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525776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7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体验】(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

2、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

3、难度。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解答古代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第一步,反复咀嚼,读懂诗歌。第二步,选项切片,找敏感点。细读选项,依据常见设误点,圈定选项中的敏感词语。第三步,分析比对,定出答案。综合比对四个选项,用排除法确定存疑选项的正误,并选出答案。6 送别 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4、1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3分)分)()()A.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都是指即将离别的

5、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第二联的大意是你所去的地方第二联的大意是你所去的地方风景是那样的美风景是那样的美,为为世人所传颂为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定会很喜欢。而不是。而不是“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7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2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B.B.诗人

6、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C.C.颈联中的颈联中的“低低”“”“隔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D.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意是互相了解哪里

7、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8 示儿子 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3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

8、儿子的谆谆教诲。B.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至关重要的。C.C.诗人认为,生逢诗人认为,生逢“明时明时”不必读书求仕,不必读书求仕,“躬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由颔联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由颔联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9、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9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4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B.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

10、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C.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D.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颈联颈联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指的是身在官场,终不如山中飞鸟那般自由自在,隐居山中的僧人,这一生就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可以悠然闲适地度过,这种生活真令人

11、羡慕。并不是僧人不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小结:近年来,“重要词句的理解”是诗歌鉴赏选择题的热门考查方向,需考生在阅读诗歌时认真读懂诗句。11 5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

12、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D.欧诗中的欧诗中的“林间林间”与文诗中的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欧诗托物言志,直接描写出画眉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欧诗托物言志,直接描写出画眉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文诗中只对画眉鸟但文诗中只对画眉鸟的鸣叫声进行了侧面描写,并没有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也并不是咏物诗。的鸣叫声进行了侧面描写,并没有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也并不是咏物诗。画眉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 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

13、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2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6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B.第三句使用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的典故,表现出朋

14、友之间“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之意。之意。C.C.第六句中的第六句中的“病鹤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 前途依然很远大。前途依然很远大。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湓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友间“天涯若比邻天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13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

15、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7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上阕结尾句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B.因因“溪里鱼儿堪数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远浦”“”“别渚别渚”。C.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汝”“”“君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D.词末从听

16、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听觉听觉”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是错误的。本词词末中“听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只是从视觉上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14 赠赵伯鱼(节选)韩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

17、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8.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 B.诗中使用了古语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

18、意义。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劝诫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说法错误,根据“果可畏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15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

19、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9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

20、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6“正梅花万里雪深时正梅花万里雪深时”,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点明时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须相忆须相忆”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是临行前的执手勉励,相互勉励莫相忘不断传递祖国恢复之大业的消息。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

21、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绣衣:官服。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铜鞮陌:代指襄阳。D.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与赞美。17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

22、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0 1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事劳动。C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

23、何,愉悦就在耕耘的,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过程中。D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现力。18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

24、否定”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错,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的农耕生活。A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19 纪村事 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25、注归。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11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B B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C C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D 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26、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错误,并非错误,并非“农闲农闲”“”“慵懒慵懒”,应该是农,应该是农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忙季节,从关于结尾句的注释“饷田:到田间送饭饷田:到田间送饭”和颈联和颈联“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晖”“”“酿酒酿酒”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均可见是忙碌而充实的田园氛围,表现了农忙时节农家人的辛勤劳作。20 春风 宋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

27、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注: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冬天,王安石卸江东提刑任,回京述职。不久,奉命送契丹使北归,五年春天到达河北一带。这首诗就是在奉使契丹途中所写。燕:当时为契丹占据。12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首联写身在北首之燕地,春天与旧日国中无异,但心中的熟悉感和温暖感却不同于以前。前。B B颔联中的这一颔联中的这一“浮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

28、态景象以静态美感。态美感。C C颈联写阳光染就柳色嫩黄,雨水催成田间新绿,生动地裁就了一幅田园图画,清新明颈联写阳光染就柳色嫩黄,雨水催成田间新绿,生动地裁就了一幅田园图画,清新明丽。丽。D D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全诗描写了北国风光和作者感触,写景细腻,感情真挚、字字句句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爱。21 春风 宋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日借嫩黄初著柳,雨催新绿稍归田。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注: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冬天,王安石卸江东提刑任,回京述职。不久,奉命送契丹使北归,五年春

29、天到达河北一带。这首诗就是在奉使契丹途中所写。燕:当时为契丹占据。B B颔联中的这一颔联中的这一“浮浮”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字,写出了春风、江水、树木、阳光的融合,赋予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动态景象以静态美感。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22 131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两首诗都是送别

30、诗,两首诗所写送别的季节相同,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送别的季节相同,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B B.孟诗首句,不言别情,而有一种宽解安慰之情;许诗首句则写出离别伤感和无奈之情。孟诗首句,不言别情,而有一种宽解安慰之情;许诗首句则写出离别伤感和无奈之情。C C.孟诗最后一句卒章显意,直接抒情,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伤感之情显露无疑。孟诗最后一句卒章显意,直接抒情,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伤感之情显露无疑。D D.许诗的最后一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色的凄黯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许诗的最后一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色的凄黯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

31、境正相契合。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谢亭送别 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错误,孟诗第二句错误,孟诗第二句“君去春江正渺君去春江正渺茫茫”写的是春天之景,许诗第二句写的是春天之景,许诗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红叶青山水急流”写的是深秋之景,两写的是深秋之景,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23 晚次鄂州 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32、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14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首联首联“见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需启程出发的沉郁。B B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夜不宁的纷乱思绪。C C颈联即

33、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颈联即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逢逢”字,将愁情与秋字,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色的凄凉联系起来。D D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了广阔的社会现实。24 晚次鄂州 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

34、南行途中写的。D D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本诗诗风淡雅直露”错误,本诗诗风含蓄并非直露。首联写错误,本诗诗风含蓄并非直露。首联写“晚次鄂州晚次鄂州”的心情,的心情,含蓄哀婉。次联写含蓄哀婉。次联写“晚次鄂州晚次鄂州”的景况,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的景况,诗人写的是船中常景,然而笔墨中却透露出他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三联写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三联写“晚次鄂州晚次鄂州”的联想。末联写的联想。末联写“晚次鄂州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诗风淡雅含蓄,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诗风淡雅含蓄,由于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切身感受来表现的,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选择题归纳 ppt课件(共25张ppt).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