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

上传人(卖家):学习委员 文档编号:5332601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9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体制下的宏观劳动力配置传统体制下的宏观劳动力配置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 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市场配置第一节第一节 传统体制下的宏观劳动力配置传统体制下的宏观劳动力配置一、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和特点一、传统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方式和特点(重点)(重点)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19491949年年1010月月1 1日)初期,全国城镇劳动力就业形势严日)初期,全国城镇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城镇从业人员只有峻,城镇从业人员只有15331533万人,失业率高达万人,失业率高达23.6%23.6%。为了迅速扭转这。为了迅速扭转这

2、种严峻的局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具体如下:种严峻的局面,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具体如下:一是一是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公教人员和对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公教人员和19521952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年实行民主改革后的富余人员采取的富余人员采取“包下来包下来”的政策,同时对官僚资本进行改造。的政策,同时对官僚资本进行改造。二是二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雇佣问题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雇佣问题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如,企。如,企业经营困难要解雇职工的,要经过劳动部门的审查批准。业经营困难要解雇职工的,要经过劳动部门的审查批准。三是三是考虑到城镇中已经存在的就业压力,规定

3、城镇企业不能到农村考虑到城镇中已经存在的就业压力,规定城镇企业不能到农村随便招工,如果企业确实因生产需要而增加工人,一定要通过地方劳动随便招工,如果企业确实因生产需要而增加工人,一定要通过地方劳动部门的批准。部门的批准。四是四是政府设立劳动介绍所,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统计,实行有组政府设立劳动介绍所,对失业人员进行登记、统计,实行有组织安排就业。织安排就业。五是五是采取采取“以工代赈以工代赈”、“生产自救生产自救”等措施,对原有的失业人员等措施,对原有的失业人员实行救济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部分失业人员进行转业训练等。实行救济以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部分失业人员进行转业训练等。到到2020世

4、纪世纪50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一五一五”时期以后,时期以后,“统包统配统包统配”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这种的方式逐渐建立起来,这种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劳动力计划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如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如下:1.1.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城镇劳动力资源由政。城镇劳动力资源由政府府“包下来包下来”,也包括城镇新成长的劳劫力,个人不需要自谋就业。,也包括城镇新成长的劳劫力,个人不需要自谋就业。2.2.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从事常年性生产的企业、工作岗位,应尽。从事常年性生产的企业、工作岗位,应尽可

5、能地使用可能地使用正式工正式工,不得招收临时工。,不得招收临时工。3.3.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余缺。对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余缺问题,主要通过劳动部门统一安排来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劳动部门统一安排来解决。4.4.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5.5.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在传统的劳动力配置方式下,政府对城。在传统的劳动力配置方式下,政府对城镇用人单位的职工实行统一配置,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是起到了镇用人单位的职工实行统一配置,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是起到了“蓄蓄水池水池”的作用,当城镇缺

6、乏劳动力时,才从农村进行招工。的作用,当城镇缺乏劳动力时,才从农村进行招工。6.6.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几乎不能。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几乎不能流动,劳动者也没有择业的自由。流动,劳动者也没有择业的自由。7.7.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劳动由。劳动由生产队统一安排,劳动报酬通过工分的形式计发。生产队统一安排,劳动报酬通过工分的形式计发。由于由于传统的劳动力计划配置传统的劳动力计划配置缺乏相应的弹性,缺乏相应的弹性,企业也企业也,结果,结果。传统的配置方式传统的配置方式是

7、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实现对劳动力资源的计划配置的,主要包括两个制度:置的,主要包括两个制度:第一,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第一,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对在职的劳动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和调动的制度。进行统一调配的原则包括:一是进行统一调配的原则包括:一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统筹兼顾,适当安排;二是;二是区别轻区别轻重缓急,保证重点重缓

8、急,保证重点;三是;三是坚持自力更生,先内后外坚持自力更生,先内后外;四是;四是力求专业对口力求专业对口,发挥专长,发挥专长;五是;五是以地区为主,就近调配以地区为主,就近调配。第二,统包统配制度第二,统包统配制度。统包统配制度统包统配制度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大是对城镇需要就业的人员(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家居城镇的复员、退伍军人)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中专、技校毕业生和家居城镇的复员、退伍军人)由国家统一进行安置的劳动制度。的劳动制度。统包统配制度统包统配制度的形成主要是为了稳定建国初期的国内局势,对官僚的形成主要是为了稳定建国初期的国内局势,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职工和国民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采

9、取资本主义企业的职工和国民党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采取“包下来包下来”的政策的政策,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但这种制度被延续了下去,带来,在当时的情况下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但这种制度被延续了下去,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一是了一系列的弊端:一是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造成了待业人员对国家的过分依赖,二是,二是不利于不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推行,三是,三是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严重束缚了就业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四是,四是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所需的劳动力用人单位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所需的劳动力。二、传统体制下农村劳动力资

10、源配置二、传统体制下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一)(一)1950-19571950-1957年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年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尚不稳定,新政府面临两个问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尚不稳定,新政府面临两个问题:题:一是稳定的政治形势一是稳定的政治形势,二是稳定的经济保证二是稳定的经济保证。从这一点上看,农业所需。从这一点上看,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应首先得到满足,这样才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稳定国内的的劳动力应首先得到满足,这样才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稳定国内的形势。在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配置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配置,农村形势。在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的配

11、置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配置,农村劳动力有一定的择业自主权,如果有条件甚至可以到城市中就业。劳动力有一定的择业自主权,如果有条件甚至可以到城市中就业。(二)(二)1958-19781958-1978年劳动力资源统包统配年劳动力资源统包统配 这一时期,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加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国家在生产这一时期,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加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国家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上采取计划的分配方式,劳动力资源采取资料和消费资料上采取计划的分配方式,劳动力资源采取统包统配统包统配的方式的方式,一切由政府按照国家发展战略,一切由政府按照国家发展战略的计划统一安排。农村劳动力在公社内参加的计划统一安排。农村

12、劳动力在公社内参加统一劳动统一劳动,统一分配统一分配,这种配,这种配置方式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历史资料来看,置方式造成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历史资料来看,19581958年农业已经年农业已经有上亿的剩余劳动力。这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只被局限在农业中,不能转移有上亿的剩余劳动力。这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只被局限在农业中,不能转移到城镇就业。更为严重的是,到城镇就业。更为严重的是,统包统配统包统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限制了劳动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限制了劳动力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热情,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以及有效配置。力的劳动热情和创造热情,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以及有效配置。(三)(

13、三)1979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年至今(改革开放后)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19791979年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年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开始时,。在开始时,。但是,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非公有制经济。但是,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传统的的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传统的统包统配统包统配的劳动力资源配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逐渐被以市场为导向的配置方式所取代,而家庭配置劳动力资源置方式逐渐被以市场为导向的配置方式所取代,而家庭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方式也已

14、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的方式也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式正逐渐成为配置的主要形式。正逐渐成为配置的主要形式。配置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配置方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重点)(重点):1.1.传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生劳动力传统的就业方式和就业渠道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新生劳动力资源,迫切需要新的就业方式和渠道解决农村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资源,迫切需要新的就业方式和渠道解决农村和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尤。尤其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农村集体公社中,已经存在上亿的隐性失其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以及农村集体公社中,已经

15、存在上亿的隐性失业人员,如果再继续依靠业人员,如果再继续依靠统包统配统包统配的方式解决就业,已经很难缓解就业的方式解决就业,已经很难缓解就业问题。问题。2.2.改革开放引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相应地要求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改革开放引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相应地要求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也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也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问题。三、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弊端三、传统劳动力配置方式的弊端 1.1.导致用人单位人浮于事和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导致用人单位人浮于事和企业富余人员的产生。2.2.劳动效率低下劳动效率低下。在固定工资制度下,。在固定工资制度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多干

16、少一个样”,劳动,劳动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与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构成矛盾,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动机与企业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构成矛盾,职工在上班时间尽可能地做自己的职工在上班时间尽可能地做自己的“私活私活”,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以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3.3.阻碍了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劳动者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双方不能够根据,双方不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因而很难形成最佳的匹配,这必然导致劳动力资源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因而很难形成最佳的匹配,这必然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的浪费。四、传统配置方式的变革四、传统

17、配置方式的变革 与与市场配置市场配置的方式相比,的方式相比,计划配置计划配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一是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劳动者不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实际的支。劳动者不拥有自己的劳动力,实际的支配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劳动力的就业取决于政府的安排。配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劳动力的就业取决于政府的安排。二是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由计划部门统一安排二是劳动力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由计划部门统一安排,企,企业和个人都没有权利进行分配。业和个人都没有权利进行分配。三是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三是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只是与粮食、布匹等票证配合,只是与粮食

18、、布匹等票证配合使用作为取得消费品的凭证。使用作为取得消费品的凭证。从从19581958年起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年起直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左左”的思想的影响,导致全国从的思想的影响,导致全国从业人员特别是城镇从业人员增长趋缓,而且企业中的隐性失业人员也发展业人员特别是城镇从业人员增长趋缓,而且企业中的隐性失业人员也发展到了较大的规模。同时,到了较大的规模。同时,“文革文革”结束后大量城镇知识青年的集中返城也结束后大量城镇知识青年的集中返城也给城镇增加了大量的失业人员,使城镇就业形势更趋紧张。给城镇增加了大量的失业人员,使城镇就业形势更趋紧张。1980 1980年,我国开始对传统的用工制度进行改

19、革,在上海、广东等地年,我国开始对传统的用工制度进行改革,在上海、广东等地实行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以后逐渐扩大到其他省市。到,以后逐渐扩大到其他省市。到19831983年年底,全国各省、年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在不同程度上试行了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在不同程度上试行了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978年年1212月月18 18)以来,政府改革了传)以来,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就业制度,引入统的就业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扩大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在扩大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特别是党的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99

20、3年年1111月月11 11)通过的)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我国市场体系。作为我国市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在建设上取得了明显进展,新的就业管,在建设上取得了明显进展,新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理体制正在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1.市场机制已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市场机制已成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主要力量。不

21、仅是新成长的。不仅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主要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就是国家仍负责安置的退伍军人也越劳动力主要通过市场实现就业,就是国家仍负责安置的退伍军人也越来越多地通过来越多地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2.2.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发展迅速,并在配置社会劳动力方面发挥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发展迅速,并在配置社会劳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着重要作用。从。从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双向选择和劳动力流动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双向选择和劳动力流动的需要,各地相继建立了一些职业介绍机构。的需要,各地相继建立了一些职业介绍机构。3.3.劳动力的流动范围明显

22、加大,劳动力市场渐趋统一劳动力的流动范围明显加大,劳动力市场渐趋统一。双向选择。双向选择的的竞争就业机制竞争就业机制在劳动力配置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一方面,企业为增在劳动力配置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一方面,企业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注意择优录用和节约使用劳动力;另一方面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注意择优录用和节约使用劳动力;另一方面,劳动者为获得就业岗位或取得更高收入而进行的流动,不再局限于一,劳动者为获得就业岗位或取得更高收入而进行的流动,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小范围,而是打破了城乡、地区、所有制界限。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小范围,而是打破了城乡、地区、所有制界限。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二

23、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配置 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通过影响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资源禀赋结构和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而对经,而对经济增长绩效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济增长绩效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资源禀赋结构资源禀赋结构是指一个经济体中是指一个经济体中自然资自然资源源、劳动力劳动力和和资本资本的的。国家之间在。国家之间在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是可以方面的差异是可以通过不同资源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加以改变:一方面,通过不同资源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加以改变:一方面,资本资本与与劳动力劳动力之间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具有一定程度的,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更多地利用,即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更多地利

24、用资本资本实现经实现经济增长,另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更多地利用济增长,另一个国家也可以通过更多地利用劳动力劳动力达到一定的增长绩效达到一定的增长绩效;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资本资本和和劳动要素禀赋劳动要素禀赋在国家之间的差异,还可以通过产品在国家之间的差异,还可以通过产品的国际贸易互补互利,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生产较多的国际贸易互补互利,即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生产较多的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相对富余的国家交换,与资本相对富余的国家交换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从,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交换。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而实现生产要素的交换。因此,在

25、一定意义上,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实际上也是该国,实际上也是该国劳动力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禀赋的产物。的产物。利用何种配置机制使用劳动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绩效影利用何种配置机制使用劳动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绩效影响极大。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传统的发展战略下形成了响极大。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传统的发展战略下形成了城乡劳动力隔绝配置和使用的二元性特点城乡劳动力隔绝配置和使用的二元性特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扭。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扭曲结构已经得到很大矫正,但曲结构已经得到很大矫正,但。一、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及基本特征一、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及基本特征(重点)(重点)总体来看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表现出以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一)劳动力配置体制的二元性 在城镇经济中,在城镇经济中,劳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均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市场供求规律支配。但在国有企业力供给和需求均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市场供求规律支配。但在国有企业 “老人老制度老人老制度”的劳动力配置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的,的劳动力配置基本上还是政府主导型的,允许,允许“下岗下岗”,不,不能能“失业失业”、“铁饭碗铁饭碗”和和“能进不能出能进不能出”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克服。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克服

27、。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劳动力分配按两种调节方式进行在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劳动力分配按两种调节方式进行:政府:政府对劳动力配置管理的注意力放在公有经济这一块,对劳动力配置管理的注意力放在公有经济这一块,没有相应的制度来帮助解决失业人员,没有相应的制度来帮助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劳动力配置问题。同时,因为非国有部门职工不能自由的生活保障和劳动力配置问题。同时,因为非国有部门职工不能自由选择公有部门工作,存在着岗位进入的制度障碍,选择公有部门工作,存在着岗位进入的制度障碍,。(二)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二)工资收入调节双轨运行 。目前,我国劳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双重工资体制、双轨运

28、行的问题。非国有经济职力市场存在明显的双重工资体制、双轨运行的问题。非国有经济职工工资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工资收入水平基本上能够根据劳动力市工工资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工资收入水平基本上能够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节,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异基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节,各种不同素质的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差异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国有经济主要在工资总额本上反映了他们各自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国有经济主要在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前提下实行自主分配、分组管理的体制,尽管已突与经济效益挂钩前提下实行自主分配、分组管理的体制,尽管已突破了计划经济的传统工资模式,破了计划经济的传统工资模式,

29、。(三)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三)城乡劳动力配置的户籍壁垒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第一产业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是,前面提到的关于中国城市化和劳动力配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但是,前面提到的关于中国城市化和劳动力配置结构转换的二元性特点置结构转换的二元性特点我国的我国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把城乡人口分布和劳动力配置从此的目的在于把城乡人口分布和劳动力配置从此。根据根据户籍管理户籍管理规定,一个人出生后,规定,一个人出生后,经公安部门批准,才可以

30、改变户籍登记地。从,经公安部门批准,才可以改变户籍登记地。从2020世纪世纪5050年代年代末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末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户籍制度户籍制度被严格执行被严格执行,。(四)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四)劳动力产业分布特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是一个经济规律(移是一个经济规律(补充补充:工业经济时代,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工业经济时代,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后,劳动力又由第一、二产业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31、后,劳动力又由第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向第三产业,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配第克拉克命题克拉克命题”)。在我)。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在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条件下,产业结构资金国,改革开放前,在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条件下,产业结构资金密集程度高,抑制了工业化过程中对劳动力的吸收;同时,人民公社体密集程度高,抑制了工业化过程中对劳动力的吸收;同时,人民公社体制把劳动力牢牢地限制在农业特别是种植业部门。结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制把劳动力牢牢地限制在农业特别是种植业部门。结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展,。(五)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五)城市化与劳动力配置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城市

32、化水平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或者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应该相应得到提高。从或者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应该相应得到提高。从国际比较来看,迄今为止国际比较来看,迄今为止。根据世界银行对。根据世界银行对133133个国家和地区由高到低的统计排位,个国家和地区由高到低的统计排位,19971997年中国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第5353位,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排在第位,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排在第110110位,城市化的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事实上,即使是非农劳位,城市化的进程滞

33、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事实上,即使是非农劳动力与农业劳动力的比例相当,动力与农业劳动力的比例相当,。二、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二、劳动力配置二元结构存在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 国企产权制度国企产权制度改革与改革与劳动力配置体制劳动力配置体制的转换及相关的的转换及相关的社会保障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改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当分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十分明显。当分析国企产权制国企产权制度度改革为什么举步维艰的时候,可以发现它主要是受到改革为什么举步维艰的时候,可

34、以发现它主要是受到劳动力配置体制劳动力配置体制和和社社会保障体制会保障体制的制约,而当探讨的制约,而当探讨劳动力配置体制劳动力配置体制为什么会长期滞留在二元结构为什么会长期滞留在二元结构状态时,又发现状态时,又发现国企产权制度国企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是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改革滞后是重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贸然推行劳动力市场配置,可能会出现:一是经营者以权谋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推行劳动力市场配置,可能会出现:一是经营者以权谋私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二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将大量的劳动力排挤出来,加大社会的劳动力配置;二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将大量的劳动力排挤出来,加大社会的劳动力配置压力。压力。(二)

35、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二)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 在传统劳动力配置体制下,城镇劳动力配置者虽然接受的是低工在传统劳动力配置体制下,城镇劳动力配置者虽然接受的是低工资,但必须注意到,这种低工资不但是与高保障、高福利、低劳动紧资,但必须注意到,这种低工资不但是与高保障、高福利、低劳动紧张程度、低劳动生产率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是与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工张程度、低劳动生产率联系在一起的,而且是与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工农差异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认为农差异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认为。劳动力配置市场化改革必然对城镇劳动者。劳动力配置市场化改革必然对城镇劳动者,尤其是低素质劳动者的既得利益相对构成损害:

36、如,外来民工大量,尤其是低素质劳动者的既得利益相对构成损害:如,外来民工大量涌入城镇导致城市职工的综合失业率上升,城镇教育成本支出增大,涌入城镇导致城市职工的综合失业率上升,城镇教育成本支出增大,城市环境和治安明显恶化等。,城市环境和治安明显恶化等。(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 。随着劳动力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短期内。随着劳动力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因此,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因此,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缓解失业率上升的社会压力。但目前的失业保险远不足以体系才能缓解失业率

37、上升的社会压力。但目前的失业保险远不足以担负起其应担负的角色。担负起其应担负的角色。(四)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四)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严重失衡 从劳动力从劳动力供求总量供求总量来看,来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持续下去。期内将持续下去。就劳动力的就劳动力的需求需求而言,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及产业调整时而言,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及产业调整时期,不但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配置的能力迅速下降,非农部门吸纳劳期,不但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配置的能力迅速下降,非农部门吸纳劳动力配置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第二产业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动力配置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第二产业

38、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许多传统工业关、停、并、转,使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第三产业虽,许多传统工业关、停、并、转,使下岗工人急剧增加;第三产业虽然正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劳动力,也必然正在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劳动力,也必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劳动力从劳动力结构结构来看,来看,。据统计,在据统计,在2525岁及岁及2525岁以上的年龄段,我国目前受过大学本、专科教岁以上的年龄段,我国目前受过大学本、专科教育的人数仅为总人口的育的人数仅为总人口的2%2%,加拿大、美国和日本分别为,加拿大、美国和日本分别为37.4%37.4%,32.

39、3%32.3%和和21.20%21.20%。相比之下,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太小,劳动力素质。相比之下,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太小,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低下、低技术劳动力过剩、高技术劳动力不足。我国经济结整体水平低下、低技术劳动力过剩、高技术劳动力不足。我国经济结构正在经历极其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过程,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或萎构正在经历极其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过程,一方面,生产能力过剩或萎缩的传统制造行业,如煤炭、机械等部门工人大量下岗,而一些新兴缩的传统制造行业,如煤炭、机械等部门工人大量下岗,而一些新兴行业,如通信业、计算机、信息产业以及要求工作技能较多、较高的行业,如通信业、计算机、信息产业以及要

40、求工作技能较多、较高的第三产业却显得人力缺乏。第三产业却显得人力缺乏。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市场配置一、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一、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 (一)市场配置劳动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一)市场配置劳动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劳动力需求来说,。从劳动力需求来说,。换言之,。换言之,。这也是劳动力派生需求。这也是劳动力派生需求原理的内容。市场需求是动态的,这决定了生产也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原理的内容。市场需求是动态的,这决定了生产也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由此决定,由此决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论在区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论在区域间、产业间,

41、还是企业间、职位间,均是如此。间、产业间,还是企业间、职位间,均是如此。在劳动力配置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管理制度,一方在劳动力配置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管理制度,一方面,应尽可能将各产业、企业、职位中不适用的劳动力剥离出来,在面,应尽可能将各产业、企业、职位中不适用的劳动力剥离出来,在数数量量、质量质量和和结构结构上补充适用的劳动力,以保证较高的经济效益或工作效上补充适用的劳动力,以保证较高的经济效益或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职业培训,提高配置率,率;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职业培训,提高配置率,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劳动力闲置,提高配置水平。

42、这就是尽可能避免过多的劳动力闲置,提高配置水平。这就是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市场配置的效率要求的效率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奉行公平与竞争的原则。无论是用工主体之间还是就业主体之间,应该奉行公平与竞争的原则。无论是用工主体之间还是就业主体之间,均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优胜劣汰,由市场做出公正的评判。均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优胜劣汰,由市场做出公正的评判。(二)培育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必然途径(二)培育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劳动力市场配置的必然途径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要实现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必须大力培育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要实现劳动力的市场配置,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和

43、发展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三大要素的三大要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劳动力劳动力需求需求和和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之间的运行和相互作用,发挥着对劳动力进行宏观之间的运行和相互作用,发挥着对劳动力进行宏观和微观配置的作用。和微观配置的作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配置的调节作用和范围大小对劳动力配置的调节作用和范围大小,是判断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劳动力市场配置是否形成,是判断其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劳动力市场配置是否形成的重要依据。培育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实行劳动力市场配置,实行劳动力市场配置,。(三)市场配置劳动力仍需宏观调控

44、(三)市场配置劳动力仍需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劳动力市场配置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劳动力市场配置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是关系到千万家庭生活来源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劳动力配置只强调,是关系到千万家庭生活来源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劳动力配置只强调市场的作用,忽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市场的作用,忽视国家的宏观调控功能,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危险的。具体来说,主要通过对危险的。具体来说,主要通过对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技术结构、企业企业结构结构的合理调整,引导劳动力的流向和流量,实现合理配置。的合理调整,引导劳动力

45、的流向和流量,实现合理配置。在处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的关系时,应充分注意到市场经济这在处理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的关系时,应充分注意到市场经济这个社会经济环境。市场配置是主导,个社会经济环境。市场配置是主导,。二、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供求状态分析二、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供求状态分析 (一)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一)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是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而是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是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自然形成的,而是,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过,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过程带有明显的程带有明显的分割特征分割特征(如,国有经济部门的劳动力群体与非国有部门(如,国有经济部

46、门的劳动力群体与非国有部门的劳动力群体)和的劳动力群体)和后成长特征后成长特征(滞后市场)。对于(滞后市场)。对于分割特征分割特征,分析市场,分析市场化过程对于传统就业体制的影响和弥补作用,从而探求劳动者就业的新化过程对于传统就业体制的影响和弥补作用,从而探求劳动者就业的新空间。对于空间。对于后成长特征后成长特征,需要研究如何由政府外在于市场过程来推动劳,需要研究如何由政府外在于市场过程来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不断深化。动力市场的完善和不断深化。【补充】下图下图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经济系统的收入循环模型揭示了揭示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的基本功能:该经济系统由居民户该经济系统由居民

47、户(家庭户家庭户)和企业组成。虚线连接的循环是和企业组成。虚线连接的循环是劳动力劳动力市场市场,实线连接的循环是,实线连接的循环是产品产品(服务服务)市场市场。在。在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居民户是劳,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者,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者。动力的供给者,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者。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功能:通过商品的功能: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劳动力的配置;解决生产什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节劳动力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居民户居民户企业企业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商品和服务的供

48、给劳动力收入劳动力收入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 (二)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态分析(二)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态分析(重点)(重点)1.1.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力配置机制转换的一般状态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力配置机制转换的一般状态。根据我国就业体。根据我国就业体制的现状,我国劳动力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制的现状,我国劳动力群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有经济部门国有经济部门的的劳动力群体,另一部分是劳动力群体,另一部分是非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的劳动力群体。在传统计划体制宏的劳动力群体。在传统计划体制宏观劳动力配置时期,上述两部门之间,即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观劳动力配

49、置时期,上述两部门之间,即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个体就业者和农民在社会经济待遇方面有着重大差别。进入个体就业者和农民在社会经济待遇方面有着重大差别。进入体制转轨时体制转轨时期后期后,上述局面有所缓解,劳动力职业歧视被打破,但代之而起的是,上述局面有所缓解,劳动力职业歧视被打破,但代之而起的是劳劳动市场的工资歧视动市场的工资歧视,即虽然是同样的工作,但由于所有制不同,职工身,即虽然是同样的工作,但由于所有制不同,职工身份不同,工资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形成了城市中的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份不同,工资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形成了城市中的不同的劳动力市场,这一点已成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总特征。

50、这一点已成为中国市场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总特征。建国后到经济体制改革前建国后到经济体制改革前3030余年的发展中,国企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余年的发展中,国企表现出与其体制的固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有特点相适应的内部职工群体的共同品质特征共同品质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这些特征主要包括:(1 1)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职工专业技能差,业务能力主要来)职工工作岗位相对长期固定但职工专业技能差,业务能力主要来自连续的经验积累,因而工作年限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变量指标。自连续的经验积累,因而工作年限一直是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变量指标。(2 2)职工工资水平低且刚性化,结果导致该部门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宏观劳动力配置(第三章).pptx)为本站会员(学习委员)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