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记叙文阅读专题四记叙文阅读四四、人物、人物风风采采(一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特殊顾客特殊顾客田洪波 我和老郭是邻居。他经营馄饨店,我把持一家画斋。闲暇,我会到隔壁找他下象棋。他常常来者不拒。老郭脾气好,馄饨店的面积虽然说不上大,一天也未必挣得几个钱,但忙碌的老郭每天脸上都挂着笑。他的妻子负责给他打下手,两人清闲时偶尔也会到我的画斋来。这幅画叹句高超,那幅字赞句绝妙,有时看我交易金额居五位数以上,也会露出羡慕的神色,却也只是咂咂嘴。那天我到他的馄饨馆,发现靠墙的位置新摆了一张特制的小桌。我正想向他们夫妻打探个究竟,赶巧从门外走进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老郭微笑着
2、把他请到那张小桌前。老人起始不解,后来听老郭耳语几句,满意地笑了。正是中午吃饭高峰期,我发现有几位顾客看到这场景,下意识地摇头,等到把肚子填饱了,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然后快速离开。如果我猜得没错,我相信他们不会再光顾馄饨店了。老郭夫妻似乎并不在意,虽然看得出他们也想找解释的机会。我悄悄拉过老郭问他,老人是不是乞丐?老郭点头。我说你让他在这儿吃饭,还专腾一张饭桌,不怕砸了你好端端的生意?老郭笑着说,人都有难的时候,他碍不着谁。我轻轻捶他,可你这做的是生意啊!要靠它糊口,怎么能感情用事呢?老郭继续笑着说,我知道。我对他依然表示不可理解。那位老人吃完馄饨,从怀里掏出几枚硬币,掷地有声地拍在饭桌上。然后
3、,老人慢悠悠往外走,老郭在身后微笑着相送,同时以极快的速度把钱揣进兜里。我无心再与他下棋,追问他到底怎么回事。老郭却什么都不说,继续招呼顾客,脸上还是春风怡人。.隔天下午,我找了个空闲再去。我心情不错,因为刚出手两件仿制的山水画。我问他,老人是不是天天来?老郭说,他好像特别爱吃馄饨。我说,你这就是犯糊涂!老郭又摇头。我好几年没回家乡了,看见他就会想起我父亲。再说,吃一碗馄饨怎么了?他又不是不给钱!他来了很多次。第一次来时,有人提过意见。可你猜那老人怎么着?他把硬币很响地拍在桌上,说我不差钱!你看,这样待见他,可能是伤到他的自尊了。我被老郭说笑了,自尊,和一个乞丐谈自尊?老郭拧起眉毛说,人怎么会
4、没有自尊呢?每个人都有啊!那是做人的前提。他告诉我,那之后,他想出一个主意。就是从邻居那儿要来一张小方桌,只可供一个人坐。平时桌上放些东西,老人来了专腾给他吃饭用。我还是难以接受,但我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从那之后我倒留意起老人来。老人每次来就只吃一碗馄饨。每次结账时,都把硬币拍得很响亮,似乎想证明自己真的不差钱。老郭呢,依然好迎好送,收钱速度也快。我没想到有一天,会有更大的发现。我发现老人用的钱其实不全是硬币。那天老郭很忙。他没来得及收起的硬币让我着实看了个真切。那些硬币不过是游戏币而已!并且有几枚还是什么日本钱币和零角散币。我惊诧莫名,想着知道真相的老郭是不是疯了?老郭脸有些红,说,他不是乞
5、讨嘛,他不是眼睛看不见嘛!也就是块儿八毛的事,不碍事的。我这店小是小了点儿,可不会因为他每天吃一碗馄饨,就给吃空了 我的震惊程度不小,回到自己的画斋,发了好一会儿呆。然后,我巡视墙壁上的那些字画。良久,我对妻子说,把那些仿画撤下来吧。现在就撤!妻子瞪大了眼睛,表情复杂。我没解释,抬脚又到隔壁找老郭下棋去了。(选自亭湖报,有删改)1.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这位“特殊顾客”的特殊之处。_ _ _ _.顾客是一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乞丐老人;乞丐老人常来老郭的馄饨店吃馄饨;老人吃完响亮地付钱后再慢悠悠地离开;老郭对乞丐老人接待特殊,设一个“专座”;老郭快速收起老人给的钱币;作用特殊,改变了画斋老板“
6、我”对做生意和金钱的观念。2.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紧扣标题“特殊顾客”,推动情节发展,连缀着文中的老郭 和“我”。B.用乞丐老人得到尊重、自尊得到维护,来衬托老郭的真诚和 热情。C.由乞丐老人这个主要人物引出“我”和老郭对金钱的看法和 做生意原则的不同,为“我”的改变作铺垫。D.揭示本文主题:生意人应该心怀善意,具有以真诚为本、正 确对待金钱的态度。C解析:本文借乞丐老人这个形象,通过“我”和老郭对金钱的看法和做生意原则的不同,突出了老郭的善良、付出不计回报。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老郭,理解为“乞丐老人这个主要人物”“为我的改变作铺垫”不正确。故选C。3.说说文
7、章第段在文中的作用。_ _ _4.请分别说说第段“复杂着一张脸结账”、第 段“表情复杂”中加点的“复杂”这个词的内涵。_ _ _ _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老郭和“我”的职业,开门见山地写出了老郭洒脱的性格以及他的好脾气,为后文刻画老郭的人物形象作铺垫。第段中“复杂”有顾客对老板这一做法的不解、不满,还有心中对乞丐老人的嫌弃。第 段中“复杂”有妻子对“我”行为的不解,也有因自家靠卖仿画挣钱的羞愧以及舍不得放弃的纠结。5.郑振铎的猫和本篇小说都是从“我”的视角叙述,请分析以 “我”为叙述视角的相同作用及“我”在两篇文章中所起作用的 不同。相同点:_ _ _ _ 不同点:本文:_ _ _ _ 猫:_ _
8、 _ 两篇文章中的“我”都是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者;从“我”的视角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拉近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我”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谨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用开画斋卖仿画挣大钱的“我”与开馄饨店不计较金钱接待乞丐老人的老郭对比,衬托老郭的真诚、善良;揭示出生意人应该正确对待金钱的主题;“我”最后的醒悟侧面烘托出老郭高大的形象,耐人寻味。与对第三只猫的讨厌进行对比,突出“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揭示文章的主题要平等对待生命。“我”是三只猫的主人,将“我”对前面两只猫的喜欢(二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菜农菜农崔杰 我静静地看着他,
9、他静静地看着书。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蔬菜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镜!一位菜
10、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古诗文?是想陶冶情操,还是在虚伪扮酷?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 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
11、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宏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市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
12、,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得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的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我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
13、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选自意林,有删改)1.文章对菜农的出场是经过作者精心刻画的,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 这样设计。_ _侧面描写,设置悬念,为人物的描写作铺垫;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刻画朴实、善良人格的需要;升华文章主旨的需要。2.读完全文,请你将作者写菜农的几件主要事情概括出来。_3.
14、说说文章第段“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 走”中“嗖嗖”这个词的表达效果。_ _4.文中“我”对菜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菜农身上有哪些性格特征。_ _ 菜市场读书;广场写字;回赠书法。“嗖嗖”是个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的写字速度之快,表现了他书法技巧的娴熟。从怀疑到不屑,再到愧疚,最后到欣赏敬佩。示例:菜农身处闹市却内心宁静;菜农在世俗的喧嚣中能保持自己的追求;不为世俗所扰;菜农真实,不虚伪。(三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陈忠实 每当和媒体记者或纯粹的朋友叙旧,对我当年在乡下十年写作的生活形态
15、多有兴趣,其中和外部世界的沟通方式是一个常被问到的话题,我便如实相告,主要依赖一条邮路,无论写信说事或投寄刚刚写成的小说稿,都是到一个邮政代办点去办理。这是一个仅有一人撑持业务的“邮局”,在我却铸成永久的记忆。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那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回乡后不久,我要投寄一封信,便骑自行车赶到四千米远的邮政代办点。我把自行车撑在路边,走到开着的窗口,便看见一张不苟言笑的面孔,在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我便开口说我要办的事,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的钱数,我交了钱,他撕下邮票给我。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糨糊贴
16、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他砸上有“挂号”字样的邮戳,仍然不说话,眉宇和眼神里显示出“办妥了”的意象,我也不便多嘴,点点头便告辞了。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张面孔,以及那脸上的表情。那张面孔的脸色微黄偏白,很洁净;眼睛不大也不小,永远是一种平和的神色;鼻梁不高不细更不歪,端正而庄重。他的形象和他的神态,完全专注于案头的工作,多余一句客套话都不说,更不会有东拉西扯的闲话乃至废话了。记得一次例外,是回乡一年后去寄稿子。在我接过邮票往信封上抹糨糊再粘贴的时候,他却主动开口了:“你前日在报上登了一篇文章?”我颇惊讶,他竟关注我的写作了,便毫不迟疑地以.“噢”予以肯定。他接着又说了一句:“昨日回局里参加政
17、治学习,我听大家说的。”他没说邮局里的人如何说我这篇小说或散文,那倒是我很想听的话题。他却闭口再不说了,也没说他看没看那篇文章。我尽管很想听文学圈外诸如邮局的读者对拙作的看法,看着他已没有再议此事的兴趣,我也压住了想问的话不再问。我已记不清十年间经他的手寄出过多少文稿和信件,却可以肯定,那十年间的文稿和信件十有八九都是经他的手办理的,寄往本省和外省的编辑朋友。更准确也很难得的是,无论稿件或信件,从来没有丢失过。新的世纪刚刚到来,我又回到离别了七八年之久的老家,一个人住了两年。每有或长或短的文章写成,依照七八年前的轻车熟路,赶到距家四千米的邮政代办点,依旧是那间门口墙上挂着绿色邮箱的平房,依旧是
18、打开着的窗户下层的窗口,窗里桌后依旧坐着那位微黄偏白面孔的代办员,变化仅仅只是他的头顶出现了白色的头发,毕竟过去七八年了。他在看见我的一瞬,眉眼里现出一缕不易觉察却仍被我觉察到了的诧异的神色,问:“你不是进城了吗?”我答:“我又回来了。”之后再无话。我交办了寄件,点点头便告辞了。到了我重回乡下祖居屋院的第二年,记不清是哪个季节,我又一次骑自行车赶到那个熟悉的邮政代办点的窗口前,交办了要邮寄的稿件,刚转过身要离开的时候,窗口里的他说话了,让我等一下。我再转回身,就看见那张向来平静到不动声色的面孔,呈现着谦谦的微笑,对我说:“麻烦你办点事。”我自然欣然接受,等待他说事。他依旧是少见的谦谦的微笑,以
19、平静而又达观的语气告诉我,他很快要退休了。我不觉一愣,看不出这张呈现着中年人气色的脸,已经年上花甲了。我在发愣的一瞬,感到了心头的微微一震,顿生难舍的眷眷之情。我随之问:“你竟然要退休了?看去顶多50岁。”他却不作辩解,依旧谦谦笑着告诉我,他的孩子知道他认识我,便买了我的两本书,让他再见我的时候给书上签名。他说他退休后就难得和我见面了。我自然应诺。他破例拉开那间平房的门板,让我进屋;他把我的两本书摆在桌子上,侍立一旁,让我坐在他的椅子上。我习惯用自己的钢笔,在那两本书上签下我的名字。这应该是我最用心最认真的签名之一。他连着说了两声感谢的话。我为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和读者不知签过多少万册书了,却不
20、敢接受他的感谢的话。我和他握手告别。他竟破例走出门来,在我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我又握住了他的手,有点不忍松开。(选自中国邮政报,有删改)1.阅读文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与邮政代办员之间的几个小 故事。_ _ _ _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的词语。我颇惊讶,他竟关注我的写作了,便毫不迟疑地以“噢”予 以肯定。_ _ _示例:初次见面,他一丝不苟,按操作规程给“我”寄信;回乡一年后,他主动问“我”发表作品的事;离别七八年后,他略带诧异地和“我”打招呼,但依旧话不多;重回祖屋第二年,最后一次见面,他拿出“我”的两本书请“我”签名留念。“毫不迟疑”意为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怀疑。这里是写他问“我
21、”发表作品的事,“我”立刻就给出了回应,可以看出“我”知道他关注“我”写作时的惊喜之情。.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_ _ _ _ _ _ _ _不苟言笑、不擅言谈的他竟然一反常态地走出门来,一方面是为“我”给他的孩子签名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在他看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所以要出门送“我”,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我”的惜别之情。“我”握住他的手不忍松开,一方面是因为想到要和这位认真工作、严谨负责的邮政代办员分别,有些不舍;另一方面,十余年间,创作、寄信已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代办员见证了“我”的这段生活经历,“我”的“不忍”也有不忍与自己的那段人生经历告别的意味。4.本文以倒叙
22、开篇,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_ _ _ _ _ _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 _文章第段写了“我”与朋友谈起在乡下的十年中,那个一个人的邮政代办点对“我”的重要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表达出“我”对那个认真负责、不苟言笑的代办员的感谢与怀念之情。文章以倒叙开篇,设置悬念,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题目,引出下文“我”对与代办员相处的往事的回忆。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那个认真负责、不苟言笑的代办员的感谢之情,以及对邮局代办点的无限怀念之情。(四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把灯光调亮把灯光调亮张抗抗“关店吧!”卢娜下了决心。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
23、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黑夜,她自嘲地笑了笑。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
24、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
25、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我老远就看见了。”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
26、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丈夫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丈夫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1.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主人公
27、卢娜在困境中坚守的原因。_ _ _ _ _对书籍、书店的热爱,给了卢娜顽强坚守的勇气;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给了卢娜开办书店的动力;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使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文化,能改变人的命运;家人、社会、好心人的理解和支持,让卢娜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下去,看到希望。2.下列对这篇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前后呼应,作者用“小火苗”比喻心中的希望。B.第段主要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卢娜喜悦、激 动的心情。C.第段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正面写出了卢娜的兴奋,对未来的憧憬。D.选文以“把灯光调亮”为线索组织全文,结构严谨。3.文章第段画线句表达了卢娜什么
28、样的情感?_ _解析:这是侧面描写,不是正面描写。C表达了卢娜对书店现状的失望;自嘲地笑,是看不到希望的无奈,表达了卢娜心中的悲凉与不甘。4.请简要分析“省城顾客”在小说中的作用。_ _ _ _情节上,承接上文文化局关于书店的事宜,引起下文,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卢娜嗜书如命的形象。主题上,关心与帮助书店,深化鼓起信心,燃起希望的主题。艺术上,丰富文章内容,情节有变化,增强小说的真实性、戏剧性和感染力。5.请探究文题“把灯光调亮”的丰富意蕴。_ _ _ _ _ _ _ _ _ _ _ 表层意思: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顾客提供光明的读书、购书环境,表现了卢娜人性的温暖、善良、有爱心。“把灯光调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作为一种行为,表达的是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暗示卢娜忠于理想、执着不弃、乐于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对社会的影响。书店经营的是书籍,但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灯光使书店充满光明,书使人心充满希望,它应该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暗示了卢娜的也是作者的心愿:希望实体书店越来越红火,给人们带去越来越多的知识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