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权威 第第 1 课时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领会宪法的原则和 精神,增强宪法意识;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权利的保 障书,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能力目标 能澄清对人权认识的误区,提高辨别能力,初步形成客观完 整的人权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 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知识目标 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懂得这一原则归根 到底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 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
2、懂得将“国家尊重 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监 察、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知道我国人 权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教学难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提问:宪法宣誓有何意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总结:宣誓仪式本身是一次活生生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增强 宪法观念,从而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一:
3、阅读周记 设计意图: 以小眉所提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通过了解 悬挂国徽的要求来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小眉的周记,思考她提出的三个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提示: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入境口岸等。 (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2引导学生查阅宪法相关规定和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明确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应当悬 挂国徽。 3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教师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国徽图案体现
4、了我国 的国家性质, 象征着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活动二:宪法规定知多少 思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 提示: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 教师小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目标导学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 (一)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活动三:解读图
5、片 设计意图:四幅图片以我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的不同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相应的政治制度,懂得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图片。 2观看图片你能想到什么?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提示: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人大,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通过群众性组织和其他 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文教、卫生、科研组织参与对经济和文化 事业的管理;通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实现对基层组织社会事务的管理;等等
6、。 3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解读每幅图片所体现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 形式,并能对人民当家作主的其他途径和形式进行补充举例。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三)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措施 活动四:宪法学习第二章二十四条 1 引导学生学习宪法第二章二十四条的规定, 统计其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数量, 思考其所蕴含的意义。 看看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某项基本权利后还作了哪些规定, 为什么还 要作这些规定? 提示:在我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有十八条,可见我国宪法十分重视对公
7、 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宪法在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同时,确定了相应的物质和法律保障,使基 本权利具有现实基础。 2引导学生结合“相关链接”阅读宪法规定,思考这些基本权利涉及公民生活的哪些 方面。 提示: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还规 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目标导学三: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活动五:解读图片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国家在改善公民生存和发展状况的四个方面的举措, 引领学生列举 其所知道的其他措施,感受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图
8、片。 2四幅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提示:分别享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利、劳动权。是由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 保障实现的。 3让学生分组交流对图片的了解和看法。然后各组选定一幅图片,对图片包含的内容、 背景、意义等进行解读。 4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体悟国家在人权事 业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教师强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目标导学四: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人权的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
9、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目标导学五: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一)完善立法 活动六:受教育权的保护 设计意图:围绕受教育权这一人权的保障落实,宪法作出具体规定,国家建立了教育法 体系,制定“十三五”规划,实施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以此来阐述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 活动的基本要求。 1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 2指导学生课前查阅宪法第十九条、第四十六条,浏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 等相关法律的目录和总则部分, 了解为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 其他法律作了哪些规 定,这意味着什么? 3学生分组交流:为保障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采取了哪些措 施? 教师归纳: 我国宪法规
10、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 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 各项具体权利; 同时, 国家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履行相应的义务, 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可见,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二)依法行政 保障公民权利,行政机关应该怎么做? 提示: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三)独立行使监察权 保护公民权益,监察机关应该怎么做? 提示: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 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 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四)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活
11、动七:案例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 坚持能动司法的人性化做法, 切实维护柯先生的合法权益, 及时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案例, 帮助学生懂得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必须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根据案例进行案情介绍,可请学生朗读。 基本案情: 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 司法鉴定为二 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到 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 给柯先生 28 万元赔偿款。 3引
12、导学生分析案例,思考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进 一步思考法院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归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 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五)加强宣传教育 教师归纳: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活动八:减贫在行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了解我国减贫行动所取得的成就和意义的基础上, 积极为国家开 展的扶贫工作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尊重和保障人权。 1阅读教材“拓展空间”中的文字和图片。 2指导学生围绕我国的扶贫方式及其变化
13、,查阅相关资料,讨论:扶贫方式的变化说 明了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提示:可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性质、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方面总结。 3在充分讨论学习的基础上,就国家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帮助 贫困人群,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提示:(1)政府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2)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 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3)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技脱贫致富等。 4教师可查阅中国扶贫开发报告 2016 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和焦 点访谈 栏目播出的 实现发展权的中国之路 等资料, 帮助学生体验国家减贫行动的成就。 三、课堂总
14、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宪法 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二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三个 方面进行学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知 识。由新的材料引入新课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课本中的知识概括性强,学生不太理 解,需要教师详细讲解。结合大量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 学生明白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宣传宪法,自觉遵守 宪
15、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第第 2 课时课时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以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学习,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 宪法意识,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认同我国宪法的价值追求 能力目标 结合社会现象观察、 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以保障公 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学会利用 信息化手段搜集相关宪法事例,提高分析和综合处理材料的能 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 认识国家机构,初步了解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治原则;知道宪 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
16、格规范 职权的行使;懂得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宪 法规范权力运行。 教学难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部分日程 时间 会议内容 3 月 5 日 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3 月 12 日 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 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3 月 15 日 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
17、人 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思考:“一府两院”为什么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提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一府两 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活动一:国家机关知多少 设计意图: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中有关中国民主革命史的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体悟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来之不易,应热爱英雄,勇担责任。进而引领学生思考, 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通过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从而导出“组织国家机构” 这一内容的学习。 1学生齐
18、读“运用你的经验”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和宪法序言的部分内容。 2谈谈对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 个时间节点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年);“三十年以来”是指 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年);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年)。 3拓展思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主人后,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是如何组织国家机 构行使国家权力的?着重引导学生加深对宪法序言中“从此,中国人民
19、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成为国家的主人”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归纳:人民的国家主人身份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得来的,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后, 通过宪法确认奋斗成果,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4阅读图表并思考国家机关的形成过程。 提示: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 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 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活动二:阅读感悟:组织国家机构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的相关规定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等宪法组织 法,让学生了解国家机构的组成、职权、任期和工作方式等都是宪法规定的。 1
20、教师查阅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人民在取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伟大胜利后,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 2分享交流。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思考宪法和宪法相关法与我国国家机构的关系, 思考宪法对于国家机构的意义。 教师归纳: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 期、工作方式等内容。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国家机构依 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目标导学二: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活动三:案例回放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锡场镇锡西村党总支书记林某未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擅自将 村集体所有的厝地分配给
21、 4 名村民使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因违反民主议事规则,林某受 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林某为什么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提示:没有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 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 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在国家机关内部 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3.课堂辩论:组织学生对“民主和集中哪个更重要”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在观点交锋中 正确理解民主集中制。 引
22、导学生感悟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 懂得民主集中制是宪法规定的国 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目标导学三:规范权力运行 活动四:探究权力与制度的关系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漫画。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漫画寓意的理解,自主完成填空。 3经过小组充分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在全班展示,进而形成全班同学的共同观点。 提示:(1)公章表示权力。(2)笼子表示制度。(3)漫画的整体寓意是规范权力运行。 4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 欲言。 提示: 原因 在宪法面前,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
23、值追求 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 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活动五:材料链接 2017 年,米脂县委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县扶贫办主任马某,副主任刘某、霍某 等给予集体免职,并对该县石沟镇、龙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体约谈。截至 2017 年 6 月 15 日,该县贫困人口中健康扶贫人口数据尚未整理完成;安置房建设开工慢,搬迁入 住率低,个别贫困户安全住房安置方式尚未明确等。 米脂县委对“精准扶贫”工作不力的县扶贫办给予集体免职说明了什么?如何规范权 力运行? 提示:落实依法治国,规范权力运行。教师引导学生谈规
24、范权力的做法。 总结: 做法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 权力就是责任, 责任就要担当, 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活动六:案例分析权力行使按程序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小康爸爸遇到的案件, 让学生了解公安机关在执法过 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权力必须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否则就 是违法行为。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中的案例。 2 指导学生查阅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 查阅材料中小康爸爸遇到的案件的详情, 以扮演好律师的角色。 3“律师”独立完成发言稿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各小组内部推荐一位“
25、律师”上 台发言。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发表对这一案件的看法,解答“小马的疑问”。学生评选出发言 最精彩的“律师”。 教师归纳: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国家机构的组成, 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的关系;国家机构中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知道了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等,从而 提高了对宪法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了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道理。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讨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在学习组织国家机构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 的关系时, 要注意理清思路, 按照人民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
26、家权力这一顺序, 明确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 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国家机构中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一定 的难度,可多选择典型案例加强学生理解。学习规范权力运行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结 合案例弄明白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和做法。 第二课第二课 保障宪保障宪法实施法实施 第第 1 课时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宪治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体 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 懂得社会主
27、义制度的优越性, 增强国 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法律效力和 法律权威,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理解保障宪法 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 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
28、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 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 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 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
29、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 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 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 民大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 了解民 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从宪法目录中你能看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规模空 前的全民大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从宪法目录可以看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 全民大讨论可以看出,现行宪法是全国各族
30、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目标导学二: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活动三: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相关规定, 理解我国宪法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 密相连, 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懂得了我国宪 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1教师可播放有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 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理
31、念、总体布局、奋斗目标是什么?对此,我国宪法是怎么规定的? 这些规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意义?对于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 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理 念、总体布局、奋斗目标,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 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活动四:根本的活动准则 1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 2让学生大声齐读宪法的法条,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条法律规定的意味。 3 引导学生思考: 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有没有哪个人、 哪个组织可以例外? 教师归纳:以宪法为根本的
32、活动准则,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必须维护宪 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都必须以宪 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4作为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中国共产党,和宪法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两种 不同的观点。 正方:中国共产党应该和其他政党、团体、组织一样,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反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辩论。 6教师在学生辩论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归纳总结: 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 家的根本法
33、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 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 各个方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 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 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 的活动准则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 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 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目标导学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五:探究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猜谜游戏,进入学习。 2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 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 提示:宪法。 3如果
34、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 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六:不同法律的“对话”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表演“对话”。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学习宪法的序言及总纲和其他法律的第一部分,为“对 话”做好相应准备。 3课堂进行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对话”,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导各小组学生就宪法和 其他法律的不同地位进行充分的交流。 归纳总结:明确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活动七:规定的内容不同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35、2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查阅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为填写表格做好准备。 3学生对照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认真填写表格,并思考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其他法律 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 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 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活动八: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引领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懂得一切法律法 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教养
36、制度被废止的原因以及这一举措的意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 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总结: 最高的法律效力 内容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其他 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 违宪而无效 制定和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一 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 稳定性,使国家
37、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 各种法律制度 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明白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 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的道理。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学好本课要用好比较法, 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进 行比较,从而明确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要借用典型案例 加深理
38、解, 做到用所学的知识理解、 分析具体案例, 从而提高对宪法的认识, 增强宪法观念, 自觉维护宪法。 第第 2 课时课时 加强宪法监督加强宪法监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 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 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 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 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懂得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健全宪法实施 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维护宪
39、法权威;懂得宪法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截至 2016 年年底,我国现行有效法律 242 件,行政法规 600 多件,地方性法规 7000 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00 多件,要着重保持这些法律法规与宪法精神相一致。这个任 务其实很重,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们说,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 施! 宪法的力量不仅因其地位崇高, 更源于其有效实施。 否则, 宪法只能停留在“政治宣言” 和文本层面。既要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又要加强宪法监
40、督,防止滥用权力导致腐败。 想一想:这段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回答)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力机关监督权力行使 活动一:探究权力机关如何监督权力行使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某市人大常委会未通过该市政府的一项工作报告的宪法事例, 引导 学生思考层层递进的设问,懂得要把宪法的规范作用落到实处,必须保障宪法实施,监督权 力行使。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引导学生回顾“组织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的相关内容,再来阅读和感悟本 栏目的事例。 3市政府的报告未通过,表明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说明 了什么?学生分小组充分讨论,并在全班交流。 提示:监督与被监督的
41、关系。人大常委会代表人民拥有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权。政府必须 依法对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活动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地方性法规 设计意图:教材通过案例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及其意义,思考公民积 极行使法律赋予的提出审查建议的权利对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保障人权的积极 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意识。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教师收集这个真实事件的相关材料,对学生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 3学生分小组,对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的相关规定,对这一事件中各方的行为进行评 价。 各方包括:(1)执法交警。(2)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出审查建
42、议的潘某。(3)认真 审查研究,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4)着手研究条例 修改方案,将条例的修改列入 2017 年立法计划,同时委托专家学者对本届人大任期内制定 的全部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全面审查的杭州人大常委会。 4讨论反思:一位公民的一封信能惊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导致对一部地方性法规的修 改和对杭州地方性法规的全面审查, 这说明了什么?潘某跟一部法规“较真”的行为给我们 什么启示?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归纳: 公民潘某的事例体现了我国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备案审查是全国人 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法律实施的重要形式,对于
43、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人权,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个公民都可以是启动备案审查的引擎。 我们要向“较真”的潘某学 习,增强国家主人翁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教师补充: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 将导致腐败。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地方各级人大在本 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目标导学二: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活动三:材料分析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这句话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对于
44、 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目标导学三: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活动四:国家宪法日与宪法宣誓制度 材料一:12 月 4 日,是国家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国家宪法日,是因为中国现 行的宪法在 1982 年 12 月 4 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所以 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材料二:2018 年 2 月 24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宣誓制度作出修订,新的誓词为: “我宣誓: 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努力奋
45、斗!” 材料三: 3 月 1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宪法宣誓仪式在北 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我们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有什么意义? 归纳总结: 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 加强宪法监督的需要 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 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 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 爱宪法,捍卫宪法 目标导学四:增强宪法意识的做法 活动五:事例再现 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日活动。 通过面对面的法律咨询、 发放宣
46、传 材料等形式, 积极宣传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种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 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 的宪法意识,对弘扬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法治介休、 平安介休”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思考: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要积极学习宪法。 活动六:探讨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2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提示:要认同宪法。 3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了解小华同学的行为。 4结合小华同学的上述行为,说说我们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 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 归纳总结:学习宪法;认
47、同宪法;践行宪法。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权力的行使离不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也离不开公 民的监督;明白了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做法,提高了对宪法的认识,懂得了加强宪法监督 的道理,知道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和现实联系较大,如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等,学生的学习兴趣 较为浓厚。 结合大量的典型事例和教材上情境材料对所学知识能够当堂掌握; 但学生在增强 宪法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在践行宪法方面还需努力。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第三课 公民权利公民权利 第第 1 课时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权利 1 教学分析 【
48、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学会依法行 使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 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 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化名)。刘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 6 岁上小学,12 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
49、版社 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工俭学,获得 1000 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 18 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 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 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其 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 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 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 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 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