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窗帘教学设计 887教学目标:1 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2 把握作者对窗帘的态度,理解作者借窗帘表达的主旨。3 揣摩窗帘在全文构思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学习恰当地借用物象来构思全文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1、 揣摩、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2、 把握作者对窗帘的态度,理解作者借窗帘表达的主旨。教学难点:揣摩窗帘在全文构思中所起的作用,从而学习恰当地借用意象来构思全文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 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学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做到以下几点1、 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2、 能准确流畅地诵读课文。3、 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有乖巧的人,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
2、了窗帘的颜色。每一个试探是冒险,每一个发现是惊奇。 教学过程一、 导入 当代诗人雷抒雁在星星中写道:“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是的,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致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厌倦和放弃中度过。之后,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否也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绛的窗帘,看看她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一、 检查预习并解决预习中的问题1、让学生汇报
3、课前搜集的有关杨绛的资料,对杨绛的基本情况作介绍。(由第一小组介绍,其他小组纠正或补充) 老师投影明确:杨绛(1911年7月17日),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钱钟书之妻, 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与钱钟书相知相爱结成夫妇。1935年至1938年与夫偕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两人育有一女钱瑗(1937年-1997年)。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译作有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堂吉诃德等。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
4、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万册,是该书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译本。女儿、丈夫先后去世后,杨绛独居北京海淀区,2003年出版回忆录我们仨,轰动文坛。钱钟书曾赠言杨绛:绝无仅有的结合了绝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老去世时杨绛时年87岁。2、配乐诵读课文。(先由第二小组诵读,可齐读或推选小组代表诵读;然后其他小组可从文中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进行诵读。诵读后,学生点评,教师点评。)3、小组交流谈论解决课前预习中的第三个问题(首先各个小组内部交流谈论并确定发言代表,然后由三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小组质疑或补充,最后老师评价并明确结果)解释下列句子在
5、文中的含义。有乖巧的人,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每一个试探是冒险,每一个发现是惊奇。教师投影明确:真正懂得人生的人,能够不刻意而做作地保持自己天真朴素的个性风采。距离使人产生神秘感,让人不断去寻求生活蕴藏的无限奥秘,欣喜不已。三、研究学习课文(一)精读课文,重点突破:文中描写窗帘的作用,总是用“赤裸裸”来做对比参照。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有哪几层对比,请分条概括。1生再读课文,独自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纸上。2.生上台展示,将思考的结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3.其他同学评价。4、老师评价并明确结果。教师投影明确: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猜测,增加人与人之间的
6、距离,引起别人的注意和生出无限趣味。赤裸裸的真实不够体面,窗帘正好起适当的掩饰,起衬托装饰作用,增添神秘感,让人梦想,带给人以无尽的希望。)赤裸裸的真实不经看,窗帘增添神秘、带来想像。让人在自我的空间里陶醉,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真实。(二)思考谈论:通过作者对窗帘作用的描写来看,作者对窗帘持什么态度?作者想借窗帘表达什么主旨呢?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谈论,确定发言代表。2、三个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小组质疑或补充。3、老师评价并明确结果。教师投影明确:作者对窗帘持肯定的态度,借窗帘表达了这样的主旨:人际间应有必要的善意的掩饰,应该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距离、含蓄产生美感,尊重
7、、保留构成和谐。(三)难点探究:在散文创作中,作者往往借助具体的物象来构思全文。散文中的物象,大多是倾注了作者思想与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在构思全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窗帘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物象,那么,窗帘在全文的构思中有哪些作用呢?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谈论,确定发言代表。2、三个小组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小组质疑或补充。3、老师评价并明确结果。教师投影明确:小小的窗帘,在作者笔下幻化成一个富于深刻内涵的意象,生发出人生的哲理。1、一线串珠,形散神聚。本文以“窗帘”为线索,使文章结构紧凑。挂窗帘的原因,窗帘的作用以及引发的思考都紧紧围绕“窗帘”这一线索,这样就将零散的材
8、料组成有机的整体,条理井然,结构严谨,突出了思路。 2、借物抒怀,揭示主旨。窗帘表面上为遮掩窗户的饰物,实则是增加距离,增添神秘感的装饰与衬托。如文中“窗帘并不堵窗户,只是彼此间增加些距离”“距离增添了神秘”“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从而“人与人之间需要一些距离一些神秘”的主旨就自然揭示出来了。 “窗帘”这一意象如阳光下的水滴,杨绛的“匠心”将其折射成丰富深刻的光芒,意味深长。四 、教师小结生活的本质应是真实而快意的。但是,如果赤裸裸的生活真实替代了人与人之间应持有的距离,没有了衬托装饰的人际交往和自然景物又将产生多少让人失望的烦恼!窗帘迎合了人内在的心理需求,短短的距离,隐约的想象,迷幻的希冀,惹人遐思展望,令人憧憬向往,平添了无限的生活情趣。真实的生活应该由自己创造,窗帘的出现是人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饱满的标志。当然,每个人的窗帘都应是简单素洁的,不应有过于耀眼的光芒和色彩,否则,生活的步调便未免错乱、复杂,丧失了应有的真诚和美好。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用具体的物象来构思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