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课程代码:004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体罚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孤独对幼儿人格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哪一原则?(D)/46A、操作性原则B、检验性原则C、公共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2、教育研究方法论从教育学和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是在(D)A、18世纪末B、19世纪初C、19世纪末D、20世纪初3、以研究目的为依据,教育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描述
2、性研究,另一类是(C)A、理论性研究B、实证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D、应用性研究4、某研究者需要从500名高一年级的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作为样本。他采取的方法是每隔10名抽取1人,连续抽取50次,获得所需样本。这种取样方法是(C)A、简单随机取样B、分层随机取样C、等距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5、一般来说,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属于(D)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6、日记描述法是教育观察记录中描述记录法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最早使用此法的教育家是(B)A、陶行知B、陈鹤琴C、晏阳初D、罗廷光7、某研究者以教师身份参加了某一班级的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隐蔽
3、地观察研究偶发事件。这种观察研究属于(B)A、参与性、结构式观察B、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C、非参与性、结构式观察D、非参与性、非结构式观察8、在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来划分的调查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B)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D、集体调查9、在教育测量中,对学生智商测量的结果属于(C)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10、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相关系数只能表明两个变量是否相关和相关程度的大小,而无法预测变量之间的变化。要通过一个变量的变化去估计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则需要借助于(A)A、回归分析B、方差分析C、因素分析D、聚类分析11、在教育实验中,实验者所操
4、作的自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影响的真实程度是指(A)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内在信度D、外在信度12、教育科学研究中的行动研究已形成三种基本取向,它们是(C)A、理论取向、实践取向和综合取向B、技术取向、应用取向和实践取向C、技术取向、实践取向和解放取向D、理论取向、实践取向和解放取向13、某班主任既是教育实践者,又是研究主体,他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其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研究一般称为(A)A、教育叙事研究B、教育反思研究C、教育调查研究D、教育行动研究14、在研究某一现象(a)的原因时,如果该现象在一种场合出现,在另一种场合不出现,在两种场合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种情况(A)不周,其他情况都相同,
5、那么,这一种不同情况(A)就可能是现象(a)的原因。这种归纳分析的方法是(B)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15、集中量数又称代表值,它包括多种数值,其中对教育研究结果的处理应用最多的集中量数是(C)A、中数B、众数C、算术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6、定量研究答:是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对象特征或变化的研究。它是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将研究内容分解为某些因素或变量,运用数据进行度量,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某些研究结论。(4分)17、顺查法答:它是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起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
6、新地顺序查找文献的方法。(4分)18、准实验答:又称半实验,它是对所有引起变异的原因缺乏充分控制的实验,它较为适于现场条件或接近现实的模拟性研究。(4分)19、研究文本答: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最终成果形式及叙事报告,它是在现场文本的基础上对事件情节进行了组织,增加了解释性文字,以回答事件的重要性或教育意义。(4分)20、差异量数答: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的量数,它反映数据分布的离中趋势。(4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1、一个好的研究假设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答:(1)假设应说明两个以上变量的关系,但在每一个假设中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
7、系的说明,可以有一组假设。(2分)(2)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这一理由是有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的。(2分)(3)假设应是可检验的,一个原则上不可检验的陈述是没有科学价值的。(1分)(4)假设应以叙述的方式明确表示研究者设想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采用提问、反问的方式。(1分)22、简述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意义。答:(1)帮助研究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以确定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2分)(2)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已有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得与失,为课题的研究设计提供参考。(2分)(3)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相关的理论与素材,为自己的研究结论提供科学的论证依
8、据。(1分)(4)帮助研究人员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1分)23、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答:(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2分)(2)表述过程中观点与材料保持一致;(2分)(3)处理好借鉴、继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1分)(4)书写格式符合规范,文字精练简洁,表达准确完整。(1分)24、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答:(1)研究者与行动者合二为一;(2分)(2)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1分)(3)实施过程具有动态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不断循环的特点;(1分)(4)对象或问题具有特定性,结论亦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的改进;(1分)(5)重视研究者的自我反思。(1
9、分)四、论述题(12分)25、试论教育调查法的一般步骤。答:(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定调查计划;(5)调查的实施;(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评分说明】每个要点1分,要点分6分;论述共6分,根据论述情况酌情给分。五、案例分析题(14分)br/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26、【案例】某小学语文王老师为比较“集中识字”与“结合语篇注音识字”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选取两个教学班进行实验。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结合语篇注音识字”的教学方法;另一个班为控制班,采用“集中识字”的教学方法。实验前,王老师对两个班学生的现有
10、识字水平进行统一测试;经过一学年的实验处理后,再对两个班学生的识字水平进行统一测试。通过两个班学生识字水平变化的比较,确定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回答下列问题:(1)王老师的实验研究假设是什么?(4分)(2)王老师采用的实验设计模式名称是什么?(3分)并写出图式。(2分)(3)该实验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有哪些?(5分)答:1、王老师的实验研究假设是什么?(4分)“集中识字”与“结合语篇注音识字”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识字水平有重要影响。(4分)2、王老师采用的实验设计模式名称是什么?(3分)并写出图式。(2分)实验设计模式是准实验设计中的非随机分派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和后测设计。(3分)其图式是:S1 O1 X O2S2 O3 O4(2分)3、该实验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有哪些?(5分)一、优点1、由于有控制组,有前测和后测比较,因此可以控制成熟、历史、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被试的选择偏差,从而提高了研究的内在效度。(3分)二、缺点1、不是随机分组,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兴趣等差异可能降低实验的内在效度;2、前测和后测会产生交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论的准确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