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学试题课程代码:0329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A)5-142A.业缘关系B.亲缘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2.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D)1-7A.血缘关系B.亲缘关系C.地缘关系D.利益关系3.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是(C)1-8A.人际关系的历史性B.人际关系的客观性C.人际关系的社会性D.人际关系的情感性4.原本和谐的夫妻关系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由和谐
2、矛盾分居离异的变化。这种情形属于(B)1-12A.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特点的表现B.人际关系的变动性特点的表现C.人际关系的情感性特点的表现D.网际关系的新特点的表现5.下列既是研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又是评估人际关系的方法是(A)1-27A.社会测量法B.社会调查法C.人物推定法D.统计法6.所谓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在以下研究方法中实际上也属于一种观察法的是(B)1-26A.文献法B.实验法C.参照测量法D.社会调查法7.提出“生产本身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这一观点的是(C)2-32A.梅奥B.马
3、斯洛C.马克思D.赫茨伯格8.马克思的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的观点出自(A)2-33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德意志意识形态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9.马斯洛的“七种需要理论”出自于(D)2-41A.科学心理学B.存在心理学探索C.人性能达到的境界D.动机与个性10.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被称为“创造性的需要”指的是(C)2-41A.认识与理解的需要B.尊重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追求完美的需要11.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代表人物是(B)2-53A.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乔治B.加拿大的精神病医生伯恩内博士C.美国学者罗伯特帕克D.美国学者雅各布莫雷诺1
4、2.下列属于人际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是(D)3-74A.相互接触B.相互补充C.相互悦纳D.人的生产13.人际交换理论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用以解释人际吸引行为的产生和持续。该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C)2-50A.人本心理学原理B.相互作用分析理论C.强化心理学原理D.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4.“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里的“知己”一词,在影响人际关系的要素中归属于(B)4-112A.利益因素B.情感因素C.尊严因素D.交往主体15.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是(A)5-139A.家庭B.遗传C.学校D.岗位16.由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归属于(D)5-1
5、43A.血缘关系B.学缘关系C.业缘关系D.趣缘关系17.通过比较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称为(A)6-167A.性格B.兴趣C.能力D.气质18.属于平等的相对性表现的是(C)7-200A.平等具有地域性B.平等具有时代性C.起点和机会是均等的D.平等是发展变化的19.我国战国时代有“负荆请罪”的故事,故事中的蔺相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原则是(B)7-213A.理解原则B.相容原则C.平等原则D.自律原则20.“酸葡萄”心理体现了哪种自我防卫技法?(A)9-260A.以合理化缓解B.以升华转移C.以补偿消除D.幽默诙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人际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ABCDE)2-32A.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B.人群关系和人际需要理论C.角色、戏剧和交换理论D.相互作用分析理论E.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22.以下关于人际关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ABCDE)1-8-9A.人际关系具有社会性B.人际关系具有历史性C.人际关系具有客观性D.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E.人际关系具有变动性2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所具有的特点包括(BDE)3-69A.女性对男性的依附B.以血缘关系为基础C.以
7、地缘关系为基础D.以等级差别为准则E.以土地占有为标准24.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要素有(BDE)4-110A.交往环境B.利益因素C.交往目的D.情感因素E.尊严因素25.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内容可划分为(ABCDE)5-128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道德关系D.法律关系E.宗教关系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冷淡3-86答:是在漠不关心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态度和行为。27.单线式交往4-108答:是指交往目的、交往对象、交往结果单一的交往。28.态度适度7-211答:表现在交往者对交往对象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的适度把握。态度适度要求人们对不同的交往对象都要
8、适度尊重,要一视同仁。29.艺术修养8-248答:是指人们在艺术制作和艺术欣赏中不断学习、提高,达到一定的能力和水平。30.体态语9-274答:是指用于传播信息、进行交往的身体动作。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1.简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2-33答:(1)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2分)(2)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2分)(3)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
9、际交往的发展趋势。(1分)32.简述精神生产对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影响。3-80-81答:(1)思想意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分)(2)知识层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分)(3)精神产品的生产方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分)33.为什么说社会化是任何个人的必经之路?4-115答:(1)人们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创造物质财富;要创造物质财富,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本领和条件;而这些本领和条件都是社会性的,只有通过社会化才能获得。(2分)(2)人在生活中不仅具有物质的需要,而且具有精神需要,如需要文化、娱乐、消遣等。(2分)(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繁衍后代,需要有人继承。(1分)34.简述亲密型人际关系
10、表现出的特点。5-154答:(1)交往频繁。(1分)(2)相互依存。(1分)(3)追求共享。(1分)(4)互相接纳。(1分)(5)心理相容。(1分)35.简述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7-207-208答:引发人的交往动机因素主要包括:(1)内在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内在因素是使人产生交往动机的推助力。(2分)(2)外在因素主要是社会角色期待对个人形成的压力。(2分)(3)目标因素是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的合成。(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试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非言语沟通系统”。8-233-234答:所谓非言语沟通是指以非语言符
11、号系统为信息沟通载体的分级沟通。比如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眼神、音调等都能用以表达某种语义和情感。(2分)非言语沟通分为四个符号系统:(1)光学动力符号系统是指通过人体各部分的一般运动肌表现人的情感的符号系统。主要包括人的手势、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等。(2分)(2)辅助语言符号系统即音质、音量、音幅、音调、音色、语速、节奏等。还包括语言外的系统,如在言语中加入停顿,以及咳嗽、哭、笑等。(2分)(3)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指的是在非言语沟通中,交际双方通过所处的空间距离和对时间的把握达到传情达意的特殊的符号系统。(2分)(4)视线接触符号系统是指通过目光接触表达各种情感、态度、观念等的符号系统。视线接
12、触是对言语沟通的一种补充。(2分)37.试述影响人际关系的社会制度因素。6-187答:一、社会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形态。二是指具体的社会制度。三是指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1分)二、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人际关系具有不同的影响(简要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同影响)。(2分)三、不同社会制度对人际关系影响的共性1、影响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类型(2分)2、影响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2分)3、影响人际交往的范围(1分)4、影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2分)六、案例分析题(10分)38.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应用一个简单的情境系统来证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衡。这个
13、简单的情境系统包括三个要素:主体、交往对象(他人)、交往双方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由这三个要素可以构成三种关系: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评价关系;主体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评价关系;交往对象对该客观事物的评价关系。假设主体是一个男青年,交往对象是他的女朋友,客观事物是购买羽绒服。请用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分析上述情境。要求:1、请指出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及客观事物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并判断结构关系是否平衡。(6分)2、回答出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4分)2-58答:1、请指出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及客观事物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并判断结构关系是否平衡。(6分)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及客观事物之间构成以下6种关系:(1
14、)第一种:如果男青年喜欢其女朋友,并且双方都喜欢购买羽绒服,这时的关系结构是平衡的,即双方意见一致,关系和谐。(1分)(2)第二种:如果男青年喜欢其女朋友,他们双方都不喜欢购买羽绒服,因为他们的意见一致,所以,关系结构也是平衡的。(1分)(3)第三种:如果女朋友不喜欢男青年却喜欢购买羽绒服,而男青年则不喜欢购买羽绒服;那么,这个结构关系是平衡的。(1分)(4)第四种:如果男青年喜欢购买羽绒服,而女朋友既不喜欢男青年也不喜欢购买羽绒服,那么,这种关系结构也是平衡的。因为在第三、四种情况下,他们在购买羽绒服的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女朋友又不喜欢男青年,她不想和男青年保持原有关系,所以并无冲突可言。(1分)(5)第五种:如果男青年和其女朋友互相不喜欢,而在购买羽绒服问题上意见一致时,那么,这时存在着不平衡。(1分)(6)第六种:如果男青年和其女朋友互相喜欢,但在购买羽绒服问题上意见不一致,那么,这时也会出现不平衡。(1分)2、回答出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4分)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是: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相似的情趣,而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不同的好恶。否则,就会出现不平衡。(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