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8 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一、选择题 1易系辞记载: “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 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 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 C反映了 “ 刀耕火种 ” 原始耕作方式 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 “ 神农氏作 ” ,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原始农业中已经出现耒耜,而小农经济时代出现在春 秋战国时期以后,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
2、原始农业实行 “ 刀耕火种 ” 原始耕作方式,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 “ 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 ,用木头制作耒耜,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代,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 (2018 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一, 25)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 “ 经济人 ” ,虽然中国的 “ 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 ” ,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 “ 经济人 ” ,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 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答案 C 解析
3、根据材料 “ 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 ” 可知小农经济是历代统治者所看重并严格管理的,故 A 项错误;小农是 “ 经济人 ” ,但每一个生产单位较小,规模不大,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 小农作为独立的 经济人 ,效率是很高的 ” 可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故 C 项正确; “ 效率是很高的 ” 无法判断小农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故 D 项错误。 3 (2017 安徽江南十校二模, 25)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C中国农业 独立发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答案 B 解析 仅材料图片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小农经济状态,故 A 项错误;
4、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属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材料的牛播图描述的是一种生产状态,不能体现农业是否独立发展,故C 项错误;图片显示的播种机器早在西汉时已经出现,后一直沿用,无法体现 “ 不断创新 ” ,故 D 项错误。 4 (2017 九江一中高考 5 月适应性考试, 25)小麦在史前时代即传入我国,但直到汉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从农作物生理习性角度看,其原因可能是当时 ( ) A发明了开沟和播种相结合的 耧车 B普遍采用了保苗抗旱的代田之法 C出现了耕耙耱相结合的耕作技术 D兴修了一大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 答案 D 解析 汉代在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江汉之间以修
5、治天然陂池为主,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西北主要是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这都适应了小麦的生理习性,因而使小麦大规模种植,故 D 项正确。 5 (2017 韶关二模, 24)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 ) 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冶铁业规 模宏大 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答案 C 解析 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冶炼技术刚刚起步,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冶铁业规模宏大,故 B 项错误;春秋中后期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说明此时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
6、提高 (农业工具的改进 ),故 C 项正确;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南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故 D 项错误。 6 (2017 孝义三模, 27)明朝时,原为 “ 稻米之乡 ” 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仰食四方;浙江吴会 (今绍兴 )仰食于盛产稻谷的江西赣州。这反映了明朝时东南地区 ( ) A农业经营发生变化 B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C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经济重心地位加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原为 稻米之乡 的江苏嘉定县不产米 ”“ 浙江吴会 (今绍兴 )仰食于 ? 江西赣州 ” ,可知以嘉定、吴会为代表的东南地区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一定的转变,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地域分工,故【
7、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 项错误;材料主要突出地区生产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 C 项错误;材料间仅体现了东南地区的生产变化,不能体现其在全国的地位,故 D 项错误。 7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 “ 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 艰阻。 ” 这说明当时 ( ) 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 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 答案 C 解析 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是在宋代,故 A 项错误; 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唐朝初期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故 C 项正确;人烟稀少是当时北方经
8、济落后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 D 项错误。 8 (2017 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七, 25)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 四川 绵阳 斧、锸、锛 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 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 A.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答案 C 解析 仅仅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实现,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格所展示的只是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而非比例表,所以仅仅依据该
9、表格难以推断铁器是否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的生产工具,故 B 项错误;通过材料图表不难看 出,铁器于东汉末年在西南地区的分布比较广泛,故 C 项正确;西南地区铁器的广泛分布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二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D 项错误。 9 (2018 河南高考诊断 A 卷, 25)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 “ 纵民煮铸 ” 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助于 ( ) A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D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答案 A 解析 东汉放宽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 A
10、 项正确;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 无直接关联,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材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 10 (2017 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 2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 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 ( ) A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 B白银普遍流通,货币制度趋于规范 C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答案 A 解析 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大量产品进入 市场,特别是江南丝织业的迅速发展,
11、导致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故 A 项正确;货币白银普遍流通不合题意,故 B 项错误;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从宋代就开始了,故 C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手工业的变化,农产品商品化加速不合题意,故 D 项错误。 11 “ 工之子恒为工。 ” 国语 齐语 “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 荀子 儒效 “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 唐六典这种古代手工业传承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 ( ) A保护手工业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需要 B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 C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 D确保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 答 案 C 解析 “ 工之子恒为工 ”“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 和 “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 说明
12、手工业传承的特点是家族内传承,家族内传承会导致技术的失传,不能保护手工业的发展和促进生产力进步,故 A 项错误;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古代手工业家族内传承的特点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上的原因,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狭隘性,故 C 项正确;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是由于官府特权,故 D 项错误。 12 (2017 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 27)融入西方器形和装饰图案的中国瓷器在 18 世纪变得特别流行,各种各样的欧 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瓷器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B外销成为中国制瓷业发展的
13、主要动力 C欧洲文化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D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答案 D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根据材料 “ 各种各样的欧式元素都被原样复制到瓷器上,大多数图案是由欧洲客户提供的版面和素描 ”可以看出中国瓷器注重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 (2018 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一次质量考评,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初年南京政 府规定: “ 机户不得逾百张 (机 ),张纳税当五十金 ” ,并由 “ 织造批准注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 。此后,出现了 “ 自此有力者畅所欲为 ”“ 遂有开五六百张织机者 ” 。乾嘉年间,全城织机数已达“ 三万余计 ” ,至道光时,仅缎机使 “ 以三万计,纱、绸、线、绫织机不在此敌 ” ,这些织机大部分受手工工场主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摘编自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康乾时期,在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中,两极分化剧烈。在 “ 东家夸三月之青,西家矜四月之红,各以其先熟及美种为尚 ” 的相互竞争下,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译者则成 为 “ 家有荔枝千枝 ” 的大户。在竞争中,贫者破产而沦为雇工,富者积累资金而雇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