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上江南塞上江南 榆林榆林我的家乡我的家乡 中文名称:榆林市 外文名称:Yulin City别名:塞上江南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北下辖地区:榆阳区和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吴堡、绥德、米脂、佳县、子洲、清涧11个县政府驻地:榆阳区青山路街道电话区号:0912行政区码:719000地理位置:陕西省最北端,茅乌素大沙漠地南缘面积:43578平方千米人口:360万方言:陕北方言气候条件: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白云山、红石峡、镇北台、李自成行宫、易马城等机场:榆林火车站车牌代码:陕K年平均气温:10.7年降水量:412毫米特产:红枣、绿豆李自成行宫李自成行宫位于米脂县城北的
2、盘龙山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包含于米脂一中校园院内。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捧圣楼、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是陕北别具一格的宫殿园林旅游区。行宫内还设有米脂妇女革命史迹展。盘龙山原名马鞍山,明嘉靖年间,曾在山间修建真武祖师庙。崇祯十六年(1643年),闯王李自成于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派其侄李过回米脂扫墓。李过率兵3万驻扎山下,并将山上的真武祖师庙扩建为行宫。同年11月,李自成亲率大军回米脂参加祭奠。他见行宫建筑雄伟,十分高兴,便赐山名为盘龙山,行宫正殿为启祥殿,后殿为兆庆宫
3、。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当地群众为保护这群建筑,塑起真武祖师像,行宫又变成一座庙宇。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目前米脂县博物馆也设在行宫内,馆内陈列米脂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和其它历史文物。登上行宫凌空而起的前楼凭栏远眺,山川胜景尽收眼底。红石峡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红石峡位于榆林城北5 5公里处,在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又名公里处,在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又名“雄石峡雄石峡”。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红石峡。红石峡山奇水秀,石窟古。因山皆为红石,故得名红石峡。红石峡山奇水秀,石窟古刹林立,还有陕西省最大
4、的摩岩石刻群,吸引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参观刹林立,还有陕西省最大的摩岩石刻群,吸引了众多的书法爱好者参观游览。游览。景区内两山虎峙,石峡中开,一注清流带绿洲而来。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景区内两山虎峙,石峡中开,一注清流带绿洲而来。红石峡东壁原来建有红山寺,红石峡的石窟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史。寺门楼门洞上有红山寺,红石峡的石窟最早开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史。寺门楼门洞上额携刻的额携刻的“红石峡红石峡”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王森然先生三字,是由我国著名美术家王森然先生8989岁高龄时岁高龄时所书题刻。此外,红石峡还是拍摄电影所书题刻。此外,红石峡还是拍摄电影东邪西毒东邪西毒时的取景地。时的取景地。红石峡
5、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天然湖泊,红石峡分南北两段。北峡两壁中分,上部是榆溪河聚结而成的天然湖泊,水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沁凉爽人。洞口刻有水流溢出湖面,穿石而下,飞流瀑布沁凉爽人。洞口刻有“蚊窟龙窝蚊窟龙窝”四个大字。南峡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古时窟内原有石造像、四个大字。南峡两壁双峰对峙,依壁凿石成窟。古时窟内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等,据记为明代所创,可惜泥塑像、浮雕石刻等,据记为明代所创,可惜“文革文革”中遭到极大破坏。中遭到极大破坏。现存大小石窟现存大小石窟3333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较大的石窟有圣母殿、大雄殿、处,大多分布在东崖。较大的石窟
6、有圣母殿、大雄殿、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观音堂、石佛殿、圆觉殿、睡佛殿、慈仁殿、小须弥殿、园沁殿等。红石峡红石峡-摩崖石刻摩崖石刻 镇北台镇北台位于榆林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距离榆林市区7公里。距离红石峡仅2公里,所以两地可以放在同一个上午或者下午游览。镇北台原是明长城的一处观察哨所,也是蒙汉两族办理交涉的地方。这里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镇北台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称号,属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观察所。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位列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登
7、上镇北台台顶,可以欣赏方圆几十里内的塞外风光,沙漠、戈壁、草滩、黄河以及三北防护林,也可以看到距离它不远的红石峡。镇北台为正方形,共四层,高30余米,外砌砖石。各层台顶外侧都有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紧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砖城,名款贡城,是当年蒙汉官员接待洽谈及举行献纳贡品仪式的场所。在台的顶部中央,是一座了望棚。登上镇北台,可以将整个榆林市和周边山川地貌一览无余,在欣赏塞外的沙漠风光之余,还可以骑马游览长城风光。被被誉誉为为天天下下第第一一台台香炉寺香炉寺位于佳县城东北的黄河崖畔,因其山下有一巨石形如香炉,所以得名。寺院建于明万历年间,有正殿、配殿、山门、石牌坊等,站在香炉寺中,可以俯瞰黄
8、河,其势壮观雄浑,尤其是每到黄昏时分,夕阳下的寺院建筑倒映在黄河水中,景色绮丽迷人。佳县这座石头城的东北面延伸到黄河故道,突然像斧劈一样垂直断开,断处三米外,耸立着一尊四周如削的巨石,石顶平坦,盖着红色的小庙,远望上去,俨然如蜡烛或者香炉,便得名香炉寺。寺外有一块3米长的横木作桥,将寺与石头城连接。许多人不敢过这断桥,因为要置身空际,站在桥上,如在云中。但过桥后进入孤亭中俯瞰黄河,则别有一番感受。放眼望去,滚滚的波涛从两山之间奔腾而来,于脚下翻卷而过,冲向弯曲迷茫的下游峡谷。那种大气磅礴和冲击力,让你心潮澎湃,难以忘怀。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香炉寺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山峰上的正
9、殿是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边有山门、石碑坊等。“香炉晚照”是佳县的八景之一,因为每当夕阳西下时,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在黄河水流中,如诗如画。统万城w 统万城位于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的红墩间乡白城子村,因其城墙为白色,当地人称白城子。又因系赫连勃勃所建,故又称为赫连城。统万城始建于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年),已有近1600年历史。w 东晋年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来到这里,一时被这美丽的景色所迷住了,于是在此修筑都城,后定名统万城。统万城城墙用大砂、粘土、石灰分筑而成,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坚固。城分内城、外城,内城垣保存比较完整,分为东西两部分。除东城南垣一段被沙丘压埋外,其它城垣均高出地面210
10、米。西城的西南墩台高3162米,为原城角楼,东南隅有一宫殿基址,东城东部也有一宫殿基址。w 统万城古时有青山秀水,但8世纪“大风积沙”,9世纪“堆沙高及城谍”,10世纪已“深在沙漠之中”,反映出这里生态的恶化过程,同时统万城也逐渐湮没于历史和风沙中。近现代有不少学者专程到统万城进行考察。统万城是“大夏国”都城的遗址,历经北魏、隋、唐、宋数朝,到北宋淳化五年(994)被废,迄今古城遗址保存尚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白云山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的黄河之滨,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白云观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明万历四十六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亲颁圣旨
11、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从此声名大震,当地官民信士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历代皆有扩建修葺。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目前白云观的建筑以道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有各类古建99处,并存有雕塑、绘画、书法、音乐等文化精萃,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西北地区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白云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在陕北颇具影响的风景名胜和宗教活动场所。在白云观上还可以望见不远处的黄河大峡谷,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道教四大圣地之一:白云山道教四大圣地之一:白云山|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姜氏庄园由该
12、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整个庄园由山脚至山顶分3部分:第一层是下院,前以块石垒砌高达9.5米的寨墙,上部筑女墙,犹若城垣。沿第一层西南侧道路穿洞门达二层,即中院。院西南又耸立高约8米,长10余米的寨墙,将庄园围住,并留有通后山的门洞,正中建门楼。沿石级踏步到第三层上院,是全建筑的主宅,座东北向西南,正面一线5孔石窑,两侧分置对称双院,东西两端分设拱形小门洞,西去厕所,东侧下书院。整个庄院后设寨城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独特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地
13、域特色 陕北文化是地域文化,陕北文化的中心即在榆林的绥德、米脂、清涧、子洲等地。曹颖僧先生也如是说:“今者自清涧以上绥米各县,地居陕北腹里,风俗礼教,尚存当日之旧习,堪称文化的中坚”(延绥揽胜)。榆林的地域文化有三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内容,即九曲黄河,万里长城,万里长征第一站。九曲黄河,榆林位于黄河中游,黄河从其东境流过,她的文化底色应该是黄河文化,也是黄土文化。万里长城,榆林有秦代长城遗址、隋代长城遗址、明代长城遗址,也就是说榆林自古为边防要塞。万里长征第一站,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第一站即在榆林的定边南部。“天下之势在九边,而秦有其三;三边之甲劲天下,而榆林居其首。”(延绥镇志序)榆林位
14、居陕西之北,榆林乃明代的九边重镇之一,且位居首要,天下驰名。榆林文化具有边塞特色。|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榆林美食榆林美食|榆林当地特有的大红枣。由于榆林地区降水少,所以这里出产的红枣个大味甜质细。此外,定边小羊羔 肉细嫩味美,而且比较便宜,如果吃得惯可以放开吃。榆林特色风味食品还有:米脂驴板肠、绥德油旋、清涧煎饼、佳县马蹄酥等。|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
15、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陕北民歌 一声入耳荡气回肠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它,便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