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目录CONTENTSP02 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P05 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新方向 P06 城市管理者新参考P16城市总体画像及排名 P18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 P19城市服务P20 城市治理P22 产业融合P23 城市画像第二部分总体评估分析P28 数字政府进程不断加快,为疫情大考交上优秀答卷 P29 数字经济价值凸显,提供中国经济复苏新动能 P30 新业态加速崛起,双循环背景下产业消费迎来“双升级”第四部分疫情下新机遇P37 抢抓数字政府创新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P37 紧抓后疫情时代产业消费双升级发展的新机遇P38 狠抓数据汇聚大
2、好态势推动全面转型升级新路径第六部分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发展建议P08 浪涌潮兴,城市数字经济即将迎来变革突破阶段 P08 区域城市群逐步形成“一轴三带”数字经济新格局 P09 疫情催化数据汇聚实现巨大突破,治理价值充分凸显 P10数字政府加速建设,数字技术成为基层创新重要抓手P11疫情下产业化危为机,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入新发展阶段P12广口径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迅速,城市梯次差距明显第一部分前言研究发现转型中枢驱动价值P25 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十四五”规划,数字经济 成为重点和热点P25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主线贯穿 整体规划发展P26 任重道远,数字经济在“十四五”期间将发挥第三
3、部分“十四五”新开局P32 重大投资项目加速向“新基建”倾斜,30万亿投资布局发展P33 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率先行动,锚 定全国建设投资方向P35 融合基础设施产业赋能广泛,成 为“新基建”重点规划方向第五部分“新基建”新发展P40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年)指标体系P41城市画像P42 重点区域城市群划分P43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模型附录0107152427313639目录C O N T E N T S P 0 2 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P 0 5 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对全球 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 主要经济体,其中数字经济
4、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稳 步复苏的强有力支撑,根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 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2019年,我 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 36.2%,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3月11日,十 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 景目标纲要,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 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 展新引擎”。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数字经济 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培育新发展动能、畅通国
5、内国 际双循环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新 发展格局开始逐步呈现。01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十四五”新开局新定位,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逐步呈现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增长率中国+2.3-3.4-4.5-5.1-5.4-5.5-8.0美国巴西日本德国加拿大印度-9.0法国-9.2意大利-10.0英国数据来源:IMF,2021年1月如今的中国正经历过去几十年来前所未有之机遇,数 字技术变革时代的到来将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变革 等多方因素深度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模式及经 济形态。从历史看,每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将会 创造重要机会窗口期,随着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深度 融合,各行业数字化
6、转型的时机已经到来,只有牢牢 抓住历史机遇期,才能顺势而上,实现“弯道超 车”,使我国赢得未来全球竞争新优势。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转型阶段,经济从高速 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中央及各地不 断推进落实数字经济及数字化转型政策,配合我国雄 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广阔市场空间,我国数字经济规 模将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的成熟落地将会重构产业数 字生态,推动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动能及 增长点,数字经济也必将会引领新一轮经济周期,成 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前言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01/0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对全球 经济造成严重疫情下数字技术创新应
7、用助力科学有效抗疫,不仅加 速了产业数字化进程,更形成了平台经济、服务经 济、共享经济等多元化的创新业态,有效推动了我国 经济复苏以及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疫情期间,数字 技术成为我国防疫抗疫和维持社会生产生活的关键支 撑,“大数据+网格化”、健康码等数字技术和应用精准助力科学疫情防控。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在个性化 定制、柔性生产、数字孪生等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 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产业经济深度融 合,支撑线上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业态快 速常态化、便捷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适应新常态 下市场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疫情中迎来数字技术创新爆发期,数字经济凸显新比较优势中国城市
8、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组织形态变革,数字经济迎来新发展挑战回不到的过去,数字经济助力全社会生产关系再重建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产业链跨区域分工的增 加以及劳动者构成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组织形态 正在发生快速变革,而疫情加速了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步伐,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新变革。疫情加速远程 工作模式的快速普及,实现对线下工作模式的常态化 补充。据统计,我国80%的大中型企业都在至少两个 地区设立办公场所,需要依靠跨区域的远程工作实现多元化的业务场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灵 活用工、弹性雇佣模式的兴起,小型跨职能团队替代 大规模现场管理,对于组织架构、领导力
9、以及沟通协 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以 适应新的组织形态,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成为数字经 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结构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疫情的推动下,数字经济将加速影响和改变宏微观经济结构、组织形态和运行模式,并全方位推动全社会生产关系再重建。疫情新常态下,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和 政府治理模式加速重构,数字技术与工业、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并延伸出全新的应用场景。同时,数据已经成为新型生产关系里最具潜力的生产要素,不断推动技术、价值、模式的新发展,加快驱动产业、社 会、治理的新变革,全面助力全社会生产关系的再重建。疫情下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的新
10、比较优势管理效率生产营销市场空间人力依赖VS传统经济数字经济企业组织结构的新型剧变“四化”框架下全社会生产关系再重建组织结构变革由金字塔式、矩阵式结构 转变为扁平化、网络化 跨职能小型团队组织领导文化变革由传统的等级分明、封闭机械的 管理文化转变为愿景与数据驱动的有机动态协作组织理念变革从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开放融入产业生态生产方式变革由物理空间的现场聚集 转变为依托数字化平台的 分布式远程协作生产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数据价值化 采集汇聚 数据治理 交易定价 安全体系 开放共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字服务教育/医疗数字化 民政服务数字化 人社服务数字化 营商环境数字化数字治理公共
11、安全治理数字化 信用治理数字化 市政管理数字化 生态环保数字化技术、资本 劳动、土地基础电信服务软件和在信息服务业 电子信息制造业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 区块链 云计算 大数据 5G主体产业驱动产业数字养殖农业加工数字化农业商业服务数字化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两化融合平台经济 在线服务 电子商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疫情下传统管理方式信息传递速度迟缓,响应慢,市场变化适应性差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平台和工具,实现数据 汇聚、快速响应和智能分析,管理效率大 幅提升线上订单提升便捷性,释放需求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在线服务改变生 产和服务模式,创造新需求平台经济突破边际成本限制和空间限制,目标客户群规模指
12、数级扩张,迎来新的增 长机遇远程工作有力支撑复工复产 数字化工具解放人力依赖疫情对传统线下生产和营销服务模式造成 沉重打击,并压抑消费需求边际成本限制业务规模扩张,服务范围受 空间限制,疫情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疫情期间人员在现场生产、办公面临挑战03/04疫情下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助力科学有效抗疫,不仅加 速了产业数字02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新方向03城市管理者新参考蓝皮书坚持服务于城市管理者,兼具科学性、客观性和时效性,探索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为 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指引价值。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提供城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指南精准把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数字经济
13、政策方向,为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导航。助力打造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新标杆深入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精神及要求,发挥后疫情时代的引领作用,助力城市打 造政府治理能力的新标杆。研究技术数字化赋能实践的新模式密切跟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概念新技术快速兴起和广泛应用的趋势,深入研究数字技术在城市数字 化赋能实践中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描绘数据推进生产发展变革的新路径深刻理解数据要素在提升治理水平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握数据要素特征,探索数据要素价值化及其 助推生产关系变革的新路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前身系新华三集团数
14、字经济研究院连续四 年(2017-2020)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由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与中国信息通信 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联合完成。蓝皮书基于过往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研究积累,进一步 融合新华三集团数据案例实践与中国信通院的理论研究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级数字经济重塑生产关 系理论、新型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评估体系和规模测度理论模型,是国内城市级数字经济研究理论与实践相 融合的创新型成果。本次评估研究,立足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政策规划,参考G20峰会相关文件内容,实现对数字经济、数字政 府、数字社会三个数字中国核心内容的全面覆盖;并在保持延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十四五
15、”、“双循 环”、“新冠肺炎疫情”、“新基建”等影响因素,针对关键领域中的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任务和推进事项等制 定独立评估指标,并整合对新零售、新金融、云教育、云医疗等数字应用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等高质量发 展新增长极的考察。(本次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详见附录1)针对城市群带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数字化建设区域下沉等新战略与新趋势,本次评估的城市数量扩大到 242个,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0个区域城市群,同时向下深入到100个县市、100个城区、30个高新区 与经开区,以期构建“重点区域-核心城市-优势区县-头 部高新区/经开区”四位一体的立体研究体系,全面 刻画数字中国进程。(区县/高新
16、区/经开区内容详见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区县篇)此外,蓝皮书依据“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模型框架核算242个城市数字经济规模,结合数字经济指 数共同评价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趋势。数字经济涵盖所有依赖或通过数字应用显著增强的经济活动,其中数字应用包括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和数据。数字经济涉及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在经济活动中利用这些数字应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G20:通往衡量数字经济的通用框架的路线图,2020年5月05/060 2 0 3 蓝皮书坚持服务于城市管理者,兼具科学性、客观性和数字经济“4+N”区域格局继续演进,区域经济进一步 集聚融合,原有粤港
17、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 市群保持领先。评分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 冀、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的数字经济综合加权评分分 别为81.2分、74.8分、72.8分、69.9分,依然远高于全国 城市平均评分。此外,山东半岛城市群、呼包鄂乌城市 群、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城市群以及东南沿海 城市群多个区域快速成长,整体形成了以京津冀为中心 贯穿东西的黄河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泛大湾区经济带 “三条经济带”,以及南北联动贯通“一条主轴”,除之 前提到的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及粤港澳大湾区以外,数字经济第五极虚席以待。研究发现第一部分01浪涌潮兴,城
18、市数字经济即将迎来变革突破阶段2020年疫情的爆发推进了数字治理进程,催生了在线 教育、数字医疗、线上办公等新兴业态逆势成长,加 之中央对“新基建”的布局,各地纷纷出台数字经济 相关发展规划,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逆势增长的新 动能。本次评估全面盘点全国242个城市,多数城市 数字经济发展卓有成效;参与上年评估的148个城市整 体平均分也由57.3分提升到59.8分。对比近五年数字经济评估情况,全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明显形成 “一浪紧似一浪”的发展态势。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继 续保持引领,新一线城市数量增长62.1%,大批二线 城市开始向新一线集中,其余城市快速向二线靠拢,三线、四线城市持续增多,
19、形成新一波数字经济发展 浪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302017-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浪潮7188476四线三线二线新一线一线02区域城市群逐步形成“一轴三带”数字经济新格局2017201820192020202107/08数字经济“4+N”区域格局继续演进,区域经济进一步 集聚融合我国政府数据资源普遍存在共享开放难的问题,但随 着疫情爆发,应急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数据汇聚与 共享实现巨大突破,在现代化治理中的价值充分凸显。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 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数据被作为 新型要素写入中央文件,要求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随
20、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个人健康信息 码系列国家标准,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各地纷纷搭建疫情防控 分析平台并积极接入医疗健康、交通、电信、公共安全 等数据,完成跨平台、跨系统、跨数据库的数据汇聚,实现了疫情防控平台应用、健康码等数据打通,为疫情 风险管控、疫情监测预警、日常疫情防控提供了数据支 撑。同时,加快“一网通管”建设应用,促进政府管理和 服务规范高效,推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领域跨部门数 据共享流通,破解城市治理难点。据统计,截至2021年1 月底,我国有23个省级和31个重点城市地方政府明确 了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构。超过70%的省级政府、8
21、0%的副省级政府、50%的地级市政府已依托政府门 户网站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据汇聚实现大踏步 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各地纷纷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并加速下探到基 层,数字政府建设迎来新的平台期,数字技术成为推 动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点。疫情加速了数字政务 推广进程,数字化非接触服务覆盖范围迅速扩大。截 至2020年12月,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 亿,较2020年3月增长1.50亿,网民渗透率达到 85.3%;国家政府服务平台注册总数达2.02亿人,成为实现全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的重要支撑。疫情基层防治方面,以健康码为代表的 大数据
22、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触达基层,助力社区、村 镇成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疫情防控 期间健康码累计申领近9亿人,使用次数超400亿人 次。此外,在大数据汇聚分析等智能化手段支撑下,依托地方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实现预约、采样、检测、结果查询的全流程统一化管理,我国核酸检测 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由疫情初期的2万次/日快速提升 至340万次/日。03疫情催化数据汇聚实现巨大突破,治理价值充分凸显04数字政府加速建设,数字技术成为基层创新重要抓手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区域数字经济“一轴三带”新 格局疫情推动五类数据汇聚打通数字化治理统计数据85 65-8550-6540-504
23、0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注册人数2.02亿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8.43亿健康码累计申领人数9亿健康码 使用人次 400亿互联网政务服务 用户网民渗透率 85.3%金融医疗电信公共安全交通线上 交易通信 位置医院通话地铁公交铁路网约 车高速客运民航健康码人脸 识别身份证出入境北斗GPSWiFi体温核酸 检测公共 服务疫苗 接种支付 数据门店 交易其他 交易药店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09/10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我国政府数据资源普遍存在共享开放难的问题,但随 着疫情爆发,在疫情常态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 国2020年实现GDP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疫情为中国产业
24、转型发展带来新 机遇,一方面加速了产业数字化进程,受疫情影响,行业用户对数字化的认同度大幅提升,企业数字化转 型动力十足。以制造业为例,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更 加普及,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强力带动复工复产。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其中数字 化发展水平较高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表现尤 为突出,增加值同比增长7.1%、6.6%,成为拉动经 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疫情推进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普及,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 规模达3.42亿,相比2019年大幅增长47%,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实现突破式发展,用户规模分别达2.15 亿、3.46亿,占网民整体的21.
25、7%、34.9%,以通信 服务、在线服务、云服务、人工智能、智慧服务平台 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在这一轮疫情中得到了快速的发 展。另一方面,疫情进一步加速数字产业化发展,2020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 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6.5%,电信业务总量同 比增长20.6%,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 13.3%。我国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速远超GDP。根据信通院的测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占 GDP比重36.2%,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蓝皮书基于索洛经济增长理论,参考国内被广泛认可和引用的信通院数字经济测算模型,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框架下
26、,进一步下探到城市粒度构建增长核 算账户模型,测算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结果显示,具体到城市维度,数字经济的拉动作用体现的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的一线城市数字经济 平均规模达1.4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2%,新一线城市的数字经济平均规模为3718亿元,占比达到 46%。对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度整体均超过70%。而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数字经 济占GDP比例差距不大,数字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空间。05疫情下产业化危为机,数字化转型升级迈入新发展阶段06广口径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迅速,城市梯次差距明显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产业新业态与数字产业化发
27、展情况产业新业态数字产业化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同比增长线上办公3.46亿34.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8.8%在线教育3.42亿34.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加值6.5%互联网医疗2.15亿21.7%电信业务总量20.6%网络购物7.82亿79.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13.3%11/12在疫情常态化、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 国2 0 2 0 年城市数字经济规模(亿元)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排名城市数字经济规模排名城市数字经济规模1上海2059041唐山235382沧州11232北京1946842泰州215983榆林11153深圳1465
28、843哈尔滨215784包头11034广州1308444盐城215785龙岩10925苏州982745金华211986滨州10766重庆981146南宁208287常德10647成都880147贵阳202788淮安10648杭州842948惠州191089鄂尔多斯10599南京733749镇江186290南阳105810武汉710950太原183891莆田105711天津664151漳州180692泰安102912无锡614752济宁179193宁德100313宁波604353临沂176194保定96814青岛597854洛阳173395九江94915郑州584855宜昌171196肇庆942
29、16长沙551756襄阳166197许昌94117佛山506257淄博164298周口93818济南490458珠海156999衡阳92819合肥486759芜湖1508100大庆92320福州469860乌鲁木齐1458101曲靖89321东莞462761连云港1418102揭阳84122南通461962菏泽1361103桂林82123泉州455063中山1350104三明78824西安454564遵义1339105株洲78025烟台375565赣州1334106宜春75726常州354966威海1328107宜宾74927温州332367湛江1327108银川74328大连316468江门
30、1311109咸阳73029昆明297469柳州1310110滁州73030厦门296470茂名1288111新乡72831沈阳292971湖州1287112海口72532潍坊269972德州1287113日照72233绍兴267473绵阳1262114荆州70334南昌264274兰州1256115孝感70135长春263375东营1221116伊犁69536石家庄262476汕头1189117德阳68437徐州261277呼和浩特1189118玉溪67738嘉兴259478邯郸1170119南平67639扬州248579廊坊1169120商丘66740台州241380岳阳1162120兰州
31、66213/14121驻马店665162咸宁420203盘锦285122上饶661163邵阳403204巴音郭楞284123阜阳632164齐齐哈尔385205广安275124信阳630165永州378206怀化268125聊城629166昌吉370207延安267126红河623167承德370208随州266127清远620168运城368209淮南265128黄冈614169晋城366210营口264129十堰612170亳州363211昭通259130开封608171韶关357212鄂州257131南充606172凉山352213攀枝花249132荆门603173钦州351214朔州2
32、46133平顶山601174晋中351215潮州241134焦作591175六安344216汉中240135安庆571176阳江342217黔东南239136马鞍山571177大理342218拉萨236137秦皇岛567178宣城340219呼伦贝尔232138鞍山560179玉林340220牡丹江231139邢台556180抚州337221鹤壁224140枣庄547181漯河335222通辽223141湘潭546182吉林334223阿克苏219142西宁539183临汾332224黄山217143吉安538184大同332225淮北214144丽水526185益阳331226广元21014
33、5安阳514186吕梁331227百色200146郴州512187铜陵330228三亚198147泸州511188三门峡327229池州191148蚌埠509189铜仁324230乌兰察布186149衢州503190渭南320231喀什173150宝鸡500191赤峰315232安康162151黄石498192黔西南州310233抚顺149152乐山477193六盘水306234资阳142153北海476194自贡302235天水139154达州469195眉山301236石嘴山138155衡水455196濮阳301237雅安132156毕节447197贵港299238酒泉119157长治44
34、2198楚雄295239海西96158黔南431199娄底294240海东77159张家口424200内江293241金昌67160宿州423201遂宁286242甘南37161舟山423202克拉玛依285城市数字经济规模(亿元)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第二部分总体评估分析01城市总体画像及排名本次所评估242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平均得分为53.4分,最高分为上海的91.6分,上年148个城市整体平均分 由57.3分提升至59.8分。其中上海、深圳、北京、成都、杭州、广州6个城市达到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标准,平均 得分为90.3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另有47个数字经济新一线城
35、市,71个数字经济二线城市,88个数 字经济三线城市,30个数字经济四线城市,平均得分分别为70.6分、56.8分、44.1分、38.4分。评分结果显 示,2020年城市数字经济上升趋势明显,数字经济新一线、二线城市数量大幅提升,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总分及排名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排名城市评分1上海91.636嘉兴67.471铜陵61.02深圳91.237连云港67.372湖州60.73北京90.538镇江67.273包头60.64成都90.139沈阳67.174洛阳60.35杭州90.040大连67.075邯郸59.86广州88.641昆明66.
36、776德州59.77无锡82.242扬州66.677开封59.58南京80.643太原66.678唐山59.39重庆79.544兰州66.579襄阳59.010苏州78.845台州66.480湛江58.611天津78.546石家庄66.481宿迁58.312宁波78.347惠州66.382汕头58.213郑州75.748威海66.183遵义58.114合肥74.749南宁66.084廊坊58.015济南74.550淄博65.885济宁57.616武汉74.351绍兴65.786沧州57.517青岛73.952泰州65.487菏泽57.418福州73.653哈尔滨65.188周口56.719东莞
37、73.154盐城64.789大庆56.620烟台72.955中山64.590榆林56.521佛山72.756乌鲁木齐64.091拉萨56.222厦门72.657咸阳63.892秦皇岛55.823长沙72.458临沂63.793桂林55.624西安71.859芜湖63.594常德55.325贵阳71.060江门63.495许昌54.926南通70.261银川63.396焦作54.727呼和浩特69.962漳州62.997岳阳54.628南昌69.763海口62.898赣州54.529潍坊69.564长春62.799南阳53.830珠海69.465滨州62.3100马鞍山53.731金华69.36
38、6徐州62.1101齐齐哈尔53.632绵阳69.267西宁61.8102北海53.233温州68.668宜昌61.5103鄂尔多斯53.034泉州68.269东营61.4104衡阳52.935常州67.870柳州61.2105宝鸡52.715/16第二部分0 1 本次所评估2 4 2 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平均得分为5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指支撑城市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和产业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最关键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和运营基础三部分。重点考察千兆光纤、
39、5G网络等建设应用情况,政务云、开放数 据平台和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及应用情况,数据及信息化的运营体制和运营长效机制。本次评估,数据及信息 化基础设施平均得分为63.5分。02数据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可以提升跨区域和全球范围信息交互的效 率和水平,让信息通信技术在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推动 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评估结果显示,移 动网络建设情况有较大提升,绝大部分城市均已启动5G 网络建设,其中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保持遥遥领先地位,新一线城市紧随其后,二线、三线城市与其差距正不断 缩小,四线城市奋起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评分一线数据基础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速,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 代的
40、关键生产要素,驱动着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数字 化转型。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已建成城市大数 据平台或行业大数据平台,受疫情推动,数据汇聚及 共享交换水平明显提升,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17/1810080604020数据基础评分一线10080604020106揭阳52.6152十堰46.0198临汾41.0107九江52.3153上饶45.8199鄂州40.9108泰安52.2154延安45.7200渭南40.8109茂名52.1155红河45.6201天水40.7110牡丹江52.0156吉安45.4202赤峰40.6111衡水52.0157荆州45.3203营口40.5112肇庆51.915
41、8昌吉45.2204吕梁40.5113株洲51.7159黄山45.1205毕节40.5114平顶山51.6160黄石45.0206抚州40.4115龙岩51.6161宿州44.9207大理40.4116鞍山51.2162长治44.8208聊城40.4117保定51.1163黄冈44.3209淮北40.3118三明51.0164邵阳44.2210潮州40.2119张家口50.9165丽水44.0211随州40.1120莆田50.8166永州43.7212玉林40.0121德阳50.7167汉中43.6213黔西南州39.8122滁州50.7168益阳43.5214巴音郭楞39.6123蚌埠50.
42、5169吉林43.4215自贡39.6124玉溪50.2170晋城43.1216内江39.5125宁德49.9171攀枝花43.0217六盘水39.5126阜阳49.8172乐山42.9218眉山39.4127邢台49.7173娄底42.8219广元39.3128伊犁49.6174三亚42.6220广安39.2129日照49.5175黔南42.5221铜仁39.1130湘潭49.4176漯河42.4222通辽39.0131新乡49.3177韶关42.4223凉山39.0132南平49.1178三门峡42.4224朔州38.9133淮安48.9179咸宁42.3225衢州38.8134枣庄48.
43、7180六安42.2226抚顺38.8135宜宾48.2181大同42.2227遂宁38.8136克拉玛依47.9182鹤壁42.1228阿克苏38.7137信阳47.8183酒泉42.0229楚雄38.6138安庆47.7184亳州41.9230喀什38.5139荆门47.6185濮阳41.9231资阳38.2140曲靖47.5186阳江41.8232舟山38.1141商丘47.4187宣城41.8233雅安38.0142孝感47.1188晋中41.8234海西37.8143清远47.0189怀化41.7235贵港37.6144南充46.9190达州41.7236安康37.5145承德46.
44、8191淮南41.7237百色37.4146宜春46.8192石嘴山41.6238黔东南37.2147安阳46.7193运城41.4239金昌37.1148郴州46.6194呼伦贝尔41.3240海东36.5149乌兰察布46.5195钦州41.2241昭通36.4150驻马店46.4196池州41.1242甘南35.1151泸州46.2197盘锦41.0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政策规划评分一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运营基础评估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整体运营基础水平大大
45、提升,各地纷纷出台数字经济、“新基建”等相关政 策、规划文件,数字经济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差距 明显缩小,三、四线城市逐步追赶,但数据运营机制及标准体系仍需加强。建设运营评分结果显示,城市服务在建设运营方面的投入提升较快,受疫情影响,医疗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水平提升明显,“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等在线政务服务应用迅速 推广,极大的优化了营商环境。尤以数字经济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进步最为显著,三四线城市也明显加强。建设运营评分一线政策规划本次评估重点关注政府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城市服务融合方面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能力,包括数字经济的专项 政策以及针对具体领域的数字化融合政策等。评估结果 显示,数字
46、经济一线、新一线城市相对领先,三线、四 线城市有待加强。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运营成效目前我国在智慧城市服务领域的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 效,传统政务中心正在逐渐向互联网政务服务转变,政 务服务网办率不断提升,并积极探索跨域政务服务数据 打通。评分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明显处于领先 地位。03城市服务城市服务是城市社会民生管理职责的综合体现,包括政策规划、建设运营和运营成效。本次评估将城市服务分为教育、医疗、交通、民政、人社、扶贫、营商环境和生活环境八大领域,并增加评估数字化抗疫、在线教育、交 通数字新基建、数字营商环境、数字化垃圾处理等新兴热点,同时综合考察服务均衡性,以期全面
47、反映城市服务 数字化水平。本次评估,城市服务平均得分为54.2分。04城市治理本次评估重点考察公共安全治理、信用、生态环保、市政、应急和自然资源等领域,并新增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新警务、信用大数据一体化、大城管平台等考察点,同时继续以均衡性指标考察城市社会治理的全面性。评估显示,经过一年的防疫抗疫,全国城市治理数字化整体水平具有较大提升,应急管理数字化水平提高明显。本次评估,城市治理平均得分为56.3分。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运营基础评分一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1008060402019/201008060402010080604020运营成效评分一线10080604020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政策规划
48、评分城市画像综合平均新一线四线三线新一线四线三线二线城市画像综合平均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运营成效评分结果显示,随着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的提高,不同 城市之间数字化治理成效差异逐步缩小,数字经济一线 城市继续引领发展,其他城市不断追赶。整体来看应用 成效逐步凸显,有效推动了城市管理模式加速创新。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不断促进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疫情常态化 的大背景下,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数字 经济发展赋能。评分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一线、新一线 城市产业数字化发展较好,二线、三线城市也紧追其 后,为产业数字化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与充分的市场 空间。数字产业化由于数字产业化
49、发展对人才、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等 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全国数字产业化集群主要分 布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疫情的爆发也为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数字产业带来新一波爆发式增长。评分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依然遥遥领先,新一线城市增长显 著,三线、四线城市的数字产业化能力亟待提升。数字产业化评分一线建设运营评分结果显示,各城市的城市治理建设运营能力均有大 幅上升,其中数字经济一线城市优势更加突出,新一线城 市与二线城市的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也明显提高。在疫 情下,通过针对性地健全完善疫情防控长效机制、提高应 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各城市有效的强化了应急物 资保障、应急治理能力,实现城市转型与重构。
50、政策规划政策规划对于城市治理具有强约束力,是治理数字化的 关键着力点,而各城市政策规划与全国统建系统规划密 切关联,兼具全国统筹性和地方特色性。以信用数字化 为例,本次评估的242个城市均已建设或使用信用平 台,但应用方向各有不同。评分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一 线城市明显处于领先地位,三线城市提升明显,四线城 市的治理政策规划有待加强。05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直接体现了数字经济对经济规模增长的带动价值,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并加入对运营成效的考察,以期全面反映产业融合数字化水平。考察范围包括5G、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化驱动产业,电子信息产 业等数字产业化主体产业的规模增长,以及农业、制造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