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五寻找必考与加试命题结合点的主要视角,浙江特色专题,专题二十三题型突破与解题规范,时空定位,视角一秦始皇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结合1.统一全国(1)东方: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攻灭东方六国,结束诸侯混战。(2)北方: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3)岭南: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4)“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并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2.创立皇帝制度统一六国后,创立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具有皇位世袭,皇权至高无上的特点。3.创立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度(1)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体现了分权制约理念。(2)郡县
2、长官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4.采取了多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5.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1)防御性军事工程。(2)伟大的艺术宝库:建筑艺术成就: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装饰艺术成就:雕饰精美、精雕细刻、雕梁画栋、美观。文学艺术成就:产生许多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文
3、学艺术作品。,6.秦始皇陵的文化内涵(1)秦始皇修建陵墓是因为古人相信“灵魂不灭”,他为了死后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受无上的尊严和荣华富贵。陵园建筑按“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局。(2)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冥冥世界中的庞大帝国。(3)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雕塑、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卓越才能。,7.秦陵兵马俑反映的历史状况与艺术特色(1)历史状况反映了当时国家统一稳定,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有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从事大规模的建设。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力强大。秦军强大,军容整肃,装备完备,有先进的军事制度,具有奋击百万的宏伟气派。当时秦朝社会的尚武风气。,(2)艺术特色是
4、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兵马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秦陵兵马俑反映出中国古代工匠在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扫灭六国的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8.秦始皇功过评价(1)功(千古一帝)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
5、后世影响深远。,(2)过(一代暴君)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激化了社会矛盾。滥用民力:修长城;大兴土木,建宫殿、骊山陵;北伐匈奴、南征百越。激化了阶级矛盾。严刑峻法:专制暴虐的统治使秦朝短暂而亡。(3)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视角二唐太宗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布达拉宫结合点1.对历史贡献,2.三省六部制(1)机构与职能:唐代中央设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和尚书省(执行),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3)影响:
6、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有利于科学决策,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官僚制度的完善,为后世所沿用。,3.科举选官制(1)背景:门阀士族衰弱;庶族地主崛起。(2)发展历程:隋朝创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3)评价:(科举制是读书、考试、选官三位一体)积极性: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公正;中央掌握了选官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为儒家经典,压抑了知识分子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科举制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统治者控制的制度。,4.布达拉宫具有浓厚的藏族建筑
7、风格(1)采用藏族民居的碉楼体系,即砖石外墙、平顶、小窗的外观风格。宫殿整体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宫墙全部用花岗石砌筑,墙上开有藏式黑边方窗。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还浇注铁汁,以增强抗震能力。(2)它充分吸取了汉式建筑风格:殿顶飞檐翘角,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全部用铜瓦鎏金装饰,殿内的木结构也多采用中原殿堂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5.大昭寺是藏汉建筑技术的合璧之作以大昭寺主体建筑经堂大殿为例,其白石砌墙、藏式方窗的碉楼式建筑,还有柱头檐部的装饰等,都是典型的藏族风格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其殿顶覆盖鎏金铜瓦,殿内的梁架、斗拱和藻井等,均为汉族古典建筑的做法。,视角三康熙帝、故宫、颐和园、平遥古
8、城、皖南古村落、昆曲与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结合点1.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2.明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曙光(1)经济上: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2)思想上,以黄宗羲、顾炎武等为代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潮产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3)文化上,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要的文学、绘画和书法作品涌现,在艺术上更加追求个性,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反封建色彩。(4)
9、对外交往上,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欧洲国家与中国贸易大量增加,玉米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批传教士来华,将一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带入中国,西学东渐。,3.故宫的技艺风格及文化内涵(1)技艺风格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布局井然有序,突出中轴线,凸显出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皇宫的中轴线和整个城市中轴线相重合。整体气魄宏大,细部装饰也非常精致,堪称实用性与装饰性巧妙结合的典范。红色与黄色是主色调,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2)文化内涵遵循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一国之君
10、“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4.平遥古城中的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1)古民居特点:大多建于清代,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2)古建筑研究价值: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体现了“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5.“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1)背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晋商的崛起;携带大额现金外出经商的不便;镖局运输的不安全性;西裕成颜料庄的分号遍布北方各省;创始人雷履泰的才能。(2)经营业务:总汇和存放款。(3)文化内涵:开拓创新、科学管理、诚信至上。,6.皖南古村落的文
11、化内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西递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仿船型而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宗法制的体现:胡氏家族部落,祠堂(敬爱堂);书院,体现了在重农抑商背景下,顶住社会和世俗压力的可贵勇气,富裕后尊重知识、重视知识的重学精神。(2)宏村的水系按古代风水理论而规划,借“牛卧马驰、莺舞凤飞、牛富凤贵”之吉意。,7.昆曲的拯救和保护(1)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集中国文艺之大成。昆曲“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是中国戏曲所特有的。昆曲的角色
12、体制、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2)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新中国成立后的措施:1957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面临的问题: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解决方法:对昆曲拯救和保护,任重道远,需要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视角四孔子、百家争鸣、弘扬传统文化结合点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经济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上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
13、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2.孔子的主张、特点及评价(1)主张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过犹不及”,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2)特点子不语怪力乱神重视现世事功(实践理性)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重视道德修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重视血亲人伦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重视民本思想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重视社会秩序,(3)评价创立了儒家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整理和修订“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