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529333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21世纪应用心理学系列教材主要内容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一、应激反应威廉姆斯和安德森曾提出了一个解释运动损伤心理原因的理论模型,即应激损伤模型(stress and injury model)。在该模型中,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运动员的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一、应激反应从应激损伤模型可以看出,应激反应造成可直接导致运动员受伤的结果是:第一,注意力瓦解。第二,肌肉紧张度增加。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二、人格

2、特征人格因素虽然不是导致运动损伤的直接因素,但它与应激源史、应对资源等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运动员对应激刺激做出的反应。不同的应激源所引起的心理负情绪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与运动员损伤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魏烨,张中豹,田宝山,2006)。但是,也有人格与损伤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当然,这并不代表人格因素与运动损伤无关,而是表明目前我们尚未成功地找到并测量出与运动损伤相关的人格特征(Weinberg&Gould,1999)。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三、应激源史生活应激与日常生活困扰研究显示,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困扰可能削弱运动员有效处理应激反应的能力

3、,从而影响生理状态和注意力,使运动员极易受伤(Hanson,McCullagh,&Tonyman,1992)。积极的生活应激包括准备考试、发展社会关系和养家糊口等;消极的生活应激包括离婚、丧失亲人和失业等。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三、应激源史过去受伤的经历运动员怎样调整自己对过去受伤的反应,将决定其在以后的应激运动情境中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担心再次受伤,或担心自己是否已从上一次的受伤中彻底恢复的运动员,更容易再次受伤。这是因为他们在比赛中更容易分心并失去正确的注意指向。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四、应对资源应对行为任何一种有助于运动员对付应激情境的行为都可称作应对行为。完善的应对行为有助于减少

4、运动员的应激反应,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小压力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Petrie,1993)。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教练、队友或社团组织等。应激管理许多运动员把应激管理和认知干预技术作为应对和控制应激反应的策略。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四、应对资源注意技能根据应激损伤模型,运动员集中注意的心理技能当然是防止注意分散或狭窄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他们的重要的应对资源。药物作用有些运动员出于对利益的追逐,常常非法使用药物,这些药物被国际体育组织定义为“兴奋剂”。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这类药物对于大小肌肉群的力量以及对肌肉和韧带的

5、力量的发展不平衡,可能会造成运动员做动作时肌肉用力不协调;药物本身也可使肌肉和韧带变脆,导致运动员受伤(曾凡星,1998)。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五、其他心理因素动机麦切伦(Mechelen,Hlobil,&Kemper,1992)指出,高动机水平与个人对自己的严要求、高标准有关,成就动机高的运动员更可能受伤。应当注意的是,运动员的高动机、高抱负水平有时是与教练员、领导等重要他人的态度和期望密切相关的(Weinberg&Gould,1999)。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五、其他心理因素心理准备竞技运动是在大强度、快速度、强对抗中进行的,不仅要有充分的身体准备,而且

6、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主动地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处于适宜的兴奋水平,会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最佳运动效能,也会最大可能地减少运动损伤。缺乏心理准备的运动员,其受伤率要高出心理准备充分的运动员若干倍(颜军,2000)。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一、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过程对于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过程,研究者认为,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即将面临死亡的病人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即锻炼者或运动员在受伤后常有5个阶段的悲伤反应过程(grief response process),多由否认(denial)开始,经过愤怒(anger)、讨价还价(bargaining)、抑郁(depression)最终达到接受与改造(

7、acceptance and reorganization)。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二、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类型(一)运动损伤的情绪反应在运动损伤和康复治疗过程中运动员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严重的运动损伤导致伤者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和紧张压抑(Andersen&Williams,1988)。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并不一定都要刻板地经过这些固定的反应阶段,其实每个运动员都有其独特的对待伤痛的方式。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二、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的类型(二)运动损伤的认知反应受伤的运动员会将注意集中在伤痛上,急切地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了解受伤程度、受伤原因以及受伤后果,包括短期后果和长期后果。由

8、于体能状况退化,不能参加训练和比赛,运动员受伤后可能会丧失信心。还有许多运动员受伤后难以降低他们的期望,他们可能期待自己重新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但这种期望可能不太现实。因此,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一、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研究在一项关于心理学怎样促进损伤康复的研究中,研究者想证明膝、踝关节损伤康复较快(5周之内)的运动员使用心理策略与心理技能是否比康复较慢(16周以上)的运动员多。研究发现,康复较快的运动员比较慢的运动员更多地使用了目标设置、积极的自我谈话,稍多地使用了康复表象。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的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运动损伤的治

9、疗手段应该包括心理技术,以加快治疗和恢复的过程(Ievleva&Orlick,1991)。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二、促进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建立密切情感关系运动员或锻炼者受伤之后,常常产生怀疑、挫折、愤怒、困惑的体验并且十分脆弱。这些情绪可能使想帮助他们的人难以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因此,表现出移情心是有益的。这种移情心是指努力去理解受伤者的情绪感受。在运动员受伤后,感到自己正在逐渐被人淡忘的时候,用探视、电话慰问的方法显示对他们的关心尤其重要。在建立亲密关系时,要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强调团队的帮助,同时,应注意不要表现出对运动员的迅速康复过于乐观。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

10、康复的作用二、促进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传授损伤康复知识运动员初次受伤时,告诉他在康复过程中应该期待什么是很重要的(毛志雄,2007a)。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或队医应该帮助运动员以通俗的方式来理解伤势,同时,对康复过程进行概述也很重要。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二、促进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应用心理应对技能运动员在康复过程需要学习的重要心理技能包括目标设置、积极的自我谈话、运动视觉表象以及放松训练等(Hardy&Crace,1990;Petitpas&Danish,1995;Wiese&Weiss,1987)。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二、促进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做

11、好伤病复发准备由于运动损伤有个体差异,康复时间因人而异,每个受伤运动员恢复的速度各不相同,伤病的复发也并非罕见,帮助运动员做好准备以应对伤病复发特别重要。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二、促进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提供多方社会支持对受伤运动员的社会支持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朋友和情侣的感情支持、教练员的信息支持(如“你的做法是对的”)以及有形的支持(如父母的经济援助)等(Hardy&Crace,1990)。受伤运动员需要社会支持,他们需要感受到教练和队友的关心,需要有人倾听他们所关心的事情而不是批评他们,需要了解别人是怎样从类似的伤病中恢复的。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作用二、促

12、进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手段借鉴其他伤者经验注意学习其他受伤队员的经验,接受其他受伤队员的建议,也是帮助受伤运动员或锻炼者康复的好办法。来自其他受伤运动员的亲身体验和建议,对于受伤运动员更有针对性和可信性。向其他受伤运动员学习,有利于受伤运动员吸取经验、借鉴治疗、增强信心、乐观应对,是帮助运动员尽快康复的良医妙药。1.路燕,梁枢(2012).运动损伤心理因素研究综述及其思考.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1(1),154-157.2.颜军(2000).第十二章运动损伤与运动性疲劳的心理因素.见张力为,任未多(主编),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345-360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3.毛志雄

13、(2007a).第十四章运动损伤的心理分析.见张力为,毛志雄(主编),运动心理学,(287-302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江晓梅(译,2003).第26章运动损伤心理学.见张力为,张禹,牛曼漪,江晓梅(译)原著:理查德H考克斯(Richard H.Cox),Sport psych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5th ed.),运动心理学概念与应用(第五版),(517-537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5.卓俊伶(译,2002).第十九章运动伤害与心理学.见简曜辉,季力康,卓俊伶,洪聪敏,黄英哲,黄崇儒,廖主民,卢俊宏(译)原著:R.S.Weinberg,&D.Gould,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nd ed.),竞技与健身运动心理学(第二版),(359-371页).台北:台湾运动心理学会.文献导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运动心理学》课件10第十章 运动损伤心理.ppt)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