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蜀道难上课思路:1.文学常识2.写作背景3.梳理文章字词、脉络大意,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4.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5.体会作者情感一、文学常识1.乐府诗(乐府古题):优化设计17页2.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称作古体诗,唐以后写的不受格律限制的也是古体诗。3.古体诗特点:不受格律限制 每行诗字数四、六、七、八等 每句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求平仄、押韵,节奏自由4.李白: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谪仙”,擅长古体诗,与杜牧合称“李杜”二、写作背景:背景:唐代蜀中商业经济发达,入蜀地的人乐不思返,但蜀地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这是
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诗歌以蜀道险阻为内容,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诗送别友人。三、梳理文章字词、脉络大意。噫吁嚱,(高)乎(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高哉!蜀道取独难,难于介词,表比较上青天(状语后置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正对着太白有鸟道,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古今异义:这样以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名作状有六龙回使动用法,使.回转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尚且)不得过,猿猱欲度(想通过)愁为动用法,为.发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绕着)岩峦。扪参历井
3、仰胁息,以(用)手抚膺(胸口)坐(徒然)长叹。第一段:第一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主旨句)总领全文,且全文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基调。蜀道历史、神话:四万八千岁,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地貌:冲波逆折,山路曲折盘旋高峻:长叹虚写实写虚写、衬托、夸张夸张、(动作、神态、细节)描写1.开辟难,自古难行2.雄奇壮观(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黄鹤 猿猱作用:如亲眼所见困危之状衬托人行走蜀道难上加难第二段:问君西(名作状,向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古今异义,只是)见悲鸟号(哀号)古木,雄(形作名,雄鸟)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动词使动用法,使.凋谢)朱
4、颜!连峰去(动词,距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名作动,冲击)崖转(动词使动,使.滚动)石万壑雷。其(代词。指蜀道)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为什么)乎来哉!1.提问:诗人为什么在第一段极力渲染蜀道的高俊险要呢?(在第二段找出原因)“问君西游何时还?畏不可攀”因为要送别友人去蜀地,对友人的担心。2.提问: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渲染“蜀道难”的呢?运用了什么手法?“悲鸟”“古木”“子规”“夜月”“号”“啼”写景写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悲凉孤寂之感,渲染了“蜀道难”3.提问:再接下来,作者又给我们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蜀道的险峻呢?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山之高峻,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4
5、.“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句和第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相比情感有什么变化?从殷切的询问感叹(劝友人)(情感愈烈。)剑阁峥嵘(险峻)而(表并列)崔嵬(高大),一夫当(守)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倘若)匪(同“非”:不是)亲,化为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说)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提问:第二段给我们描述了蜀道自然环境因素的险要,那第三段又从哪些方面给我们描述了蜀道的险要?“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亲,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险恶(夸张、想象)战祸之烈警示统治者要警惕战乱对国事的忧虑、关心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照应开头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感情高昂、澎湃回旋激荡,贯穿全文。四、艺术特色:1.浪漫主义风格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神话、传说)强烈的情感(三次蜀道难.感情愈来愈强烈)变幻的句式(语言形式自由)五、体会诗人情感极力描绘蜀道的艰难险阻对友人的担忧对蜀地军阀割据作乱的担忧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