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彭阳县第二小学教师宁夏彭阳县第二小学教师 张秉强张秉强 “吨的认识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领领域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域中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质量单位了质量单位“克克”和和“千克千克”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单位间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间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概念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单位,概念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为此教材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
2、际,让学现实的,为此教材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知的、感兴趣的现实背景下,理解吨的含义,生在熟知的、感兴趣的现实背景下,理解吨的含义,体验体验1吨的重量、感受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吨的重量、感受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1 1吨重的观念,完善质量吨重的观念,完善质量单位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单位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一、课标和教材(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能
3、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学生通过经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间接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有序活动的学习习惯,使其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和安全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及民族自豪感。二、说学习目标(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初步建立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
4、算。教学难点:建立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吨的质量观念解决措施:解决措施: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学定教。对于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学定教。对于“进率是进率是1000”的两个的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已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因此,处理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已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因此,处理“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这一重点内容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一重点内容时,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尝试完成,然后交流思考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动性。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体验。为了突破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5、充分体验。为了突破“帮助学生建立帮助学生建立1吨吨的质量观念的质量观念”这一难点,本节课设计了多处体验环节:课开始在汇这一难点,本节课设计了多处体验环节:课开始在汇报交流的情景中体验,课中的在实践中体验,课尾的在运用中体验,报交流的情景中体验,课中的在实践中体验,课尾的在运用中体验,课后的在延伸中体验。借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具体的事物,通过猜课后的在延伸中体验。借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具体的事物,通过猜一猜、提一提、背一背、算一算、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教学活一猜、提一提、背一背、算一算、说一说、试一试、练一练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动,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
6、、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循序渐进地间接体验循序渐进地间接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体吨的实际重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并建立验、感悟并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吨的质量观念。(三)计划课时(三)计划课时计划授课时数:三课时 本节为第一 课时三、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掌握了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运用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支撑。因此,让学生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是不难的。但“吨”作为常见量中的大计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很少,不能像认识克与千克那样采
7、用掂一掂的方式直接体验,1吨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为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间接体验,联想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力图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自主体验的方法,逐步建立1吨的观念。为此,我采取如下教学策略:1.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设计本节课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中的体验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及举例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生活与吨的密切联系。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注重让学生经历“
8、体验感悟”的过程。课改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提一提、背一背的方式初步感受质量,接着我又让学生通过算一算、说一说等方式感受1吨的重量。最后通过理一理、说一说的方式让学生沟通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各环节中,我将重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他们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3.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构建“展示自我成就”的舞台。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2、口 答6 6千克千克=()=()克克8000克=()
9、千克(一)旧知复习,汇报导入(一)旧知复习,汇报导入五、说教学流程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信息。克克克克千克千克千克千克千克千克克克千克千克克克20403、设计意图及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引入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课前去调查或收集一些有常见物品的质量信息。并在课中进行汇报、补充,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让学生体验到物品质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但由于课前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没能明确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与“吨”相关的物品信息,新课引入不够流畅。1 吨吨=1 000 千
10、克千克 1.猜一猜:猜一猜:1吨有多重?你能提的动吨有多重?你能提的动1吨重的吨重的东西吗?东西吗?2.提一提:选多名力气大的同学提提一提:选多名力气大的同学提10千克重千克重的一壶水,感受的一壶水,感受10千克的物体重量。千克的物体重量。3:背一背:背一背:同桌互相背一背同桌互相背一背,感受对方的重感受对方的重量量,然后互相告诉自己的体重。然后互相告诉自己的体重。4.算一算:算一算:40名平均体重都是名平均体重都是25千克学生的总千克学生的总质量是多少?质量是多少?10袋袋 100千克重的大米总质量呢?千克重的大米总质量呢?100壶壶10千克水呢?千克水呢?5.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大约
11、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大约重 1 吨。吨。(二)动中感悟,探究新知(二)动中感悟,探究新知1、体验1吨的重量如果一个同学重25千克照这样计算,四个同学重()千克1001001 1吨吨=()=()千克千克1000100040个同学的体重的和是()千克,10001000再照这样计算也就是 1 1 吨。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如果每个学生的体重是 25 千克,千克,40 个学生的体重就是个学生的体重就是 1 吨。吨。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10001000千克千克 是是 1 1 吨吨。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 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 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 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
12、 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 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 大米大米100千克千克1吨吨=1000千克千克500500千克千克500500千克千克两头牛共重两头牛共重10001000千克,也就是千克,也就是1 1吨。吨。1 1吨吨1000 1000 千克千克20千克千克50桶水重桶水重1000千克,即千克,即1吨吨2千克千克500只鸡重只鸡重1000千克,即千克,即1吨吨5千克千克200箱奶重箱奶重1000千克,即千克,即1吨吨小汽车总重约小汽车总重约1 1吨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量,通常用吨吨做单位做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吨可以用符号“t”表表示
13、。示。6、想一想:质量单位“吨”通常表示哪些物品重量?7、做一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 吨吨=_ 千克千克 3000千克千克=_ 吨吨 4 0003 5 吨吨=()千克千克 9 000 千克千克=()吨吨 1 600 千克千克-600 千克千克=()吨吨 1 吨吨-400 千克千克=()千克千克5 000916008、练一练设计意图及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数学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流,关注学生的数学
14、情感和情绪体验。”新课堂要尽量满足学生这种表现自主探索新课堂要尽量满足学生这种表现自主探索的需求,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努力搭建的需求,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努力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平台,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堂的真正主人。设计意图及反思 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曾说过:“要引导着孩子们往前走,首先得知道孩子们现在在哪里。”所以,在探究新知环节中,我努力通过猜一猜来试探学生的已有基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吨”都感受较少。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
15、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而要在对物体质量的体验基础上理解。在本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通过提一提、背一背、抱一抱、算一算、理一理、想一想、做一做等学习方法去感悟1吨有多重,教师充其量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过程及认知感受,完成“四基”、“四能”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景、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提一提活动中,让学生感知10千克水质量过程中,我发现大家评选小力气王力量较大时,
16、教师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创设体验情境,让这几位学生抱一抱老师,猜猜老师体重,感知大约14个体重是75千克老师的体重是1吨,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效果。1.用吨作单位的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物品有哪些?有有(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载重量载重量 8 吨吨13t载重量载重量 1 000 千克千克 13 人人2、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起来。4 吨吨6 千克千克80 千克千克50 吨吨3 3、比一比:、比一比:5 5吨(吨()40964096千克千克7 7吨(吨()70007000千克千克80008000千克(千克()8 8千克千克4 4吨(吨
17、()50015001千克千克90009000千克(千克()9 9吨吨30003000千克(千克()30003000克克=4、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早上起床后,我拿着100千克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接了约2吨重的水洗脸。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250克的牛奶和一个150千克重的面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饭,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在路上,碰上了我们班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有50多吨呢!校门口那两头约1千克的石狮子威武地站立着,好像在迎接我们!设计意图及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
18、用数学的信心。因此,为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此环节中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但由于对学情了解不是很深入、教学时间把握不合理,导致学生感知活动用时偏多巩固训练、解决问题的时间有点仓促,部分学习任务未能完成,只能留在第二节进行。(四)总结质疑,深化认知四)总结质疑,深化认知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预设”与“生成”实施教学方案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在这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效果。总结质疑环节时,一位学生问到:“有没有比吨更大的单位?”,由于教师“预设”不全面,处理不完善,只是巧妙回应,让学生
19、课后继续探究学习。课后反思如果此时教师能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五)五)课外延伸,拓展应用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 1 吨水,你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 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六)设计作业,提高素质(六)设计作业,提高素质 写一篇与“吨”有关的数学日记。六、教学整体反思六、教学整体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我在设
20、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例如:提水、牛奶、体重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从“量”和“形”两个方面转化来感知1吨。首先,在量的方面,我把它转化为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的转换,教材使用的是10袋100千克1袋的大米,用100千克容易换算出一吨。但是100千克1袋的大米现在的生活中极少见了,而且学生对100千克的质量也没有感知。于是我将其换成现场提水的活动,1桶10千克的水学生提起来都很困难,让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明确100桶这样的水才是1吨,可想而知1吨有多重了。数量的转换,我主要是通过诸如“40名25千克学生的质量是1吨”这一实例中的“40”让学生感受1吨很重,100桶水10千克水倒在正方体水池里是1吨,“100”让学生感知1吨很大,500只2千克鸡质量是1吨,“500”让学生感知1吨很多。其次,在形的方面,我通过40个三年级的同学,两头黄牛、200箱牛奶等,14名老师体重从体积的角度,在视觉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处处“以生为本”。学生通过自主体验,逐步感受1吨的重量、建立1吨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