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41106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9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总复习高考总复习题型赋分题型赋分选文多以评论类文章出现,论述类文本包括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文章。从历年高考的选文来看,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一直占主要地位。选题是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出现,共有3道小题。每题3分,共9分。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理解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概念的含义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句子的含意的含意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2)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把握,把握文章思路文章思路(3)归纳)归纳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概括,概括中心意思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分析概括作者

2、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做题要求做题要求1、必须在1012分钟内完成此题。审题比对等时间按照自己习惯自行处理。2、必须保证客观选择题的是正确率。做题思路做题思路泛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简称:(读、审)找比。(根据同学们的阅读习惯,建议先阅读题干,清楚题目问什么再阅读文本。)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怎么读之一怎么读之一文本阅读:文本阅读:(一)阅读前可提出设问 (或根据题目要求来提出问题。)(1)文章论述的是什么问题?(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3)本文

3、为凸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二)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1、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数据及其概括语。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示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如: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4)或然必然。如:如果、可能、也许、一定、必然等表判断的词语。2、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

4、。(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等等)(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文本阅读的关键文本阅读的关键1、一定要带着问题来阅读!2、一定要边读边进行勾画!准确的感觉是靠好的做题习惯养成的。准确的感觉是靠好的做题习惯养成的。怎么读之二怎么读之二题目审读题目审读(一)提高审题意识,明确出题人所要想要问的问题。(二)抓好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明确题意。(三)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如:(1)选择“正确的”还是“错误的”。(2)选择“符合”的还是“不符合”的。(3)选择“属于”的还是“不属于”的。要点:还是请记得勾画题干中的要求,及选项中表述与原文有差异之处。查找具体之查找角度查找具体之查找角度(1)找区

5、位。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和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度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3)找错因。错因往往体现在选项的干扰点上。查找具体之查找方法查找具体之查找方法(1)投石探波法将题干或选项表明目标的关键语句作为“石子”投到文章这个“水面”,以“石子”为圆心,一圈圈一层层查找。一是找准信息区在上文、在下文、在上下文、在一句子,在一层、在一段、在若干段、在全文。二是找全信息点同一个角度的信息有一点或若干点。(2)借助“标志语”第一、借助“角度性标志语”。即从哪个方

6、面发表对问题的见解或介绍对象的特点。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第二、借助“结构性标志语”。即表明层次、段落、角度、内容等照应、转换、提起、总结的语句,如:首先、其次、此外、不过、但是、那么、所以、不仅、又、前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同时等。查找的关键查找的关键1、细心,要善于发现选项与原文的不同之处。2、耐心,联系上下文,选项所处的区域也许不止一处。3、做好标识,不让查找的辛苦成流水。凡事都会有一个过渡,不急不燥!凡事都会有一个过渡,不急不燥!清醒比对清醒比对基本方法:文题比对。为确保准确性,对每个选项可以进行两种处理:一是:投石探波。二是:选项切片。设题的三种情形设题的三种情形1、形

7、同意同信息吻合,直接判断2、形异意同有所转换,实质一致3、形似意异迷惑性大,格外留意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设误的常用六种方法1.删:删减。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

8、.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常见题型:常见题型:(剩余题型有待同学们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收集)(注意:大家还有个干扰盲点(注意:大家还有个干扰盲点答非所问答非所问!请审好题,!请审好题,做好题)做好题)另:可以结合近两年的考题,另:可以结合近两年的考题,自己做一些总结、自己摸自己做一些总结、自己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技巧,识别命题专家常用的干扰方法,识别命题专家常用的干扰方法,这对于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这对于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正确比对的关键正确比对的关键

9、1、细心是一定要的!2、掌握并总结一些高考类型题惯用的干扰形式,提高正确率。高考真题演练:高考真题演练: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

10、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

11、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

12、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

13、,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

14、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

15、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答案: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3、答案: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论述类文本阅读.ppt)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