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1 文档编号:5306011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恩社红楼梦阅读训练 (答案)一 语言文字运用题(江苏省宿迁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代以来,学术界三大显学分别是敦煌学、甲骨学及红学,但前两门仅是少数专家的“显学”,而红学,不仅广大民众十分关注,还有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谈及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毛泽东曾说:“读三遍不够,需要至少读五遍。”反复品读红楼梦,主要在于其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作品( ),如同艺术宝库,其中诗词歌赋、建筑园林、琴棋书画、_,_,_等内容( ),涉及了众多传统文化,是广大民众认识传统的最佳途径。总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红楼梦具有如此丰富深刻的思想意蕴不是( )的,这不仅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2、展成熟密不可分,甚至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包罗万象 司空见惯 偶然 B. 面面俱到 俯拾皆是 巧合C. 包罗万象 俯拾皆是 偶然 D. 面面俱到 司空见惯 巧合2. 在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四字短语,使语意完整。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答案】1.C2. 示例:酒令灯谜、医卜星象、纺织刺绣、中医药膳、烹饪美食、戏曲说唱、民情民俗、佛学道教。3. 改为:不仅王国维、胡适等学界泰斗倾心研究,广大民众也十分关注。(2021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由于红楼梦本身巨大的艺术_,加上红楼梦

3、及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团,红楼梦研究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局面。但是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从最早的脂批到清代的评点到现在的文本研究,其共同的地方就是研究红楼梦本身;而考证派和索隐派的共同点则是_研究红楼梦及其作者为后人留下的谜团,只是他们所使用的方法和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由此来看,当考证派走向_,新索隐派的出现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红学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诸多杰出学者不断涌现,如余英时、潘重规、赵冈、梅节等红学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戴不凡先生提出了曹雪芹的著作权问题,欧阳健先生提出了程前脂后的观点,

4、还出现了许多曹雪芹的遗物,如壁诗、箱子、画像、墓碑等_,对于真伪问题,学者们争论得不亦乐乎,最后不了了之。与盛况空前的文献研究相比,文本研究就显得冷清多了。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 经历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魄力着力 穷途末路 不一而足B魄力着重 穷形尽相 不计其数C魅力着重 穷途末路 不一而足D魅力着力穷形尽相不计其数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越来越多的国人研究红学,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展开争鸣B国内研究红学的人越来越多,争鸣的范围也越来越大C越来越多的国人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展开争鸣D不仅争

5、鸣的范围越来越大,国内研究红学的人也越来越多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进展很大,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B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倡,文本研究经历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C文本研究经过红学界的大力提倡,有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D红学界经过文本研究的大力提倡,有了很大进展,但产生的影响不甚明显。【答案】5. C 5. B 6. C【分析】6.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

6、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魄力:指处置事情所具有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语句中指红楼梦具有巨大的吸引人的力量,选用“魅力”;第二处,着力:使力气;用力;致力。着重:把重点放在某方面; 强调。根据语境,两个词均可使用;第三处,穷途未路:形容无路可走。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语段中用于形容考证派的研究走到了尽头,选用“穷途末路”;第四处,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语境用于写出现的曹雪芹遗物种类繁多,选用“不一而足”。二 阅读理解题7. 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

7、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答案: 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解析:从诗句本身而言:浅白通俗易懂,可见王熙凤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浅陋;诗句中“夜”“北风”“紧”等词给人肃杀冷寂的压抑感觉,表明王熙凤心怀忧惧压力满满。从猜灯谜活动而言,王熙凤作起句,有抛砖引玉的效果,能领起后面内容,总领下文和全篇。从文如其人的角度而言,文字里传递了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表明其身份地位以及智慧超凡情商极高的性格特点,个顶个不简单的姑娘们面前故作谦虚低调

8、,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彰显了领导能力。8.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解析:题干要求结合“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来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这其实是考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只不过要求结合固定的章节来分析。题干对该章节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即“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结合书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来看,如面临

9、家庭变故,“却说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可见处变不惊,性格坚强;老太太的分配中,既顾及到荣国府,也顾及到宁国府,既顾及儿子辈,也顾及孙子辈,同时还有衣服饰品的分配,同时还留下五百银子好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等等,在这些分配中,足可看出老太太的能力之强,处事很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考生只要能了解这一大章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即可概括出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

10、。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家”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

11、、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转;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摘编自冯其庸的语言魅力)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

12、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境界,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国立传、为女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

13、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

14、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材料三: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

15、,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16、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17、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中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10.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8、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11.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

19、将会出家。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关怀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12.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13.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在叙事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9.选B。【解析】B项,“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说法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

20、”,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10.选C。【解析】C项,“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说法错误。11.选D。【解析】A项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B项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C项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12.答案:(1)论证方式多样。文章采用了例证、喻证、引证、对比论证等。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让自己的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2) 论证结构清晰,运用总分结构,分条论证。作者从“情”字入手,分析了从“情”字理解小说主题的四个层面,结构严谨,层次清晰。(3)论证语言浅显明了。作者通过

21、比喻、对比、举例等手法,用通俗浅显的语句,将自己的观点一一展示,化难为易,通俗易懂。13.答案:(1)每个章节可以从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2)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3)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4)对主要人物、关键情节的描写,通过特定的人物去实现;(5)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

22、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

23、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

24、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14. 有人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用横线画出来。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15.仔细阅读对林黛玉和王熙凤语言描写的句子,尝试分析她们的人物性格。答案:14.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王熙凤刚进门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她在贾府中很受宠,倚仗着贾母的宠爱,行为骄纵。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从王熙凤的语气中就能判断出王熙凤的“放诞无礼”,可以看出黛玉的敏感、细心、真实。而王熙凤在见到黛玉之后,随即能哭,也随时能笑,足以见得她

25、处事圆滑、工于心计、善于逢场作戏。三 诗词鉴赏16 (浙江温州2021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有关大观园景物题诗,完成两小题。有凤来仪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蝉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蘅芷清芬蘅芜满净苑,萝薛助芬芳。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1)四首诗分别对应了大观园中的潇湘馆、_、衡芜苑、_,主人分别是

26、林黛玉、_、_和_。(2)馆名与主人性格、命运有着紧密联系,请从四馆中任选其一,说说其馆与其主人之间的关联。 答案(1)怡红院、稻香村 贾宝玉 薛宝钗 李纨(2)潇湘馆,主人为林黛玉。馆中多斑竹,竹上之斑如泪痕,暗示黛玉敏感、常落泪的性格,同时竹也表现黛玉清高的性格。“潇湘”谐音“消香”,暗示黛玉泪尽而逝的结局。蘅芜苑,主人为薛宝钗。蘅芜苑外则“无味”,内藏“清雅”,暗喻了宝钗表面上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骨子里也有柔情、愤世嫉俗的一面。“蘅芜苑”谐音“恒无怨”,表示宝钗对于和宝玉同甘共苦以及最后劝导宝玉返回大荒山等事,无一后悔。怡红院,主人为贾宝玉。“怡红院”谐音“怡红之愿”,宝玉让女孩们愉悦快

27、乐,尽心尽力保护着她们;又谐音“遗红之怨”,宝玉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保护那些女孩子。稻香村,主人为李纨。馆中多田园农舍,一派郊野气色,而李纨也是清心寡欲、自甘寂寞,最后也是寂寞而终。17 (北京昌平区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满纸荒唐言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咏菊林黛玉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纸荒唐言是作者的高明预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红楼梦。B满纸荒唐言的作者借红楼梦给世人消愁解闷,同时寄托

28、了内心的感慨。C咏菊的颔联描写黛玉临霜作诗、对月吟咏的情景,富有美感。D咏菊的尾联借写陶渊明歌咏菊花的高风亮节,暗示作者高洁的品格。答案:B(2)有人说,曹雪芹借咏菊中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请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内容情感方面的相同之处: 我们从林黛玉的诗中听到了曹雪芹的心声,这两首诗是二者之间激起的回响和共鸣,都表达了诗人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满纸荒唐言出现在小说第一回,曹雪芹直接抒情,开篇明义,概述整部小说的大意。结语是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此书谁能读懂的感叹。咏菊是林黛玉咏物抒情,借菊的品质抒自己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红楼梦》阅读、语用训练(含答案) .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