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汉乐府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 形象中,使所表达的哲理既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长歌行长歌行 【宋】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落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作者,出处简介:作者,出处简介:郭茂倩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编有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等。郭茂倩5乐府诗集乐府诗集:综述:综述: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
2、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对后世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
3、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能全信。24 长歌行 【宋】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园:园圃,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场所。葵: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大叶小花,花紫黄色。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华:通“花”。衰:为了押
4、韵,文里可按古音读cui。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园中的葵菜郁郁青青,那上面的滚动而晶莹的露珠啊,就要被早晨的太阳晒干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天的太阳散布恩惠,万物都生机勃勃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常常担心秋天到来那红花,绿叶都将衰败 诗句译文:诗句译文: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那千百条河流啊,一路向东流去,奔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向西流回来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在年轻时不努力上进.碌碌无为,到了年老时也只能白白的悲伤.叹息了。总结与赏析:总结与赏析:这首诗意在劝诫人们要珍惜青少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避免“老大徒伤悲”。这首诗
5、一开始不写人生,而写园中葵,这是“比兴”的写法,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你看,园中的葵菜,郁郁青青,那葵菜上的滚动的晶莹的露珠,是多么可爱,但是一旦天亮,阳光照耀,它就会被晒干。朝露的生命是多么短暂啊!春天里,太阳散布恩惠,万物欣欣向荣,可是,一到秋天,那万物凋零,一片凄凉。那一路向东的河流是一去不返啊。大自然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又正如西方哲人所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生不可逆转。西方有哲人说,如果人能够倒着活的话,世界上最少有一半人活得比现在精彩,可是世上是不会有后悔药的,也没有人会返老还童的。写作手法:下划线部分说明了:这首诗通篇运用了“比兴”的
6、写作手法(即:“借物咏志”),这一写作手法使诗文通俗易懂,再加上这首诗善于选择典型细节借朝露易干.花草易逝.百川归海等自然现象来说明其哲理(融情说理),情景交融,有可读性,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达到了“浅入”但“深出”的效果,使读者更易明白当中的人生哲理人生哲理。总结与赏析:总结与赏析:这首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一联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对时光就像河川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更加印象深刻,同时也使读者明白要珍惜时光,切勿虚度光阴!蕴含哲理:蕴含哲理:本诗主意告诉读者们要珍惜时光,要明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旦逝去就会像本诗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样一去不返,不可挽留。同时也告诫读者要趁年轻力壮时努力奋斗.多学多做,打好基础,才能在将来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否则到了年老时就想学也学不了了,想干一番大事也干不了了。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的哲理就是要让读者明白 一个人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课后练习题:课后练习题:1.在本诗中,有一联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将这一联诗默写出来。答: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2.学习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要表达出的哲理是什么呢?请简单概括出来。答: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激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