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1 文档编号:5344844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材料一:钟嵘很明显赞美“初发芙蓉”的美。唐代更有了发展。唐初四杰,还继承了六朝之华丽,但已有了一些新鲜空气。经陈子昂到李太白,就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更高的境界。李太白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清真”也就是清水出芙蓉的境界。杜甫也有“直取性情真”的诗句。司空图诗品虽也主张雄浑的美,但仍倾向于“清水出芙蓉”的美:“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

2、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并不是枯淡,中国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美。可以说,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这是含蓄的光彩,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材料二:常言道:诗无达诂。两千多年来,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主旨及文义的阐释多有不同。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

3、,而读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流浪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心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与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一比,味道全无。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骆玉明认为,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元典”。他说,“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

4、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人们在清谈时,一方如拿经典著作里的话来论证的话,对方就会不再辩驳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诗经“思无邪”,也就是说它的情感表现都是正当的,没有偏邪的东西。诗经是庄重的、从容的、优雅的、本真的,堪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摘编自夏学杰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

5、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纵观中外文学史,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正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地一样,作家的文学写作,也很难离开传统美学精神的观照。所以,能够达到高原、高峰的中国文学,应该写出我们伟大民族和平而不保守、中庸而不平庸、深沉而不失热情的性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复兴而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深沉壮阔的笔触缔造一个内涵丰厚的东方审美王国。毋庸

6、讳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出现了某些问题和误区。匡正这方面的偏差,正当其时,也刻不容缓。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但事实上,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更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体系中获得了诸多滋养,从而创造了以中国经验为根本的文学硕果。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

7、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比如莫言的檀香刑讲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主义的惨烈斗争,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这三个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元素。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关涉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在文艺领域的具体体现,应当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遵循。当然,我们不仅需要用文学语言表现日新月

8、异的现代社会,而且需要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传统文学革故鼎新,建立新的文学秩序,绘制新的文学版图。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应该有新的创造,从而在世界文学的洪流中创造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的辉煌。(摘编自周思明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与工艺美术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C.随着民族核心价值注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

9、魂的经典,进而成为一种信仰。D.中华美学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有赖于文艺审美活动,当代文艺创作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重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绚烂与平淡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美、人格美的审美标准,高度契合了我们自古以来对玉的有光彩且又含蓄的审美认定。 B.材料一列举了文学史上诸多大家的美学观点,粗略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中华美学对艺术形式与思想情感有机融合的追求。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传统美学精神继承而走了弯路,现在需要修正偏差回归正途。 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注重表现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

10、气派,创造体现中国经验的文学硕果。3.下列说法中,可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足见中华美学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及其对整个人类审美思维发展的重要影响。 B.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C.作家要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汲取营养,将其渗进作品肌理中,创作出富有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D.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志高则其言洁,志大则其辞弘,志远则其旨永。如是者其诗必传,正不必斤斤

11、争工拙于一字一句间。4.请结合材料,请给中华美学精神下一个定义。5.材料三在阐述中国美学精神对本民族作家作品的巨大影响作用时,却以公认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莫言为例来加以论证,试结合选文简要说明这样写的合理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篱下萧乾住姨家和住姥姥家有什么不同呢?姥姥死了,当然只好住姨家。环哥路上蹦着闹着,小耳朵就没听进那句辛酸话:“咱日子这下可苦了。你放规矩点儿就算心疼妈啦!”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数落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离了倒好!”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

12、姨家的什么都讲究。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妈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天一亮,环哥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给我睡下,小鬼。”“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吃过早粥。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可是,连妈想找事做还没有头绪呢。就说:“小兔崽子,你给我乖乖儿地在房里呆着就是干活儿了。”这,环哥哪儿成,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一转眼,他

13、就丢下纳鞋底子的妈,溜出房去了。一出房门,就见到梳了黑漆漆、圆滚滚辫子的表妹蹲下两条小腿,低着腰,在花丛里拾花籽,环哥就也帮起忙来。不一会儿表妹就和他熟起来。他就说:“该叫我掐两朵花给我妈了!”环哥居心逗表妹,就索性把顶大的一朵掐了下来。登时,小姑娘就忘掉了适才的友谊,呜咽着“这是我们的家,这是我们的家”地走进厢房来,噘着小嘴告状。妈听了多扎心哪。她只好拍拍外甥女抽搐着的小肩膀,再在亲生的肉上拧两下。环哥一向对付身体上折磨的办法是一阵巨大而无泪的嚎啕。于是,午饭的时候,姨父好心地劝妈还是别打孩子。点首。他想起杜家的猫又快要生养了,还答应给环哥一只小猫呢。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

14、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想到枣,环哥对着那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树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使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表弟下学了。环哥两只粗手抓着表弟文弱的肩膀问:“你会爬树吗?”“不会。”“来。”环哥牵了表弟的袖头往后院走。“我爬给你看。”表弟羞怯怯地倚在院门。这不是他常来的地方。“你呆在底下。我去打,你捡。”环哥盘了双臂熟练地嘱咐着。“不,不。我爸爸不准动这树。他留八月节雇人打下来,送衙门上司的礼。”年年张老爷一口袋,赵老爷一蒲包地送。留在家里的只有两饽饽盒子,而且是小个儿的。“干么雇人打呢,真是饭桶!来吧。瞧”环哥朝拳头吹了口气,便把一只脚蹬定那枣树的一块疤痕,双手一抱,就离开地

15、面了,吓得立在地面上的同伴直嚷留神。“算什么!这白玩儿!”说着,环哥敏捷地掉换了三脚两脚,小小身子已隐在果实累累的树枝里了。接着,运用了小身躯所有的气力在那树枝上蹦跳,立时树叶如暴雨似地刷刷的摩擦了起来。长圆的枣,满红的,半红的,甚而青青的,都如雹子似地噼哩啪啦地坠到墙根下,坠到熟菊花茎下,坠到表弟脖子上了。立时,羞怯的孩子也为这阵枣雨兴奋起来,乐得屈下腰去,选红的向兜里揣。环哥骄傲地说:“这,这不算什么!我们家里的树比这两棵还壮。结的圆枣有这么大”说着环哥用两个手指圈成一个大大的圆环。“你爸让你上树吗?”表弟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我爸有半年多不在家了,”环哥夸耀地说,“我爸在北平有了阔事情

16、。北平是顶大顶大的地方,比这儿还阔多了,什么都有”“别瞎吹,你没有爸爸的。”“你敢说!你才没有呢!”“别急,我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说什么?”“说你爸不要你们了!”“放屁!”环哥挽起袖子来了。“你瞎说我揍你!”环哥一把就抓着表弟的领子,啪的一声,环哥的手掌落在那细嫩的皮肉上,随着是表弟的哭声。环哥丢下领口被扯破的表弟,丢下那些“臭”枣,和慌忙奔来的姨母撞了个满怀,就一直逃回厢房去。看了环哥身。上的泥迹,妈着起急来了。“又造什么孽了,小鬼!”“妈,”环哥噙着热泪扑到妈怀里,“爸不要咱们了吗?”妈由窗口望着飘在暮色里的炊烟,茫然地摇头。晚上,姨到房里和妈说呀说呀说到半夜。环哥蜷在被窝里酣睡了。

17、朦胧中,他只听姨说了许多声:“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等环哥醒来,那只柳条箱又已捆好立在门口了。姨父微笑地走进来,摸着下颏,用极温善有礼貌的语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自家人,干么这么忙着走?”环哥用赞同的眼色瞅着妈,但妈却用勉强的微笑朝这温善的人摇着头。1934年9月(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一亮环哥就要起床出去干活,吃过早粥他又要求找活儿干,说明环哥是个勤劳能干的孩子。B.表弟对骄傲的环哥又羡又妒,他故意“关切”环哥在家中的自由,说出事情的真相,以此来刺痛环哥。C.表妹表弟能和环哥一起玩但最终又都闹别扭,主要因为他们是城里孩子,与环哥所受教育不

18、同。D.姨父在母亲和环哥面前总是“客气的”“有礼貌的”“好心的”,这与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形成了反差。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去投奔姨母家的路上,年幼的环哥没听进去母亲那句辛酸的话,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茫然地摇头”“勉强的微笑”等对母亲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内心的复杂与无奈。C.小说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了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不谙人情世故的乡下男孩的形象。D.小说中母亲与环哥、环哥与表弟、姨母与姨父这几组人物形象之间形成某种对比,凸显了小说悲凉的主题。8.文中画线句描写了环哥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请分析其作用。9.萧乾在篱

19、下集序中说“这不是童话表现的是复杂的人生”,但他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其后,从公攻秦军,遂至咸阳,灭秦。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击诸侯,及项羽败,还至荥阳,凡二岁。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大破之,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尽定魏地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

20、者。项籍已死,天下定,高帝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号曰平阳侯。参之相齐,天下初定,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惠

21、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至朝时,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B.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

22、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C.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D.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时,把符节剖分为二,帝王与诸侯各执一半,以示信用。 B.食邑,即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黄老,黄帝和老子的并称,后世道家奉为始祖;亦为黄帝、老子之学合称,是华夏道教之渊薮。 D.约束,将丝缠绕成一束谓之“约”,缠绕好的丝谓

23、之“束”,引申为束缚、限制;文中指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深受信任。汉高祖做沛公开始起事时,曹参以近侍随从的身份跟随高祖;萧何临终前,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B.曹参虚心好学。任齐相国时,他把老人和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听说盖公精研黄老学说,诚心相邀,求教治国方略。 C.曹参善于识人。他宽容属下的小过;选用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为丞相属官,斥退苛求言语文字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 D.曹参文武兼能。秦时他做狱掾,是县里有名望的官吏;为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经常率先登城。13.把文中画横线

24、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1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曹参为西汉王朝建立作出的卓越贡献。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其一)苏轼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余。【注】疲苶(ni):困惫。乌衔肉:汉书黄霸传记载,黄霸为颍川太守,派一位廉吏出外察访,嘱其保密。这个廉吏不敢住宿邮亭,只好在路边弄饭吃,却被乌鸦衔走了肉。黄霸得知后予以安慰。犬附书:晋书陆机传记载,陆机在洛阳,常靠一条骏犬和家里人

25、往来传达书信。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蝗灾之严重。飞蝗如烟雾般,弥天塞地自西而来,迅猛密集如秋天急雨。B.诗人称“新法清平”,一切安好,其实是以揶揄口吻表达对美化新法的官员的愤怒。C.颈联以乌鸦衔肉来衬托蝗灾中生灵之苦。乌鸦尚且如此,百姓生活自然更加困顿。D.诗人以陆机与家人骏犬传书的典故做对比,抒发自己思念弟弟却寄书无由的感伤。16.苏轼在写给朋友的信中称自己:“虽怀坎壈(困顿,不顺利)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本诗正是苏轼这种自我评价的写照,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四、 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6、。(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_,_”两句,写出了陈涉起义得到天下百姓积极拥护的情况。(2)十二章中曾子对任重而道远的解释为:“_”和“_”。(3)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_,_”。五、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于一体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_。每一个园林都有自己的风格,在造园时,往往在大园中包小园大湖中包小湖。这些小园、小湖多数是园中精华之所在,无论建筑处理、山石堆叠、盆景配置等,都是工笔细描,_。游园的时

27、候,对于这些小景观,宜静观盘桓。在中国园林中,往往以建筑物与山石做对比,大与小做对比,高与低做对比,疏与密做对比等。而一园的主要景物又由若干次要的景物衬托而出,使宾主分明,像颐和园前山为华丽的建筑群,后山却是苍翠的自然景物,两者给人不同的感觉,却_。“好花须映好楼台到过北海团城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团城承光殿前的松柏布置得_宜人。颐和园乐寿堂四周的廊屋同样是绿化中的佳作,与堂前的海棠共同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江南的园林利用白墙作背景,配以葱茏的花木清拔的竹石,明洁悦目,又别具一格。不同的季节,园林呈现不同的风光。北宋著名山水画家郭熙在其画论林泉高致中说过:“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

28、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晓色春开,春随人意,游园当及时。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回味无穷 相得益彰 熨帖B.别具一格 耐人寻味 相辅相成 熨帖C.独树一帜 耐人寻味 相得益彰 妥帖D.独树一帜 回味无穷 相辅相成 妥帖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四周的廊屋,同样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这些都是绿化中的佳作。B.四周的廊屋与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是绿化中的佳作,共同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C.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是绿化中的佳作,与四周的廊屋共同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D.颐和园乐寿堂前的海棠,同样

29、与四周的廊屋形成了玲珑绚烂的画面,这些都是绿化中的佳作。20.在文中处依次添加标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A,”,、。”B,”,。”C、,”、”。D、”,”。五、 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高三学生将迎来他们的十八岁成人仪式。为展现集体风貌,学校要求学生在成人仪式上统一穿校服。对此,不少同学私下议论,认为在这个特殊的仪式上,应该允许学生以个性化的服装展现自己的风采。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六、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

30、,共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习惯睡午觉的人,应该通过科学的方法让自己拥有更高效率、更健康的午睡。午饭后,_,要先坐半小时左右,让肠胃充分消化食物。入睡时间建议选择在一点到两点半之间,如果到了下午三四点后再午睡,则容易造成晩上失眠,引起生物钟的混乱。“趴着睡”的习惯要改改。趴着的体位,部分身体肌肉持续呈绷紧状态。趴着睡时,(),这样毛细血管里的垃圾运不出来,营养运不进去,后果可想而知。午睡的时候,_,能放多平就多平。有床就躺着,没床就仰着,脚下找点东西垫着。 健康成年人午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40分钟,以半小时最佳。如果没有时间午睡,打个盹儿就可以了。_。睡的时间长了,容易进入深睡眠

31、或快眼动睡眠阶段,如果进入这些阶段并从此阶段醒来的话,很多时候会感觉全身无力、心慌不适。如果本身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心血管负荷加重,疾病风险增加。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B.脑袋一直压迫着胳膊,血液回流会受影响,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C.血液回流会受影响,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而脑袋则一直压迫着胳膊D.下肢一直处于下垂位,血液回流会受影响,脑袋一直压迫着胳膊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参考答案】1.D2.D3.C4.

32、中华美学精神是一种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和集体审美意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的精神。5.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解析】1.A.“与工艺美术

33、境界的雕饰美相比,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还注重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错误,由材料一“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可知,“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是苏轼提出的,中国古代文人中有人的追求这种美,但“成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追求”于文无据,强加因果。B.“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因此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错误,由材料二“骆玉明表示:所谓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本身无法直译,一旦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而读

34、者常常先入为主地去用白话文来理解,这也未免暴殄天物。作家蒋勋也反对看白话注释的古诗,并认为诗经里的一些篇章是完全不用翻译的。蒋勋说,如氓的白话译文:与原文一比,味道全无。所以,蒋勋说诗是没有办法翻译的”可知,有的学者对用白话文翻译诗经持有异议是因为诗歌“用白话文翻译出来就不可避免地损伤原文优美的意境”“味道全无”,而不是“鉴于历代注家对诗经各篇的主旨和文义见仁见智,可能误导读者”,强加因果。C.“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成为塑造民族文化面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经典”错误,由材料二“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可知,“原本全都非常简单的元典

35、”表述绝对化。故选D。2.D.“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应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错误,由材料三“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以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王安忆、苏童等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不仅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可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而非“摒弃西方文学思潮影响”。 故选D。 3.由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

36、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不论各国作家创作出怎样的文学作品,他们的写作都与本国的文学传统血肉相连,其作品都渗透着本民族的美学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是中国文学创作源于、继承并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国美学精神。 A.提及“冷静观察今日西方艺术的嬗变,其间不乏受中华美学精神影响的启悟”与中国文学创作无关,不符合题目要求。 B.只提及文学创作方面存在的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及问题,与材料三观点无关。 C.“汲取”“渗进”“创作

37、出”三个词语准确表达出作家创作的作品与“中华文化思想道德精髓和中华美学审美风范”“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符合材料三的观点。 D.是说“师言心、言志,诗必传”,与材料三观点无关。 故选C。 4.这类题首先要找到种差和属差,然后根据被定义对象来辨别,突出被定义项的性质和特征,然后按照“是”的句式整合作答。根据材料中对“中华美学精神解读”,可知“中华美学精神”基本属性是一种精神。然后再根据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出“中华美学精神”本质特征。本题根据由材料一“宋代苏东坡用奔流的泉水来比喻诗文。他要求诗文的境界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不是停留在工艺美术的境界,而要上升到表现思想情感的境界。清

38、代刘熙载的艺概也认为这两种美应相济有功,即形式的美与思想情感的表现结合,要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在内。这条线索,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源远流长,追求形式美与思想情感的完美融合; 由材料二“元典就是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出现的具有标志性的经典,可能这些元典本身非常简单,但后人在学习、阐释、研究这些书时会不断加入一些内容,实际上就是把本民族的核心价值灌注在一些经典当中,这就成为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塑造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本民族的经典著作,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信仰,人们彼此依从的不证自明的信仰”可知,中华美学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能够塑造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39、由材料三“作为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精华的中华美学精神,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最主要途径,也就是文艺审美活动即文艺作品的创作、欣赏和传播。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为坚实的构成,是中国文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可知,中华美学精神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体现中华民族集体审美意识的精华。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构成。 最后用简明语言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即可。 5.由原文“莫言是公认的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有所借鉴的作家”“有人认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西式写作得到了进一步认可与强化”可知,因

40、为莫言创作对西方文学有所借鉴且个人影响力较大,所以以莫言为例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由原文“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可知,西方文学思潮只是给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而对其产生更重要、更主要影响的依然是中华美学精神; 由原文“但他自己曾多次提到,他的文学创作其实深受自己母亲和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影响,这也构成了他的小说世界的民族骨骼与血肉”可知,莫言多次申明母亲与聊斋志异对自己创作的深远影响,并由此形成了其小说世界中的民族骨骼与血肉; 由原文“没有后者,他的小说可能变

41、得艰涩陌生,难以卒读”可知,正是中国经验的有力支撑,才使莫言作品有效避免了因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而可能出现的艰涩陌生、难以卒读; 由原文“由此而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不但不会阻止,反而更加促进新世纪中国作家们做出集体反省,重新反思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当代文学与文学传统及美学精神的关系当代文学如何走向世界这样的命题”可知,莫言获奖恰恰说明中华美学精神的巨大成功,能够引发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重新审视与重视。6.D 7.D8.美好的回忆,体现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深深的怀念,也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美好的回忆,与环哥此时的处境形成反差,突出了环哥当下的“寂寞孤单”;最后一句想到梁家园的

42、枣,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作了铺垫。9.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要情节,便于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的世界;小说穿插运用儿童视角,使儿童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两种视角来回切换,有利于刻画不同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主题。【解析】6.A.“勤劳能干”错误。环哥自小在农村长大,是“一个爬惯了树钻惯了高粱地的孩子”,体现了主人公在农村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因此到了城市很不习惯,与勤劳能干无关。B.“故意刺痛”错误。表弟并不是故意讽刺环哥,而是他在“昨儿晚上听我妈和我爸说”之后转述的“说你爸不要你们了”,暗示了姨父姨母背地对环哥母子指指点点,侧面表现了两人并不是所谓的“

43、良善”人,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C.“因为是城里孩子”错误。表弟表妹和环哥产生矛盾的事件是有相同点的:表弟转述了姨父姨母说的坏话,表妹潜意识认为一朵花都是“我们的家”的,所以跑去告状。作者揭示了姨母全家人都不是真心欢迎环哥母子的真相,这才是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D.正确。小说首尾呼应,都出现了对姨父的神态、语言描写,看上去是“温善”“礼貌”。但末尾点出了环哥母子被赶走的原因是姨母说“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再回想姨父表里不一的样子,令人心底发寒。7.D.姨母与姨父之间不构成任何对比,姨母说“姐姐,只怨我拿不了你妹夫的主”也只是托辞而已,他们都不愿意再收留环哥母子。 故选D。8.画线句是

44、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回忆,连续三个“他想着”以及一个“他想起”,表达了环哥对从前乡村生活的深深怀念;他怀念的对象有黄狗、高粱、猫和枣,可以想见他在家时与那条体己的黄狗奔跑,在黄昏的田野看高粱,与杜家的猫玩耍,还有约了同伴扛了小竹竿去偷枣,这些描写也侧面表现了环哥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 对家乡黄狗、高粱、猫、秋瓜等美好的回忆与现在“没有了同伴,环哥意识着寂寞了”形成对比,突出了此时环哥的寂寞无聊。 最后一句“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照应了后文打枣的情节,为后文环哥带着表弟打枣作了铺垫。9.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主要情节,如开头写环哥和母亲投靠姨母家,“把带来的那份小行李安插在

45、才腾出的一间厢房后,妈就开始呜咽着跟姨说了起来。姨口口声声地说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写第二天早起环哥要出去看鱼,而妈怕打扰姨母一家不让他出门,“环哥一定要爬起来。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不出房门”;写环哥逗表妹掐花、带着表弟打枣等。采用第三人称便于客观、冷静地描写现实世界,尤其是儿童的世界。 小说穿插运用儿童视角,如初到姨母家的环哥对什么都好奇,“环哥躺在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写环哥想家了,“他想着家里那条体己的黄狗他想起这场雨秋瓜要完了。梁家园的枣快熟了吧,该约谁扛了小竹竿去偷呢。想到枣,环哥

46、对着那由屋脊背后伸出来的枣出神。看到那挂满了红绿果实的树枝,他下意识地感到家乡味来”。中间通过转换儿童视角,使儿童眼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构成强烈的反差。 两种视角来回切换,有利于刻画不同人物,既写出母亲的悲苦和寄人篱下的谨小慎微,也写出环哥的活泼好动,与表妹表弟这些城里孩子的不同,姨夫和姨母的自私虚伪等;视角转换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主题,如乡村与城市的差别,亲情的淡漠等。【答案】10.C11.B12.D13.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静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14.参加了推翻秦王朝的战争;参加了平定三秦、扫荡诸侯、击败项羽的战争;参加了平定魏国之乱、活捉魏

47、王的战争。【解析】10.“且高帝与萧何”句意不完整,他们做了什么没有表述,不能断句,应是“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排除B、D;“陛下垂拱”与“参等守职”都是主谓短语,结构一致。要从中间断开,可以排除A。划线句的意思是: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故选C。11.B.“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表述错误,采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故选B。 12.D.“他英勇善战,双方交战中经常率先登城”文本依据不充分,按诸原文“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滑从。将攻爰戚及亢父,先登,迁为五大夫”,其率先登城也只有在“将攻爰戚及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福建省厦门市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