兰地区水源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楼兰地区水源变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你从中
27、得到了什么启示?问题问题3:“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上游开发增加用水,造成下游的楼兰缺水,以至断流。缺水,以至断流。”的事实,隐喻着什么地理原的事实,隐喻着什么地理原理?理?问题问题4:一个地区某种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地区某种自然环境条件的改变,对人类活动将带来什么影响?人类活动将带来什么影响?本案例教学通过老师的问题引领,悄悄传本案例教学通过老师的问题引领,悄悄传递着思维方法,促进着学生的知识迁移,即对递着思维方法,促进着学生的知识迁移,即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主导作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有效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有效性n1.1.对互动有效性的认
28、识对互动有效性的认识n2.2.互动有效性的策略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对互动有效性的认识对互动有效性的认识n互动的形式除学生分组讨论外,提问、互动的形式除学生分组讨论外,提问、对话、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案例都是重要对话、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案例都是重要的互动形式。当前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互动形式。当前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互动误区:着一些互动误区:n老师提供的问题根本没有互动的价值老师提供的问题根本没有互动的价值n老师在学生讨论或研读案例前没有任何老师在学生讨论或研读案例前没有任何指导和提示指导和提示n老师对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所产生老师对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所产生出来的不同观点缺乏科学地评价和激励出来
29、的不同观点缺乏科学地评价和激励n老师在互动过程中缺失调控老师在互动过程中缺失调控互动有效性的策略互动有效性的策略n老师必须为互动过程搭建学习支架、营造老师必须为互动过程搭建学习支架、营造和谐有序的氛围。和谐有序的氛围。n在互动前,老师要指导捕捉信息的规范与在互动前,老师要指导捕捉信息的规范与方法,进行适当地问题引领,尤其要主意方法,进行适当地问题引领,尤其要主意不要使问题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不要使问题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问题的指向明确,要给互动留足时间,使问题的指向明确,要给互动留足时间,使学生有充分地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学生有充分地思考与交流的时间。n老师对互动产生的各类观点的评价
30、,既要老师对互动产生的各类观点的评价,既要尊重科学,又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肯定学尊重科学,又要尊重学生。要充分肯定学生中的正确的部分,但必须指出其错误所生中的正确的部分,但必须指出其错误所在,这种错误往往是教育其他学生不再重在,这种错误往往是教育其他学生不再重犯的重要资源。犯的重要资源。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共性与特殊性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共性与特殊性 地理案例教学的探究性很强,多数情形地理案例教学的探究性很强,多数情形是由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探究出一系列具有是由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探究出一系列具有共性特点的地理原理或规律。因此,对案例共性特点的地理原理或规律。因此,对案例所包涵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
31、是案例所包涵的基本地理原理、规律的提取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不在教学成功的关键,地理案例教学的本质不在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于对案例具体细节的把握,而是要求从案例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所提供的具体事实中提取有普遍性的地理原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理与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共性与特殊性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共性与特殊性 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由于受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情况。如生中普遍存在对教材死记硬背的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
32、例教学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住案例教学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这一基本要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单纯单纯记忆案例记忆案例”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的情况,也就难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这种情况在必修三的学习中尤其容要求。这种情况在必修三的学习中尤其容易出现,因为不同版本的必修三教材,多易出现,因为不同版本的必修三教材,多数的章节就是由若干的案例组成,对基本数的章节就是由若干的案例组成,对基本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较少进行详细原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较少进行详细地叙述和归纳。地叙述和归纳。案例教学示例案例教学示例-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n先引导学生复习
33、必修二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区先引导学生复习必修二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指导学生先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位因素,指导学生先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入手分析,进而再将其细分为条件两大方面入手分析,进而再将其细分为若干具体的区位因素。如自然条件可细分为若干具体的区位因素。如自然条件可细分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其中围绕农业生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其中围绕农业生产,再将气候条件细分为气候类型、积温、产,再将气候条件细分为气候类型、积温、气温年日较差、降水总量及其季节变化和年气温年日较差、降水总量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光照强弱和日照时数、主要气象灾际变化、光照强弱和日照时数、主要气象灾害害(
34、如寒潮如寒潮)等影响因素。等影响因素。这里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从当地这里的关键是要指导学生从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中,按能对农业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中,按能对农业生产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原则,提取相生产起重要影响作用的原则,提取相关区位因素,如积温通常影响农业熟关区位因素,如积温通常影响农业熟制,气温日较差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制,气温日较差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要从这些区位让学生充分理解为什么要从这些区位因素来分析农业发展条件。因素来分析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时应注意从利弊两个方面分析时应注意从利弊两个方面考查区位因素,以实现因地制宜、考查区位因素,以实现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农业发展原则
35、。我把这趋利避害的农业发展原则。我把这个过程称为个过程称为“地理建模地理建模”。案例教学示例案例教学示例-区域农业发展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n建模的原则:建模的原则:n一是影响因素要从大到小逐层剖析;一是影响因素要从大到小逐层剖析;n二是对影响条件进行利弊分析,特别是二是对影响条件进行利弊分析,特别是要找出主导优势因子和限制因子;要找出主导优势因子和限制因子;n三是相关地理信息应从案例中的文字、三是相关地理信息应从案例中的文字、图表中全面搜索。图表中全面搜索。在地理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地理案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从地理个案中进行地理建模,形成解决从地理个案中进行
36、地理建模,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通常在课堂上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通常在课堂上学完一个案例后,要让学生对另一个相学完一个案例后,要让学生对另一个相似的地理案例独立分析以强化地理思维似的地理案例独立分析以强化地理思维方法。这个过程一般是通过作业或考试方法。这个过程一般是通过作业或考试的方式来完成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的方式来完成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地理案例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n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了突出带有普遍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为了突出带有普遍性的或共性的地理原理、规律,所选取性的或共性
37、的地理原理、规律,所选取的案例往往过于强调典型性,有时会形的案例往往过于强调典型性,有时会形成思维误区,忽略了地理事物形成的本成思维误区,忽略了地理事物形成的本质特征,将某个地理案例中的地理推论质特征,将某个地理案例中的地理推论套用到任何其他案例中。例如:套用到任何其他案例中。例如:从沿海到内陆,未必是降水由多到从沿海到内陆,未必是降水由多到少;赤道附近未必是热带雨林区,热少;赤道附近未必是热带雨林区,热带雨林自然带未必分布在赤道附近;带雨林自然带未必分布在赤道附近;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未必是干旱、半大牧场放牧业的气候未必是干旱、半干旱;季风水田农业未必商品率低、干旱;季风水田农业未必商品率低、
38、科技水平低;交通线未必沿等高线布科技水平低;交通线未必沿等高线布局局(如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如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还应指导学在案例教学中,老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特殊因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特殊因子,探究事物本质,深刻认识地理事物子,探究事物本质,深刻认识地理事物时空变化的特殊性。通常,我们让学生时空变化的特殊性。通常,我们让学生学习了一个典型案例后,可引导学生将学习了一个典型案例后,可引导学生将其中的某个条件加以改造或限制,再思其中的某个条件加以改造或限制,再思考该地理原理或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是定考该地理原理或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是定义域,往往可起到很好的
39、教学效果。义域,往往可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季风气候原理例如,在学习了季风气候原理的相关案例后,再让学生学习下的相关案例后,再让学生学习下面案例:面案例:“读图说明甲国读图说明甲国A、D两城市,分两城市,分别在一月和七月出现降水差异的别在一月和七月出现降水差异的原因。原因。”学生根据地理空间定位易学生根据地理空间定位易知,图示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知,图示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该气候特征应为终年高候,而该气候特征应为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温、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按气候类型的一般冬季少雨。按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规律A、D两城市的降水不应两城市的降水不应有明显降水差异
40、。于是,学生有明显降水差异。于是,学生往往陷于茫然。往往陷于茫然。究其原因,学生对降水季节究其原因,学生对降水季节变化的推理是单一的,仅从气候变化的推理是单一的,仅从气候类型去推论,而没有从降水产生类型去推论,而没有从降水产生的原理去思考,图中隐藏的东北的原理去思考,图中隐藏的东北季风、西南季风风向和季风、西南季风风向和DA分别处分别处在冬夏季风的迎风坡这两大地理在冬夏季风的迎风坡这两大地理信息未被挖掘出来。学生没有认信息未被挖掘出来。学生没有认识到气候类型是根据较大范围地识到气候类型是根据较大范围地域气候的一般特征来划分的,其域气候的一般特征来划分的,其中局部小区域的气候特征可能有中局部小区
41、域的气候特征可能有所差异。学生的这种思维方法即所差异。学生的这种思维方法即是用一般替代个别,犯了方法论是用一般替代个别,犯了方法论的错误。的错误。n在学习教材中季风水在学习教材中季风水田农业案例后,让学田农业案例后,让学生学习下面案例:生学习下面案例:n右图是亚洲某地区略右图是亚洲某地区略图,图中戊平原稻米图,图中戊平原稻米产量高,并大量出口产量高,并大量出口全球。根据图文信息,全球。根据图文信息,简述戊平原农业生产简述戊平原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的有利条件。学生研读本案例,不难分析出该地区学生研读本案例,不难分析出该地区是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42、是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于是往往套用教材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于是往往套用教材中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如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水稻单特点,如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水利工产高,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水利工程量大等。这就犯了用共性替代个性的错程量大等。这就犯了用共性替代个性的错误。误。为避免此类错误产生,老师可先为避免此类错误产生,老师可先指导学生从本案例的文字材料中找指导学生从本案例的文字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出关键信息大量出口稻米,即商大量出口稻米,即商品率高,再提出问题品率高,再提出问题商品农业的商品农业的一般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产一般特点
43、是什么?引导学生从生产规模、农业科技、商品率、农产品规模、农业科技、商品率、农产品质量等方面思考和分析归纳出当地质量等方面思考和分析归纳出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与福建山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相比,与福建山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相比,戊平原成为世界水稻商品性生产基戊平原成为世界水稻商品性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启发学生从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启发学生从气候、地形、劳力、交通、市场、气候、地形、劳力、交通、市场、科技等区位因素分析其有利条件。科技等区位因素分析其有利条件。最后,再让学生思考福建山区季风最后,再让学生思考福建山区季风水田农业今后发展的
44、方向。水田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引领学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引领学生深刻理解生产特点是随着区位生深刻理解生产特点是随着区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中一个因素的变化将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因素的变化将引起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最终导致地理整体特征应变化,最终导致地理整体特征的变化。的变化。结语 地理案例教学决非摈弃系统的地理知地理案例教学决非摈弃系统的地理知识,而是更加符合系统教学的要求。地理识,而是更加符合系统教学的要求。地理案例教学反对传统教学一味讲求系统传授案例教学反对传统教学一味讲求系统传授知识,面面俱到地讲授各种领域的完整知知识,面面俱到地讲授各种领域的完整知识,事无巨细地要求学生学习、记忆等做识,事无巨细地要求学生学习、记忆等做法。相反,地理案例教学提倡敢于进行法。相反,地理案例教学提倡敢于进行“缺漏缺漏”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教学,让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有可能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在科技发展如可能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信息量增长如此急剧的今天,地此迅速、信息量增长如此急剧的今天,地理教学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发理教学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点石成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点石成金的技能,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金的技能,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