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社会学导论第一章凡是与社会有关的人口问题,或者说凡是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现象,人口社会学都应该进行研究、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王胜金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概论第一节第一节人口社会学导论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第二节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第三节第三节第一章人口社会学概述第一节第一节人口社会学导论一、人口一、人口二、人口与社会二、人口与社会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婴儿荒婴儿潮p 婴儿潮、婴儿荒,羊年不生子,猪宝宝,特权阶层超生,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背离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背离;p 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家庭和社会养老问题;p 性别失衡,
2、婚姻挤压性别失衡,婚姻挤压;p 甲女丁男,“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婚恋问题婚恋问题;p 单亲家庭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失独家庭、伤残家庭问题;p 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新生代农民工,民工荒;p 代沟、队列代沟、队列:60后、70后、80后、90后;p 人口素质“逆淘汰”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一)人口的界定(一)人口的界定l人口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l马克思认为,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许多规定”: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许多关系”:各种社会关系,包括阶级、民族、经济、政治、家庭关系等一、人口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一)人口的界定(一)人口的界定定
3、义:生活在一定社会制度、一定地域、一定时点,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刘铮人口学辞典&罗兰普列萨(法)人口学词典 社会群体,生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中 生活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 具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 由有生命和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群体一、人口四个特征: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一)人口的界定(一)人口的界定 人口的规模主要受制于人口系统的三大基本要素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规模增加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规模变小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人口规模不变一、人口 封闭人口中:人口规模主要由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决定出生、死亡、迁移出生、死亡、
4、迁移 开放人口中:人口规模同时受出生、死亡和迁移影响,迁移又分为单向迁移和双向迁移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表1-1 人口系统三大基本要素与人口规模变化模型资料来源:王树新主编:人口社会学,15-16页,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号)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二)人口的双重属性(二)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口属性:人口所固有的性质和特点 生物属性,人口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社会属性,人口的本质属性一、人口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二)人口的双重属性(二)人口的双重属性 生物属性:人口作为一个生
5、物群体,具有人口的自然构成 具有出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生命过程 具有食欲、性欲、新陈代谢、种族繁衍、遗传、变异等生理机能 具有年龄和性别一、人口 生物属性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例:人口再生产过程必须经历成功受孕、十月怀胎、顺利分娩的环节 生物属性的作用使人口得以生存和发展,并产生人类社会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二)人口的双重属性(二)人口的双重属性 社会属性:人口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所具有的区别于生物的特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制约生物属性,在一定程度影响和限制生物属性作用的发挥一、人口人即使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昂,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马克思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
6、述(二)人口的双重属性(二)人口的双重属性 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如出生、成长、衰老、死亡)都发生在社会中,在现实中不存在抽象的、纯自然的、完全脱离社会而孤立的人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经济、政治、民族、宗教、文化、家庭以及其他关系 人的行为受到生产方式、道德规范、文化观念以及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人口 人的社会属性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一)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一)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二、人口与社会 人口与社会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互为存在。人口活动人口活动(生育、死亡、迁移等)(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特征
7、人口特征(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婚姻(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婚姻家庭结构、人口质量等)家庭结构、人口质量等)直接间接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发展和演变发展和演变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一)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一)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二、人口与社会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分析,人口的增加会产生22各方面的影响 政治、经济、社会类 生态类 医疗健康类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一)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一)人口是社会的基础二、人口与社会l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丰富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完善,人类的预期寿命逐渐延长l 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位标准,中国在1999
8、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l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冲击社会保障制度 挑战现有公共政策 重塑社会主流文化 对居住环境提出独特要求 影响代际关系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二)社会制约人口的发展(二)社会制约人口的发展 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变动其决定性影响 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 人口数量上,劳动力剩余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而影响人口再生产的数量 人口质量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使得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优生和优育,进而提高人口质量一、人口与社会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二)社会制约人口的发展
9、(二)社会制约人口的发展 国家法律和政策、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文化观念和宗教等社会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和制约,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 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人口生育率和人口总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毛群安2013年11月11日表示,实施计划生育40多年来,生育率大幅下降,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累计少生了亿多人,使世界70亿人口日推迟了年,大大减轻了人口过快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一、人口与社会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二)社会制约人口的发展(二)社会制约人口的发展 计划生育政策还影响人口的家庭结构
10、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倡导或要求人们晚婚、晚育和少生的方式,使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号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规模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 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失衡存在关联 为推进人口的均衡发展,我国分别于2013年、2015年启动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一、人口与社会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与社会相互依存、互为存在(三)人口与社会相互依存、互为存在 人口是社会存在的前提 社会是由人口组成的,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为使人类不断繁衍、人类文明长久延
11、续,社会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口 人口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一、人口与社会 一般情况下,人口难以脱离社会而生存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对人口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这种研究的发展,使人口科学与一系列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政策、生态学等)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它们的知识经过相互补充,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了人口社会学等诸多交叉学科。人口人口社会社会学学人口人口统计统计学学人口人口地理地理学学人口人口经济经济学学城市城市社会社会学学组织组织社会社会学学农村农村社会社会学学社会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经济学等不断发展不断发展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
12、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人口社会学VS社会人口学 人口学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人口学(formal demography):是指用统计和数学的方法研究人口的出生、死亡、规模、结构、分布和变化 广义的人口学(population studies):除研究狭义人口学研究的变量外,还研究人口变量与其他变量(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关系 社会学是一门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学与人口学都产生于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在一些学者的推动下呈现融合趋势 涂尔干(Emiledurkheim,1
13、8581917)把人口作为社会形态学的研究内容 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把人口科学界定为社会学的本质研究领域 杜蒙特(Arsene Dumont,18491902)创立的社会毛细管现象学说是社会学和人口学融合的典型例证 在美国,人口学和社会学也呈现融合之势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西方人口社会学大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n第一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期 人口社会学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斯宾塞(Herbert
14、 Spencer,18201903)、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杜蒙特、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 主要学说:斯宾塞的“社会人口有机论”、杜蒙特的“社会毛细管论”、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n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初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基本特点:社会学家开始把人口问题纳入社会学研究中,并系统地利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问题 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吉丁斯和人口学家汤普森(Warren Thompson,18871973)吉丁斯最早将人口变量放入社会学研究,他把人口研究置于社会构造论的中心,认
15、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为个人,通过个人来透视社会 20世纪30年代后,汤普森开创了社会研究的人口学派,创立“社会福利论”和“人口压力论”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n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 人口社会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断发展、日臻成熟 背景:二战后,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规模迅速增长,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人口问题由此受到联合国、各国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代表人物及学说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
16、成与发展 戴维斯(Kingsley Davis,19081997)在人的社会(Human Society,1949)一书中首次提到“社会人口学”(social demography)的概念,界定了其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现象与文化、制度等社会因素的关系。此书的出版,标志着人口社会学的诞生 摩尔(Wilbert Moore,19141987)认为人口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并明确提出了人口的功能主义理论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戈兹切德(Calvin Go
17、ldscheider)提出“社会学的人口学”(sociological demography),强调社会学的人口学的关键是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人口现象,并通过对人口现象的分析来增强对社会的理解。1970年,福特(Thomas Ford)等人主编了第一本人口社会学 1978年,塔玉巴尔(K.Teauber)等人出版了专门研究家庭问题的人口社会学著作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近些年人口学会学在西方的较大发展,以美国为例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
18、布朗大学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都有大批专门从事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有专门的人口研究所,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系统全面的人口学或人口社会学教程,并且各自都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学科专长,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学派。芝加哥伯克利学派侧重于从理论上分析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宾夕法尼亚布朗学派的研究重点在于空间分布和劳动力结构 密歇根威斯康星学派则强调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流动与分层 加拿大人口社会学更侧重研究本国的人口问题,尤其是移民研究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个阶段n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属
19、于初创阶段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对人口问题的讨论十分激烈,将人口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由此引发了人口问题的研究高潮 主要代表人物:陈长蘅、许仕廉、陈达、吴景超、李景汉等学者先后出版了中国人口论(1918)、中国人口问题(1930)、人口问题(1934)等著作 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多主张“适度人口”,倡导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n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至1957年,其间出现了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小高潮 背景: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中国人口总量超过6亿 1953年8月,政务院批准卫生部修订避孕和人工流产的办法,批示卫生部要帮助群众做好节育工作。1954年12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明确表示,“党是赞成节育的”;毛泽东也多次谈到人口控制问题,讲到“我国人多,是好事,当然也有困难”,明确提出“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n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马寅初、费孝通、陈达、吴景超、陈长蘅、许仕廉、李景汉、全慰天等学者结合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一步阐述了节制生育的主张,人口社会学的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小高潮 但是,从1958
21、年开始,马寅初、陈达等主张节制生育的学者先后被打为右派,人口社会学研究成为禁区,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再度兴起,人口社会学研究因此中断了近20年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n第三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是人口社会学的全面发展时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社会学和人口学开始重建,人口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也日臻完善(1)明确了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学科地位、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主要归因于论文发表、教材出版、会议推动三方面的努力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概述三、人
22、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2)引入大量国外文献,并与中国的人口问题相结合,促进了人口社会学的本土化发展(3)强化了专题调查,推动了人口社会学研究的纵深发展。随着人口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人口问题的日益复杂,各种专题调查逐渐增多,而这又推动了专题研究,使人口社会学向纵深发展。如于1988年开展的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次以人口迁移为主题开展的74城镇人口迁移抽样调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2009年开始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全国妇联自1990年开始进行的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
23、家庭追踪调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第二节第二节人口社会学导论一、学科特点一、学科特点二、研究范畴二、研究范畴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学界普遍认同人口社会学是一门分支学科,但对于它是哪一门学科的分支学科存在不同观点(一)人口社会学是一门以量化研究为主的学科(一)人口社会学是一门以量化研究为主的学科人口社会学注重用量化分析方法分析人口与社会的关系,并具有定量数据来源多元化、统计分析方法多样化两个特点一、学科特点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1.定量
24、数据来源的多元化(1)世界范围内的大调查。如人口与健康调查(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从1984年开始,目前已在75个国家成功实施(2)各国的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大多数国家都逐步建立了每隔一定时期(如10年)的普查制度,中国目前共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同时中国还进行每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每五年一次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3)国内的大型社会调查。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承担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4)各个科研机构、学校或研究人员为满足自己的研究需要而进行的小范围、区域性的调查第二
25、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2.统计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传统的人口分析方法,如生育研究多采用粗出生率、一般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粗再生产率、净再生产率、终身生育率等人口统计指标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应用。近年来,随着具有等级结构数据的出现,多层模型技术应运而生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二)人口社会学是一门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学科(二)人口社会学是一门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学科 与人口学相比,人口社会学是一门更注重理论的学科。不仅如此,人口社会学还关注现实社会,注重调查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一、学科特点 一方面,理论在人口社会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给人们
26、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现实社会的一般框架,同时也指导人们去探索具体的人口事件和社会事件。理论告诉人口社会学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研究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研究问题应该怎么去分析和探讨 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人口社会学可达到对相关理论进行验证或证伪、修正、补充和完善的目的。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三)人口社会学是具有明显问题意识的学科(三)人口社会学是具有明显问题意识的学科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还体现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一、学科特点 从观察人口变动的表象中,发现其隐含的社会问题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例如,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最初是作为人口问题提出来的,
27、人口学者更多地从出生性别比的变化、区域特点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而敏感的人口社会学者则从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对未来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社会学分析,得出出生性别比失衡将会导致未来社会中两性关系不和谐、婚姻市场性别失衡、性犯罪案件增多、性病艾滋病多发等社会问题的结论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一)人口过程与社会运行(一)人口过程与社会运行 人口社会学中人口过程具体包括生育、死亡和迁移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之一是探讨人口的生育、死亡和迁移等人口过程,以及人口过程与非人口因素之间的关系二、研究范畴以生育和死亡为例。人口社会学可从以下方面研究生育和死亡:其一,人类当前及不同
28、历史条件下的生育和死亡水平如何?其二,人类的生育和死亡水平是否受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若有影响,其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如何?其三,人类社会经历了哪几种生育和死亡模式,它们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四,人类社会的生育、死亡原因是否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二)人口结构与社会基础(二)人口结构与社会基础 人口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二、研究范畴 自然结构是按人的生物属性划分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空间结构是指人口在一个既定区域中的分散
29、和集中程度,主要包括人口的城乡结构和地区分布结构。社会结构是人口依照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而形成的结构,如阶层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社会劳动力资源结构、文化教育结构、民族结构、宗教结构等。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二)人口结构与社会基础(二)人口结构与社会基础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之二是探讨人口的年龄、性别、阶层、婚姻家庭等结构,以及人口结构与非人口因素之间的关系二、研究范畴以人口的自然结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为例人口社会学可从以下方面对年龄和性别结构展开研究:其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状况如何?其二,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是否受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若有影响,其影
30、响机制和影响路径为何?其三,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和出生性别比失衡是否会对劳动就业、婚姻家庭、社会稳定等产生影响?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研究范畴(三)人口特征与社会发展(三)人口特征与社会发展 人口特征是指除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以外的人口现象,如人口质量、人力资本等二、研究范畴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人口质量的现状;二是人口质量与遗传等自然因素,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关系;三是人口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四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和方式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第三节第三节人口社会学导论一、方法论一、方法论二、
31、研究过程二、研究过程三、研究方式三、研究方式四、资料收集方法四、资料收集方法五、分析方法五、分析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1962年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范式”,他将范式称为专门学科的工作者所共有的财产,即一个学科的研究者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开展学科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模式、框架以及规范性的内容及行为,包括基本价值前提、研究主题、概念选择、分析策略。范式可为科学研究活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或“研究框架”。“没有范式,科学研究的语言游戏就无从进行,我们只有依靠范式,才能确定各种事物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共通或类似之处,并对循此而行的日常活动做出规定。”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
32、范式一、方法论方法论是指研究过程的逻辑以及思想理论基础,是规范学科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的体系。(一)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一)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 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整体客观性 孔德、斯宾塞等的实证思想为基础 涂尔干发展成熟,以涂尔干的时政思想及节共功能学派、系统论等理论为代表 强调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共同之处,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遵循同样的方法论原则,对社会现象及其相互联系用普遍的因果规律加以说明 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一、方法论 人文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微观个体性 以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为代表 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理应与自然科学
33、研究有所区别,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主张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们是如何建立社会、如何在社会中行动的,并对行动所导致的结果进行诠释性的理解与因果性的解释 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一、方法论(二)研究遵循的原则(二)研究遵循的原则 一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人口社会一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人口社会问题进行全面、发展、历史的观察。问题进行全面、发展、历史的观察。二是坚持利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各种人口社会问题。二是坚持利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各种人口社会问题。三是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并应有综合的、多学科的视三是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原
34、则,并应有综合的、多学科的视野:野:不仅是人口学与社会学的交叉,还应综合民族学、人类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学科;在具体的分析研究中,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四是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注重实证调查研究,获取一手资料四是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注重实证调查研究,获取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提出解决方案。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二、研究过程所谓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对策建议的过程。(一)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一)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二)进行研究设计,选择
35、研究路径(二)进行研究设计,选择研究路径(三)实施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三)实施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 源于日常生活,通过日常观察、生活经历,对实践经验进行提炼与升华 基于现有研究,即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述,追踪学科研究前沿,发现并形成研究问题,明确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涉及研究的整体思路、策略、研究方式与方法及具体的测量工具、资料收集方法乃至分析方法等 做好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四)处理资料,分析数据(四)处理资料,分析数据(五)得出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五)得出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与处理。在此基础上,做好对数据资料的
36、分析,包括对定量资料的描述分析与模型分析,对定性资料的分类、归纳、总结与提炼。对数据、文字资料背后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解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及措施。二、研究过程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三、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是指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一)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二)实地研究(二)实地研究 调查研究是指通过预先设计好的问卷、量表或结构式访谈提纲,系统地收集相应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为统计调查。研究者不带假设,直接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研究
37、者对资料的理解和概括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实地研究主要用于定性的归纳与理论建构。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三)文献研究(三)文献研究(四)实验研究(四)实验研究 文献研究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图片、符号或者以音频、视频等其他形式存在的二手资料,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实验研究,即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经过预先的假设与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探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研究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两种类型。前者对实验条件、实验设计都有严格的规定,后者相对而言则并不严格。三、研究方式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四、资料收集方法研究方式的实现有
38、赖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其具体收集方法主要有统计调查、实地观察与访谈、文献资料收集。(一)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1.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其境内所属人口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与其他状况进行逐户的调查登记 普查数据具有普遍性、准确性、统一性与个别性等特征 包括一国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基本数据,人口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城乡等结构性数据,以及住房、规模、结构、居住安排等家庭方面的数据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一)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2.抽样普查 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一部分单
39、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推断总体相应指标值的一种非全面的调查 抽样调查因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即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在具体调查中,资料的收集可采用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邮寄填答、集中填答)、结构式访问法(当面访问、电话访问)等形式四、资料收集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一)统计调查(一)统计调查3.户口登记普查 户口登记调查是指政府为了行政工作的需要,用登记的方法收集个人和家庭户的相关资料。通过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水平、出生、死亡、结婚、分居、离婚、领养、过继等民事记录,可以获得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人口规模、结构及其变化等相关信息。四、资料收集方法
40、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二)实地观察与访谈(二)实地观察与访谈1.观察法 所谓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按照研究者所处的位置和角色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局外观察;根据观察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根据观察方式的结构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观察 观察法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生动,通常还能捕捉到发展和变化中的现象。观察法由于受观察者主观意识的影响较大,通过观察法收集而来的资料难以避免主观感情色彩。四、资料收集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二)实地观察与访谈(二)
41、实地观察与访谈2.访谈法 访谈是一门提问和聆听的艺术,是两个人或多个人根据具体情境商谈的结果,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的特点,能够简单而迅速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资料。不仅包括传统的“是什么”的问题,也包括人们的生活“怎么样”的问题。访谈可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具体又可分为个案深度访谈、小组访谈、民族志、口述史等。局限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者的访谈技巧及访谈者与被访谈者之间能否实现良好的互动四、资料收集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三)文献资料收集(三)文献资料收集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获取资料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根据文
42、献的具体形式和来源的不同,可区分为个人文献(日记、自传、回忆录及信件等)、官方文献(政府机构和有关组织的记录、报告、计划等)及大众传播媒介 也可区分为原始文献(第一手资料)和二次文献(利用原始资料衍生出来的新资料)根据出版形式及内容,文献可区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及特种文献(专利、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档案资料等)四、资料收集方法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五、分析方法人口社会学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通常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即结构与历史、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析,以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理论与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一)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一)
43、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研究内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 人口社会学的比较分析法通常有两个框架:一是时间历史框架,多用于动态的纵向分析中;二是空间结构框架,多用于不同国家、地区、人群的横向比较中 比较分析的意义在于力求从纷繁的现象和资料中发现社会的共性,从表面相似的现象中找出差异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五、分析方法(二)宏观与微观分析(二)宏观与微观分析 宏观分析是指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大系统出发,看待人口与社会的发展,注重全局性、总体性、一般性 微观分析更为关注微观的个体,注重局部性、特殊性 实际分析研究中,通常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三)定量与定性分析(三)定量与
44、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侧重数据、计量分析,较多地运用数字和图表来描述 定性分析侧重于事实现象背后的路径、机制与故事,较多地采用语言描述来分析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五、分析方法(四)理论研究与模型分析(四)理论研究与模型分析 为深刻认识人口社会现象,往往要舍去一些比较次要的因素,重点关注具有普遍性、决定性的因素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形成系统的人口社会学理论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 模型则是理论的严谨表达,是对理论的验证与检验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总结思考题1.1.简述人口的概念及属性(简述人口的概念及属性(P3-P6P3-P6)2.2.简述人口与社会的关系(简述人口与社会的关系(P6-
45、P7P6-P7)3.3.简述西方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简述西方和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P7-P11P7-P11)4.4.简述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简述人口社会学的学科特点(P13-P15P13-P15)5.5.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畴(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畴(P15-P17P15-P17)6.6.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简述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范式(P17-P23P17-P23)1.梁在,主编.人口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李竞能,编著.人口理论新编.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3.汤兆云.人口社会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4.美邓津,林肯,主编.定性研究:经验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5.桂世勋.人口社会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6.王胜金.人口社会学.2版.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7.C.Hirschman,S.Tolnay.Social Demogtaphy/D.Poston,M.Micklin,ed.Handbook of Population,New York:Kluwer Academic,2005.拓展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