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其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P8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1900年10月,孙中山发动惠州起义。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章炳鳞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
2、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及意义(P80)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称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意义:三民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革命与改良论战的内容及意义(P8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3、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武昌起义的经过及意义(P83):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第八营革命党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当夜占领武昌。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13个省和上海宣布脱离清政府,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意义: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P85)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千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解放。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85)原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没有建立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救不了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P88)发动二次革命。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发动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