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二力平衡 教学设计【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关键是二力平衡条件的学习,首先通过幻灯片展示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让学生观察与思考,进而建立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的观念;再通过对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通过对“生活物理社会”中杂技演员走钢丝的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已有的力方面的知识为本节提供了知识基础。学生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
2、探求新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保证。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例如:当我们推讲桌而推不动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平衡力产生错误的理解。【教材分析】 二力平衡是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保持的平衡状态,是物体受力平衡问题中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在力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力的概念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压强和浮力知识的基础,这部分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关系到以后学生会不会进行受力分析,所以二力平衡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有三个主要方面:力的平衡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三部分知识
3、的核心是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和二力平衡;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会分析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及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出结论;难点: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实验器材】滑轮、钩码、细绳、纸板、剪
4、子、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投影生活中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现象,归纳他们的运动状态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平衡状态1静止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思考、交流分析、归纳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来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二、探究新知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硬纸片2张、剪刀、细线、滑轮2个、吸盘挂钩2个、钩码一盒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用硬纸片?使用硬纸片可以忽略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且悬挂后可避免其他外力
5、的干扰。探究活动1:探究二力大小不同时是否平衡?探究活动2:探究二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是否平衡?探究活动3:探究二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时是否平衡?实验记录表格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大小二力的方向是否平衡是是不等相反不平衡是否相等相反不平衡否是相等相反不平衡是是相等相反平衡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1 力的大小相等等大;2力的方向相反反向。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体;4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共线;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下图中,二力能平衡的是( )3在50 N的推力作用下,重200 N的小车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五、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
6、互作用力: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思考、交流、回答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分析、归纳、结论讨论、分析、回答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 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结合,对二力平衡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三、巩固练习 1电线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盏电灯,当电灯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电灯受到的重力与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电灯对电线拉力与电灯对地球的引力是相互作用力 C电灯受到的重力与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与电灯受到的重力是相互作用力讨论、思考、回答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四、课堂小结一、基本知识1平衡状态及平衡力2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基本技能:典型问题的受力分析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思考、回答、交流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五、板书设计9.1 二力平衡一、平衡状态1静止状态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平衡力三、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五、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讨论、归纳帮助学生将知识整理清楚。六、布置作业伴你学P63 随堂练习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