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20《曹刿论战》复习习题 教师版+学生版—中考语文系统复习.rar

相关 举报
  • (部)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20《曹刿论战》复习习题 教师版+学生版—中考语文系统复习
    • 文言文专题(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复习习题——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doc--点击预览
    • 文言文专题(九年级下册)20《曹刿论战》复习习题答案——2021年中考语文系统复习.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专题检测曹刿论战专题检测一、理解性默写(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甲】曹刿论战第二三段【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选自曾国藩挺经)【注】【注】逼阳:地名 遽:迅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1)公将鼓之 鼓:(2)齐师败绩 败绩:(3)一鼓作气 作:(4)惧有伏焉 伏:(5)先备外援 备: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2 分)(2)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2 分)3.【甲】【乙】两段文字都是强调了 对作战胜利的重要性,【乙】文运用了 论证,有力地证明了【甲】文的观点。(3 分)4.根据鲁庄公和曹刿在战场上的表现,分别概括两人是什么样的人?【二】【甲】曹刿论战第一段。【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选自后汉书)【注】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德化:用道德来教化。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 间:(2)随恭行阡陌 阡陌: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4 分)【三】【甲】曹刿论战全文【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1、解词(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2)忠之属也。属:(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2、翻译(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四】【甲】曹刿论战全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注:尝:曾经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若将,若:好像。待:防备。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盬(g):吸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1)公将鼓之()(2)再而衰 ()(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3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2 分)4.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3 分)5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2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鱼论战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不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选自左传)注释大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天之弃商:上天遗弃商朝已经很久了。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目夷,字子鱼。重:(chng)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指代老人。阻隘:阻,迫也。隘,险也。勍(qng):强大。胡耇(gu):年老之人。鼓儳(chn):鸣鼓而进攻队伍混乱的敌人。儳,参差不齐,这里指队伍混乱的敌军。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宋人既成列 既出,得其船B国人皆咎公 以彰其咎C虽及胡耇 及鲁肃过寻阳D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莲之爱,陶后鲜有闻4参考词典解释,谈谈“虽”在下列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古代汉语词典“虽”的义项:虽然。即使,纵然。5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7在子鱼论战中,宋襄公说了两次“不可”,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说了两次“未可”。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却在不同的战争中说了表示同样意思的话,请结合材料分析这相同意思的话语里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形象特点。(链接材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复赐酒一石,肉百斤,归遗细君。(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注)伏日:三伏之日,即盛暑之时。大官丞:负责分肉事宜的官。晏:晚。朔:指东方朔,汉武帝时著名辞赋家。蚤:通“早”。谢:道歉。来:表感叹的语气词,用于拉长语气。细君:东方朔之妻。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即怀肉去(2)归遗细君(3)使先生自责(4)复赐酒一石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一处)大 官 丞 日 晏 不 来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大官奏之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B谓其同官曰 其真无马邪(马说)C以剑割肉而去之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D朔再拜曰 再而衰(曹刿论战)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1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东方朔是个怎样的人。(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均平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者也。故不可以不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注释)长勺:鲁地名。均平:公平合理。独恭:国君一人致敬于神。咸:普遍。图民:考虑百姓之事。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神弗福也(_)(2)将何以战(_)14翻译下面的句子。(1)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牲玉于神。(2)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1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文及课文曹刿论战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16本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简述在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八)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牺牲:(2)衡:18.翻译下列句子。(1)何以战?(2)人恒过然后能改。19.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用原句回答)20.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21.从(甲)段或(乙)段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九)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7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曹沫(即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注)遂邑:今山东宁阳县。柯:地名。图:反复考虑。2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 分)(1)肉食者鄙鄙 (2)小大之狱狱 (3)以勇力事鲁庄公 以 (4)既盟于坛上 既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24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停顿一处)(2 分)(1)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2)以勇力事鲁庄公。25(甲)文曹刿认为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1 分)结合(乙)文具体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曹刿形象的。(4 分)(十)26(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2 分)曹刿论战与百战奇略避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白:“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中平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以皇甫嵩讨之。董卓请速进,嵩曰:“陈仓虽小,城守固备,未易拔。王国虽强,攻陈仓不下,其众必疲,疲而击之。全胜之道也。”国攻之,终不拔,其众疲敝解去。嵩进兵追击之。卓日:“不可,穷寇勿迫,归众勿遏。”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追击而破之。(节选自百战奇略避战)(注)中平五年:指东汉灵帝中平五年。王国:人名,凉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汉末凉州军阀之一。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一鼓作气 作:_ 彼竭我盈 竭:_国众且走 走:_ 遂独追击而破之 遂:_28翻译下列句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今而击之,待其衰也。29(甲(乙)两文中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十一)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注释)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肉食者鄙(_)小惠未徧(_)再鼓之,必走(_)势如疾雷不及掩耳(_)31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33(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十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戳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注)国:都城。封:封土为界。鲁请比关内侯以听:鲁国请求像齐国封邑大臣一样服从齐国,即做齐国的附属国。比,比照。关,国家的关隘。自承:把剑冲着自己。陛:殿或坛的台阶。3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又何间焉 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B战则请从 庄公曰:“请从。”C可以一战 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D必以分人 身必安乐35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6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尝试分析37从两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曹刿论战专题检测曹刿论战专题检测一、理解性默写(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一】【甲】曹刿论战第二三段【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选自曾国藩挺经)【注】【注】逼阳:地名 遽:迅速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1)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2)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3)一鼓作气 作:鼓起 (4)惧有伏焉 伏:埋伏 (5)先备外援 备:准备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他们士气枯竭,我们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 分)(2)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我(曾国藩)对于这几句话,常常思索玩味。(2 分)3.【甲】【乙】两段文字都是强调了 士兵的士气 对作战胜利的重要性,【乙】文运用了 举例 论证,有力地证明了【甲】文的观点。(3 分)4.根据鲁庄公和曹刿在战场上的表现,分别概括两人是什么样的人?庄公:冒进鲁莽,不懂军事。曹刿:从容冷静,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意思对即可)【二】【甲】曹刿论战第一段。【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选自后汉书)【注】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德化:用道德来教化。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随恭行阡陌 阡陌:田间小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4 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三】【甲】曹刿论战全文【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6)饬:谨慎、恭敬。1、解词(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忠之属也。属:类(3)期年而有扈氏服。期年:满一年 2、翻译(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四】【甲】曹刿论战全文【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注:尝:曾经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若将,若:好像。待:防备。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盬(g):吸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 分)(1)公将鼓之(击鼓进军)(2)再而衰 (第二次 )(3)如是者三四次(像这样)(4)果腹而去 (离开 )2翻译下列句子。(4 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蜘蛛乘蛇不防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3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 辙乱旗靡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以首俯地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2 分)4.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3 分)示例一: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5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 弱者如果能抓住时机,也可以战胜强者。(2 分)(六)【点睛】译文:楚国攻打宋国来救郑国。宋襄公将要应战,大司马公孙固劝谏说:“上天抛弃我商国已经很久了,主公想要复兴,这是得不到宽恕的。”宋襄公不听。冬十一月己巳朔日,宋襄公与楚军战于泓水。宋军已经摆好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河。司马子鱼说:“敌众我寡,趁他们没有完全渡河,请下令攻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当楚军已经全部渡河,但尚未摆好阵势,司马子鱼又请求攻击。宋襄公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然后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被歼灭了。宋国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头发花白的人。古人作战,不在隘口处阻击敌人。我虽然是已然亡国的商朝的后代,但也不会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主公并不懂得战争。强大的敌人,因为地形的狭窄而摆不开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这时候对其加以拦截然后攻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算是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况且今天这些强悍的楚兵,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碰到老人,捉住了就把他抓回来,何况只是头发花白的人!对士兵讲明耻辱,教导作战是为了杀死敌人。敌人受了伤但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次攻击使其毙命?如果是因为怜悯那些受伤的人而不想再次加以伤害,那还不如开始就不要击伤他。同情年长的敌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用兵讲求抓住有利的条件和时机,击鼓进军则是振奋士气。在险阻隘口的地方打击敌人,也是应该的;锣鼓响亮是为了振作士气,那么攻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链接材料:鲁庄公和曹刿乘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军击了三次战鼓,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下令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曹刿下车观察齐军车轮辗过的痕迹,登上车厢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说:“可以了。”于是下令追击齐军。8(1)就(2)给,送给(3)让(4)又9大官丞/日晏不来10D11受赏赐不等待诏令,多么无礼呀!12面对皇帝和同僚的指责,东方朔不慌不忙地机智应对,不仅得到了赏识,还不失时机地批评了别人的错误,可见他幽默机智、善于见机行事。(写其它内容,言之成理也可。不拘泥于此答案。)【分析】8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就怀抱着赏肉离开了。即:就。(2)大意:回家把肉给妻子。遗:给,送给。(3)大意:让先生自我检讨。使:让。(4)大意:又赐给他一石酒。复:又。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负责分肉的太官丞却很晚还没来。故停顿是:大官丞/日晏不来。10这道题考查对文言一词多义的理解。A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B代词,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用、拿/因为;D都是“第二次”的意思;故选 D。11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是一个省略句:(你)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重难点词语有:受:接受。赐:赏赐。诏,诏令。何:多么。12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根据“大官丞日晏不来,朔独拔剑割肉即怀肉去”可知,当负责分肉的太官丞迟迟不来时,其他官员不敢轻举妄动,唯独东方朔果断地拔出佩剑割肉离开,可见他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根据“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一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可知,面对皇帝和同僚的指责,东方朔不慌不忙地机智应对,不仅得到了赏识,还不失时机地批评了别人的错误,可见他幽默机智、善于见机行事。(七)【点睛】译文:过了很久,在三伏盛暑之时,武帝下诏赐肉给各位随从官员。负责分肉的太官丞却很晚还没来,东方朔独自一个人拔出佩剑切割赏肉,并告诉其他同僚说:“三伏暑天应当早点回家,请允许我就此接受皇上的赏赐。”随即怀抱着赏肉离开了。太官丞向武帝禀奏了这件事。东方朔入宫见皇上,武帝说:“昨天分赏肉的时候,你不等诏令,用剑割完肉就离开了,这是为什么?”东方朔摘下帽子道歉。武帝说:“先生起来自我检讨吧。”东方朔连续叩首两次,说道:“东方朔呀东方朔!你受赏赐却不等待诏令,是多么无礼啊!拔剑割赏肉,是多么豪壮啊!割得不多,又是多么清廉啊!回家把肉给妻子,又是多么仁厚啊!”武帝笑着说:“让先生自我检讨,竟然反过来表扬自己!”于是又赐给他一石酒、百斤肉,让他拿回家给妻子。13 (1)赐福保佑 (2)凭、靠 14(1)我对民众从不吝惜衣食祭祀神灵从不吝惜猪牛羊及玉器等祭品。(2)我审理案件虽然不能明察,也一定诚心诚意地处理。15两篇文章都强调“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课文曹刿论战中还交代了鲁国胜利的原因有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1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提出“先忧后乐”的思想,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忧民之忧;醉翁亭记中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二者的精神实质都是“以民为本”的思想。【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神弗福也:神灵不会保佑。“福”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保佑,今义是福气。(2)将何以战:将要凭借什么作战?“以”是一词多义,这里是介词“凭借”的意思,还有“用、拿、把”等意思。14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标准是:信达雅。在语句翻译完整的基础上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1)注意:爱,吝惜。于,对于。牲,祭祀用的猪牛羊。(2)注意:听,治理判断。虽,虽然。以,按照。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审题:1)结合选文和课文;2)鲁国获胜原因。课文里鲁国获胜原因有三点:1)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中看出鲁国国君和统治阶级能够明白取信于民的道理;2)从第二三段中“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可知鲁军抓住了进攻时机和追击时机,这也是胜利原因;3)从人上看,鲁国有能纳谏的君主,有爱国有政治、军事智慧的臣民。选文主要谈“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即民心的问题,和课文第一段内容相似。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审题:把握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内容中“民本”思想。岳阳楼记的中心思想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概括的说即是“先忧后乐”的精神,在百姓忧虑前忧虑,在百姓快乐之后快乐,而“民本”思想即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把百姓的忧乐放在自己的忧乐前面,舍自己为家国为百姓,“先忧后乐”和“民本”本质上是一致的。醉翁亭记 的中心思想体现在“与民同乐”四个字是,身为官员,和百姓一同体会生活的快乐,而这份快乐是身为官员的欧阳修所给予的,同样是以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和“民本”思想一致。(八)【点睛】译文:鲁国将和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交锋,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我对百姓从不吝啬衣服和食物,对神灵从不吝啬牛羊和玉器”。曹刿回答说:“只有从根本上树德施惠百姓才会归附,百姓齐心然后神灵才会降福。如果你能向百姓广施恩德并公平地处理政事,使君子热心于协助治国,小民热心于贡献力量;同时你的举动不违背时令,耗费不超过常度,这样百姓的日用就不会匮乏,大家才有能力供奉神灵。所以你动员百姓没有不听从的,求神降福没有不应验的。现在你只是到了临战关头才给百姓施点小惠,独自向神灵供奉祭品。小惠不可能普遍,独自供奉也不可能丰裕。不普遍施恩德百姓不会归附,供奉不丰,神灵不会降福,你还凭什么去作战呢?百姓所求的是日用不感到匮乏,神灵所求的是祭品的丰裕,所以不可以不从根本上着眼。”庄公说:“我处理百姓的诉讼时虽然不能做到体察一切,但总是力求以情理判断。”曹刿回答说:“这就可以了。假如内心确实为百姓考虑,智慧即使有所不及,也一定能达到目的。”17(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衡:通“横”,梗塞,指不顺。18(1)(您)凭借什么作战?(2)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1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21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表明了每个人难免会犯错误,当我们敢于面对并勇于改正错误时,就会不断进步。【分析】17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衡”通“横”,梗塞,指不顺;“牺牲”是古今异义词,“(祭祀用的)猪牛羊等”。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何、以”两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的倒装;(2)句中的“恒、过、然”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曹刿论战一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这个事例与乙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观点一致。说明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的道理。据此理解填写作答。2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甲】段中重点通过“三问”和“三答”叙写了曹刿要庄公作好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这也正是曹刿的政治思想。据此,【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归结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点。据此理解作答。2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谈论主观感受为主,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人恒过,然后能改”这个句子,从人要“勇于改正错误”的角度来谈自己的感触即可;也可以选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从人的“成长”的角度来谈感想均可。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九)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22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案件 凭 已经(每小题 1 分 计 4 分)23(1)小的信用未能使神灵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的。(2 分)(2)齐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2 分)24(1)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2)以勇力/事鲁庄公。(各 1 分)25取信于民(1 分)动作描写 如“曹沫投其匕首,下坛”;语言描写,如“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神态描写,如“颜色不变”(答出两点既得 4 分,直说何种描写,没有联系内容得 1 分)。26甲文曹刿深谋远虑,有智谋;乙文曹刿对大国之君毫不胆怯;敢于维护国家利益,有勇。(答出有谋,有勇即可,各 1 分)【解析】22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先读懂全文,再思考所学过的这几个字语有哪些含义,根据句意推断。注意“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狱”是案件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含义的解释。注意句中的“孚、福”“乃、侵地”的含义。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2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2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文段,理解文段要点。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2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的认识,结合两文段,根据两文段的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 B。27 振作 尽 跑 于是 28我仔细察看发现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下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这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现在追击他们,是等到他们力疲气衰的时候。29【甲】文中的曹刿在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时机;鲁庄公能够虚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专题20《曹刿论战》复习习题 教师版+学生版—中考语文系统复习.rar)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