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1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的应用价值。2运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难点重点:用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若干张长3 cm、宽2 cm的卡片方格纸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
2、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还记得前面我们学习的给储藏室的地面铺地砖的例题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铺地砖”的知识。(板书课题: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课件出示例3:一种长方形地砖长3 dm、宽2 dm。如果用这种地砖铺一个正方形(用的地砖必须都是整块的),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操作指导在以前学习过的“铺地砖”的基础上创设相似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思考与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完成数学建模。板块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活动1拼拼画画,总结方法1提出要求。(1)用长3 cm、宽2 cm的卡片代替地砖拼正方形。(2)在方格纸上画出拼成的正方形。边操
3、作边思考: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地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说明发现。师: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3解决问题。师: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最小是多少分米?(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 dm、12 dm、18 dm最小是6 dm)4回顾解决“铺地砖”问题的关键。把“铺地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问题,也就是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地砖长和宽的公倍数,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小是地砖长和宽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才能保证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活动2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解决教材72页10题。爸爸、妈妈带着小红和弟弟一起跑步。爸爸
4、每跑一圈用时3分钟,妈妈每跑一圈用时4分钟,小红每跑一圈用时6分钟。如果爸爸、妈妈在起点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妈妈分别跑了多少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汇报: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此时爸爸跑了1234(圈),妈妈跑了1243(圈)2引导学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明确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预设生1:小红和爸爸在起点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3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6,也就是至少6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生2:小红和妈妈在起点
5、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也就是至少12分钟后两人在起点再次相遇)师:爸爸、妈妈和小红在起点同时起跑,至少多少分钟后三人在起点再次相遇?(1)学生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各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操作指导有了前面利用公因数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交流。同样,教师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符合实际的其他素材进行教学。教材72页10题第2问,如果有学生提出比较快慢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应予以认可,但不做展开。板块三巩固练习,拓展升华1完成教材71页4题。(学生先判断,再说明理由)2完成教材7
6、1页6题。(先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是求最小公倍数,再提示学生可以借助日历表找到答案)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堂总结。师:说一说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区别。(最大公因数是几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最小公倍数是几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2布置作业。教材72页8、9题。板书设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2和3的公倍数:6,12,18,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6 dm、12 dm、18 dm最小是6 dm。教学反思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拼一拼解决“铺地砖”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