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工作实务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学时数:总学时72 学分数:4 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基础、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一、说明部分(一)课程性质社会工作实务是高等学校社会工作或社区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本课程主要基于社会工作原理和方法之上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本课程是培养具备“爱众亲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技能,能及时回应社区居民服务需求,为社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人群提供直接的专业服务,并藉以专业的服务提升社区管理品质的高素质技能型社会工作人才
2、。(二)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以及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具备及时觉察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要,并对之进行预估与计划,选择合适的介入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帮助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社会工作“爱众亲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的认同更深入,并能自觉地去运用。(三)教学方法: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解、案例讨论和辩论、情景模拟、与外部机构实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和交流等。(四)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与随堂考查、平时作业相结合,期末考试占60%,平时出勤及课堂参与和表现占20%,作业占20%。(五)教材
3、: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和结案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熟悉这些步骤,并掌握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步骤和核心技巧等。第一节 接案(2学时)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一)接案1.什么是接案2.接案的目的(二)接案阶段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5.与服务对象初
4、步建立专业关系二、接案的步骤和核心技巧(一)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1.资料准备2.拟定会谈提纲(二)会谈1.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2.会谈的主要任务3.会谈的技巧4.会谈中回应服务对象的方法5.会谈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三)收集资料1.资料收集的范围和内容2.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及常用的记录资料的方式(四)初步预估(五)建立专业关系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2.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对实务的意义3.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特点4.建立专业关系的五要素5.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六)决定工作进程1.终结服务2.转介其他服务3.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七)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三、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一)不能建立关系的原因
5、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3.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4.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了问题(二)避免过早终止专业关系的策略1.增进彼此关系2.订立明确的结案工作指引3.订立初步协议4.回应服务对象的迫切需要5.运用网络资源6.不断给予鼓励四、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一)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三)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四)保障服务对象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第二节 预估(2学时)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和原则(一)什么是预估(二)预估的目的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
6、素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三)预估的任务(四)预估的特点1.持续性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有可识别的步骤5.广泛深入6.运用知识7.渗透了专业判断8.有局限性(四)预估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合作原则3.避免片面4.避免简单归因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和长处6.不断循环往复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一)收集资料1.个人资料的收集2.环境资料的收集3.收集资料的方法(二)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1.排列次序2.发现问题3.识别原因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作出解释(三)认定问题1.描述服务对
7、象的问题与需要2.描述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及发生的原因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5.描述符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6.描述便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四)撰写预估报告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2.预估报告的结构三、预估的主要方法(一)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应用(二)家庭结构图方法及其应用(三)社会生态系统图(四)社会网络分析第三节 计划(2学时)1、服务计划的构成。2、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3、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第四节 介入(2学时)1、介入的分类。2、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第五节 评估(2学时)1、评估的目的。2、评估的方法。3、评估应注意的事项。第六
8、节 结案(2学时)1、结案的任务。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需要、儿童问题、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特殊整合方式。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1、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2、儿童的需要及问题3、儿童社会工作基本要素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学时)1、宏观层面: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2、微观层面: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救助;对孤儿、弃儿的救助;残疾儿童的康复
9、和教育;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个别谈话;咨询服务2、儿童小组工作3、儿童社区工作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青少年需要、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1、什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2、青少年的需要有哪些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学时)1、青少年个案2、青少年小组工作3、社区工作4、整合性运用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三大方法的运用2、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6学时)教学目
10、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老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的需要、老年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1、老年人的特点 2、老年人的需要3、老年社会工作目标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2学时)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2、认知与情绪问题3、精神问题的解决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老年个人家庭工作方法2、老人小组工作方法3、老年机构照顾4、老年社区照顾第六章 妇女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妇女的需要、妇女出现的问题、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1、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妇女的需要及问题2、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针对特殊困难女性服务内容2、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社会工作内容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个案方法2、小组方法3、社区支持网络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残疾人需要、残疾人问题、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 什么是残疾人社会工作2、 残疾人的需要及问题3、 残疾人的特点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 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2、 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第
12、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社区康复模式2、社会康复模式3、职业康复模式第八章 矫正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矫正对象特别是违法犯罪人士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掌握这一工作领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价值观,学会运用矫正社会工作的方法。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矫正对象的需要及问题2、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3、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4、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2、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3、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主要方法(2学时)1、矫正社会工作
13、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2、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九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和特点,明确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特点以及内容。掌握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方法,服务于正在服役或已退役的军人。第一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4、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第二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2、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3、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4、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5、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6、军休社会
14、工作的内容第三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2、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4、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什么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依托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面对生活困难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展开以济贫、解困、扶危等救助活动。掌握面对不同救助者采用不用的救助方法。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概述(1学时)1、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2、社人求助的基本程序3、社会救助的特征4、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5、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6、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5、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求助2、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3、灾害求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4、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2、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3、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家庭社会工作的涵义、特征和假设,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家庭社会工作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第二节 家庭社人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
16、理论和概念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3、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2、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3、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第十二章 学校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校社会工作的涵义、要素和功能,学会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应用于学校中,如何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的有机连接,需要在学习中联系实际认真体会。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2、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3、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与功能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针对学生一般的学校社会工作2、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3
17、、结合家庭与社区的力量,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2学时)1、抗逆力的理论与方法2、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3、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什么是社区社会工作?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灵活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可以通过实践将所学内容深刻体会。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社区的含义2、社区社会工作的定义3、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4、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 1、社区服务2、社区就业3、社区治安4、人民调解5、社区卫生6、社区教育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社区社会工
18、作的过程2、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第十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学习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特点,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其方法,学会如何在医院领域、公共卫生领域、精神健康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1学时)1、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2、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3、对健康与疾病的理解4、医务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学时)1、医院社会工作主要内容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2学时)1、医院社会工作主要方法2、公共卫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3、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参考教材及图书资料:1.库少雄 主编(2002),社会工作实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童 敏 主编(2008),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美)内廷等著,刘继同,隋玉杰等译(2006),宏观社会工作实务(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朱眉华,文军 主编(2006),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