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提升我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根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推动中医药康复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二、工作目标到2027年,争创最少一家国家或省级中医康复中心,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按照相应的建设标准与建设指南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普遍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全市培养不少于200名中医药康复人才,制定推广不少于20项中医药特色康
2、复方案和技术规范,推动科研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中医药特色康复诊疗设备研发。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扩展,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服务需求。三、工作任务(一)构建布局合理的中医药康复服务网络1.打造高水平中医康复机构。依托市中医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市级中医康复中心,争创国家级或省级中医康复医疗中心。依托章丘区中医医院、历城区中医医院建设市东部区域中医康复中心,依托长清区中医医院、平阴县中医医院建设市西部区域中医康复中心,依托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市南部区域中医康复中心,依托济阳区中医医院、商河县中医医院建设市北部区域中医康复
3、中心,依托市中医医院、市民族医院、市机关医院建设市中部区域中医康复中心。支持市民族医院做强中医康复品牌,支持市机关医院做精老干部保健和军休干部中医康复医养。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改扩建形式建设中医药特色康复医院或服务区,力争有一所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达到三级康复医院要求。通过五年建设,建成市特色明显、群众体验良好、总体实力领先的高水平中医康复机构集群,发挥中医药康复服务示范引领作用。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配合单位:市残联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将部分基础较好的康复科纳入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范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配置
4、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人员。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应达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推动中医康复全科化,探索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将中医适宜技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设备、康复护理融入到新模式当中。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配合单位:市残联3.建设中医康复医联体。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牵头建设中医康复医联体。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
5、机制,加强康复中心、康复示范单位、康复医院、康复科室等中医康复资源的整合利用,完善康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努力实现医联体内服务供给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同质化和优质化。依托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康复科建设单位开展专科共建和学术交流,建设市中医药康复专科联盟,强化联盟内的组织管理和内涵建设,促进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康复专科建设和能力提升。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配合单位:市残联4.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服务供给。支持县域中医医共体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
6、中医康复室,夯实基层中医药康复服务基础。发展适用于基层、社区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大力推广中医药康复适宜技术,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市残联(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1.全面提高中医药康复服务专业水平。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到2027年,制定推广不少于20项中医药特色康复方案和技术规范,优化中医康复服务流程,推动全市中医康复水平提升。中医特色康复医院提供全面、专业化的康复服务。中医医院康复科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不断提升康复治疗能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以及康复医疗中心积极运用中
7、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推动实施中医康复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等“九进”行动。积极开展市“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优化全市康复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将中医康复护理服务更好地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居家康复、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在养老、护理机构中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配合单位:市残联2.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
8、开展科学健身,实现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效结合。各级体育健身、医疗等机构,加大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开展传统运动康复服务。在医务人员培训中增设中国传统运动康复课程。打造集体质测试、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开具、科学健身指导、健康科普讲堂为一体的一体融合中医康复实体。充分利用中医康复手段丰富的优势,积极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中医康复设备,提高疗效,开展康复功能评估。重视中医康复早期介入,争取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市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残联3.总结中医康复经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围绕中医康复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重大疑难病症
9、,梳理制定神经、心脑血管、呼吸、内分泌及疼痛、肿瘤、老年骨与软组织疾病等的中医康复诊疗方案,研究并将中医康复治疗纳入临床疾病诊疗常规,纳入康复医学疾病诊疗规范和常规。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配合单位:市医保局、市残联4.强化中医康复服务管理。依托市中医康复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健全中医康复质量管理制度,将中医药康复服务纳入质量控制范围。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康复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各级各类中医康复机构的康复服务质量进行督导检查,探索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与管理。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配合单位:市残联(三)加强中医药
10、康复人才队伍建设1.完善中医康复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省、市级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完善中医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康复技术培训,依托省会医学教育资源,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残联2.加强中医康复人才培训力度。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普及推广中医康复知识和技能,使基层医务工作者和社区服务人员掌握中医康复、社区康复的基本内容及方法,
11、掌握最常用的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康复护理技术,为病、伤、残者提供最基本的训练与服务。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市残联(四)加强中医药康复科研创新能力建设1.夯实中医康复理论基础,加强科研创新研究。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系统收集整理中医康复历代文献,为中医康复理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塑造浓厚的市中医康复学术氛围。支持研究制定中医药康复技术和诊疗方案,加快推动中医药康复理论的新设备、新产品研发,以及中医药康复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积极组织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2.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基于统一
12、的数据管理规范与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市级中医药康复服务数据库,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四、重点建设项目(一)中医康复全科化专项 1.推广临床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和已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医疗机构树立“大康复”理念,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围绕脑血管、骨科、心肺、重症等领域开展多学科协作,推广临床康复一体化诊疗模式,将康复深度融入医院临床科室。建立康复
13、医师与临床医生共同查房制度,为患者进行床边康复,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整体水平。2.搭建高效康复资源共享平台。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和已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医疗机构搭建康复资源共享平台,对康复设备、中医治疗设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提高中医康复设备的使用率,避免科室之间重复购置设备,节省医疗资源。由康复科牵头,针对各临床科室的优势病种,提供精准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帮扶,为每个临床科室培训至少2名康复技术人员。3.完善中西医康复诊疗规范。全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和已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医疗机构结合自
14、身特点,围绕重点病种、优势病种、患者的功能障碍等情况,制定和完善一批覆盖诊疗全过程的中西医康复诊疗技术规范、临床路径和康复治疗质量评估标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二)实施多病种中医药特色康复重点专项1.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中医干预专项。弘扬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特色优势,充分发挥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意识和防控成效,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农村开展大型义诊及讲座等活动。建设全市儿童青少年视力低下中医防治中心、中西医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中心,尽快形成完善的防控体系。2.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中医干预专项。建设市级儿童青少年脊柱侧
15、弯防控中基地,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相关筛查治疗工作,鼓励三级中医医疗机构申报省级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中心。挖掘整理防治特色优势技术,推广普及中医矫正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培育专项技术服务团队。3.心肺功能中西医结合康复管理试点专项。依托中医院网络信息中心,通过“互联网+”康复诊疗技术平台,针对慢性病、中风病、老年病等疾病导致的心肺功能障碍的居家慢病患者,建立居家患者、社区服务、市(区、县)医院医护人员的线上和线下服务。五、组织实施(一)启动阶段(2023年11月前)1.市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印发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各区县、各委属管
16、医疗机构根据方案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动员部署本地、本单位提升工程实施工作。(二)实施阶段(2027年12月前)2023年12月2024年2月,各区县、各委属管医疗机构根据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组织实施,研究制定各项工作任务的年度目标和落实措施。2024年3月2027年12月,各区县、各委属管医疗机构根据方案,推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三)总结评估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各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总结评估(2027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
17、和目标,市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配合上级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经验。六、组织保障(一)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各级卫生健康、教育、科技、体育、医保、残联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按照本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二)加强沟通,落实责任。各级卫生健康、教育、科技、体育、医保、残联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发展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提供机
18、构的投入。医保部门要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特色康复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残联部门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三)加强引导,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