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16489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o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o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o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o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o第五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和促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和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其目的(目标)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其目的(目标)层次从高到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层次从高到低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o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educational aims,aims of education)是总体的、指教育的总体方向,)是总体的、

2、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最终的教育价值,是最终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中。针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

3、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2001年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o2、教育目标(、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s,goals of education)是教育目的的)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下位概念,它所,它所体现的是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如基础教育

4、、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分别不同的教育目标。也教育、成人教育分别不同的教育目标。也常称为常称为“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英文一般为。英文一般为educational goals or purposes。如义务教育。如义务教育、高中(普高、职高)培养目标等。、高中(普高、职高)培养目标等。“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

5、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6、纪律的一代新人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和形成正确价值观价值观的过程的过程”。-教育部(教育部(2001年):年):基础教育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程改革纲要(试行试行)o3、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curricular objectives and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是)是教育目标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它是具

7、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小学语文新课程目标体系o一、目标体系的构成o总目标:1-5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有所侧重。6-10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个维度。基本精神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o阶段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2001(实验稿)与2011年(修订稿)比较o一、总目标 o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8、,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o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体现了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o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o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突出了

9、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体现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性质。成部分的课程性质。o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o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提出了关于语文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提出了关于语文学习态度、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o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10、。强调了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强调了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o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o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o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探究过程,是实践过程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探究过程,是实践过程。o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o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o提出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提出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能力方面的具体目标。o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

11、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o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o提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目标,从形成语感到阅读方法,从文学提出了阅读能力方面的目标,从形成语感到阅读方法,从文学作品到文言文等作品

12、到文言文等。o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o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o提出了写作能力方面的目标。提出了写作能力方面的目标。o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o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o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目标,比传统的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目

13、标,比传统的“听说听说能力能力”的提法更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感,特别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在的提法更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感,特别提出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内在品质是品质是“合作精神合作精神”。o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o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o提出了使用工具书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目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特点 o九年一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纵向)o五个领域协调一致五个领域协调一致(横向)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o三

14、个维度有机融合三个维度有机融合(隐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义务教育数学总体目标义务教育数学总体目标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

15、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义务教育数学分目标义务教育数学分目标 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某课程在某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目的和目标。某课程在某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目的和目标。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

16、示数 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运、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2、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和平方的书写方法及习、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和平方的书写方法及习惯。惯。3、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数、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感。西湖的“绿”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出 5个生字。2、有感情朗读

17、课文,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绿的喜爱。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准确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深入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目的和目标术语的区别1.目的是目的是价值论价值论层次层次,可归属努力的范畴可归属努力的范畴;2.目的是目的是总意图总意图,属上位属上位概念概念,具有理想性具有理想性、方法性和指针性。方法性和指针性。3.目的作为教育意图的目的作为教育意图的综合说法综合说法,通常表示通常表示教师教师为学习者所作的为学习者所作的打算打算;1.目标是目标是操作层面操作层面,可归可归属手段的范畴。属手段的范畴。2.目标类似于流水线上目标类似于流水线上的产品的产品,并附带有达成并附带有达成的手段的手段,属

18、下位属下位概念。概念。3.目标作为课程开发及目标作为课程开发及教育技术学的术语更教育技术学的术语更具体地规定了具体地规定了学习者学习者最终的行为成效。最终的行为成效。课程与教学目标(objectives)教育目标(goals)教育目的(aims)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3标准功能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o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宗旨)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任何课程与教学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o基于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W.H.Schuber)的见解,将典型的课程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1.普遍性目标(取向)2.行为目标(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

19、向)4.表现性目标(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o普遍性目标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o普遍性目标是一种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取向,可追溯到中国的先秦、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oE.g.o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o柏拉图把“有德行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o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普遍性目标的优势:o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由于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

20、地做出解释,以适应各种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普遍性教育目标的缺陷:1.缺乏充分的科学根据,受日常经验所局限。在课程论、教学论、心理学成为一种科学之前表现得尤为明显。2.这类目标在逻辑上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3.这类目标在涵义上不够清晰、确定。2、行为目标取向o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o行为目标的作用是随着课程研究领域的独立而出现并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这种目标取向一度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o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行为目标领域中的重要人物o泰

21、勒用行为+内容来陈述目标o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把“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新的阶段。“知道”,“理解”o梅杰等人发动了“行为目标运动”(behavioral objectives movement)把“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顶峰。o如:“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o在西方的课程与教学组织和设计中,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主张是把教学目标分为“事实、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o“事实事实”是已被正确认识到的客观事物、现象、关系、属性及规律性的总称,表现在资料、意见、概念里。o“技能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

22、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慧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指称的是那些能够表现和实行的,例如阅读、写作、书写、表演、语言沟通、批判性思考等等。o“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指称的是个体对各种刺激来源的倾向和感受,例如喜好、兴趣、需要等。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传统的教学目标分类o比如下列三个目标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就分属三个方面:1、使学生获得有关地球的知识(事实)。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学地理的能力(技能)。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态度)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受到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将教育目标

23、分为认知认知、情感情感和动作动作技能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内,又细分为若干层次,这些层次具有阶梯关系,即较高层次目标包涵且源自较低层次目标。每一层次又规定了一般(具体)目标。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认知领域目标分类(1956,布卢姆)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2.情感领域教育目标(1965,克拉斯沃尔)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辛普森,1972)行为取向:行为取向: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学生 目标分解:课程目标目标分解: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内容内

24、容 任务分析: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任务分析:知识技能、能力、情感 起点确定:学生起点起点确定:学生起点 目标表述:具体目标表达目标表述:具体目标表达行为目标的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表述方法oA即即audience,意指,意指“学习者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oB即即Behavior,意为,意为“行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和宾语。oC即即Conditions,意为,意为“条件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要求说明

25、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oD即即Degree,意为,意为“程度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标准。例句例句o“给予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o “学习者学习者”是是“学生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可标为。根据具体情况,可标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学三年级学生”、“五班的学生五班的学生”等。等。o“行为行为”是是“写出形容词写出形容词”。o“条件条件”是是“20个需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句子个需

26、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句子”。o“标准标准”是是“15分钟内分钟内”。标准可从行为的速度、标准可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与质量等方面确定。如,准确性与质量等方面确定。如,“指认指认8个当中的个当中的3个个”,属于准确性;,属于准确性;“15分钟内分钟内”,属于速度;,属于速度;“至少达到至少达到80分分”,属于质量。,属于质量。西湖的“绿”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通过自学,学生 能 迅速无误 地 读出 5个生字。条件 主体程度动词 对象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 深入 体会 作者对西湖绿的喜爱。条件主体 程度 动词对象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 准 确 了解“西湖的绿”的特点,条件 对象 程度 动词 对象深

27、入 体会 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程度动词 对象对行为目标取向的评论o本质: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支配的,以对行为的有效控制为核心。它秉持“机械论”,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为了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使之尽可能具体、精确,从而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操作性。o行为目标取向适应了课程领域科学化的需求,加之行为目标取向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大行其道,所以,该取向在20世纪的课程领域一度占据主导地位。o行为目标取向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陷,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便于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便于准确评价。适

28、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行为目标取向的缺陷:1.控制的:行为目标是控制本位的。但人的行为是富有创造性的,这种行为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知性。2.分解的:把“完整的人”肢解了,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了。3.外显的: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价值观、理解、情感、态度、欣赏、审美情趣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因为这些高级心理素质不是行为,更主要的是意识问题。更多的价值观和态度是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的,这些通过隐性课程来培养的价值观和态度是不可能被预先具体化的。3、生成性目标取向o生成性目标取向: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

29、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o特点:如果说“行为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预先制定的作为课程指令、课程文件、课程指南而存在的话,那么“生成性目标”则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杜威的思想生成性目标的渊源o生成性目标的渊源可上溯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杜威反对把某种外在的目的强加于教育,认为课程与教学目标非但不是教育经验的预先具体化,反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o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内在地被决定的,而不是外在于过程的,也就是“无目的论”,实指不能有预先规定的教育目的,如果有目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即“教育即生长

30、”的命题(价值取向)。斯腾豪斯对生成性目标的贡献o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给出了生成性目标的另一种意义。o由于“目标模式”招致了太多的批评以及其本身的缺陷,斯腾豪斯放弃了“目标”一词,他认为,学校教育主要包括三个过程,即“训练”(技能)、“教学”(知识信息)、“引导”(思维能力)。o斯腾豪斯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使 人类更加自由,更富于创造性,因而教育的本质是“引导”。“教育即引导儿童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它实际上是 用以一种一般的发展目的(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取代了“行为目标”,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

31、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罗杰斯对生成性目标的发展o生成性目标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中得到发展并走向极端o罗杰斯认为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课程的功能是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有内在奖励的学习经验,至于课程的界定与测量则是不重要的。对生成性目标的评价1.生成性目标取向听起来非常好,但人们批评它过于理想化了。2.需要教师能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3.需要教师额外的计划和努力;4.不适合像语法、代数、物理学等学科。4、表现性目标取向o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这种目标要求明确确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

32、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o 例如,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教育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艾斯纳提出教学性目标、表现性目标o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具有规定性。适合于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从而使进一步的探究成为可能。(类似于行为目标的作用)o表现性目标取向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encounter)”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o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人们期望的不是学生反应的一致性,而是反应的多样性、个体

33、性。适合于表述那些复杂的智力型活动,已有的技能和理解是这种活动得以进行的工具。o在表现性活动中,教师希望提供一个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其个人意义。对表现性目标的评价就不能像行为目标那样,追求结果与预期目标的一一对应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美学评论式的评价模式,即对学生活动及其结果的评价是一种鉴赏式的批评,依其创造性和个性特色检查其质量与重要性。o1、表意目标的表述。不在于明确学生从表意目标的表述。不在于明确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在事教育活动后应该展示的行为结果,而在于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景。比如:于确立学生所经历的情景。比如:o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咏雪咏雪的意境。的意

34、境。o 阅读和评价阅读和评价海燕海燕的启示。的启示。o 使用电线和木材,设计三度空间。使用电线和木材,设计三度空间。o 游览野生动物园,讨论其中的趣味。游览野生动物园,讨论其中的趣味。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表现性目标的表述方式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格朗伦(格朗伦(Gronlund,N.E.)主张两者的结合。)主张两者的结合。例如:学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例如:学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点。1.1 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能说出可持续发展的大概意思。1.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批判现实中破坏环境的思想和行为。思想和行为。1.3 能

35、指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并能指出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例子,并做出批判和评述。做出批判和评述。在这一组表述中,前面一部分在这一组表述中,前面一部分“学生能树立可学生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对内部过程的表述,后面三是对内部过程的表述,后面三句话是为了说明内部过程而表述的可观察与可测句话是为了说明内部过程而表述的可观察与可测量的外显行为。量的外显行为。对表现性目标的评论o表现性目标本质上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表现,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与解放。o但在表述上的模糊,不能起到课程与教学的指南作用。对四种目标取向的总结

36、目标取向特点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最古老的,主要流行于课程领域科学化之前。行为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随着课程领域科学化和独立而产生的,主要流行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段时期。生成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诞生于杜威的思想中,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表现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最新的,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课程领域。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o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o学习者的需要学习者的需要o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o学科的发展学科的发展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的环节o(1)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或教育宗旨是课程与教学

37、的终极目的,它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它所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教育与人的发展是怎样的关系?教育与社会进步是怎样的关系?等等。o(2)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或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是特定教育价值观的具体化。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三者是怎样的关系?课程目标或课程开发究竟应以什么为基点?当课程开发的基点确立下来以后,应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目标来源的关系?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课程开发的取向,这是确立合理的课程目标的关键。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o(3)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在在“普遍性目普遍性目

38、标标”、“行为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表现性目标性目标”等取向之间作何选择等取向之间作何选择?怎样处理这几种怎样处理这几种目标取向之间的关系目标取向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反映了特定的教育这不仅反映了特定的教育价值观,也与课程开发的向度观有着内在联系。价值观,也与课程开发的向度观有着内在联系。目标取向的确立对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陈述目标取向的确立对目标内容的选择和目标的陈述奠定了基础。奠定了基础。o(4)确定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目标。在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在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以后,课程基本来源、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确定以后,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和

39、陈述方式也就确立下来,在这目标的基本内容和陈述方式也就确立下来,在这种条件下即可进一步获得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种条件下即可进一步获得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目标体系。目标体系。第五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o新课程的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指向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在品德、才智、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审美等方面的成长,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o(1)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知识与技能: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

40、基本能力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o(2)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人类生存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o(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

41、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o知识与技能o过程与方法o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o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教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 显性活动(演示、绘制、实践)过程与方法 隐性活动(经历、体验、感悟)基于三维目标的考虑o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维度目标的简单相加,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维度目标的简单相加,而是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而是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融合。o 在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中掌握中掌握“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获,获得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案例:案例:梅兰芳学艺梅兰芳学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o能借助能

42、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课文。o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料料子子”、“没有神儿没有神儿”、“注视注视”、“勤学苦练勤学苦练”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梅兰芳学艺的艰辛,知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梅兰芳学艺的艰辛,知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获得成功。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获得成功。o初步了解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并对梅兰芳产生崇初步了解京剧这一传统文化,并对梅兰芳产生崇敬之情。敬之情。o能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自主识字、写字。能

43、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自主识字、写字。案例:案例: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段教学片段o1 1、师生研读第五自然段、师生研读第五自然段o教师让学生在教师让学生在“贝壳贝壳”和和“海龟海龟”中选择一种,中选择一种,研读相关段落,要求是:研读相关段落,要求是: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懂“贝壳贝壳”或或“海龟海龟”的特点的?圈圈画画重要词的特点的?圈圈画画重要词语。语。o2 2、组织汇报交流(以、组织汇报交流(以“贝壳贝壳”一部分为例)一部分为例)o抓住抓住汇报中提到的汇报中提到的“颜色不一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形状多样”、“千奇百怪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无所不有”等等词语词语,要

44、求学生,要求学生结合看图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结合看图自由想象,进行句式训练:o贝壳大小不一,大的(贝壳大小不一,大的(),小的(),小的()。)。o贝壳形状多样,有的(),有的(),有的()贝壳形状多样,有的(),有的(),有的()。o贝壳颜色不一,有(贝壳颜色不一,有(),有(),有(),有(),有()。)。o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西沙群岛的贝壳真是()、()、()!)!o3 3、自主研读第、自主研读第3 3、4 4自然段。自然段。o指导学生运用圈圈画画重要词语的方法自主研读第指导学生运用圈圈画画重要词语的方法自主研读第3 3自然段,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口语表达活动:为海产品自然段,然后组织学

45、生开展口语表达活动:为海产品做代言人,看看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做代言人,看看谁介绍得准确、有趣。学生兴味盎然地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活动中。投入到活动中。o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的美丽公主珊瑚,我和我的姐妹珊瑚,我和我的姐妹们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们形态各异,美丽多姿。你看,我们的样子像不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的鲜花?o海参(慢条斯理地):你们好,我是海参。在海底,我们的家海参(慢条斯理地):你们好,我是海参。在海底,我们的家族成员可多了,我们经常懒洋洋地蠕动着,大家都叫我们是族成员可多了,我们经常懒洋洋地蠕动着,大家都叫我们是“海底老

46、人海底老人”。o大龙虾(粗声粗气地):我是大龙虾,是海底的治安管理员,大龙虾(粗声粗气地):我是大龙虾,是海底的治安管理员,坏家伙们看见我们一身厚厚的铠甲、一对威武的大钳子就吓得坏家伙们看见我们一身厚厚的铠甲、一对威武的大钳子就吓得逃走了。大家以后有什么麻烦,就来找我,我一定帮忙。逃走了。大家以后有什么麻烦,就来找我,我一定帮忙。o鱼:我们鱼儿家族遍布海底的各个角落,兄弟姐妹多得数也数鱼:我们鱼儿家族遍布海底的各个角落,兄弟姐妹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们被称为不清。我们被称为“海底时装模特队海底时装模特队”。你瞧,我们每天都穿。你瞧,我们每天都穿着美丽的衣服在海底做巡回表演呢!着美丽的衣服在海底做巡

47、回表演呢!2、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层次错位表现:层次不清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目标通常分为两大类:一是知识技能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物理“课标”中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二是体验性(含过程性与情感性)目标的学习水平分类。物理“课标”中有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常会出现目标层次不清的问题。问题表现问题表现:对一些结果性目标的知识水平层次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确定知识水平的层次过于随意,教学要求变化过大。导致结果:教师对知识要求过于随意,不同学校和班级知识目标的要求差异性过大,学生学习负担不均

48、衡。案例:大气压强课标要求: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通过实验,理解理解流体压强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病因诊断:病因诊断:知识目标要求过高,超过“初步了解”水平。改编建议:改编建议: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知道流速越大流速越大的位置流体压强越小,的位置流体压强越小,会用会用流体压强与流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速关系解释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现象。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现象。3、难度适中原则、难度适中原则 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由此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并由此产

49、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实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有利于学生选择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如果教学目标太容易,就激发不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起不到激励作用;如果教学目标太难,往往又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4、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为前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最大程度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要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老师先了解

50、学生的差异,比如: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商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再根据这种差异,设计出具有一定差异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有了差异性、层次性的教学目标才能为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5、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设计教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各学目标时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进行了解后设计出来的三维目标才是行之方面进行了解后设计出来的三维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有效的。课程要求以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目标设计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也要体现这种变化。时也要体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六课程与教学目标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