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兔兔年年大大吉吉春节习俗文化春节发展历程01春节神话传说02春节重要日子03春节民间习俗04春节发展历程第一部分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春节、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恭贺新禧春节的各项民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辞旧岁、迎新年。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礼仪和民俗活动非常丰富。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节、除夕守岁、初一拜年、初五“破五”、初七人日,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间的各种民俗活动都和春节相关,人们通常都把它们看
2、做新年的一部分。添加小标题您的正文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起源由于远古时代文献缺乏,春节的具体起源时间不详。学术界关于春节起源的几种假说(例如“源于腊祭或蜡祭”说、“源于巫术”说、“源于鬼节”说等),证据尚不充分。考古资料显示,我国七八千年前已经出现发达的农业生产。“岁”字原来是一种收割工具。当时的农业是一年一熟制,每年收获一次。收获之后,人们用“岁”杀牲祭祀,“岁”又成为该祭祀的名字。最后,“岁”字成为时间段落标志,成为年岁的岁。“年”字原来也是标志农业生产的字,说文解字说:“年,谷熟也。”后来,“年”的字义也发展为时间段落标志,与岁相当。尔雅释天说:
3、“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有了岁、年的概念,自然就会产生过新年的习俗。所以,新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春节神话传说第二部分贴春联和门神传说神荼、郁垒两人住在度朔山上,他们会在一棵大桃树下检阅百鬼,如果鬼魂危害人间,他们就会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于是,人们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挂在门上驱鬼辟邪,这便是最早的门神。后世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也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武将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便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随后,唐太宗让人把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民间也沿用这种做法,流传至今。春联最早叫做“桃符”,人们过年时把神
4、荼、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木板上,挂在门的两边,以示驱灾避邪。之后,人们又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最后逐渐演变成在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祈求来年福寿安康。守岁守岁也叫“熬年”。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不仅吃飞禽走兽,还吃人。后来,人们发现它们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会在天黑以后出来吞食牲畜伤人性命,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之后,每到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做好晚饭,把门关好,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吃完饭后全家都不睡觉以待天明,逐渐便形成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古时候有一种叫“祟”的妖怪,每逢大年三十的夜里都出来害小孩。有一对老夫妻怕它们伤害自
5、己的孩子,于是用红纸包住8枚铜钱放在孩子身边,结果祟来害这个孩子的时候就被吓跑了,据说这八枚铜钱是八个仙人变的,暗中保佑孩子平安。此后,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所以被称为压岁钱,而红包“压祟”的习俗也延传至今。压岁钱春节重要日子第三部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6、,所以腊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习俗。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说起来,这“腊月二十五,豆腐的腐与幸福的福谐音,因此豆腐代表着祈福。此外,腊月二十五还有糊窗户、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的习俗。部分少数民族还把今天定为“千灯节”,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愿景。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
7、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春联,家家户户还要贴窗花、年画、福字,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守岁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大年三十:除夕守岁大年初一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
8、,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四:迎灶王爷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
9、准备“扔穷”。大年初五:迎财神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春节民间习俗第四部分春联、年画春联、年画都起源于古代驱鬼辟邪习俗,但是现代都发展为表达喜庆吉祥意愿的民间艺术。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荼、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旦,绘二神,披甲执钺,贴于户之左右,谓之门神。”宋代木版年画开始流行,年画的内容也扩大了,至今仍保存下来的四美图就是当时的年画。团圆的年夜饭和除夕守岁除夕夜的晚饭,俗称年夜饭,或团圆饭。它非常丰盛,要求全体家庭成员
10、都在场,即团圆。团圆是人们对于生活幸福的最基本要求:人人平安健康。团圆饭之后,人们开始守岁,也就是等待新旧年交接时刻的到来。汉代以后,中国人都把夜半子时视为一天的开始时刻。所以,守岁要一直守到夜半之后,甚至天亮。守岁民俗的起源很早,南北朝时代已经流行。守岁时,全家欢聚,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目的是驱邪、除病、保健。皇帝也守岁,并和臣子们一起赋诗助兴。唐太宗李世民召侍臣赐宴守岁,并有4首守岁诗流传下来。祭祖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尚书舜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安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舜帝在正月初一到祖庙里祭祀祖先。春节祭祖是一年里最大规模的祭祖活动。节前要把宗祠里全部
11、祖先画像或牌位整理好。春节前,或初一,摆上祭品,集体祭祀全体祖先。朝正、团拜与拜年古代国家礼仪中的朝正、团拜和民间百姓之间的团拜、拜年是新年期间强化社会关系、亲情关系的重要活动。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现代简化为向长辈鞠躬),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压岁钱,祝愿他健康成长。朋友之间也互相上门拜年。如果亲戚朋友多,则拜年活动一直持续很多天。社会变迁巨大,人们的社会交际范围更大,联系方式更多。为避免过分繁琐的拜年活动,近年来,人们开始通过电话拜年、电子邮件拜年。春节民间习俗春节民间习俗放鞭炮放鞭炮,是传统年俗之一,据说鞭炮起源于爆竹。这个习俗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压岁钱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少儿们成长的美好祝福。万事顺意 阖家安康新年快乐 兔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