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体育法规与教育教学四川省教科所邱永诚 一、什么是法规一、什么是法规 通常是指国家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具有强制力性质,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二、为什么要制定学校体育法规二、为什么要制定学校体育法规(一)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二)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四)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五)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社会、民族进步的需要 三、新中国以来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概三、新中国以来有关学校体育的法规概要要(一)劳卫制 劳卫制,即“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体育制度,是我国体育制度的基础
2、,其目的是向劳动人民进行全面的体育教育,培养人们成为健康、勇敢、乐观的祖国保卫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1954年5月至1958年10月在全国推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自年月日起施行。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本法有关体育工作的条款:总则表述: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综合素质、生存能力,营造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制定本法。第五十九条:学校必须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文艺、体育-第六十条:
3、学校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199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本法有关体育工作的条款:第四十四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75年由国务院颁布实施。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每组有不同的锻炼项目和标准。在规定时限内达到标准者,被授予国家统一颁发的证章、证书。在我国学校,自(国家教委)颁发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后,该“标准”不再在学校实施。(五)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由国家教委颁布,1991年在我国大中小学实施。(六)学
4、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8号发布第一条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第三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第四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吸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第五条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第六条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第七条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第八条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体育课的教学
6、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第九条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入学生健康档案。第十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第十一条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学
7、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第十七条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第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
8、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第二十条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9、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第二十二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七)中共中央7号文件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7号文件关键词句: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
10、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适应
11、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
12、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各省在贯彻意见中对体育教师有明确的规定(省教育厅1997年129号文件)(八)体育教学大纲及体育课程标准 1、体育教学大纲 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国在1949年以前,曾出版过体育教本和体育教授细目等体育教学用书,并由当时的教育部审订颁布。1954年教育部编订了全国
13、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61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这套大纲做了修订,提出学校体育必须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同时,指出体质的内容应包括:身体的正常发育,身体机能、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1977年,教育部又重新编订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2、体育课程标准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心就是围绕如何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2001年9月体育课程标准在国内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总结、完善后初步成型,并提出学校体育课宗旨就是树立
14、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04年9月起体育课程标准在各地中小学全面实施。四、关于体育课程标准四、关于体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 1、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 2、替代大纲成为国家规范体育课程的基本文件,是体育课程的国家标准,是国家意志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3、是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在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中的集中体现。(二)关于课程名称 体育 体育与健康(三)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15、(五)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于健康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六)学习领域的划分与领域学习目标 5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6级学习水平(水平一-)(七)对对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认识、理解与的认识、理解与把握把握 1、(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仍然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门必修课程,绝不是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教学
16、内容的简单拼合。2、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原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在于国家对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没有再作具体规定,而是通过“课程标准”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明细而具体的要求,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实现目标的内容、途径、手段、方法是开放的,各地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与确定。这不仅给各地、各校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基层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管理与教学计划设计要求。3、“课程标准”划分学习领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学习领域的划分将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课程的学习进程及学生观念行为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调
17、控教学活动,全面实现教学目标。4、学习水平的划分充分体现了教学条件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当然,各地都应该创造条件使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习水平,但发展较好的地区、发展较好的学生允许超水平学习与发展,体现了教育对不同个体的全面关照。5、“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办法将学生即作为评价主体又作为评价对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有利的,能够培养学生客观求实的态度和观察组织能力。6、实践证明,中小学(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及其布局具有科学的指导性和较强的操作性,教师们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拓展体育教学的思维和视野,体育教学逐步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八)“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1、关于学科课程
18、性质、关于学科课程性质 在课程性质方面,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 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提法我们认为是完整的;同时,对该课程性质的界定课标又以“课程价值”的4个方面作了积极的补充,基本阐明了课程性质、课程价值及其实现价值的手段和途径,同时间接地说明了“健康”所涵盖的内容。但是,由于课程价值涉及内容宽泛,尤其是关于体育知识、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内容尽管是通过有效的身体运动能够实现的,但体育教师们易于在实践中相互割裂,很难形成两者统一的意识。再者,课标倡导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教学实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强调过去一度被忽视的学
19、生主体性、创造性、合作性等要素的充分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反对教学改革中非此即彼、全盘否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选择、运动负荷安排等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抓住“身体运动”这一核心问题,在身体运动中实现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和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各种发展目标。2、关于、关于“三维三维”目标目标 课标虽未对“三维”目标进行专题表述,但通篇贯穿着“三维”思想和内容。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身体运动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实现体育知识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基本栽体,体育教师对此的认识和把握是有局限的,对课标的完整实施形成直接的影响。我们还认
20、为,课标表述的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是平行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采取按领域目标平分课时内容的办法,即要划出课时讲“心理健康”、讲“营养”、讲“吸烟的危害”等,显然,这是“课程标准”没有专门的条款表述造成了这样的误解。3、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课标实际上是以标准统领着内容,以标准选内容、以标准安排内容,具体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求体育教师根据课标、学校条件、体育教学规律、人体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等予以实施。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自主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的理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体育教师确实很难将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标准紧扣起来,这是执行课标的最大难点之一
21、。4、关于、关于标准在学科内以及各学科间的相标准在学科内以及各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与衔接问题互关联与衔接问题 课标在学科内的关联主要还是身体运动与知识技能、身体运动与心理、身体运动与社会适应的关联问题。课标应该立场鲜明、清楚地表达“课程价值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的学科特点;学科间的关联课标几乎未涉及,其实体育学科和艺术、和物理学科中的力学、和生物学中的人体生理学等多有牵涉,课标对此应该有所表达。5、关于、关于课标课标整体上的难易程度和容整体上的难易程度和容量适宜性问题量适宜性问题 课标是我国体育课程价值的理想追求。从理论上考察,课标整体上的难易程度和容量适宜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问题在我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现实滞后性,我们不能降低课标的理性的、科学的价值追求来适应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滞后的局面,而应切实摆正学校体育工作的位置、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达到课标要求、改变学校体育教学滞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