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新课标知识要点1.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2.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 3.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有哪些?答:(一)坚持目标导向(二)坚持问题导向(三)坚持创新导向 4.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变化答:(一)关于课程方案 (1)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2)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
2、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3)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1)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2)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3)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4)四是增强了指导性。(5)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课程性质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小学数学课程的课程理念包含哪五个方面?答:(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数学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 (3)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小
4、学数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5)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3.小学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三会”指什么?答:(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4.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
5、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课程内容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每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方面呈现。2. 数与代数的两个主题是(数与运算)(数量关系)。3. 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数感)和(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4. 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形成(模型意识)和初
6、步的(应用意识)。5. 图形与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6.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量感)。7.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形成(空间观念)、(初步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8.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9. 数据分类的本质是(根据信息对事物进行分类)。10. 数据的收
7、集、整理与表达包括(数据的收集)(用统计图表、平均数、百分数表达数据)。11. 综合与实践是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12. 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13. 为落实培养目标,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2、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3、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4、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5、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14. 课程实施评价建议:15.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
8、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16.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试)(口头测试)(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2)评价维度多元。在评价过程中,在关注“四基”“四能”达成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3)评价主体多样。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4)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17.有本领(六具有)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抗挫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初步的艺术鉴赏、表现能力。具有基本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