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题第三专题:第三专题:现代化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现代化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目录目录一、现代化模式一、现代化模式(一)布莱克的现代化模式(二)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模式(三)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模式(四)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混合 式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五)渐进发展、跳跃发展、被动发展、全新发展模式(六)西欧、北欧、东亚模式等 评价评价二、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二、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一)晚清的现代化模式(二)共和时期的现代化模式(三)新中国的赶超现代化(四)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布莱克的现
2、代化模式(一)布莱克的现代化模式 英国学者布莱克在英国学者布莱克在现代化动力现代化动力中,他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分为七种模式。中,他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分为七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由英国和法国组成。特点:政治权力从传到现代化领袖转变很早,现代性挑战主要来自内部,社会转型是渐进且稳定的。第二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由英国和法国在外的殖民地组成。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为代表。特征:“脱离了母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国家权威比较微弱,人口密度低,大量移民的涌入带来特殊的社会整合问题。第三种模式第三种模式包括德国、北欧、东欧、南欧的国家。特点:现代化具有外国模式的明显特征;这些外国模式多是强加的或
3、者通过武力引进的;国家建设道路漫长;政治领袖的精力以及人民的热情的资源多被耗费于边界与领土之争;民族主义情绪激烈。第四种模式第四种模式是拉丁美洲。特征:受外来影响大,现代化领导的地位在独立后一个世纪才开始巩固,并进入经济转型过程。第五种模式第五种模式包括俄国、日本、中国、伊朗、土耳其、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和泰国。特征:在受到现代性挑战之前,已经奠定了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基础。这些社会的政府本身,能够主动地回应现代化的挑战;但是,多数政府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改掉传统体制,而是为了抵制外敌;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使社会在面临外来强大压力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自身完整,却也阻碍了社会转型。第六种模式第六种模式包
4、括以东南亚、中东伊斯兰地区的社会为主。第七种模式第七种模式以黑非洲的各社会为主。最后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都经历了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刺激了现代化启动,却耽误了下一阶段,即现代化领导集团的巩固。(二)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模式(二)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模式按照现代化模式的动力来源划分为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种类型。按照现代化模式的动力来源划分为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种类型。早发内生型主要是指早发内生型主要是指现代化起步较早并靠自身内部社会经济要素发育而形成的欧美发达国家,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其突出的特征是自发性、渐进性和自下而上的过程。后发外生型模式是指后发外生型模式是指现
5、代化起步晚,主要由外来文明因素的渗透而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日本和俄国等。其特征是由于这些国家内部缺少现代性因素的基础,社会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因此它们要在短时间内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难以避免地会使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现代化过程中一系列的“两难窘境”。(三)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模式(三)原发式、后发式、新发式模式国内殷正洲、项光勤二学者认为国内殷正洲、项光勤二学者认为,可将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可将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界定为三种模式的过渡界定为三种模式:即原发式发展模式、后发式发展模式、新发式即原发式发展模式、后发式发展模式、新发式发展
6、模式发展模式,它们各具特点。它们各具特点。原发式现代化模式。原发式现代化模式。它是指以英、法、美等国为代表的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其特征是发展动力来自内部;发展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样板可资借鉴;表现出缓慢、渐进、稳步、和谐的特点。后发式现代化模式。后发式现代化模式。它是指以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后实现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以原发式现代化国家为榜样,吸收借鉴了原发式国家的经验教训;其发展动力根源在于社会外部环境的逼迫和挑战;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快速、突进的特征。新发式现代化模式。新发式现代化模式。它是指目前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的发展
7、模式,其具体模式尚未定型化。特点:既有原发式国家已经实现现代化的样板可模仿;又有后发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四四)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混合式、东亚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混合式、东亚现代化模式 中国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罗荣渠教授按照社会形态或制度将现代化模式划中国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罗荣渠教授按照社会形态或制度将现代化模式划分为三种。分为三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类型。其发展格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或集权型现代国家机构”。这一类型完全是自发形成的,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步趋于
8、成熟。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类型。其基本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指令与有限市场结构+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构”。这种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定向发展,至今只具雏型。发展中国家的混合式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混合式现代化模式。其基本格局是“混合经济+自由市场+集权或分权现代国家机构”。其特征是:就市场体制而言,接近于资本主义模式,而且具有明显的面向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外向型特征;就传统体制仍继续起重要作用而言,接近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上明显的反西方主义色彩,在经济上则受西方强大吸引力或仍然不能摆脱依赖性,从而在有的地区形成一种边缘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东亚现代化模式。
9、这是罗荣渠教授在后来的“现代化新论续篇”一书中提出的第四种新的模式。他认为,东亚的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突入,使东亚被逐步纳入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新的世界体系,于是东亚才被卷入了世界巨变的大潮,开始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世界的新的社会经济体制缓慢转变的过程,也即从自身衰败化、边缘化与半边缘化,走向革命化和现代化。(五)渐进发展、跳跃发展、被动发展、全新发展(五)渐进发展、跳跃发展、被动发展、全新发展模式模式我国另一位现代化研究学者钱乘旦在我国另一位现代化研究学者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把世界各国政治一书中把世界各国政治现代化的模式概括为四种现代化的模
10、式概括为四种: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发展渐进发展”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北欧国家、低地国家和原英国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均属此类模式。另一种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跳跃发展跳跃发展”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此外,俄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的政治现代化也属此种模式。再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被动发展被动发展”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与此相仿,意大利和日本也走了类似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最后一种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跳跃发展与渐进改革、被动发展可能并存或交替存在的“复杂发展复杂发展”甚或全面创新的甚或全面创新的“全新发展全新发展”的政治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现代化模式(六)西
11、欧、北欧、东亚模式等(六)西欧、北欧、东亚模式等衡量或划分不同模式的标准,可以突破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制度的界限,主要是考虑各种类型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四个考量变项:一是现代化启动来源:内源式还是外源式;二是经济运行方式:自由市场经济式还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式;三是政治运行方式:议会民主政治还是权威主义政治体制或混合体制;四是文化载体: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或印度教文明。按照这种分类方法世界现代化则可以有诸多类别,比如西欧模式、东欧模式、北欧模式、北美模式、东亚模式、西亚模式、南亚模式、拉美模式、非洲模式等等。现代化模式评价现代化模式评价 上述几种政治现代化模式,是国
12、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政治现代化而得出的。对于我们分析世界各国的政治现代化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然而,各种分析模式均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布莱克的分析模式布莱克的分析模式忽视了普通公民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罗荣渠先生的分析模式罗荣渠先生的分析模式不仅仅是专门针对政治现代化的,而是一种包括政治现代化的广义的社会现代化模式的概括。钱乘旦的分析模式钱乘旦的分析模式抓住了以英、法、德三国为典型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之间的根本特征之区别,但它存在两个基本缺陷:一是从历史事实的角度看,用“渐进发展”、“跳跃发展”和“被动发展”去概括英、法、德三国及与此类似的其他国家的政治现代化模式,有将
13、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了的不足。二、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二、中国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的现代化最初启动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自强运动。我们可以把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新中国建国前为两个阶段,建国后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860 1911 年,清朝在其最后的 50 年试图挽救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12 1949 年,共和时代为争取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所作的努力。第三阶段,第三阶段,1950 1978 年,中国共产党人执掌政权以典型的社会主义模式所进行的现代化努力。第四阶段,第四阶段,1979 至今,中国共产党人在吸取自身及前苏联东欧社
14、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努力。(一)晚清的现代化模式(一)晚清的现代化模式“器物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清末 50 年逐步完成了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现代化的过程,虽未取得成功,但是也为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则是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得以展开。(二)共和时期的现代化模式(二)共和时期的现代化模式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推翻了以皇帝制度为核心的王朝体系,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清末宪政时期所开启的各种现代经济法规的工作,推动
15、了经济法制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迁,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现代教育也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从而为思想变革和社会解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王朝制度的解体并没有发展成为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贫困落后等诸多因素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三)新中国的赶超现代化(三)新中国的赶超现代化 新政权领导新的国家在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国家领导人领导人满腔热血,愿意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出更大的努力。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提出了加速赶超英美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上:经济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目标;政治上:政治上:确立了以全能主义、计划
16、管理和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政府体制,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除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做出正式的制度安排之外,还在价值、意识形态和习惯等方面做出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四)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开创(四)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开创1978 年开启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立足于自身而又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开端。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这种模式既独立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又是对苏联模式的更正。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现代化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包括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政府能力的提高、政治民主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与财富的分配结构的变迁;意识形态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既突破了经典体制的束缚,又恢复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核心理论;既突破了传统现代的简单二元结构,也开启了政治、文化领域的开放并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范畴。在现代化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加深对中国现代化条件的充分认识;调整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创造出一条稳健的现代化有效途径。并将所有这些方面的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作出中国化的合理解释。20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