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是(B)A、达尔文B、普莱尔C、杜威D、皮亚杰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以充分保证其实际效用,这指的是(D)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行为主义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性论文是(A)A、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B、行为主义C、行为:比较心理
2、学导言D、学习的自由4、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其中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A、成熟B、练习和习得经验C、平衡D、社会经验5、最初提出印刻现象的是(B)A、洛伦兹B、斯波丁C、克雷奇D、布朗芬布伦纳6、知识经验的内化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这个过程包括有5个阶段,其中主要是借助于实物、模型来进行心理活动的是(C)A、动作定向阶段B、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C、物质化活动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7、幼儿初期的主要记忆特点是(A)A、以无意识记为主B、以有意识识记为主C、以意义识记为主D、以语词记忆为主8、婴儿说话的关键期是(D)A、单词句阶段B、多词句阶段C、简
3、单句阶段D、复合句阶段9、以下四种学习动机类型中,属于近景动机的是(A)A、为得到好分数,不想落人后,或者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为了得到奖励而努力学习B、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者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C、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D、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勤奋学习10、以下对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B、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C、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D、从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被人的行为发展11、初中生道德发展的
4、关键期或转折期是(C)A、初中一年级上学期B、初中一年级下学期C、初中二年级D、初中三年级12、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A)A、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处于优势地位B、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支持C、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未进入成熟期D、辩证逻辑思维发展处于优势13、对于某高中生,其“理想的我”没有形成,同时对“现实的我”又极度不满,因此表现出极度的自卑,有时也出现放任自我的行为,此时该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属于(D)A、自我肯定型B、自我否定型C、自我矛盾型D、自我萎缩型14、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研究的是(C)A、华生B、皮亚杰C、高尔顿D、维果茨基15、奥尔波特认为,代表个体性格特质的核心部分是(D)A、
5、一般特质B、首要特质C、次要特质D、中心特质16、在加涅的八种学习分类中,信号学习来自于(B)A、尝试错误学习B、经典性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D、多重辨识学习17、奥苏伯尔用同化论解释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同化论的核心是(D)A、意义学习观B、接受学习观C、发现学习观D、相互作用观18、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此阶段称为(C)A、准备阶段B、习得阶段C、巩固与转化阶段D、提取与应用阶段19、元记忆发展研究的核心是(C)A、“是什么”的知识B、“为什么”的知识C、程序性元记
6、忆D、陈述性元记忆20、PQ4R阅读策略中,Q代表的是(B)A、预习B、提问C、阅读D、思考21、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影响到对另一个问题的解决,指的是(A)A、迁移B、定势C、多余信息D、功能固着22、主体的思路不受限制,沿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答案,这种思维方法属于(B)A、类比思维法B、广开思路法C、逆向思维法D、灵感思路法2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如果儿童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这表明他们的品德发展处于(C)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24、道德认识形成的关键是(B)A、道德观念的形成B、道德信念的确立C、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D、道德情感的发
7、展25、以下关于耶克斯和道德生定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A、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升高B、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降低C、对于简单学习,达到最高学习效率的学习动机水平应适中偏低D、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26、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海德B、阿特金森C、安德森D、巴-特尔27、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出五个层次,其中属于成长需要的是(D)A、安全需要B、相爱和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8、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对奖励与惩罚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他将被试分成了四个等组,分别为控制组、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受忽视组。实验结果表明,学习效果最好和最差
8、的分别是(C)A、受表扬组和受忽视组B、受训斥组和控制组C、受表扬组和控制组D、受训斥组和受忽视组29、解释教师工作动机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D)A、期望B、领导方式C、教学能力D、教学效能感30、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等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指的是教师的(B)A、教学灵活性B、教学风格C、监控能力D、心理健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31、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
9、有(ABD)A、自我中心主义B、直观形象性C、可逆性D、知觉的集中性E、具体逻辑推理32、以下对于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描述正确的是(ABCDE)A、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B、需要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C、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D、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E、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其他一切矛盾都是以主要矛盾为转移的33、安斯沃斯等人提出,
10、婴儿的依恋模式包括(ABCD)A、安全型依恋B、回避型依恋C、矛盾型依恋D、混乱型依恋E、危险型依恋34、随着进入青春期,初中生的有意注意发展超过了无意注意并处于优势地位。表现出的新特点有(BCD)A、稳定性降低B、选择性增强C、注意转移灵活D、注意分配能力提高E、注意广度缩小35、柯尔伯格经过研究,提出了儿童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学说。其中世俗水平所包含的阶段是(BE)A、服从与惩罚的定向阶段B、社会习俗的定向阶段C、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E、秩序和法规的定向阶段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纵向研究设计答:就是对同一组学生在不同时间
11、里的某种心理活动进行评价(1分),比较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结果,(1分)以此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在这些年内发展变化的依据。(1分)37、认知内驱力答:是把求知作为目标(1分),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的动机,(1分)也就是想理解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愿望。(1分)38、超常儿童答:通常主要指智能明显超过同年龄者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2分)也指很早就表现出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杰出的特殊才能的儿童。(1分)39、替代性强化答:是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1分),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2分)40、学习动机答:是引起个体的学习行为,(1分)维持调节这种学习行为,(1分)并使这种学习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一
12、种心理状态。(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1、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辩证统一的。(1分)一方面,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本身还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1分)(1)教育能促进或延缓个体心理发展的进程。(1分)(2)教育是引起个体领会和掌握知识经验的关键。(1分)(3)教育必须适合个体心理发展内在需要的变化。(1分)42、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答:随着初中生进入青春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巨变,导致了他们与父母关系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1分)(1)情感上开始脱离父母;(
13、1分)(2)行为的独立性增加;(1分)(3)思想观点上与父母产生分歧;(1分)(4)父母的地位在初中生心目中开始下降。(1分)43、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1)激发学习积极性;(1分)(2)因材施教;(1分)(3)加强直观性教育;(1分)(4)循序渐进;(1分)(5)多练习。(1分)44、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所谓教育机智,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品质。(1分)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循循善诱与因势利导;(1分)(2)灵活果断与随机应变;(1分)(3)方式多
14、样与对症下药;(1分)(4)实事求是与掌握分寸。(1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45、(本题15分)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分)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1分)2、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1分)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1分)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分)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
15、构知识的过程。(1分)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1分)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1分)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1分)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分)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1分)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
16、,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1分)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素,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1分)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1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1分)46、(本题10分)试述维果茨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答:维果茨基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学与发展关系。(1分)(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1分)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
17、到的发展水平。(1分)维果茨基把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1分)它表现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1分)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1分)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1分)首先,教学主导或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1分)其次,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1分)儿童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1分)维果茨基认为,学习任何内容都有一个最佳年龄。如果不考虑学习的最佳年龄,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