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C 【解析】A、糖类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糖类也叫做碳水化合物,故 A 说法正确;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 B 说法正确;C、蛋白质基本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有 些蛋白质还包括硫、磷等元素,故 C 说法错误;D、硒是人体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否则对人 体有
2、害,故 D 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有机物的基础知识,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蛋白质与糖类、油脂组成的差别,蛋白质主 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硫、磷等元素,而糖类、油脂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 素,本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A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0.1 mol 1 L NH4Cl 溶液中, 4 NH的数量为 0.1 A N B2.4 g Mg 与 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 A N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 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 A N D0.1 mol H2和 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
3、,其分子总数为 0.2 A N 【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子、 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 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 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 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dcba B4 种元素中 b 的金属性最强 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 a 单质的氧化性强 【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
4、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 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 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 的工具和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周期的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
5、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 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 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 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 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 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 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 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
6、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 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 D 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 HCl 的生成, 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 HCl, 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 累的程度。 11用电解氧化法可以在铝制品表面形成致密、耐腐蚀的氧化膜,电解质溶液一般为 24224 H SOH C O混合 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待加工铝质工件为阳极 B可选用不锈钢网作为阴极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 Al3eAl D硫酸根离子在电解过程中向阳极移动 【答案】C 【解析】A、根据原理可知,Al 要形成氧化膜,化合价升高失电子,
7、因此铝为阳极,故 A 说法正确;B、不 锈钢网接触面积大,能增加电解效率,故 B 说法正确;C、阴极应为阳离子得电子,根据离子放电顺序 应是 H 放电,即 2H2e=H 2,故 C 说学#科网法错误;D、根据电解原理,电解时,阴离子移向阳 极,故 D 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如本题得到致密的氧化铝,说明铝作阳极,因此电极方程式应是 2Al6e3H2O=Al2O36H ,这就要求学生不能照搬课本知识,注意题干信息的挖掘,本题难度不大。 12改变 0.1 1 mol L 二元弱酸 2 H A溶液的 pH,溶液中的 2 H A、HA、 2 A 的物质的量分数(X)随 pH 的
8、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2 2 (X) (X) (H A)(HA )(A ) c ccc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H=1.2 时, 2 (H A)(HA )cc B 22 lg(H A)4.2K CpH=2.7 时, 2 2 (HA )(H A)(A )ccc DpH=4.2 时, 2 (HA )(A )(H )ccc 【答案】D 【名师点睛】该题综合性强,该题解答时注意利用守恒的思想解决问题。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问题,是高考热点中的热点。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几乎年年涉及。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 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的电
9、离、 pH、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围绕盐类水解的类 型和规律的应用试题在高考中常有涉及。解决这类题目必须掌握的知识基础有:掌握强弱电解质判断 及其电离,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理论(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电离与水解的竞争反应,以及化学反应 类型,化学计算,甚至还要用到“守恒”来求解。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2 mL 0.1 1 mol L 的 3 FeCl溶液中加足 量铁粉,振荡,加 1 滴 KSCN 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 加 KSCN 溶液颜色不变 还原性: 2 FeFe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
10、入集 满 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 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 NH4HCO3固体的试管, 并 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4HCO3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 管中分别加入 2 滴相同浓度的 NaCl 和 NaI 溶液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 淀, 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spsp (AgI)(AgCl)KK 【答案】C 【解析】A、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 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 Fe3 完全被消耗,即 Fe 【名师点睛】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本题的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
11、能力,体 现了化学学科素养。 26 (14 分)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为 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 化物。实验室测定水泥样品中钙含量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分解水泥样品过程中,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铵为助溶剂,还需加入几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 是_,还可使用_代替硝酸。 (2)沉淀 A 的主要成分是_,其不溶于强酸但可与一种弱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 (3) 加氨水过程中加热的目的是_。 沉淀 B 的主要成分为_、 _ (写 化学式) 。 (4)草酸钙沉淀经稀 H2SO4处理后,用 KMnO4标准溶液滴定,通过测定草酸的量
12、可间接获知钙的含 量,滴定反应为: 4 MnO+H+H2C2O4Mn2+CO2+H2O。实验中称取 0.400 g 水泥样品,滴定时消耗了 0.0500 mol L1的 KMnO4溶液 36.00 mL,则该水泥样品中钙的质量分数为_。 【答案】 (1)将样品中可能存在的 Fe2+氧化为 Fe3+ H 2O2 (2)SiO2 (或 H2SiO3) SiO2+4HF=SiF4+2H2O(或 H2SiO3+4HF= SiF4+3H2O) (3)防止胶体生成,易沉淀分离 Fe(OH)3 Al(OH)3 (4)45.0% 【解析】 5Ca2+5H2C2O42KMnO4 n(KMnO4)=0.0500
13、mol/L 36.00 103 mL=1.80 103 mol n(Ca2+)=4.50103 mol 水泥中钙的质量分数为 4.50 103 mol 40.0 g/mol0.400 g 100%=45.0%。 【名师点睛】化学工艺流程题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每年都会涉及,体现了化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 工艺流程题一般由多步连续的操作组成,每一步操作都有其具体的目标、任务;解答时要看框内,看 框外,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易处着手;先局部,后全盘,逐步深入;而且还要看清问题,不 能答非所问。要求用理论回答的试题应采用“四段论法”:本题改变了什么条件(或是什么条件)根据什 么理论所以有什么变
14、化结论;化学工艺流程一般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的运用、化学计算、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要理解清楚每步的目的,加上夯实的基础知识,此 题能够很好的完成。 27 (14 分)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 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4H10(g)= C4H8(g)+H2(g) H1 已知:C4H10(g)+ 1 2 O2(g)= C4H8(g)+H2O(g) H2=119 kJmol1 H2(g)+ 1 2 O2(g)= H2O(g) H3=242 kJ mol1 反应的 H1为_kJ
15、mol1。图(a)是反应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_0.1(填“大于”或“小于”)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填标号)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 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 丁烯产率在 590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590
16、之后,丁烯产率 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 【答案】 (1)+123 小于 AD (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 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解析】 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增加。 (3)根据图(c),590之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丁烯会更多,同时由于反应是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会含有更多的学科网丁烯。而温度超过 590时,由于丁烷高 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参加反应的丁烷也就相应减少。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运用,此类题目往往涉及热
17、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 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等等,综合性较强,本题难点是化学反应条件 的控制,这部分知识往往以图像的形式给出,运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考虑, 需要平时复习时,多注意分析,强化训练,就可以解决,本题难度较大。 28 (15 分)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 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 KI)混合,反应 生成 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
18、酸化,MnO(OH)2被 I还原为 Mn2+,在暗处静置 5 min,然后用标准 Na2S2O3溶液滴定 生成的 I2(2 2 23 S O +I2=2I+ 2 46 S O ) 。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 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及二氧化碳。 (4)取 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 a mol 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
19、 现象为_; 若消耗 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 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mg L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 (填“高”或“低”) 【答案】 (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O2+2Mn(OH)2 =2MnO(OH)2 (3)量筒 氧气 (4)蓝色刚好褪去 80ab (5)低 杯、玻璃棒、试剂瓶和量筒,并不需要容量瓶;Na2S2O3溶液不稳定,加热可以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氧 气和二氧化碳,减少 Na2S2O3的损失。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滴定实验、溶液的配制、化学计算等,本题的难点是问题(4)和(5) ,本题弄清
20、楚 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围绕这两项展开,实验目的是测定水中溶解的氧的量,实验原理是 2Mn(OH)2+O2=2MnO(OH)2,MnO(OH)2把 I氧化成 I2,本身被还原成 Mn2 ,22 23 S O +I2=2I+ 2 46 S O ,计 算氧的含量采用关系式进行,即 O22MnO(OH)22I24Na2S2O3,得出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结果,误差的分析是建立在正确的关系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以及化学计算能力。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
21、(用 R 代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达式(电子排布图)为_。 (2)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称作第一电子亲和能 (E1) 。第二周期部分元素的 E1变化趋势如图(a)所示,其中除氮元素外,其他元素的 E1自左而右依次增 大的原因是_;氮元素的 E1呈现异常的原因是_。 (3)经 X 射线衍射测得化合物 R 的晶体结构,其局部结构如图(b)所示。 从结构角度分析,R 中两种阳离子的相同之处为_,不同之处为_。 (填标号) A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B 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C立体结构 D共价键类型 R 中阴离子 5 N中的 键总
22、数为_个。分子中的大 键可用符号 n m 表示,其中 m 代表参与形 成大 键的原子数,n 代表参与形成大 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 键可表示为 6 6 ) ,则 5 N中的大 键应表示为_。 图(b)中虚线代表氢键,其表示式为( + 4 NH)NHCl、_、_。 (4)R 的晶体密度为 d g cm3,其立方晶胞参数为 a nm,晶胞中含有 y 个(N5)6(H3O)3(NH4)4Cl单元, 该单元的相对质量为 M,则 y 的计算表达式为_。 【参考答案】 (1) (2)同周期元素随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故结合一个电子释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 N 原子的 2p 轨道为半充满状态,
23、具有额外稳定性,故不易结合一个电子 (3)ABD C 5 6 5 (H3O+)O-HN( 5 N) ( + 4 NH)N-HN( 5 N) (4) 33 21 A 602 (10) a dNa d MM 或 【解析】 (1)N 原子位于第二周期第 VA 族,价电子是最外层电子,即电子排布图是; (4)根据密度的定义有,d= 73 (10 ) A y M N a g/cm3,解得 y= 73 (10 ) A daN M = 3 602a d M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相关知识,以填空或简答方式考查,常涉及如下高 频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基态微粒的电子排布式、电
24、离能及电负性的比较)、元素周期律;分子 结构与性质(化学键类型、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子空间构型的分析与判断);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类型、 性质及与粒子间作用的关系、 以晶胞为单位的密度、 微粒间距与微粒质量的关系计算及化学式分析等)。 只有对基础知识积累牢固,这类问题才能比较容易解决;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审清楚问题问的是 什么,如本题(1)问的是电子排布图,而不是电子排布式,另一个注意书写规范,如氢键的表示方法。 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化合物 G 是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比索洛尔”的中间体,一种合成 G 的路线如下: 已知以下信息: A 的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B 的核磁共振氢
25、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11。 D 的苯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 可与 1 mol NaOH 或 2 mol Na 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为_。 (2)B 的化学名称为_。 (3)C 与 D 反应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为_。 (4)由 E 生成 F 的反应类型为_。 (5)G 的分子式为_。 (6)L 是 D 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1 mol 的 L 可与 2 mol 的 Na2CO3反应,L 共有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峰面积比为 3221 的结构简式为_、 _。 【答案】 (1) (2)2-丙醇(或异丙醇) (3
26、) (4)取代反应 (5)C18H31NO4 (6)6 【解析】A 的化学式为 C2H4O,其核磁共振氢谱为单峰,则 A 为;B 的化学式为 C3H8O,核磁共振氢 谱为三组峰,峰面积比为 611,则 B 的结构简式为 CH3CH(OH)CH3;D 的化学式为 C7H8O2,其苯 环上仅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 mol D 可与 1 mol NaOH 或 2 mol Na 反应,则苯环上有酚羟基和 CH2OH,且为对位结构,则 D 的结构简式为。 (6)L 是的同分异构体,可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1 mol 的 L 可与 2 mol 的 Na2CO3反应,说明 L
27、的分子结构中含有 2 个酚羟基和一个甲基,当二个酚羟基在邻位 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 2 种,当二个酚羟基在间位时,苯环上学*科网甲基的位置有 3 种,当二个 酚羟基在对位时,苯环上甲基的位置有 1 种,满足条件的 L 共有 6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四组峰, 峰面积比为 3221 的结构简式为、。 【名师点睛】高考化学试题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考查题型比较固定,通常是以生产、生活的陌生有机物的 合成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涉及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涉及有机物结构简式的确定、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等知识的 考查;它要求学生能够通
28、过题给情境中适当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高考有机 化学复习备考的方向。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 醛基、羧基、酯基、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 学题的基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时先要对比原料的结构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官能团发生什么改变, 碳原子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再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设计。同分异构体类的判断,要充分利用题目提 供的信息判断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结构或官能团,写出最容易想到或最简单的那一种,然后根据类似烷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展开去书写其余的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合成路线不同于反应过程,只需写出 关键的物质及反应条件、使用的物质原料,然后进行逐步推断,从已知反应物到目标产物。本题较全 面地考查了考生对有机物的性质、物质的反应类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一些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进行结构简式的判断时,注意结合题目中已知的进行分析,找出不同之处, 这些地方是断键或生成键,一般整个过程中碳原子数和碳的连接方式不变,从而确定结构简式,特别 注意书写,如键的连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