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1998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X 页数:155 大小:8.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章诗词鉴赏第九章国 学 经 典 导 读 壹 诗词格律贰 人间词话 与诗词鉴赏三诗歌的语言张力章目录壹章过渡页诗词格律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吟”。古人所谓的“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诗和声律因“吟”而关系密切。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声律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江南曲 李

2、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 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 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 对

3、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每首只有20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字外带圆括号的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方括号的表示押韵,下同。)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对于平声,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就是了。对于归入上声、去声的入声,上、去两声都是仄声。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

4、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第一节 诗词格律一、诗韵和平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上述内容是关于诗韵和平仄的最基本内容。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 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首先谈律绝。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前文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 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

5、的。壹 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贰三肆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第二种五言绝句只是把第一种平仄格式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了一下:(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听筝 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 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行宫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6、闲坐说玄宗。溪居 裴度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 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闺人赠远 王崖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 在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三种,其余两种都是少见的。去了平韵律绝之外,还有一些仄韵律绝。下面只举一个例子:(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忆旧游顾况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 律

7、绝只有四种句式,即使是仄韵的五言律绝,也不超出这个范围。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叫做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即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例如: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一节 诗词格律二、五言绝句拜新月 李端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夜思是平声韵,拜新月是仄声韵。“疑是”句“平仄仄仄平”,“细语”句“仄仄平仄平”,“北风”句“仄平平平仄”,都不是律句。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总共28个字。七言律绝是以五言律绝为基础的。跟五言律绝一样,七言律绝共有四种平仄句式

8、,这只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两个音:如果是仄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平起的七字句,如果是平起的五字句,就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试看下面的比较表:1平仄脚五字句(仄)仄平平仄七字句(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字句平平仄仄平七字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3仄仄脚五字句(平)平平仄仄七字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五字句(仄)仄仄平平七字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也有四种平仄格式,跟五言绝句是相一致的。不过,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较常见,所以次序应该改变一下。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第一种七言绝句如下:(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9、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详见课本P216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第二种七言绝句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脚,第三句仍然收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详见课本P217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 第三种七言绝句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这一种比较少见):(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10、(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忆江柳 白居易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第四种七言绝句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第一节 诗词格律三、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每句的第一字都是不拘平仄的,第三个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

11、,因此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是,这个口诀是不全面的,在正常的情况下,第五个字不能不论;更重要的是仄平脚的句子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了孤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 我们在第二讲中讲了五言绝句,这里再讲五言律诗就非常好懂了。五言律诗共有八句,40个字,比五言绝句(指律绝)的字数多一倍,可以说两首五言绝句合起来就是一首五言律诗。按发展情况说,应该说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一半;但是,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说五言律诗是五言绝句的双倍也未尝不可。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 跟五言绝句一样,五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五言律诗等于第一种五言绝句的两首:(仄)仄

12、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第二种五言律诗等于第二种五言绝句的两首:(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

13、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新春江次 白居易浦干潮未应,堤湿冻初销。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莫怪珂声碎,春来五马骄。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第三种五言律诗等于第三种五言绝句加第一种五言绝句:(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终南山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

14、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 第四种五言律诗等于第四种五言绝句加第二种五言绝句(这一种比较少见):(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风雨 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律诗中间四句要用对仗。所谓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关于对仗,后面还要专题讨论。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 长律是超过八句的律诗

15、,有长到160韵的。两句一押韵,160韵就是1 600个字。有一种试贴诗规定五言六韵(清代规定五言八韵),那是应科举时写的。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例如:湘灵鼓瑟 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第一节 诗词格律四、五言律诗和长律 长律的平仄只是把五言绝句加起来。除头两句和末两句以外,中间各句都是要用对仗的。长律一般只是五言诗,七言长律非常罕见。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七言绝句的扩展。七言律诗共有八句,56个字,比七言绝句的字数多一倍,正好把两

16、首七绝合成一首七律。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平仄格式。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第一种七律等于第一种七绝加第三种七绝:(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望蓟门 祖咏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7、。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第二种七律等于第二种七绝加第四种七绝:(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五、七言律诗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

18、五、七言律诗第三种七律等于第三种七绝的两首:(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客至 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遣悲怀 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第四种七律等于第四种七绝的两首:(仄)仄(平)平平仄

19、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五、七言律诗第一节 诗词格律阁夜 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五、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七律跟五律一样,中间四句要用对仗;至于头两句和末两句,一般不用对仗。例如: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 律诗、绝句的

20、平仄规则总结。平仄有“对”的规则和“粘”的规则。单句称为出句,双句称为对句,出句和对句加起来叫一联。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三联称为颈联,第四联称为尾联。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 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总之,我们可以拿每句的第二个字作为衡量对粘的标准。第一节 诗词格律五、七言律诗知道了粘对的道理,要背诵口诀(平仄格式)就不难了。违反粘的

21、规则叫做“失粘”(广义的“失粘”指的是不合平仄,这里用的是狭义);违反对的规则叫“失对”。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上面说过,前人做律诗、绝句有个口诀时:“一三五不论。”这是就七言说的;如果是五言,那就应该时“一三不论”。其实仄平脚的五言第一字或七言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犯孤平。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按常规来说,也是要论的,但是在这些地方可以有变格,就是在本该用平声的地方也可以用仄声,在本该用仄声的地方也可以用平声。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例如:详见课本P224第一节

22、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平平脚,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仍以用仄声为宜,否则末三字就会变成平平平,而三字尾连用三个平声是古风的特点(见第八讲),律诗、绝句最好不要用。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现在讲到三种特别的句式。这三种句式不合于前面五讲中所列的平仄格式,却是律诗、绝句所容许的。(1)五言出句二、四字同平,七言出句四、六字同平。依前面五讲的说法,仄仄脚的律诗,在五言是“(平)平平仄仄”,在七言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是,这个格式有一个最常用的变格。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五言:平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是把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对调,七

23、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对调。对调以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再时不拘平仄的,而是必须用平声,就是: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种句式多数被用在尾联的出句,即律诗的第七句,绝句的第三句。例如:详见课本P225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2)五言出句二、四字同仄,七言出句四、六字同仄。依前面五讲的说法,平仄脚的律句,在五言是“(仄)仄平平仄”,在七言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但是,这个格式也有一个变格,就是:五言:(仄)仄平仄仄 七言:(平)平(仄)仄(平)仄仄第一节

24、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这里五言第二、四两字都用仄声(全句可以有四仄,甚至五仄),七言第四、六两字都用仄声。但是,有一个附带的条件,就是五言对句第三字,七言对句第五字必须用平声。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例如: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不完全适用了。详见课本P226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3)孤平拗救。所谓孤平,指的是五字句的“仄平仄仄平”,七字句的“仄仄仄平仄仄平”。由于除了韵脚以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所以叫做孤平。凡不合平仄的句子叫做拗句。拗句和

25、律句是反义词。孤平的句子也是拗句的一种。拗句可以补救。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补救的办法是:前面本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在后面适当的位置用上一个平声以为抵偿。所谓孤平拗救,是指仄平脚的句子五言第一字用仄,第三字用平;七言第三字用仄,第五字用平,即:五言:仄平平仄平 七言:(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夜泊山寺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试看下面的例子:回乡偶书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孤平拗救常常和二、四字同仄的出句(在七言则是四、六字同仄)同时并用,向上文所引

26、孟浩然的“往来成古今”、陆游的“双鬓向人无再青”都是。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这样,倒数第三字所用的平声非常吃重,它一方面用于孤平拗救,另一方面还被用来补偿出句所缺乏的平声。上文所讲第一种特殊句式,五言第三字用了仄声,第四字就必须补一个平声,而且第一字不能再用仄声,也是这个道理。第一节 诗词格律六、平仄的变格 我们应该把变格和例外区别开来。变格是律诗所容许的格式,甚至能用于试帖诗;例外则是偶然出现的,有时候,诗人可以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完全不拘平仄,叫做“拗体”。但拗体是罕见的,这里不详细讨论了。平仄的变格相当复杂,我们了解这个,主要为了欣赏古人的律诗、绝句。至于自己写诗,自然不一定要

27、用变格。第一节 诗词格律七、对仗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对仗,常常是首联、颔联和颈联。第一节 诗词格律七、对仗例如: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详见课本P227第一节 诗词格律七、对仗 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第二是颜色对,第三是方位对。对

28、仗首先要求句型的一致。第一节 诗词格律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凡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有一种对仗是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对仗就只要求句中自对的工整,不再要求两句相对的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七、对仗第一节 诗词格律 过分追求对仗的工整会束缚思想。杰出的诗人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一般说来,晚唐的对仗比盛唐的对仗工整,但是晚唐的诗不及盛唐的诗的意境高超。可见片面地追求对仗的工整是不能达到写好诗的目的的。七、对仗第一节 诗词格律八、古风 古风又称古体诗,它是跟律诗又称今体诗(或近体诗)对立

29、的。古风的主要特点是:不但可以用平韵,而且可以用仄韵,又可以换韵;用韵较宽,不受韵书的限制;不拘平仄;不拘对仗;不拘字数。第一节 诗词格律八、古风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试看下面两个例子: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一节 诗词格律八、古风 应当注意,古风的字数可能与律诗的字数适相符合,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是律诗。例如,杜甫的望岳虽然恰巧用了40个字,但它用的是仄韵

30、,而且不拘平仄,所以不是律诗。第一节 诗词格律八、古风 自从有了律诗以后,诗人们写古风的时候,尽可能少的用律句,多用拗句,以求格调高古。拗句的平仄特点,主要是:五言二、四字同声,七言二、四字或四、六字同声。如果从三字尾看,拗句有这样四种三字尾: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平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所谓词调,包括词的字数、韵数以及平仄格式。凡举一首词为例,注明字数、押韵的地方,以及某字可平可仄等等,叫做词谱。词也是长短句,但是它跟古风杂言诗的长短句不同,因为词的字数是固定的,韵数是固定的,平仄也是固定的。词人们依照词谱来写词,叫做“填词”。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

31、谱 词牌有菩萨蛮忆秦娥忆江南虞美人等。词牌可以等于题目,如白居易的忆江南。但是,一般地说,词牌并不是词的题目。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只注到词牌的下面。每一个词牌有一个词谱;也有多到几个词谱的,叫做“又一体”(但其中只有一种是常见的)。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现在试举忆江南为例:忆江南(又名望江南)(廿七字)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 词有单调,有双调。单调不分段,忆江南就是单调的

32、例子。双调分为两段,前段叫做前阙,后段叫做后阙。前后阙的字数、韵数、平仄格式往往是一致的,这就好像一个歌谱配上两首歌词。试举浪淘沙和蝶恋花为例: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浪淘沙(五十四字)|(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号表示重复一次,下同。)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浪淘沙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浪淘沙 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

33、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六十字)|(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第一节

34、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 更常见的情况是:或者是前后阙的字数不完全相同,或者是平仄格式稍有变化,但是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试举菩萨蛮为例: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菩萨蛮(四十四字)(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这个词谱共用四个韵,并且是仄声韵和平声的交替。前后阙末句不能犯孤平。)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菩萨蛮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35、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是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忆秦娥(四十六字)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前后阙第三句叠三字,即重复上一句最后三个字。)又试举忆秦娥浣溪沙等为例: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忆秦娥 范成大 楼阴缺,阑

36、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浣溪沙(四十二字)(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后阕首二句一般都用对仗。)九、词牌和词谱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

37、挂小银钩。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满江红(九十三字)(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此调一般用入声韵。)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38、;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照词谱,应在“破”字后面略有停顿。)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满江红金陵怀古 萨都拉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念奴娇(又名百字令)(一百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或者是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39、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念奴娇(又名百字令)(一百字)(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或者是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

40、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第一节 诗词格律九、词牌和词谱念奴娇石头城 萨都拉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冷,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第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 词韵和诗韵没有很大的分别,只是词韵比律诗的韵宽些。再说,由于词比诗更加接近口语,所以宋代词人不再拘泥唐人的韵部,而只凭当代的语音来押韵。试看下面的例子:第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41、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第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这里“异”“意”“起”“里”“闭”“里”“计”“地”“寐”“泪”押韵。但 是,如 果 依 照 唐 韵,“异”“意”“起”“里”“里”“地”“寐”“泪”是一类,“闭”“计”是一类,这两类是不能互相押韵的。第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上声字和去声字,在唐诗里很少互相押韵,到了宋词里就变为经常通押了。至于入声韵,则仍旧是独立的。词句的平仄,请先看下面的几个例子:长相思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第

42、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 律句是词的基础,不但五字句和七字句绝大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九字句也都是由律句变来的。现在仔细分析如下:二字句,等于律句的平仄脚。三字句,等于律句的三字尾。四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四字。五字句,等于五言律句。六字句,等于七言律句的上六字。七字句,等于七言律句。九字句,等于二字逗加七言律句,也有等于四字逗加五言律句的。第一节 诗词格律十、词韵和平仄 词中还有一些拗句。词中也有一些特

43、定的平仄格式,如忆秦娥前后阙末句必须是“仄平平仄”,而不能用“平平仄仄”。这些都是要从词谱中仔细体会的。贰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章过渡页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一、王国维 王国维出生于1877年12月3日。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一、王国维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

44、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一、王国维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

45、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 王国维根据其文艺观,把多种多样的艺术境界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 “造境”是作者极逞“创意之才”,充分发挥想象力,使万物皆为我驱遣,“以奴仆命风月”,这正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写境”则是作者极逞状物之才,能随物婉转,“能与花鸟共忧乐”,客观的真实受到高度的重视,这正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 王国维还提出,“理想派”与“写实派”常常互相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

46、艺术境界,则不能断然定为“理想派”或“写实派”。王国维还进一步论说文艺创作必有取舍,有主观理想的注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料和基本法则。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 王国维还指出,词中所写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感情来选择、安排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当然,王国维并没有明确和具体地论说这一点。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的美学观点,一方面受叔本华的影响,一方面又有所突破。王国维的“无我

47、之境”和“以物观物”直接承继了叔本华的哲学观点。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原文人间词话七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详见课本P239第二节 人间词话与诗词鉴赏 二、人间词话评析第一则:评论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仅仅是使用了一个“弄”字,整首词的境界也就全都出来了。详见课本P239-240章过渡页三 诗歌的语言张力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 张力是一种艺术力量,是读者阅读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美感。英国学者罗吉福勒把文学批评中的“张力”一词界定为“互补物、相反物和对立物之间的冲突或摩擦”,认为“凡是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

48、力量、冲突和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 这是西方的文艺理论的观点,我国从唐代司空图到宋代欧阳修,到清代叶燮都在他们的诗论里论述了诗歌的张力,现就司空图的理论来论述诗歌的语言张力,增加对诗歌的鉴赏水平。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司空表圣诗品含蓄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着”者、不多着、不更着也。首先,司空图提出何为含蓄,对于含蓄风格的要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这是就诗歌艺术的言意关系来说的。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不着一字”,并不是一个字也不用,而是指不用文字明显表

49、示,强调诗境要得之于文字之表,亦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思。“尽得风流”是言极充分达到超逸美妙。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文学作品的“风流”是指超逸美妙的风貌和气派。诗品注释:“言不着一字于纸上,已尽得风流之致也。此二句已尽含蓄之义,以下特推而言之。”这里,司空图开篇即提出总纲性论断,含蓄贵在辞短意长、含而不露。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乃是首句的精微注解,以实例阐明开篇题旨,“语不涉难”正是“不着一字”“已不堪忧”恰似“尽得风流”。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含蓄是诗

50、歌的重要艺术特征,诗人唯有在表达主题思想时,做到“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出来”(恩格斯致敏娜考茨基)才能含蓄蕴藉、诗意浓郁、富有启发性,才能“尽得风流”。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诗品中的“含蓄篇”还指诗中无一字直接述说自己的情思,而自己的情思却在寻常事务的描绘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或欲说还休,让读者从物象情景的描绘中自然悟得作者的深情远致。第三节 诗歌的语言张力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诗品中的张力不仅是风格论,而且是美学基本理论,是文学的基本特征的集中表现。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是无限丰富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国学经典导读》第九章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