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指的是(C)1-42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2皮亚杰在其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认为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2-57A守恒性B去自我中心主义C进行群集运算D具体逻辑推理3关于心理发展的含义,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
2、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的心理学家是(D)2-61A华生B格塞尔C皮亚杰D维果茨基4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是(D)3-80A生理成熟B心理成熟C社会经验D教育5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最优先发育的是(A)4-84A脑B视觉器官C听觉器官D内脏器官6婴幼儿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他们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C)4-87A饮食B睡眠C游戏D学习7在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方式主要是(B)4-90A有意识记B无意识记C意义识记D语词记忆8关于小学生神经系统的机能,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5-112A神经兴奋
3、与抑制机能进一步加强B兴奋性条件反射得到发展C第二信号系统进一步发展D左右脑机能更加统一9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分配能力较幼儿有了明显的发展,尤其发展迅速的阶段是在(B)5-120A一年级B二年级C四年级D五年级10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发生时期或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C)5-122A二年级(约89岁)B三年级(约910岁)C四年级(约1011岁)D五年级(约1112岁)11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表现出了新特点,其中有的初中生出现了偏科现象,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成绩很好,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成绩平平,这主要体现的是初中生的兴趣(A)6-139A出现了选择性B范围扩大C深刻性增加D自觉性增强12
4、关于初中生与父母亲子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6-154A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B行为的独立性增加C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产生分歧D父母的地位在其心目中提高13高中生的主导活动是(A)7-160A学习B工作C社会实践D高级游戏14个体美感发展的主要时期是(C)7-170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15人生观的形成要经历几个阶段,其中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C)7-173A准备阶段B观察阶段C探索阶段D定向阶段16有学者对智力的个别差异进行了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分布是正态的,一半人属于平常,四分之一属于平常之上,四分之一在平常之下。反映该研究成果的著作是(B)8-177A比纳的个体心理学
5、B高尔顿的遗传的天才C斯特恩的论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关于“差异心理学”的观点D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17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其中属于人格差异的分类类型是(D)8-183A分析型、综合型、分析综合型B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混合型C艺术型、思维型、中间型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18通过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提出尝试错误学说的心理学家是(C)9-208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19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称为(B)9-203A自我强化B替代性强化C外部强化D内部强化20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D)9-223A创设学习情境B协作C交流D意义建构21以下技能中属
6、于智慧技能的是(A)10-228A数据统计B骑自行车C跳广场舞D打高尔夫球22张老师将教学内容安排为“动物哺乳类动物鲸齿鲸”进行讲授,这体现了奥苏伯尔所提出的教学原则是(B)10-236A从大到小B渐进分化C综合贯通D由近及远23问题解决者常常受物体常见作用的影响,而对其他的作用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属于问题解决中的(A)11-252A功能固着B顿悟C迁移D定势24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它具有多种特性,其中发散思维的关键是(C)11-256A发散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特性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指的是(B)12-271A道德认识B道德情
7、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6以下属于动机的内因的是(D)13-289A目标B诱因C强化物D需要27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13-296A海德B安德森C巴特尔D韦纳28关于学习动机的培养,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是(C)13-304A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求知欲B充分利用反馈与评价C多用奖励避免惩罚D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29被林崇德称为教师“才华的顶点”,指的是教师的(B)14-318A独创能力B教学监控能力C智力D言语表达能力30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称为教师的(D)14-322A专业知识B教学能力C教育机智D威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8、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成熟,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其中适应的方式有(ACD)2-56A同化B强化C顺应D平衡E习得32关于婴幼儿的依恋问题,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其中安斯沃斯等人提出婴儿的依恋模式包括(ABDE)4-101A安全型依恋B回避型依恋C强制型依恋D矛盾型依恋E混乱型依恋33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其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5-114A促进学生责任感发展B促进学生义务感发展C促进学生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D促进学生心理活动
9、自觉性发展E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性格形成34朱智贤提出初中生的社会化发展任务是(ABCDE)6-151A谋求独立B确定自我C获得性别角色D准备适应“性”的成熟E学习适应成人的社会35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观原因包括(BCE)12-285A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又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措施B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C学生性格上存在某些缺陷D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E学生的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最近发展区2-61答: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1分
10、),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水平(1分)。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1分)。37环境决定论3-73答:该理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1分)。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1分),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1分)。38超常儿童8-187答: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龄者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1分),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1分)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1分)。39逆向思维法11-261答:是指从事物的反面(1分)去思考问题(1分)的思维方法(1分)。40教师的教育机智14-321答:是指教师对学
11、生活动的敏感性(1分)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1分)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通常会出现哪些类型?7-172答:(1)自我肯定型(1分);(2)自我否定型(1分);(3)自我矛盾型(1分);(4)自我扩张型(1分);(5)自我萎缩型(1分)。42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8-200答:(1)激发学习积极性(1分);(2)因材施教(1分);(3)加强直观性教育(1分);(4)循序浙进(1分);(5)多练习(1分)。43影响认知策略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10-245答:
12、(1)原有知识背景(1分);(2)元认知水平(1分):(3)动机(1分);(4)归因模式(1分);(5)自我效能感(1分)。44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哪几个层次?13-299答:(1)生理需要(1分):(2)安全需要(1分):(3)相爱与归属的需要(1分):(4)尊重的需要(1分);(5)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5(本题10分)何力关键期?试论述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教育工作的意义。3-77答: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1分)。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同时,在关键期内
13、,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1分)。发展心理学家通过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发展也存在关键期,并且对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1分)。第一,关键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抓住关键期内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教育,会使教育取得最大的效果(1分)。第二,关键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因此要注意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分)。要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采用科学的教育内容及正确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其心理发展(1分)。第三,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矛盾冲突最突出的时期(1分)。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矛盾冲突,顺利渡过这一时期(1分)
14、。第四,关键期是心理发展最快的时期,教育工作定要跟上(1分)。如果因某种原因错过了某种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也不能因此就放弃对个体的教育工作(1分)。46(本题15分)试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9-221答: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1分)。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1分);(2)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1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1分)。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
15、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1分);(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1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变化(1分);(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1分)。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在的信息纳入到己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1分)。顺应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的外在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1分)。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1分),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1分)。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1分),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1分),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