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0讲 “顺乎世界之潮流 ”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师夷长技 ”的主张: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体西用。 (2015江苏单科, T7)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评价 1.从内容上看,维新思想是考查的重点,但考查的角度不断变换,多角度,多层次。 2.在今后的备考中,应注意 “西学东渐 ”和中西文化冲突与整合;注意本讲知识与中国同一时期政治史、经济史的横向联系。 3.从热点角度看,西学东渐部分,应注意一些思想家的周年纪念。 (2014江苏单科, T22)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2.维新思想: 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考点一 地主阶
2、级向西方学习 1.背景 (1)清朝国势渐衰 , 社会矛盾尖锐 。 (2)读书人与统治者沉浸在 “_”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 2.概况 (1)林则徐: 组织编辑 _ 、 华事夷言 等书籍 , 被誉为中国 近代 _ _的 第一人 。 (2)魏源: 编成 _ 一书 , 阐述了 “_”的思想 ,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天朝上国 四洲志 睁眼 看世界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强国御侮 3.影响 (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 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 , 以 探求 _之策 。 (2)促进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 19世纪 60年代 , 洋务派在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
3、“_”的思想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思维导图 】 地主阶级三个派别对西学的态度及目的 考法 中体西用的内涵及评价 典例 (2015江苏单科 , 7)1876年 , 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 , 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 学政治 、 经济的都有 , 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 , 有人说他是 “汉奸 ”。 结果 , 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 。 这说明 (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 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 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 变化 解析 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而郭嵩
4、焘 “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 ”, 的确超越了 “1876年 ”的主流思想 , 故 C项正确 。虽然郭 “常写信给李鸿章 ”, 但材料并未涉及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 故 A项错误; “劝其扩大留学范围 ”, 报告日本 “不限于机械一门 , 学政治 、 经济的都有 ”, 并不等于推崇西方体制 , 故 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 一位驻外使节的人事调整并不能说明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 故 D项错误 。 答案 C 【 方法突破 】 明考点 “中体西用 ”思想 抓关键 根据 “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
5、谩骂 , 有人说他是 ?汉奸 ?”可知“中体西用 ”思想受到抵制 。 定方法 说明类选择题:首先要准确提炼题干材料和选项的语意侧重点 , 把握其渗透出来的情感 、 态度;其次要仔细区分选项之间的差别;最后要把各选项变成问题逐一 “拷问 ”题干材料 , 找到语意上与题干材料最为接近的一项 。 【 史论链接 】 多元史观评价 “中体西用 ” (1)从阶级斗争史观 (革命史观 )看 ,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的本能 , 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 (2)从现代化史观看 , 它打出的 “自强 ”和 “求富 ”旗号 , 冲击了 “重农抑商 ”的陈腐观念 , 对中国的工业 、 国防和军队 、 教育和外交现代化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3)从整体史观看 , 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 、 旧思想的冲击 , 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 (4)从文明史观看, “中体西用 ”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 “传统人 ”开始向 “现代人 ”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