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十五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1 摘要:小学教育法制教育在近年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注意,低年级养成良好的法律和道德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大力提倡学生通过课堂和课下实践的结合,新编道德与法治将小学教师原本教授的道德与生活知识重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新教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开放性,对于小学教师和家长而言都可谓是一次极大的挑战,教学质量方面也需要通过这样的实践教育得到提升,从而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道德问题。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工作的好
2、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我国在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教育层面的教育仍然更多停留于浅层,教师更多的会在道德方面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从对家人的亲情到对朋友和他人的关怀,学生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帮助,相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反之,对于法律知识的细致讲解,教师很难做清晰明白的教授,主要有多方面原因,教师教授方法和自身法律意识的缺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相关法律知识传播的不到位都是造成的主要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认知不足,家校双方缺乏沟通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们来说,师资水平呈现出层次性和多样性。对于不同层次的教师而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很难说“到位
3、”,对教材的处理很难做到“适度”,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很难做到“适切”,对学生的发展很难做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道德认知和法律法规意识”。在教学中常表现为:课程目标不明,教学方向不清;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普及性,没有体现能力的发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忽略了社会时效性和德育功能;教学情境创设脱离孩子们的生活基础,难以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 有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法制与道德知识难以在小学生大脑里形成固定意识,最基础的原因在于学生家长对于基础法律常识基础太少,而家长才是真正意义上学生的直接影响者,家长在家庭中的种种举动都让孩子看在眼里,潜移默化直接会学习家长的语言行为1。学校要及时了解家长对该课程的
4、了解程度,适度宣传法律道德知识,以各种方便的形式传播到学生的家庭中,让学生在自然生活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二)教师教学方式欠缺导致学生接受度低 如何让学生首先接触到书面化的法律知识,教师在此過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小学教师在具备良好教学素养的基础上,应该具有足够的道德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用特殊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授给学生,坚决否定教师以“敷衍式”的方法对待法律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这些课程为基础,学生学习再多的学科知识都只能是徒劳,那么教师教学方式应该有一些改变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的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制度和方式已不完全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要求。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缺陷,如:一是重结果轻过程,
5、评价单一;二是评价往往带有教师主观性、随意性;三是评价方法操作性不强,指向性模糊。总之,对如何评价教育对象,还缺乏一个崭新的、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构建教学标准的评价体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评价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力图构建一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标准的评价体系。建立清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学段教学学业评价标准,使得广大一线教师能清楚地知道各个活动主题在教育主旨,育人价值,教学目标要适宜。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学段教学活动标准,保障教学实践过程中“方法适当、强度适量”,帮助学生“情感与态度”“能力与知识”并存。合理开发教材,使课堂教学内容具有
6、专业性、社会性、生活性、地方性。增强道德与法治的育人功能。 (二)教师的纽带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律教学只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用课堂教材来传授是远远不足的,因为道德和法律的意识要成为人的一种固定意识是需要一段过程和时间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一种纽带作用。教师是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很多时候,这些专业知识如果是作为家长在生活中不时能够提出来的,学生也会对家长产生尊敬感,自然把家长当作学习的榜样。教师联系学生相对容易,主要通过课堂和课后的谈话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道德意识,教师与家长沟通首先需要双方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不打扰的前提下,教师尽可能地建立各种形式的交流渠道。 教师是教
7、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凭借原有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合作、交流、反思,自主建构对道德的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 (三)教学方式改变 当前,我国经常出现学生,家长不重视法律与道德知识在小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当造成的,教学语文数学等学科时,学生不需要过多的社会实践就能够明白,但在教学道德和法律课程时,教师需要具备做够的耐心用日常的方式走近学生的意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教学,要避免出现“填鸭式”的教学例如:在一年级新学期开学时,教师教学生相互认识过程中可以
8、采取玩游戏的方式,用接龙的方式让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反过来再介绍同学,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记住同学的姓名和特点,这时,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和新同学交流,教会学生用微笑和聊天等方式打消隔阂,这样,学生很容易和陌生的环境和人打成一片。小学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改变对于学生学习法律和道德知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最好的选择,教师从中找到规律后,利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学生理解更加容易。 结语 总而言之,综合小学法律与道德教学,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应该找到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地教学,同时教授给学生实用的技能,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道德两难的问题时能够根据课堂和生活经验正确
9、判断。与此同时,家长要一直发挥其作用,即主动积极地和自己的孩子谈论相关问题,避免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只知道学习课内知识。学校方面,要调动一切有效课程资源,宣传相关知识,营造学以致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成长在一种优良的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06):49-49. 2陈风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北师大版一年级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06):132-133.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2 【摘 要】近年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备受社会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
10、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可以正确指引学生,又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错误行为的出现。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存在问题;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3-0068-01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巩固小学生法律基础知识,增强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课程,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的有效途径。基于实践角度有效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如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极大地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
11、发展,对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理念较为传统。教育理念较为传统主要展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系列内容,教师往往采取的都是浅层简单灌输式,根本未能综合考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该种教学方式在具体实施时,非常容易对小学生造成错误引导,导致小学生很难灵活深入地考虑问题,更别说是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日后学习了;其二是纵观实际,我们发现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完全依据自身过去的教学经验,根本不关心、不重视新发布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内部存在很大隐患,時间长了,潜藏的隐患就会集中爆发,无疑给完全解决
12、增加了许多难度。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纵观实际,我们发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时,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在日常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都是被动地接受者,往往都是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长此以往,小学生就会越来越讨厌道德与法治课,甚至完全丧失正确的思维模式,导致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其二是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和学生互动时比较机械,生硬,毫无灵活性,根本没有更好地烘托、活跃课堂气氛,如此,怎能达到预期的互动效果。二、如何高效地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1.注重生动课堂教学的构建。要想完全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说白了就是给予小
13、学生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小学生充分享受自身的权利,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生的成长成才。例如:在教学我们爱整洁内容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讨论下怎样才算整洁?你做得怎么样?为什么生活在干净、整齐的环境里才会真开心等等,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才能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使小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如此,才能使教育工作保持在正确轨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构建生动课堂教学时,还应有机结合社会时事热点,特别是一些范例,应多多与学生进行深入探析,说白了就是多制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互动的效果。2
14、.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众所周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推动小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从多个层面帮助小学生,帮助他们巩固自身的认知体系,引导他们在进步时不断减少错误想法、极端行为。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如此,才能拓宽小学生的思路,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让小学生表现地更加优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多学科渗透教学时切忌盲目随意,而是必须找准渗透点,说白了就是找到从哪个地方渗透,在什么情况下渗透,具体渗透到什么程度等等,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渗透,在此基础上,才能构建出开放化、多学科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理解道德,从而
15、树立小学生全面的道德观。3.加强生活实践课程。在新时代下,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成长速度非常快,而有效利用生活实践课程,能够更好地锻炼小学生,还能扩大小学生的视野,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如:有些小学生比较调皮捣蛋,他们有时做的一些恶作剧,虽然没有严重伤害到其他同学,但是却极易演变为不良行为,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游手好闲之人、不良分子等等,引导小学生与之对比、分析,目的是让小学生从思想上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习惯。例如:在教学上学路上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观察、充分熟悉自己的上学路线,让他们了解上学路上明显的标志物,或者是拍摄学生生活中上学路上的场景,把关爱学生的人
16、和学生一起拍照,把这些生活化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或者是出示资料故事:小学生上学途中安全事故的报道,或者是出示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让小学生自选图片中的一个图景,演一演,让小学生关注到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明确知道上学路上要遵守规则才能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基于小学生心理承受范围内,多多利用生活实践课程,如此,才能引发小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深入意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并更好地约束自己。结束语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加强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引导者,
17、教师必须从内心里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深入分析,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观、价值观,推动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3 一、综合认定 本期我校各年级利用学期初制定的评价发案,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本学期组织的各学科、个班级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展示交流活动,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总体来说,我校的品德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良好。通过反思、总结,二、四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梳理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个人优秀作业展、小组讨论各自的感悟等),虽然少数学生的
18、学习态度不够明确,但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中,老师课堂上足够关注到这些学生,相信这些少数学生会受到一些影响,尽可能多地从每节课中学到一些知识。 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评价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就要继续努力,及时调整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方案,使学生会学、乐学。 二、问题认定 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中收集资料,积累知识量太少。 2.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由于品德实行等级评分,不计入总分,所以还有学生都不重视该学科,把精力用在所谓的“主科”上。 3.自主评价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充分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 三、原因分析 1.学生的课前搜集资料
19、的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平时上课听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这方面有一定欠缺,也有同学干脆不答。 四、教育决策 1.在今后的教学开展中,还要继续调整评价方案,考虑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2.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才算是一节好课。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层次性,不要盲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这样才能学生激发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行动落实 针对出现
20、的问题,在下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不但是一门主课,而且还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2.加强同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准备作业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 3.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积累本上,并及时复习。 4.把握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4 参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总分人平及格率优秀率30以下30-3940-49分50分三率之和57503724
21、8187.0510087.7207455274.4二、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填一填这部分内容考查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的常识。 第二部分:选一选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此项内容,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答题的正确率较高。 第三部分:辨一辨第四部分:连一连第五部分:我会答三、卷面分析: 1、填空题: 填空题共4道小题。基本上是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选一选这道题:4小题。大部分学生做得好。 3、辩一辩有个别同学有错题现象4、我会连6小题全做对5、我会答问
22、答比较灵活又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得较好四、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2、解决问题方法活。 鼓励学生采用灵活、富有个性地解决问题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一条途径。 3、学习习惯较好。 90%卷面字迹较为清晰、书写比较规范。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在教学中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 五、存在问题: 1、少数学困生理解能力、分析题意的能力较差。 2、思维不够开阔。 六、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 2、改进教学设计。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
23、的起点。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因此要根据学生基础,找准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去设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3)注意目标的可检测性,制定明确、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定位的关键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必须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体现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其次,课时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 3、优化课堂教学。
24、(1)新课引入生活化。 (2)问题提出开放化。 这里所说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精心设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有目的的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疑点,引发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师生情感上达到共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鼓励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真正解放学生的一切。 (3) 练习设计多样化。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 小学道德
25、与法治质量分析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荣幸有机会在这发言,我是周庄中学的初二老师,我教英语兼任道德与法治课,刚接到典型发言的通知,倍感压力,没有太好的.教学方法,更谈不上什么经验,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课下,我问学生们,我们的成绩是怎样提高的?有的学生说我们喜欢你,如果不好好学觉得对不住你“;有的学生说”你讲课有条理,课堂上留时间让我背重难点;有的学生说你布置的作业总要检查,我们不敢不写你的作业。听了学生的话,我仔细考虑了一下,就把平时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些做法,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我上高中时,我们都喜欢教语文的王文革老师,
26、他课下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关心我们,主动找同学们沟通,课堂上,讲课幽默风趣,每节课都有一两句的幽默用语,课堂上用一两分钟的幽默,换来学生对45分钟课堂的期待,参加工作后,我按照王老师的教学风格,学生们慢慢的喜欢上了我,也喜欢上我的课, 第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高效课堂需要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何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每个人的发展方式不同,我是珍惜各种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活动,也感谢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的学习机会,比如说,新课改岗前培训,不定期的课改研讨课和展示课,尤其在14年,在何学兵主任和申粉茹教研员的指导和推荐下,我参加了市优质课比赛和送课下乡活动,全程观摩了河北省优
27、质课比赛。通过各种活动,我收获了很多。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注重先学后教,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为主旋律。注重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逻辑整合,每节课不能面面俱到,可以只抓一个主题探究。每节课利用10分钟时间复习巩固上节课重点知识,20分钟时间讲授新课,15分钟时间消化练习当堂课的知识。做到课堂上掌握60%,下节课复习掌握20%,课后做练习题掌握20%。 第三,做有责任心的老师。 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我们应该切实履行责任,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现自身能力与价值。常人言,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当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如果心不在焉,我们肯定做不好,如
28、果有责任心,一定会尽心尽力,千方百计做好的,作为教师,要尊重,关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从备,讲,批,复,考,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尤其做好检查,批改工作。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6 一、考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1、全卷基本情况 分数段 二、试题评价 我班学生应考数45人,实考人数45人,平均分61.40分,最高分73分,最低分40分,及格人数28人,及格率62%。本次模拟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由单向选择题、判断题、双向选择题、匹配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六部分组成,试卷难易程度为0.61。 试题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重在考查
29、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试题难易适中,考试内容大都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3.题目设计比较灵活,命题类型比较多样。出题方式多样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新颖性。三、考生答题情况及错误原因分析 (一)各小题答题情况 在此次考试中学生的基础题完成得较好,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学生十分不多,但双向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得分率较低。特别是简答题的第三题:五四运动中主要提出了哪些口号?大部分学生都空着,此题失分较多。 (二)错误原因分析 (1)个别同学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答题不规范。 (2)学生思维不灵活,把各个部分的知识点孤立地来看待,教师要在不能根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对答。学生的知识
30、点掌握不准确、不扎实。 (3)学生不太用旧知识来联系新知,理解新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教学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研读考试说明,优化教学,抓好每一节复习课,努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一分三率。3.认真分析本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4.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5.查缺补漏,要求学生识记的知识利用晨读、课余时间让学生记下来。6.抓好后进生
31、的辅导,加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7.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的安全、卫生、心理辅导等工作。(二)考试中所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建议 有些学生填图答题卡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少部分考生答题没有答在规定的区域内。 建议:平时加强答题卡的训练,训练规范答题,规范书写。 2023年7月21日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7 道德与法治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由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这两个个部分组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中。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
32、说是比较适中的,考试内容都为课本上的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考生答题情况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2.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 这些问题的呈现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应对措施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要做到如下几点: 1、平时
33、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程度,记忆要准确无误,夯实基础。 2.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课堂多加关注,学困生的作业要因人而异,降低数量和难度,多做表扬和鼓励,多进行个别谈话,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3.教学中教学方法多变,适时加入游戏活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8 一、综合认定本期我校各年级利用学期初制定的评价发案,结合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本学期组织的各学科、个班级的“过程性和综合性”评价展示交流活动,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坚持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总体来说,我校的品德学科学生学业质量良好。通过反思、总结
34、,二、四年级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自主梳理一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个人优秀作业展、小组讨论各自的感悟等),虽然少数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明确,但在这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班集体中,老师课堂上足够关注到这些学生,相信这些少数学生会受到一些影响,尽可能多地从每节课中学到一些知识。当然,有一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这种评价方式,那么,作为教师就要继续努力,及时调整适合学生整体发展的评价方案,使学生会学、乐学。二、问题认定1.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中收集资料,积累知识量太少。2.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但是由于品德实行等级评分,不计入总分,所以还有学生都不重视该学科,把精力
35、用在所谓的“主科”上。3.自主评价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充分参与到这种学习方式中。三、原因分析1.学生的课前搜集资料的能力有待提高。2.学生对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平时上课听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这方面有一定欠缺,也有同学干脆不答。四、教育决策1.在今后的教学开展中,还要继续调整评价方案,考虑每个阶段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2.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3.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预定的教学内容,才算是一节好课。教学活动还要注意层次性,不要盲目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36、,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则应适当增加活动的难度,这样才能学生激发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五、行动落实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大对体育学科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不但是一门主课,而且还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2.加强同班主任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准备作业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3.培养学生总结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总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积累本上,并及时复习。4.把握课堂40分钟,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训练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9 20
37、23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五年级道德与法制质量分析一、成绩统计学 科 应考人数实考人数最高分最低分人均分优秀率及格率道德与法制10661066492680.9280.610.91二、试题分析本次五年级试卷,紧扣教材内容和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内容主要涵盖五年级上册四个单元的内容,但侧重于三、四单元的内容。试题既重视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祖国地理、地形、资源情况及相关历史的了解情况。试题题型结构和难度相对稳定,试题中的难、中、易比例较为合理。试卷共有四种题型:
38、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看图分析题。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基础性、实践性,突出了学科特点,具体体现为: 1.题目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知识点灵活分散在上册的四个单元,但主要侧重考查三、四两个单元。 2.题目的难易程度比较适中。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实现优、中、差兼顾,体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个别题目有些偏,比如:非客观题的第50小题中“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另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多数学生没记住,所以失分严重。 3.注重对学生基本社会知识的考查,体现了道德与法制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了解我们的祖国。”这一学科特点。具体体现在:填空题的第
39、46、47、50小题和判断题的34、36、37题,选择题的第2、9小题。 三、卷面分析从考查结果来看,学生失分量较大,分散在以下几个题目: 1.非客观题的第50小题中“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这是课文中一幅插图下的文字,上课有作为重点提到,但学生还是掌握的不太好。另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大多数学生没记住,所以失分严重。 2.判断题的第34小题日月潭是哪个省的,有不少学生记忆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故失分严重。 3.连线题中有部分学生由于书本不熟,造成线连不对,美德还要具备哪些优良品质,严重失分。 四、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我
40、们的生活、对当前的社会、对我们生活的祖国的地理、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一些识记性较强的知识点,仍需加强记忆的准确性,尤其应加强对书本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并习得了一些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和渠道,这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意识有待加强。同时,学生的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 3.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养成了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了基本的交往技巧。但有一些学生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表现为: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没有起到规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41、。 五、改进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让学生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记牢,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对书本的了解。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归类,帮助学生辨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2.理论指导行为,促进学生将所学的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规范行为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分析社会现象的意识,养成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我们的祖国的良好习惯,知法守法等,并逐步提高生活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并能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答题,能够举一反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质量分析篇10 一、知识方面: 1、填空题,多数学生能
42、按照要求填写,书写规范,但有错别字,正确80.1%。,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知识模糊 2、判断题。本题共10个题,正确率82.3%,错误原因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使判断错误. 3、选择题共8个题,正确率为81.5%,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选不准. 4、解决问题共2个小题,正确率为81.6%,失误原因是学生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掌握不好,答案不准. 二、学生方面: 失误原因一是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二是粗心,丢三落 三、教师方面: 教师平常对学生的记忆与练习太少,对粗心的学生要求严 四、补救措施 1、对粗心学生严要求,使其养成认真的习惯。 2、平时讲课要细. 3、加
43、强对落后生的辅导. 4、加强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08年秋期末调考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 从成绩上优秀率与及格率低比较高,除试题比较容易外,最主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本册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尤其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结合甚密,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常识。因此,做起题目来比较得心应手。从做题情况来看,除部分学生因做题习惯比较差、审题不清,或因为平时资料收集较欠缺而失分外,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好地完成题目,得分率比较高。 (二)、各题的得分率分析 学生的试卷各题得分率如下: 略 (三)、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与分析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如选择题中第3小题中,题目要求是下面行为不正确的是(),答案应是选择(d),但有几个同学却丢掉了“不”,从而选错答案。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如第一大题填空的第三小题小题:()是爱,()是爱,()是爱,()是爱!很多同学都是想当然的填。 (3)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而出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