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27121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中国核心观点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I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3.宪法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6.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I7.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8.公平正义是人类

2、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9.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10.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才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1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1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3.全面依法应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5.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16.国家和

3、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背景材料1.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要求,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立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要坚持党对全

4、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民法典实施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我们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个里程碑事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几乎囊括了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强化,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全民自觉性和主动性。民法典的实施必为

6、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3.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宣传部、中央依法治国办组织编写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联合出版,2021年11月16日在全国发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

7、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纲要共13章、49目、128条,7万多字。全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法治领域的原创性贡献。4.习近平法治思想展示了领航“中国之治”的实践伟力习近平法治思想

8、蕴含着深远战略思维、鲜明政治导向、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以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华大地描绘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蓝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治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巩固和发展“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全方位依法之治。特别是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六稳”“六保”、扫黑除恶等一系列重大斗争中,中国打赢

9、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巨大威力和中国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5.循法而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4月,黄河保护立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保母亲河安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展立法将为黄河保护治理提供法治保障。 从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各类市 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到加大法治乡村建设力度,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法治亮色,再到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法治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重大进展。6.整体谋划绘宏图“要坚

10、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后,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密集出炉,至此形成了法治中国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十四五”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一幅更加恢宏的法治画卷铺展在人们眼前。“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

11、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随着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的印发,确立了到2025年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对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作出新的部署。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命题设问1.为什么说生活需要法律(1)法律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

12、面,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2.法律的特征是什么(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3.法律的作用是什么(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

13、引、教育人向善。(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的关系是什么(1)我国宪法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3)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5.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3)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4)

14、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6.宪法与普通法的区别是什么(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7.怎样增强宪法意识(1)学习宪法,不仅要了解宪法产生和爱展的历程,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还要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2)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

15、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3)践行宪法,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8.为什么要走法治道路(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2)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正、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3)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16、大复兴的必然选择。(5)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志。9.法治的要求有哪些(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在民主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地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10.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I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17、、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1.怎样建设法治政府(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3)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12.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厉行法治(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4)政府及其

18、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5)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1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是怎样的(1)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3)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在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4.怎样追求公平正义(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19、2)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3)追求公平、捍卫公平需要个人维护公平;制度保障公平。(4)正义是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5)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6)追求正义需要个人守护正义;司法维护正义。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2022昆明)孟子日:“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

20、斑马线,让出的是中华美德,让出的是和谐有序。这体现了( )A. 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B.良好交通秩序只需要发挥法律规范作用C.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D.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2021北京)某校学生以“全民守法,中学生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了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下列选项,中学生应该做的是( )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调解民间纠纷,维护公平正义 升国旗时,面向国旗肃立致敬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 B. C. D.3.(2021临沂)在陕西咸阳,通过将法律知识、法治故事与社区秦腔表演、文艺演出等相结合

21、,法治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广西宁明,法院开设“大榕树”普法课堂,法官深入田间地头讲解法律知识;在福建福州鼓楼区,检察机关开设的“云课堂”覆盖辖区全部学校,通过一块块屏幕传播法治理念这说明( )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渠道,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厉行法治,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还要强化宪法监督A. B. C. D.4.(2021安徽)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省级经济社会管理事项(第一批)的决定要求,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要及时编

22、制和公布权责清单,配套制定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提高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这体现了政府要坚持( )A.依法监察 B.依法执政C.公正司法 D.依法行政5.(2021成都)2021年1月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部分条款摘录如下: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拉或者减轻责任。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贡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

23、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于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作出上述条款规定旨在( )强化思想教育,提升公民道德素养 科学民主立法,树立人大良好形象 调整民事关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A. B. C. D.6.(2021成都)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一章第二十七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宪法宣誓制度入宪( )能更好地培育宪法意识 是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 表明人人崇尚法治精神 有利于彰显宪法的权威A.B.C.D.7.(2022广东模拟)郭某在小区骑车时

24、将一男童撞伤后想离开现场,受到孙某阻拦,郭某因情绪激动心脏骤停死亡。郭某家属起诉孙某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法院认为孙某对郭某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进行合理阻止,属于见义勇为行为,判决孙某无须担责。法院的判决有利于( )A.引导公民培养自由的品德B.营造平等的社会风气C.杜绝全社会违法犯罪行为D.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二、非选择题8.(2022威海)聚信仰之力法治之光守护公平正义,法治共识铸就复兴之路。法治中国,正在路上,请跟随以下热点镜头共同感受法治中国的脉动。镜头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强,调: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镜头二:

2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历史性成就:围绕重要领域有序开展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行政执法水平普遍提高;以司法体制改革破解司法腐败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全民普法工作,“全民守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社会共识。镜头三:编纂民法典,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家庭教育促进法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进程,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待提供了重要保障。(1) 针对镜头一强调的内容,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 镜头二体现了法治中国建设哪些方面的历史性成就?(3) 镜头三彰显了怎样的宪法原则?法佑成长,请从“依法办事”的角度谈谈你将如何“与

26、法同行”。9.(2022扬州)材料一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进行12次乡级、11次县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选民参选率均保持在90%左右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材料二 近年来,扬州市某社区不断打造“好地方、好治理”基层民主治理新名片。围绕“社区党委一网格党支部一楼宇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四级网络,将党的领导融入社区发展、居民服务各项工作中积极创新居民矛盾问题协商解决机制,及时召开居民圆桌协商会议,让群

27、众就近“说事”,商量解决办法聘请多人担任社区商圈网格员,宣传宪法等法律法规,巡查商户经营行为,督查疫情防控措施,增强居民尊法守法意识(1)材料一分别体现了哪些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2)材料二中的该社区是如何引导居民参与民主生活,打造基层民主治理新名片的?10.(2021广东)材料一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社会各界也积极响应,开展“光盘行动尽管如此,我国食品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材料二 2021年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该法明确规定了餐饮服务经营者等主体浪费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

28、任,反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1) 道德与法律的实施手段有何不同?(2)有人认为,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道德与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参考答案l.D 2.B 3.A 4.D 5.D 6.B 7.D8.答题方向提示:(1)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蚂值追求。(2)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尊重和保障人

29、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考虑违法的后果;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9.答题方向提示:(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2)坚持党的领导,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有事好商量”。坚持依法治国,增强法治意识等。10.答题方向提示: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等力量保证实施;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2)不认同题干中的观点。理由: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节约粮食是传统美德,我们既要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也要靠国家相关法律来保证。第 16 页 共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道德与法治 > 中考复习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凝聚法治共识 建设法治中国(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